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施巨峰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设施栽培下巨峰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芳香化合物含量,研究其果实品质及芳香物质相对含量与露地巨峰葡萄的差异。结果显示:(1)巨峰葡萄二次果较露地巨峰葡萄果实的单粒重、纵径、横径分别减少了8.23%、11.74%、10.63%,果实总糖含量提高了8.59%,可滴定酸含量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果肉Vc含量(1.47mg·kg-1)显著低于露地果实(2.00mg·kg-1),果皮原花青素含量(24.40mg·g-1)是露地果实的3.37倍,果实色泽较露地果实显著加深。(2)巨峰二次果中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为53.55%;露地巨峰中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为61.36%;乙酸乙酯在露地巨峰(51.00%)和二次果(33.65%)中的相对含量均较高,说明二者均具有明显的草莓香味;但巨峰二次果中相对含量最高的芳香化合物是2-己烯醛(41.14%),且显著高于露地果实中的相对含量(16.31%)。研究表明,巨峰二次果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巨峰,但二次果的果粒小;由于葡萄果实中的2-己烯醛对其芳香化合物的组分构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改变了葡萄的果实风味,因此设施栽培下巨峰葡萄二次果果实在风味上与露地栽培果实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相色谱研究白藜芦醇在紫斑牡丹、花生和巨峰葡萄几种经济植物各部位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籽和果荚的含量远高于花生和巨峰葡萄。花生白藜芦醇含量最低。紫斑牡丹、花生和巨峰葡萄各部位白藜芦醇分布情况如下:紫斑牡丹叶、紫斑牡丹侧枝、紫斑牡丹茎和紫斑牡丹根中均不含有白藜芦醇,而紫斑牡丹籽和紫斑牡丹果荚中含有白藜芦醇,其中紫斑牡丹籽白藜芦醇含量为0.87‰,紫斑牡丹果荚白藜芦醇含量为0.26‰。花生叶、花生胚乳和花生胚芽中均不含有白藜芦醇,而花生侧枝、花生壳、花生皮、花生茎、花生侧根、花生主根中含有白藜芦醇含有白藜芦醇,其含量为花生侧枝3 mg·kg-1、花生茎11 mg·kg-1、花生壳12 mg·kg-1、花生皮15 mg·kg-1、花生侧根5 mg·kg-1、花生主根10 mg·kg-1。经检测发现葡萄肉,葡萄皮,葡萄籽,葡萄蒂四部分中含有白藜芦醇,其中葡萄肉白藜芦醇含量为0.017‰,葡萄皮白藜芦醇含量为0.028‰,葡萄籽白藜芦醇含量为0.005‰,葡萄蒂和其邻近枝白藜芦醇含量为0.12‰。检测说明这几种植物中花生皮、花生壳、葡萄皮、葡萄籽、葡萄蒂、牡丹籽、牡丹荚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HPLC-DAD和UPLC-MS/MS对蔓花生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和二苯乙烯苷三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建立HPLC-DAD同时测定三种化合物含量的方法。HPLC-DAD分析采用依利特ODS1色谱柱,柱温40℃,流动相A为甲醇,B为1%乙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UPLC-MS/MS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A为乙腈,B为水,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数据采集方式为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表明:蔓花生根、茎和叶中白藜芦醇含量分别为66.28、90.83和81.56μg/g,白藜芦醇苷含量分别为123.78,302.77和236.53μg/g,根和茎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分别为673.60和764.65μg/g,叶中未检测到二苯乙烯苷。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不同抗性砧木对赤霞珠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及其合成过程中前体物质和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不同抗性砧木与白藜芦醇合成的关系,以获得提高接穗品种赤霞珠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的抗性砧木。该研究选择弗卡(Fercal)、5C、140R、3309M、3309C、SO4、抗砧3号(Kangzhen3)、5BB为砧木与赤霞珠(CS)葡萄进行嫁接,以赤霞珠自根苗为对照(CK),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成熟葡萄叶片白藜芦醇以及合成白藜芦醇前体物质苯丙氨酸、肉桂酸、香豆酸含量,并对合成白藜芦醇相关代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辅酶A连接酶(4CL)、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砧木均能提高接穗赤霞珠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11%~46%。(2)在各砧穗组合中,CS/140R嫁接苗叶片的白藜芦醇含量最高达到18.24μg/g,其合成白藜芦醇前体物质苯丙氨酸和香豆酸含量也最高,分别达到38.61和1.06μg/g。(3)在各砧穗组合中,白藜芦醇相关代谢酶PAL活性以CS/3309C嫁接苗叶片最高;嫁接苗叶片代谢酶C4H和4CL活性均高于赤霞珠自根苗;POD和PPO活性均以CS/Fercal的接穗赤霞珠叶片最强。研究发现,不同抗性砧木能显著提高赤霞珠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相关代谢酶C4H活性对葡萄白藜芦醇的合成至关重要,PPO活性与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合成也密切相关,CS/140R是8个砧穗组合中提高赤霞珠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最具优势的砧穗组合。  相似文献   

5.
