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以大豆品种‘徐豆18'为对象,于2020年5月在邵阳学院试验基地设0(CK)、5、10、20和40 g·kg-1土壤添加生物质炭处理,分析盆栽大豆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营养含量。结果表明: 与CK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对大豆的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叶片干重、茎秆干重和大豆籽粒中蛋白质、粗脂肪、异黄酮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施用量为20 g·kg-1时,大豆的发芽率最高,生育期最短,单株有效荚数最多,百粒重最大,籽粒中蛋白质、粗脂肪和异黄酮含量最高。生物质炭施用量为40 g·kg-1时,大豆株高较高且贪青晚熟,单株有效荚数和百粒重比施用量为20 g·kg-1时降低。综上,土壤添加生物质炭对大豆农艺性状和营养含量的影响因施用量不同而异,其中20 g·kg-1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发酵牛粪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大型养殖场牛粪资源化与产业化利用途径,本文探讨了杂食性黄粉虫转化与利用牛粪的可行性.将牛粪和黄粉虫常规饲料(65%麦麸、30%玉米面、5%豆粕)按梯度比例混合后,用有益微生物菌群(EM)发酵,筛选出FD1、FD2(牛粪含量分别为60%、80%)两组发酵饲料作为处理,以常规饲料为对照(CK)进行黄粉虫幼虫饲养试验,研究不同发酵料对黄粉虫幼虫生长曲线、死亡率、化蛹率、抗氧化系统等的影响,评价黄粉虫幼虫对发酵牛粪饲料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虽然FD1处理黄粉虫幼虫生长周期延长了20 d,死亡率有所上升,但黄粉虫幼虫单体取食总量增加49% (P<0.01),末龄幼虫单体质量增加28%(P<0.01),粗脂肪含量提高26%(P<0.05),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比CK高32%(P<0.05),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对发酵饲料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而FD2处理各项指标均比CK差,表现出较低的适应性.表明在FD1处理条件下,可利用黄粉虫3龄幼虫对牛粪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结荚期光合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绥农26"为供试大豆品种,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外施100μmol·L~(-1)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结荚期光合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相比,随时间延长,干旱胁迫处理大豆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结荚数量减少,并最终造成产量降低,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不断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膜脂过氧化水平则不断升高;外源褪黑素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大豆结荚期地上部和地下部鲜干重、株高、叶面积和结荚数量并提高产量,缓解光合及叶绿素荧光下降,增加大豆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调节膜脂过氧化平衡(MDA、H2O2和相对电导率);褪黑素处理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Pn、Tr、Gs,分别提高14.1%~30. 0%、7. 3%~19. 6%、12. 4%~20. 3%,Fv/Fo、Fv/Fm、ΦPSⅡ和ETR分别提高3.5%~15.5%、5.4%~9.4%、2.6%~5.9%、3.0~18.2%;褪黑素处理籽粒鲜重、籽粒干重、籽粒数量、结荚数量和株高较干旱胁迫处理分别提高37.5%~51.4%、35.2%~150.0%、23.4%~42.1%、6.6%~28.7%、2.6%~9.6%,褪黑素处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较干旱胁迫处理分别提高8.6%、7.1%、10.5%和6.5%。综上所述,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干旱胁迫条件下光合和抗氧化酶活性并能缓解生长抑制,增强了大豆抵御干旱的能力并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典型类型红壤旱地布置玉米磷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钙镁磷肥施用量(磷肥Cd含量为0.0651 mg/kg)对玉米产量及地上部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肥处理(CK)相比,施磷肥可分别显著提高春、秋玉米籽粒产量8.2%—13.1%和13.7%—20.0%。高磷(600 kg P2O5/hm2)处理的春玉米秸秆产量比CK显著提高11.4%;施磷处理春、秋玉米秸秆Cd含量分别下降2.7%—45.8%和11.0%—43.6%;而籽粒Cd含量分别下降13.0%—40.6%和9.9%—31.5%,且秸秆和籽粒的Cd含量及累积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以高磷处理最为显著。玉米秸秆及籽粒Cd累积量在高磷处理下(600 kg P2O5/hm2)分别比低磷处理(75—300 kg P2O5/hm2)降低13.6%—41.5%和8.8%—29.3%。相关分析表明,玉米Cd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效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磷提高土壤pH,而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高量磷肥施用降低土壤Cd的有效性进而降低玉米对Cd的吸收累积。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臭氧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开顶式同化箱(open-top chambers,OTCs)装置,设置活性碳过滤大气(CF,[O3]<10 μg·kg-1)和高臭氧(O3)浓度(HO,约为80 μg·kg-1)两个处理,研究开花后高浓度O3对大豆农艺性状、叶面积、叶绿素、抗氧化系统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CF)同期相比,HO处理植株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增强(P<0.01),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活性逐渐降低;HO处理下植株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抗坏血酸(AsA)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表明膜脂过氧化进程加快;大豆的单株干物质量、有效结荚数、籽粒数、百粒重和产量都有所降低,其中产量降低了4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对小麦和燕麦镉吸收变化特征。