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硒代蛋氨酸(Se-Met)的早期干预对Aβ1-42诱导的Neuro-2A(N2a)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将N2a细胞分为对照组、Aβ1-42诱导损伤组、Se-Met组和Se-Met预处理的Aβ1-42组,CCK-8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Se-Met对N2a细胞活力的影响不同,且Se-Met能减弱Aβ1-42诱导N2a细胞活力的降低(P0.01);DCFH-DA标记检测可见Se-Met预处理明显抑制Aβ1-42引起的N2a细胞内总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增高,Aβ1-42作用24 h组效果更显著(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e-Met可显著回升Aβ1-42引起的N2a细胞synaptophysin和PSD95水平的降低(P0.05;P0.05);同时,Se-Met可显著降低Aβ1-42引起的N2a细胞内LC3-II/LC3-I水平的升高(P0.05)。因此,Se-Met在一定作用时间和浓度下可以提高N2a细胞的活力,对Aβ1-42引起的N2a细胞ROS水平增高、自噬均有抑制作用,同时缓解Aβ1-42引起的突触损伤;Se-Met对Aβ1-42诱导N2a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凤丸对Aβ1-40和C31导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Aβ1-40和C31对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的作用,同时研究了白凤丸有效成份BFP对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方法,在培养的PC12细胞观察应用Aβ1-40和C31前后对细胞在570 m的吸收值的影响,以及给予BFP和雌二醇共同孵育后吸收值的改变.结果:Aβ1-40和C31可使细胞在570 nm的吸收值显著降低,而应用BFP和雌激素后,能有效地提高细胞在570m的吸收值.结论:Aβ1-40和C31对PC1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而BFP能显著拮抗这种作用,与雌激素的作用类似,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单体T10对Aβ1-42所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u M  Zhou HF  Xue B  Niu DB  He QH  Wang XM 《生理学报》2004,56(1):73-7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病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AD的病因不清,亦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其重要的原因是尚无适宜的AD模型.因此,本实验首先建立了PC12细胞系β淀粉样蛋白(p-amyloid,Aβ)细胞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药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单体T10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β(5×10、5×10-3、5×10-2、5×10、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Aβ致使细胞存活率降低的浓度(0.5、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用1×10-11mol/L的T10预孵育PC12细胞48 h后,加入50μmol/L Ap共孵育48 h,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Aβ的浓度存50μmol/L时可使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1%,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1×10-11mol/L的T10可明显降低50 μmol/L Aβ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50 μmol/L Aβ可促进PC12细胞胞外钙离子内流,1×10-11mol/L的T10对Ap诱导的胞外钙离子内流有抑制作用.这些观察结果表明T10对Ap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探索硒代蛋氨酸(Se-Met)的早期干预对Aβ1-42诱导的Neuro-2A(N2a)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将N2a细胞分为对照组、Aβ1-42诱导损伤组、Se.Met组和Se—Met预处理的ADl-42组,CCK.8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Se-Met对N2a细胞活力的影响不同,且Se.Met能减弱Aβ1-42诱导N2a细胞活力的降低(P〈0.01):DCFH.DA标记检测可见Se-Met预处理明显抑制Aβ1-42引起的N2a细胞内总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增高,Aβ1-42作用24h组效果更显著(P〈0.05);Westernblot检测发现,Se-Met可显著回升Aβ1-42引起的N2a细胞synaptophysin和PSD95水平的降低(P〈0.05;P〈0.05);同时,Se-Met可显著降低Aβ1-42引起的N2a细胞内LC3-II/LC3-I水平的升高(P〈0.05)。因此,Se-Met在一定作用时间和浓度下可以提高N2a细胞的活力,对Aβ1-42引起的N2a细胞ROS水平增高、自噬均有抑制作用,同时缓解Aβ1-42引起的突触损伤;Se-Met对Aβ1-42诱导N2a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GLP)对Aβ25-35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海马内一次性注射β-淀粉样多肽25-35片段(Aβ25-35)制作大鼠AD模型,再连续7天腹腔注射GLP,随后进行行为学测定,采用HE染色、透射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变化及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程度的影响。结果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海马细胞增生、聚集,核边聚、碎裂,电镜观察显示,锥体细胞胞浆水肿,内质网池扩张,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GLP组病变显著减轻,超微结构尚属正常,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较AD组显著减少。结论灵芝多糖对Aβ25-35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组织内海马退行性变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降低脑组织内的神经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s, AD)是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s)、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等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在神经元胞外聚集形成老年斑,是引起AD的关键因素。过量Aβ的产生来源于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裂解途径的异常。因此,探究APP在AD的发病过程中裂解途径及Aβ的产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很多药物研究以减少和清除老年斑为目的,但是老年斑的形成是由全长Aβ和多种截断型Aβ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其对SPs形成的影响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APP裂解途径及截断型Aβ的产生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AD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异槲皮苷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异槲皮苷与AMPK的结合情况.采用Aβ25-35(20 μmol/L)损伤PC12细胞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活性氧(ROS)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液Aβ1-42、t-tau蛋白及p-tau181蛋白以及Aβ1-42/t-tau和Aβ1-12/p-tau181比值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D患者、V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NC)脑脊液中Aβ1-42、t-tau蛋白及P-tau181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An组患者脑脊液Aβ1-42越浓度显著低于VD组和NC组,t-tan蛋白及p-tau181蛋白浓度显著高于VD组和NC组.当Aβ1-42/p-tau181比值分界值为11.3时,鉴别诊断AD与V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4%.结论:脑脊液Aβ1-42、t-tau蛋白及p-tau181蛋白浓度的变化,尤其是Aβ1-42/p-tau181比值是很好的AD与VD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PPC)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0)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处理组,海马内注射淀粉样蛋白(Aβ1-40),制作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处理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验检测各组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海马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增加;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使AD模型大鼠的认知行为学功能改善。②Nissl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组织学染色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减少神经元的凋亡。③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Aβ沉积明显增加;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Aβ沉积范围明显缩小,PPC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也呈现出显著性差。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淀粉样蛋白(Aβ1-40)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命科学研究》2017,(5):382-385