对采用超声辅助法萃取苦丁茶防晒组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选择萃取时间、萃取剂体积分数、萃取温度、样品细度4个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多因素多水平可视化设计法安排实验。以防晒光区的紫外吸收面积值作为防晒组分萃取含量的实验评定指标。用自主提出的多因素多水平实验结果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多维空间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当ρ(苦丁茶)=0.20 g/L时,最佳工艺范围为萃取时间30~60 min、萃取剂体积分数φ(C2H5OH)为50%~70%、萃取温度50~65℃、萃取样品细度140~160目。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葡萄叶中白藜芦醇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和浸提温度3个因素对白藜芦醇提取量的影响,得出白藜芦醇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46%,液固比为23 m L/g,提取温度为62℃。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提取量的预测值为47.55μg/g,实测值为47.96μg/g。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葡萄叶中白藜芦醇的提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葡萄叶中白藜芦醇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和浸提温度3个因素对白藜芦醇提取量的影响,得出白藜芦醇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46%,液固比为23 m L/g,提取温度为62℃。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提取量的预测值为47.55μg/g,实测值为47.96μg/g。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同时测定花生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的方法。以85%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采用直接超声提取、高速匀浆提取和固相萃取3种不同提取方法处理花生样品,对提取剂使用量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当提取剂使用量为40mL时,固相萃取提取法效果最好,白藜芦醇的加标回收率为96.00%~109.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4%~2.17%,检出限为0.016mg/kg;白藜芦醇苷的加标回收率为91.82%~104.6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3%~2.81%,检出限为0.052mg/kg。测定的山东省210个花生样品中白藜芦醇含量为0.17~11.39mg/kg,含量最低的是花育22,最高的是白玉品种;白藜芦醇苷含量为0.22~1.44mg/kg,含量最低的是春甜,最高的是山花9号品种。该方法适合于花生样品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生姜蛋白酶提取及反胶束纯化工艺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研究了生姜中生姜蛋白酶的分布及贮藏中的活力变化 ,研究了从新鲜生姜中提取生姜粗蛋白酶及用AOT 异辛烷和CTAB庚烷 /辛醇反胶束萃取该酶的工艺和方法。实验结果指出 :在贮藏茎中生姜蛋白酶的活力为 2 .7μg/mL·min-1,在膨大茎中该酶活力为 0 .6 8μg/mL·min-1,而在幼嫩茎中活力最低 ,仅为0 .4 8μg/mL·min-1。新鲜生姜在 0℃下贮藏 2 4h即完全丧失活力 ,在室温下贮藏 3d后其活力损失达38 2 5 %。用 10倍 0 .2mol/L、pH =6 .0的磷酸缓冲液 (4℃ )三次提取生姜蛋白酶 ,其提取率分别为 6 4 .75 %、14 .2 8%和 5 .2 %。用 6 5 %饱和度的 (NH4) 2 SO4沉淀提取液中的生姜蛋白酶 ,再以 pH 6 .2、0 .1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溶解 ,其比活力达到 4 .2 1(μgPro/ μgPro·min-1)。生姜蛋白酶的 pI =5 .4~ 5 .5 ,在pH 5 .4以上 ,用AOT 异辛烷反胶束不能萃取出生姜蛋白酶 ,但却可以萃取出 71.86 %的杂蛋白。用CTAB庚烷 /辛醇反胶束二次萃取AOT 异辛烷萃余液 ,其蛋白质萃取率为 6 0 .2 5 % ,萃取液中生姜蛋白酶理论比活力达到 4 9.77(μgPro/ μgPro·min-1)。  相似文献   

10.