试验在化肥施用减量20%基础上,设厩肥30000 kg/hm2(AM)、生物有机肥600 kg/hm2(BF)、厩肥30000 kg/hm2+生物有机肥600 kg/hm2(AM+BF)及化肥正常施用量(CK)4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对作物镉积累、分配、转运影响。结果显示,有机肥配施可降低作物各器官镉吸收,与CK相比,小麦籽粒镉含量降低15.79%-36.84%,籽粒富集系数降低8.02%-24.55%,根、茎、叶、穗向籽粒的转运系数降低5.79%-56.28%;与CK相比,燕麦籽粒镉含量降低11.76%-47.06%%;处理BF、AM+BF籽粒富集系数降低38.46%、30.77%%;根、茎、叶、穗向籽粒的转运系数降低16.2%-32.77%;并且灌浆后燕麦籽粒镉含量上升伴随着茎镉含量下降。有机肥配施处理下两种作物生物量增加6.78%-11.00%;燕麦抽穗后各器官镉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贡献率均以茎为最高。上述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可降低作物籽粒镉含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可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且对燕麦籽粒降镉效果优于小麦,研究发现作物抽穗后镉从茎向籽粒转运是籽粒镉积累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撒晓梅  李明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1):4876-4893
【背景】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忽视有机肥的施用,果树枝条焚烧污染环境,造成土壤养分缺失,土壤质量下降。【目的】为解决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造成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肥及喷施不同浓度菌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为酿酒葡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赤霞珠’葡萄根际土壤为试验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并分析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在7个处理[常规施肥(CK)、蚯蚓粪+腐熟枝条+100倍菌剂(T1)、蚯蚓粪+腐熟枝条+200倍菌剂(T2)、蚯蚓粪+腐熟枝条+300倍菌剂(T3)、蚯蚓粪+未腐熟枝条+100倍菌剂(A1)、蚯蚓粪+未腐熟枝条+200倍菌剂(A2)和蚯蚓粪+未腐熟枝条+300倍菌剂(A3)]的变化。【结果】相较于CK,葡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施肥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含量无明显变化,改良了土壤结构,活化了土壤有效养分。相较于CK,各处理真菌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数均降低,A2处理根际土壤丰富度及多样性均显著增加。真菌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8.
2012年5月—2014年6月,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对N2O与CH4的排放、土壤硝态氮含量以及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CK)、单施尿素处理(100 kg N·hm-2, CF)、尿素(100 kg N·hm-2)与腐熟牛粪(60 kg N·hm-2)混施处理(DM1)、尿素(100 kg N·hm-2)与沼液(60 kg N·hm-2)混施处理(DT)及减量尿素(40 kg N·hm-2)与牛粪(60 kg N·hm-2)混施处理(DM2).结果表明: 与CK相比,CF、DM1、DT和DM2处理苜蓿干草产量分别增加44.2%、38.9%、56.3%和30.6%,N2O排放分别比对照增加52.2%、89.1%、133.7%和59.4%,但各施肥处理对甲烷吸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苜蓿生产中,尿素和牛粪处理N2O-N排放与肥料氮素投入量比值(排放系数)为0.25%~0.28%,而沼液处理N2O-N排放系数为0.64%,显著高于前者.苜蓿生产中,施用化肥或有机无机混施均能显著增加苜蓿干物质产量,土壤硝态氮深层淋洗风险较小,但增加了CO2-equivalent净排放量.  相似文献   

9.
农田杂草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农田杂草控制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通过施肥方式改变杂草的竞争格局有望成为杂草控制的新途径。以暖温带有机玉米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种不同处理,即不施肥对照处理(CK)、施用牛粪处理(CM)、施用蚯蚓处理过的牛粪处理(EM)、免耕秸秆不覆盖处理(NT)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NS),研究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对田间杂草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玉米农田内共发现杂草17种,CK杂草总密度最高,但杂草总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EM杂草总生物量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生物量最高,分别比CK增加了192.6%和224.8%(P〈0.01),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优势集中度指数较高。NS杂草总密度、总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与NT相比显著降低。此外,EM玉米(Zea mays)产量比CK高40.2%(P〈0.01),比CM高19.6%(P〈0.01)。施用蚯蚓处理过的牛粪不仅提高了玉米产量,而且可以促进优势种杂草的生长,提高杂草群落的优势集中度。  相似文献   

10.