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 1-42,Aβ1-42)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致病蛋白,其抗体一直处于研发当中。现以Aβ4-11耦联KLH免疫2月龄雌兔,ELISA检测雌兔免疫血清中所产生的抗Aβ4-11 IgG滴度,Protein G-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IgG,Bradford方法进行IgG蛋白含量测定,SDS-PAGE进行IgG纯度测定,最后运用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对正常小鼠和9月龄APP转基因小鼠进行老年斑的检测,以鉴定此抗体对Aβ1-42的特异性及亲和力。结果显示Aβ4-11具有良好的体液免疫原性,而且以其为免疫原制备的抗体对Aβ1-42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及亲和力。结果表明,以Aβ4-11亚单位片段为免疫原制备的Aβ1-42多克隆抗体,可以作为AD的一种有效研究工具,同时也为A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脑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核心问题。Aβ的沉积与其生成和清除失衡有关,尤其是清除障碍是导致Aβ沉积的主要原因。Aβ经RAGE,LRP1及P-gp介导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转运至外周和经血管旁淋巴引流途径到达局部淋巴结是脑Aβ转运至外周进而发挥外周清除效应的两条途径,亦是Aβ清除的主要途径。RAGE,LRP1及P-gp表达异常、血管旁淋巴引流途径受阻及外周清除组织功能障碍均会影响Aβ外周清除,促进AD病程的进展。因此干预BBB上转运体的功能及血管旁淋巴引流通路,实现外周组织的清除效应,有利于Aβ外周清除。随着外周Aβ清除,脑Aβ则会源源不断转运至外周,发挥外周降解效应,即外周Sink效应。基于外周Sink效应,将AD治疗重点由促进Aβ脑内清除转为外周清除将是一条有效且相对安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重要病理特征是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β淀粉样蛋白可以引起氧化损伤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细胞内也发现了β淀粉样蛋白的存在。线粒体是细胞内ATP和活性氧自由基产生的主要部位,在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对线粒体有很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针对这一领域的进展,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对线粒体多个生理过程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记忆障碍通常是AD最早期和最明显的特征。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淀(老年斑)、Tau蛋白引起的神经纤维缠结是AD的典型病理特征。许多研究证实两者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互为因果关系,共同造成神经元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张晓辉  刘娟芳  邓艳春  刘立 《生物磁学》2011,(13):2438-2442
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ayl choline,PPC)对β-淀粉样蛋白(Apl-40)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处理组,海马内注射淀粉样蛋白(Aβ1—40),制作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处理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通过Moms水迷宫实验验检测各组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海马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om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增加;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使AD模型大鼠的认知行为学功能改善。(2)Nissl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组织学染色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减少神经元的凋亡。③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Aβ沉积明显增加;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Aβ沉积范围明显缩小,PPC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也呈现出显著性差。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淀粉样蛋白(Aβ1—40)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智力损害和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国际上对AD多年的研究提出几种假说,其中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为AD主要致病因子的Aβ假说一直占据重要地位.Aβ可以分为单体、寡聚体和纤维状Aβ,其中寡聚体Aβ是导致AD中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退变的主要因素.Aβ寡聚体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聚集状态,不同聚集状态的Aβ寡聚体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同.本文主要综述几种不同聚集状态的寡聚体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6-姜酚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信号通路。通过MTT检测不同浓度Aβ1-42对PC12细胞的作用及不同浓度6-姜酚对Aβ1-42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6-姜酚对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Akt及磷酸化Akt(Ser47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6-姜酚能显著减少Aβ1-42引起的细胞凋亡;PC12细胞经Aβ1-42作用48 h后,80及120μM 6-姜酚预处理组中GSK-3β及Akt的磷酸化水平则均显著高于Aβ1-42处理组的。说明6-姜酚对抗Aβ1-42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kt的活性、抑制GSK-3β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文娟  戴雪伶  姜招峰 《生命科学》2011,(10):1022-1026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eptide,Aβ)的过量表达和异常聚集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以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为线索,阐述分泌酶对Aβ生成的影响,不同聚合状态Aβ的神经毒性以及Aβ毒性作用机制,总结Aβ生成、聚合、清除过程中神经毒性的相应防治措施,对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β诱导模拟人类Alzheimer's病(AD)大鼠模型中海马CA1区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表达和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与老年性记忆力减退的关系,揭示Aβ对神经元的毒性机制.方法通过将Aβ25-35注射入海马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使用Y形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运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应用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受Aβ注射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线粒体数量及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海马CA1区脑组织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相对于对照组也有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 Aβ在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可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表达下降及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导致的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提高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_(4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为深入研究Aβ的作用机制及其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大肠杆菌在37℃培养4 h后,以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在25℃下继续诱导培养2 h,促进GST-Aβ42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以SDS-PAGE、Western bloting鉴定。结果:SDS-PAGE表明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2kD,与预计的一致;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分析表明它能与抗Aβ42和抗GST抗体特异反应。结论:GST-Aβ_(42)基因的优化表达为研究Aβ42的作用机理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Aβ42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3组: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用D半乳糖联合三氯化铝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给予人参皂甙Rb1腹腔注射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时间段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1),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的β-淀粉样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人参皂甙Rb1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损害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甙Rb1减少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