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及易感因素。方法对58例COPD合并糖尿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及预后分析,并与无糖尿病的COPD真菌感染患者76例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病原菌均以白色念珠菌占首位,研究组真菌发病率高于对照组,预后较对照组更差。抗生素、年龄、糖皮质激素和营养状态等因素对2组患者真菌感染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色念珠菌仍是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糖尿病增加COPD患者感染真菌的风险,并且加重病情,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2.
童成文  李胜 《生命的化学》2023,(11):1773-17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常具有多种肺外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COPD的致病因素有长期吸烟、缺少锻炼、有害气体的吸入等,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而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骨质疏松的特点是骨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风险。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可能会增加COPD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导致患者肺功能进一步恶化。故COPD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高患病率被认为是由常见危险因素(如年龄较大和吸烟)以及COPD特定危险因素(如全身炎症、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维生素D缺乏等)造成的。目前,临床上针对COPD患者的治疗大多忽略了对其合并症骨质疏松的治疗,且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对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市场对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治疗药的需求强烈。 全世界COPD患者仍任增加,新药开发竞争激烈展开。 从抗体药物到新型类固醇药物,候选新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4.
《蛇志》2020,(2)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是一种气流受限型疾病,同时具备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征。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具有挑战性,哮喘与COPD病理生理不尽相同,二者合并发生时,病情将变得极为复杂。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由于该病病程长、易复发,且治疗较困难,单一用药治疗的效果有限,建议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38例COPD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下呼吸道分泌物是否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将患者分为多重耐药组(MDR组,71例)和非多重耐药组(NMDR组,67例)。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菌种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重耐药组患者共分离出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为58.33%;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分别占22.62%和19.05%。MDR组与NMDR组患者在COPD分级、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治疗、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及糖尿病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治疗、侵入性操作、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及糖尿病史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PD伴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机械通气治疗、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及糖尿病史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相应的敏感药物,并采取针对危险因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蛇志》202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可逐渐发展为肺心病以及呼吸衰竭的慢性疾病。COPD的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目前治疗COPD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茶碱类药物、抗胆碱药物、β_2受体激动剂等,均能缓解COPD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反复发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构建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就诊后进入稳定期的COPD患者104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干预组采用授权式教育模式,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教育,在出院前以及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COPD自我管理行为、慢性疾病自我效能感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使用授权式教育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在入组前后以及干预前后均有提升(P0.05),慢性病自我效能评分在出院时以及出院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授权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应用充分体现了其长效性,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患者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并分析其发病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患者纳为观察组,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并统计培养结果。选择同期80例未发生真菌性肺炎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等资料,并分析COPD患者继发真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85例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患者中共检出87株病原性真菌。痰培养结果中白假丝酵母(41.38%)与曲霉菌属(28.74%)占比最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发生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使用及合并糖尿病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或t=19.55、20.82、14.53、22.77、7.43,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或t=0.17、1.61,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广谱抗菌药物、发生低蛋白血症及机械通气史均是导致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7.493、4.802、5.900、1.799,P0.05)。结论在预防COPD继发真菌性感染时应合理并控制性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广谱抗菌药物,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缩短患者通气时间并保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9.
覃桦  赵晓琴  兰学文  陈强  胡杰妤  陈朝彦 《蛇志》2013,(4):375-377,420
目的探讨血清电解质紊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2007年7月~2008年1月收治的2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血清电解质水平分为非电解质紊乱组86例和电解质紊乱组127例,分析不同电解质水平与COPD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性,两组的住院时间、发生酸碱失衡、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解质紊乱组经治疗后,得以纠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纠正无效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合并电解质紊乱较非电解质紊乱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长,前者病死率较后者高。电解质紊乱可以作为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非粒细胞减少患者肺曲霉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非粒细胞减少患者肺曲霉病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随诊其转归。结果22例肺曲霉病(PA)患者,男性1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6.3±21.4)岁。确诊、临床诊断各8例,拟诊6例。侵袭性肺曲霉病(IPA)11例,单纯性曲霉球6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CNPA)5例。常见基础疾病为继发型肺结核(8/22)、糖尿病或类固醇性糖尿病(6/22)、高血压病(5/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2),4例系原发社区感染。常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18/22)、咯血(11/22)、气促(7/22)。影像学表现为肺部渗出或实变病灶9例、空洞改变及典型曲霉球12例,结节或肿块1例。首选药物治疗依次为伏立康唑(10/22)、卡泊芬净(4/22)、伊曲康唑(3/22)。结论非粒细胞减少伴IPA好发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亦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单纯曲霉球多继发或并发于肺结核。应注意鉴别CNPA与单纯曲霉球。IPA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影像改变未见典型晕征及空气半月征,肺外播散少见,药物治疗首选伏立康唑。  相似文献   

11.