芪合酶基因转化番茄产生白藜芦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获得含有白藜芦醇的转基因番茄,从葡萄雷司令中克隆到芪合酶基因,以之构建了含有组成型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pBS2,用于农杆菌介导对番茄品种Tx00l4的遗传转化。通过对诱导愈伤、出芽、生根、再生植株的筛选,得到5株再生小苗,经PCR、Southem检测证实,有3株为真正的转基因植株。用HPLC对3株转基因植株叶片进行白藜芦醇含量鲜重分析,它们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分别为12.45μg/g,5.35μg/g,4.55μg/g。  相似文献   

11.
葡萄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白藜芦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峰葡萄果皮为外植体,在添加2.0 mg/L 6-苄基嘌呤(6-BA)和0.1 mg/L 2,4-二氯苯氧基(2,4-D)的B5培养基上诱导葡萄愈伤组织; 以50 g/L的初始接种量在添加1.0 mg/L 6-BA和0.05 mg/L 2,4-D的B5液体培养基上建立葡萄悬浮培养体系。在25~27 ℃下,摇床振荡暗培养(120~130 r/min)18 d后,葡萄细胞生物量和白藜芦醇含量达到最大值(16.17 g/L、95.69 μg/g干质量)。在培养第12天时,向培养基中添加100 μmol/L茉莉酸甲酯(MeJA),经过6 d处理,细胞中白藜芦醇含量达235.73 μg/g干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双水相萃取技术在白藜芦醇提纯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文研究了双水相萃取体系在提纯白藜芦醇工艺中的应用,用乙醇-硫酸胺-水双水相体系使虎杖提取液中的各物质按极性不同在油水两相中得到分离。双水相萃取时,白藜芦醇的含量远高于有机溶剂萃取,达34.29%。可见双水相技术可以完全代替有机溶剂萃取技术提纯白藜芦醇,产品纯度高,具有工艺简单,毒性小,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比较来源于西藏的芜菁(Brassica rapa var L.)和玛咖(Lepidium meyenii Walp)块茎中低极性挥发组分的化学组成及其抗氧化性能的差异。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CFE)获得低极性组分,并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对SCFE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两种低极性组分的化学组成,采用UPLC-PDA法针对性地比较其中4种植物甾醇的含量;最后,采用体外抗氧化评价方法(ABTS和FRAP)对两者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芜菁和玛咖块茎中SCFE低极性组分产率分别为(4.190±0.169)mg/g物料(干基)和(4.378±0.356)mg/g物料(干基),共同含有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和棕榈酸甲酯,占总量的74.73%~80.40%;芜菁低极性组分中所含的化合物种类较玛咖丰富,其甾醇含量(711.87μg/g)为玛咖(254.82μg/g)的2.79倍。抗氧化法评价结果表明,芜菁低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玛咖(P0.05)。表明同一产地的芜菁块茎中低极性组分较玛咖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叶山葡萄Vitis thunbergii var.taiwaniana叶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检测方法。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2:28);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06 nm。结果表明,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白藜芦醇含量在10~2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9。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的RSD(n=5)分别为0.77%、0.41%、0.2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92%,相对标准偏差为0.39%。该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白藜芦醇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三叶青地下部分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以及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白藜芦醇提取分离选取溶剂为70%乙醇,白藜芦醇苷的提取分离选取溶剂为40%乙醇。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选择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04 nm,柱温25℃。结果:白藜芦醇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113.836X+0.911 5,在0.02~2μg/mL范围内的峰面积与进样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7 6)。采用70%乙醇提取三叶青根茎中白藜芦醇的平均含量为0.59μg/g。白藜芦醇苷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52.515X-0.497 7,在0.02~2μg/mL范围内的峰面积与进样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4 4)。采用40%乙醇提取三叶青根茎中白藜芦醇的平均含量为1.76μg/g。结论:建立了三叶青地下部分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以及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方法。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应用于...  相似文献   

