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序言化石的保存常难符合古生物学家的理想。古生物学家总是不能滿足于化石的現状。事实上,各种外界力量的侵害,千万年以来的損坏作用,使古代生物的遺骸和它的結构形态,能够保存至今的,不知打了多少折扣;而何况一个从事恢复生物历史的人,他对这些材料的要求又似乎是永无止境的。然而,化石的客观存在又不容許古生物学工作者过多地奢望。在这一点土,相反地,倒給了人們一个新个課題:从这些古生物遺骸上,去了解它們  相似文献   

2.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岛的陡崖上,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阿·里奇发现了相当大的陆生龟类的化石。这种龟类早已绝灭。学者们还是第一次见到了这种形状古怪的龟,它生活在两千二百万年以前。使大家感到惊奇的是:第一、它的头上长着两个向后弯的尖犄角,当它将头缩进龟壳下面时,它的这一对角仍留在外边;第二、它还长  相似文献   

3.
正海德拉传说,海德拉是一条拥有九个头的巨蛇,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关于"九头蛇",除希腊神话外,罗马、肯尼亚、柬埔寨等地的文化中都有类似传说。我国的《山海经》中也有相关记载,其被称为"相柳"。海德拉是希腊神话中的怪兽。传说,它长了9个脑袋,假如其中1个被对手斩断,立刻会从原处又生出两个来!也有人说,它不止9个脑袋,可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脑袋……总之,在人们眼中,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多头怪,而且具备很强的再生能力。海德拉的外形犹如一条巨大的水蛇,不过也有人认为它有狗一样的身躯。相传,海德拉把家安在了希腊南部阿密摩涅河源头的一棵梧桐树下,时常在勒纳沼泽漫游,并三天两头地干坏  相似文献   

4.
徐钦琦 《化石》2000,(1):21-22
在“天地生人”系列讲座的前5讲中,我们主要介绍了两项内容:(1)据古生物学家研究,在生物的进化史上,大约每隔60万年,世界上便会出现一次全球性的生物进化事件。它表现为一些旧的种类在突然之间消失了。古生物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之为这些旧种类的末次出现。这些旧的种类实际上是被另一些新的种类所替代了。于是后一现象又被称之为那些新的种类的首次出现。所以,古生物学家常以某些种类的首次出现或末次出现作为某次生物进化事件的名称。例如,距今12-7万年的“事件10”曾被命名为“原始牛的首次出现事件”;而距今50万年的…  相似文献   

5.
牙形刺解谜     
牙形刺解谜在距今五亿二千万年至二亿五百万年的岩石中,含有丰富的牙形刺化石。由于它形体微小,数量众多,形态变化迅速,分布广泛,是一类划分和对比地层的重要微体化石。长期以来它的真实身份一直是古生物学上最大的未解之谜,迷惑了古生物学家整整一个半世纪。有人认...  相似文献   

6.
山猿是除人科成员以外唯一能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它从何演化而来?又为何遭淘汰绝灭?它在从猿到人的发展史上究竟占有何种地位?这是古人类学史上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山猿的发现与早期研究1872年法国古生物学家保尔·热尔韦(PaulGer-vais)研究了一...  相似文献   

7.
徐钦琦 《化石》1999,(3):12-12
古生物学家在研究化石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条规律:在长达几万年、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的时间内,生物的形态往往处于停滞状态,至多只发生轻微的变化。这种现象在生物的进化史上是非常普遍的。古生物学家称它为“长期的形态停滞”现象。与此相对应,在生物的进化史...  相似文献   

8.
华南新发现的巨猿牙齿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35年荷兰古生物学家孔尼华(G.H.R.von K(?)nigswald)在香港中药铺所购得的大量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下右第三臼齿,认为是属于高等灵长类的一个新种新属,定名为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魏敦瑞最初(1937年)以为它是一种巨大的猩猩,但以后又根据孔尼华所购得的另外两个巨猿牙齿,进行研  相似文献   