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城市阴霾天气的频频出现,引起社会对其罪魁祸首——细颗粒物(即PM2.5)的广泛关注。PM2.5对健康的影响成为人们普遍担忧的问题。本文综述了PM2.5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结果显示,短期暴露于较高浓度的PM2.5与哮喘急诊就诊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住院率、肺炎急诊住院率的上升及COPD日死亡风险的增加均有关;长期暴露于较高浓度的PM2.5与肺癌及肺炎死亡风险增加、肺腺癌和哮喘发病风险增加有关。上述研究结果大部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提示了我国有效控制PM2.5浓度及开展更多关于PM2.5流行病学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阮凤 《蛇志》2015,(2):209-21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至2020年COPD的死亡率将高居第三位[1]。COPD患者后期大多死于呼吸衰竭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并发症[2]。因此,医务人员不仅要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还要从心理和社会的角度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管理及护理措施,从而帮助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推广高才达主任医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经验,以及观察五子参药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属肺脾两虚、痰浊内蕴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5),对照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气雾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五子参药汤,两组疗程均为12 w。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量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 MRC)量表及治疗后6个月内因COPD急性加重的再次住院次数。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1.11%vs 82.45%,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FVC较治疗前均有增加,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 MRC量表、CAT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子参药汤可有效治疗肺脾两虚、痰浊内蕴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北京大学医院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情况. 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的方法,对2008-2010年北京大学医院抗糖尿病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用药金额(DDC)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北京大学医院抗糖尿病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重组人胰岛素使用量逐年增加.口服降糖药中,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喹酮连续3年DDDs位居前3位. 结论 北京大学医院抗糖尿病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收住入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52例,其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4例,随访1年两组的结局事件发生率及相关预后。结果:年龄、糖尿病、脑卒中病史、肿瘤、合并CHF均为COP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与未合并CHF组比较,合并CHF组患者的死亡、因COPD再次入院、脑梗死或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高(P0.05)。结论:CHF是COPD的常见合并症,是COPD患者死亡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一种以呼吸困难恶化,超过平常安静时呼吸困难恶化变化程度为特征的综合征.由于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体力、营养均大量消耗,机体抵抗力差,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营养支持也必不可少.我科2000~2007年共收治COPD并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现将综合治疗、营养支持和精心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医院感染状况。方法对206例COPD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479例COPD患者,医院感染206例,感染发生率为43%。结论COPD的医院感染与基础病变及病情有关,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和侵入性操作关系十分密切。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8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入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念珠菌性口炎患者的病原学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研究,对2007年4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入院的82例COPD并念珠菌性口炎患者和82例无念珠菌性口炎COPD患者进行匹配,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PD患者念珠菌性口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从念珠菌性口炎患者假膜培养共分离出念珠菌83株,以白念珠菌(90.4%)为最多,其次为光滑念珠菌(3.6%)、克柔念珠菌(2.4%)、热带念珠菌(2.4%)、近平滑念珠菌(1.2%);(2)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全身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入院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色念珠菌是COPD患者口腔部念珠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规范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正确吸入糖皮质激素是预防COPD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气流受限和肺部炎症反应异常。气道内微生物是COPD恶化的主要原因,并且使气道中的炎症反应持续存在而促成COPD进展,这导致肺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和巨大的医疗保健成本。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人类肺微生物组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大量研究表明,COPD患者肺内存在明显不同的微生物群落,而且与COPD的疾病严重程度及恶化状态有关。肺微生物组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理解COPD患者肺内的微生态系统及其在该病恶化和进展中的作用。本文就肺微生物组在COP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吸入M3受体拮抗剂对稳定期COPD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噻托溴铵干粉剂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40例COPD患者,噻托溴铵组使用噻托溴铵干粉剂,对照组使用氨茶碱片,总观察时间12周,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结果:治疗后噻托溴铵组深吸气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明显改善,分别增加了102mL,256mL和154mL,对照组改善不明显,仅分别增加了10mL,08mL,15mL。结论:噻托溴铵能改善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