以鸡粪配方基质(腐熟鸡粪:腐熟玉米秸秆:河沙体积为3:4:3)和牛粪配方基质(腐熟牛粪:腐熟玉米秸秆:河沙体积为3:4:3)为试材,研究了基质中分别添加地福来、酵素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农用微生物菌剂对基质酶活性和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配方基质添加微生物菌剂40和60 d时根际基质的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番茄植株生长量、果实产量及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鸡粪和牛粪配方基质均以添加地福来效果最好,番茄单株产量分别较各自对照增加14.7%和40.0%,果实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22.2%和39.7%.在不添加微生物菌剂的情况下,鸡粪配方基质栽培的番茄单株产量和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于牛粪配方基质;分别添加地福来后,两种基质栽培的番茄单株产量和果实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甘蔗-大豆间作模式对大豆鲜荚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于2009—2011年连续3年在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农场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2种施氮水平(常规施氮(525kg·hm-2)和减量施氮(300kg·hm-2))和3种种植模式(甘蔗-大豆(1∶1)、甘蔗-大豆(1∶2)、单作大豆)。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1∶2)模式下,2009年减量施氮水平的大豆鲜荚产量较常规施氮水平提高了33%,2010和2011年不同施氮水平间均无显著差异;甘蔗-大豆间作模式对大豆的单株鲜荚重、多粒荚数和百粒鲜重无显著影响;大豆单株鲜荚重与多粒荚数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均呈显著相关(P<0.05),在常规施氮间作模式下与大豆单株荚数呈显著相关(P<0.05)。甘蔗-大豆间作没有降低大豆的单株鲜荚产量,也没有对大豆的农艺性状产生负面影响,从增产增收、提高土地生产力来考虑,减量施氮模式下甘蔗-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Genes that affect plant form and function may be used to enhance the yield of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Most soybean cultivars have broad (ovate) leaflets. A single gene, ln, controls inheritance for the narrow leaflet characteristic. Narrow leaflet cultivars (ln/ln) also tend to have a higher percentage of four-seeded pods than ovate (Ln/Ln) leaflet cultivars. Heterozygous (Ln/ln) plants have a leaflet shape intermediate between narrow and ovate. Determining the agronomic effects of the narrow leaflet allele (ln) in the heterozygous (Ln/ln) condition in soybean may have applications in practical plant breeding. We studied an ovate leaflet and a narrow leaflet cultivar, crosses between them in the F(1) and F(2), and backcrosses to both cultivars. The ratio of leaflet width to leaflet length accurately distinguished among narrow, ovate, and intermediate leaflet plants in the F(2) and backcross generations. In the F(2) generation, differences occurred among plants with different leaflet morphology. Narrow leaflet plants produced more seeds per pod and lower seed weight than ovate leaflet plants. Narrow and ovate leaflet plants produced comparable numbers of pods per plant and plant yield. Compared to ovate leaflet plants, intermediate leaflet plants produced similar numbers of seeds per pod and seed weight. Intermediate leaflet plants produced significantly more pods per plant and plant yield than plants with either ovate or narrow leaflets. The heterozygous condition at the locus for leaflet morphology resulted in heterosis for plant yield and may be of benefit in association with commerc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ybrid soybean.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有机肥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少平  马忠明  薛亮 《生态学杂志》2019,30(4):1269-1277
探讨不同有机肥对西北砂田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砂田西瓜合理施肥、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在氮、磷、钾等养分条件下,设置了牛粪、鸡粪、羊粪、猪粪4个处理,测定了西瓜不同生育时期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积累量.结果表明: 施用牛粪、鸡粪和猪粪有机肥较单施化肥可促进西瓜营养生长和氮、钾养分的运转,显著提高西瓜产量和养分的吸收积累量,其中西瓜产量较化肥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27.4%、31.6%和30.2%,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6.3%、39.8%和47.4%,磷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49.3%、48.3%和55.9%,钾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5.8%、41.6%和51.9%.猪粪处理的西瓜品质最优,中心、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化肥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5.5%和11.6%,Vc含量提高了19.9%.羊粪处理各指标与化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甚至略低于化肥处理.综上,砂田西瓜种植应优先选用猪粪和鸡粪有机肥,避免或减少施用羊粪有机肥.  相似文献   

14.