16.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pH示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定葡萄成熟期果皮花色苷和白藜芦醇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者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花色苷含量和白藜芦醇含量与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以揭示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的调控机制,为筛选富含花色苷和白藜芦醇的酿酒葡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在花后112d达到最高值(0.77mg/g),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在花后126d达到最高值(30.87μg/g)。(2)花色苷和白藜芦醇合成途径中,CHSs、CHI、STS、UFGT、MybA1、MybA2基因的表达量除花后98d下调外,其余时间均呈上调表达,而Myb5a则始终呈上调表达。(3)相关分析表明,STS基因表达量与CHS1、CHS2基因表达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MybA1、MybA2基因表达量与CHSs、CHI、STS、UFGT基因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Myb5a基因表达量与CHS3基因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部分结构基因的表达与花色苷和白藜芦醇的变化不同步,MybA1和MybA2可能调控花色苷合成途径中多个结构基因的表达,花色苷与白藜芦醇的关系并不固定,而是处在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葡萄果皮中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含量的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以甲醇提取目标组分,以高效硅胶GF254为固定相,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对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进行分离纯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波长为306 nm.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含量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12%、97.23%;方法的精密度较高.并用该方法测定了酿酒红葡萄品种蛇龙珠不同生长时期的反式白藜芦醇和反式白藜芦醇苷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制备一种质地均匀、含量稳定的白藜芦醇外用软膏剂,本研究采用正交设计,以外观性状、离心稳定性、热稳定性、冷稳定性为指标,考察了软膏剂配方及制备工艺,并建立高效液相检测方法检测软膏剂中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软膏剂最佳配方为油相硬脂酸6 g,凡士林3 g,单硬脂酸甘油酯1.2 g,液体石蜡9 mL,三乙醇胺0.15 mL;水相:纯净水16.5 mL十二烷基硫酸钠0.075 g,甘油3 mL,月桂氮卓酮0.03 g。乳化方法为油相加入水相中,乳化温度为85℃,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表明,白藜芦醇在3.075~49.2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9.24%。本研究制备了一种性状均匀,稳定性良好,有效成分可控的白藜芦醇软膏剂,为白藜芦醇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剂型。  相似文献   

19.
RP-HPLC法测定芦笋中黄酮类化合物芦丁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芦丁标准品为对照,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芦笋中黄酮类化合物芦丁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柱温25℃,流动相由甲醇-水-磷酸(55∶44.5∶0.5)组成,流速为0.7 mL/min,检测波长390 nm。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中各组分基线分离良好;进样量在0.07~0.7μg/20μL范围内,峰面积A与进样浓度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1 5176C-10.388,相关系数R2=0.999 4;加样回收率为101.051%,RSD=3.306%;以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作精密度试验,RSD分别为0.199%和1.24%。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合于芦笋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黄柄钙皮菌的挥发性成分组成,通过气液微萃取技术(GLME)对无饲培养获得的黄柄钙皮菌中萃取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66种组分,占总组分的56.41%以上,占色谱出峰面积的65.58%以上。已经鉴定的组分中,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相对含量是12.12%,其次是二十六烷。组分主要归为酸、酯、烷烃、醇、酮、醛等几大类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GLME/GC-MS萃取技术较适用于黄柄钙皮菌等黏菌的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黏菌的挥发性成分提供新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