9.
蜥脚类恐龙是至今地球上陆生动物中最大的一类,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群。它们那硕长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小小的脑袋,庞大的身躯拖着一条粗扁的尾巴。在漫画家的笔下,它们总是显得笨头笨脑;多数复原图将这庞然巨物描绘成躺卧在水中,漫游在河湖里,瞪着一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岸边凶暴的捕食者——肉食龙。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们一直相信这类巨大的动物毫无防御能力,只有靠逃避在水中才能安然无事。它们巨大的体重使那扁直的四肢无法承受。另一个因素却是至关重要的证据:在多数蜥脚类中的外鼻孔移到了头顶,在两眼的中间。古生物学家断定这是为了适应水中呼吸的一种特征。近来发现的一群涉水而过的蜥脚类足印,更加深这种传统的观点。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挑战的是巴克。他是一位思想敏捷,被人称为好标新立异的人。他首先论证了恐龙是热血的动物。他提出,蜥脚类是一种营陆地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一在中国上新统发现的安琪马类化石——齐氏中华马Sinohippus zitteli起先是定为Anchitherium属的一个种,A.zitteli Schlosser。以后,一些古生物学家又把它归到北美的Hypohippus属。但不少古生物学家对于这个厉的性貭的看法,意见并不一致。这由于中国上新世的安琪马类化石当时发现得还比较少。已发现的这种马化石的特征和上述两个属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都有着一定的差异。1962年作者根据新发现的这种马化石比过去更为清楚的特征,如颊齿齿冠较大,相对地也较长;臼齿由前而后渐趋缩小,下前臼齿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工作者们对“腕足动物”是不陌生的,它是一种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底栖单体群生无脊椎动物。腕足动物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它还可以成为古水动力条件、埋藏学、成岩作用乃至古病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最近,腕足动物在地质学和古海洋学研究领域中又派上了新用场。在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中最令地质和古海洋学工  相似文献   

12.
刘庆国 《化石》2008,(2):19-21
近日在美国丹佛举行的美国地质学年会上,普林斯顿大学的古生物学家Gerta Keller和她的合作者瑞士纳沙泰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uchatel)的Thietry Adatte做了一个研究报告,介绍了有关他们在恐龙绝灭原因研究上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份报告又将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拉回到了一个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学术热点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最近,美国古生物学家在安第斯发现了地球上更古老的恐龙化石。它生活在距今二亿三千万年前。由于这块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所以古生物学家复原比较容易。这种恐龙体型较小,站立时约6英尺高,体重约300磅。然而,它却能捕捉到比它大的动物,它的前  相似文献   

14.
王大锐 《化石》2007,(2):20-21
以前的古生物化石证据使人们相信,蝙蝠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虽然不少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2006年,我国古生物学家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在内蒙古的宁城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几乎完整的生着翼膜的哺乳动物化石。科学家给它起了个十分贴切的名字——翔兽——它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早的会飞翔的哺乳动物。毫无疑问,翔兽的发现把哺乳动物的飞翔历史足足提前了7000万年!“化石宝库”里的新发现由于气候、独特的地质背景、以及尚不为人知的特殊原因使得蒙古高原成为古生物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寻找化石的“风水宝地”,那…  相似文献   

15.
封面说明     
本期封面是去年我国古生物学上的一项新爱现—幼年甲龙群体化石,它由中国和加拿大古生物学家组成的恐龙考察队于1988年夏季对内蒙古二连浩特、鸟拉特后旗、杭锦旗和阿拉善左旗等地区,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联合考察时发现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古生物学家詹姆斯和奥尔森,从研究夏威夷群岛上新发现的化石鸟表明,在史前时代,太平洋岛屿上生存着许多奇异的不会飞的鸟。冲破框框按照一般的说法,火山岛不是化石的收集地。在1971年之前,可以说没有一位古生物学家或者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世界》2012,(10):36-37
有关5000万年前古鲸化石的发现,最早的报道见于美国的《科学新闻》,它介绍道:"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菲力普·迪·金杰里奇发现了至今为止最古老的鲸鱼化石。它们是鲸的一个头盖骨的后部和几颗牙齿。金杰里奇认为这是一种居住在5000万年以前的‘特塞斯海’的鲸。这些化石是1978年在巴基斯坦境内喜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125百万年前的雷龙,是最大的恐龙之一。它身长可达10.5米,有宽大的身躯,在长长的脖颈上有一个小脑袋和弯曲的尾巴。以往人们认为雷龙是一种大型的、类似蜥蜴  相似文献   

19.
阿根廷发现世界最大食肉恐龙化石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在内乌肯省发现了迄今全世界最大的食肉恐龙化石。这头恐龙生活在1.1亿年前,长12.5米,重约8吨。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该恐龙化石是1993年8月发现的,包括恐龙大腿骨、臀骨、尾骨和下腭骨化...  相似文献   

20.
会走的古鲸     
前几年、巴基斯坦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一种动物头骨化石,他们认为这是现代鲸的祖先,生活在5千万年前。有趣的是,它的大多数时间可能是在陆地上度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