以533份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营养期、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倒伏性、株型等性状的平均值随无限-亚有限-有限结荚习性递减,生殖期、单株粒重、百粒重、小区产量等性状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无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株高、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2**、0.566**,与有效分枝、倒伏性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451*。亚有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生殖期、单株粒重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56*、0.536*,与有效分枝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323**。有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单株粒重、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262**,与株型、单株荚数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198**。结合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生长特点,本研究认为,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株高较高且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合干旱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生殖期与产量呈正相关,生殖期内生长旺盛需要较多的养分供应;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营养生长持续时间短,株高较矮,吸收光能有限,实现高产主要依赖各性状器官间的平衡。生产中,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营养生长期间既需要充足的肥水促其生长,又要防止旺长。  相似文献   

15.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 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有关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分解中的作用研究主要聚焦于植物凋落物的分解, 而对动物粪便分解的研究稀少。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草原设置了马粪和牛粪分解原位实验, 使用不同孔径的金属隔离网排除不同体型大小的土壤动物, 通过测定大中型土壤动物对畜粪分解过程中质量损失、碳氮含量和微生物呼吸以及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解析其在分解中的作用。设置5个处理, 即CK, 仅土壤, 无粪; T0, 粪添加+0.425 mm隔离网(排除了粪居型和掘洞型粪金龟和中型土壤动物); T1, 粪添加+1 mm隔离网(排除了粪居型和掘洞型粪金龟); T2, 粪添加+2 mm隔离网(排除了掘洞型粪金龟); T3, 仅粪添加(不排除土壤动物)。结果表明: (1)在畜粪分解60天内, 土壤动物对畜粪的干质量损失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 > 0.05); 相反, 在畜粪分解360天, 不隔离土壤动物处理(T3)显著地提高了牛粪干质量损失(P < 0.05), 而降低了马粪干质量损失(P < 0.05)。(2)在畜粪分解的60天内, 畜粪中碳和氮含量下降速度在有土壤动物存在的情况下(T3)快于隔离土壤动物(T0和T1)。(3)两种畜粪添加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呼吸, 且这种增加趋势在实验的第15天和第30天在土壤动物存在时(T3)最明显。(4)与对照(CK)相比, 马粪添加处理提高了土壤速效氮、有机碳的含量和土壤含水量, 且这种增加趋势在排除掘洞型粪金龟(T2)和不排除土壤动物(T3)条件下表现更显著(P < 0.05), 而牛粪添加处理没有明显改变这些指标(P > 0.05)。研究表明, 分解初期粪金龟的取食和活动会改变畜粪的理化性质, 进而影响分解后期土壤生物在畜粪分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山西不同生态型大豆(Glycine max)品种对苗期低温胁迫的应答表现, 寻求大豆苗期耐低温性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选取了山西普遍种植的‘晋大53’、‘晋大70’和‘晋豆24’ 3个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 在苗期将材料分别置于14、17和20 ℃人工气候箱中, 保持昼夜恒温, 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测定了各品种光合与产量性状值, 用基因型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GGE)双标图分析各性状对品种的效应及性状间的相关性, 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品种的苗期耐低温性。结果显示: 低温胁迫下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苗期延长1-12天; 苗期光合性状值均下降, 其中, 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下降最明显; 产量性状值均呈下降趋势, 单株生物量和单株荚数下降最明显; 各项性状在不同品种中对低温的应答效应不同, 且性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可作为耐低温性的评价指标。品种‘晋大70’的耐低温性最佳。  相似文献   

17.
甘肃旱作大豆全膜双垄种植的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封科  王立明  张国宏 《生态学杂志》2013,24(11):3145-3152
以晋豆23为材料,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FMRFC)、覆膜沟播(FMFC)、覆膜条播(FMSC)和露地条播(NMSC,CK)4个处理的水热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 在大豆生育期降水量为246.3 mm(干旱年)和407 mm(丰水年)两种年型下,各覆盖处理0~20 cm土层平均地温在24 h内呈“S”型变化,并随生育进程波动振幅缩小.各覆盖处理使大豆苗期(VE~V3)至鼓粒期(R6)0~20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显著提高0.5~2.5 ℃,并使全生育期平均地温提高1.3~1.6 ℃.各覆盖处理分别加速了大豆植株对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但使0~20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和贮水量分别提高了1.2%~1.4%和62.7~70.3 mm.与CK相比,FMRFC和FMFC在旱年增温增湿作用显著,改善了大豆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等经济性状,使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47.7%~56.3%和33.3%~35.4%,产量分别提高27.7%~51.1%和10.2%~25.2%,是旱作大豆优选的抗寒抗旱覆盖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