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作为“电影演员”则是银幕上的常客。国内、国外的影片中,屡见不鲜。我国影片中,以蛇为“第一主角”、左右全片情节的,当首推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白蛇传》。上海电影制片厂1980年就拍摄过彩色戏曲故事片《白蛇传》。此片由田汉编剧、傅超武导演。剧中人白蛇由李炳淑饰演,青蛇由方小亚饰演。于当年11月25日完成,向国内外发行。故事说,在峨嵋山修炼了千余年的白蛇、青蛇,由于羡慕人间的美好生活,双双化成美女白素贞与小青,来到了西子湖畔。她俩巧遇扫墓归来的潇洒青年许仙(陆柏平饰)。之后以  相似文献   

2.
"吱呀——",门开了,阳光涌进印度密林里的一座小木屋,灰尘在光线里雀跃。在桌子上缠绕成一团的眼镜蛇"呼啦"一下立起前半截身子,床上盘着两条粗壮的大蟒蛇,"嘶嘶"地吐着火红的芯子。这不是《狂蟒之灾》里的恐怖镜头,这是蛇人部落的小姑娘桑吉娜的家。  相似文献   

3.
威严的冬神降临了。它道貌岸然,脸色灰暗,步履铿锵,声音粗厉。万物又面临一年一度的凌厉考验。一些能飞善跑的鸟兽,纷纷高飞远走,逃避它的淫威与囹圄,变温动物蛇蛙之辈,只好躲进地洞,长久处在不吃不喝的昏睡状态,直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科学上将动物这种动物行为,叫冬眠。蛇的冬眠是一种充满奇趣的生物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马年说马     
<正>2014年马年将至,马的话题自然多了起来。马是动物中的"君子",不仅吃苦耐劳,且充满灵性,与人类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的意象美好而积极向上,如我们熟知的"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春风得意马蹄疾"等。"午时"又称"马时",象征事业发达,如日中天。借着新近网络流行用语"马上体"的东风,希望这期"普氏野马"专辑"马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马科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动物纲、奇蹄目、马科、马属,现存种类有七种:即普氏野马、蒙古野驴、藏野驴、非洲野驴、山斑马、细纹斑马、平原斑马。马科动物家族曾经十分繁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驰骋在广袤无垠的草原及荒漠草原,只是到了近代,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强,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它们的生存家园逐渐萎缩,种群也慢慢衰落了。现代马科动物起源于地球演化史的第四纪,与同为第四纪起源的人类一同出现于地球上。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蛇     
《蛇志》1989,(1)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给人类的文学宝库留下了八百万字的宝贵遗产,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读过鲁迅先生作品和回忆鲁迅的文章的人都知道,他常常提到一种人们并不陌生的爬行动物——蛇。据说,鲁迅从小就不怕蛇。也很了解蛇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6.
人类与蛇     
在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中,一开始就与蛇结下了难解之缘。原始先民为了把天然岩洞作为穴居的住所,必须要驱赶或消灭盘踞在洞穴里的各种野兽和爬虫,尤其是对人的生命威胁极大的毒蛇。在人类进入氏族社会之后,许多民族的先民,当处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发展阶段时,几乎随时随地都与蛇保有密切的利害关系。有的民族由于经济生活和生命攸关的多种原因,常把蛇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我国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时代就有西王母及女娲氏为蛇身人首的蛇氏族;我国怒族、傈僳族解放前也有女祖先与蛇交配生下了后代的传说。近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和摸清了各种蛇类的特点和习性之后,除大量饲养用做肉食和药用外,还常常用以作礼仪性或游艺性的表演。  相似文献   

7.
蛇与生态平衡莫克三百万年前,人类祖先诞生那天起,便遭到毒蛇的威胁袭击,丧生的人不知凡几。直到今天,全世界每年仍被蛇伤的多达40万,身亡的则有3.4万之众。人们谈蛇变色,把毒蛇与洪水猛兽并称,“见蛇不打三分罪,则成了人类世代一脉相承的传统观念。但凡事要...  相似文献   

8.
蛇与气功     
蛇与气功莫克蛇与气功,原是风马牛不相及,难道还有什么姻缘将它们摄合在一起吗?是的,请翻阅古代神话渊薮的《山海经》一书,里面有一条令人刮目相看的记述:“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  相似文献   

9.
蛇与龙     
一天,一条龙在天空中傲游着,忽然看见下面的草丛中有一条蛇小心奕奕地爬着。它就骄傲地大声地对蛇喊道:“喂,小笨蛋你上来跟我一块儿玩吧!哈哈……”。蛇依然慢慢地爬着不理睬它,这时龙叫得更起劲了:“小笨蛋,你知道吗?人们把我当成吉祥的象征,不是吗?龙凤呈祥,龙气凤舞、  相似文献   

10.
欣闻蛇年《蛇志》创刊的消息,心中无比喜悦。这一专业性很强的刊物,是蛇年的一大礼物,将填补我国蛇类科技知识出版的空白。看到这一刊物突出一个“蛇”字,开辟二十多个栏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我代表民间文艺界热烈祝贺“蛇志”创刊,祝贺其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拥有大量读者的独具一格的优秀刊物。提起蛇,对我们民间文艺学界并不陌生。在民间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司空见惯。无论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歌谣、谚语哪一体裁中都有,特别在民间故事中,龙、蛇的化身——蛇郎,更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塑造了勤劳、勇敢、善良、正直、美丽、重感情的正面及反面人物形象。就拿流传于金秀瑶族中的“蛇郎”故事来说吧,亦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1.
蛇与气象     
蛇与气象李世武蛇的起源早于人类,它是经历了冰川期的考验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中,蛇并非是讨人喜欢的。但是,从原始时代起,它就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神话中,是蛇泄露了上帝的天机,夏娃和亚当才胆敢偷食禁果,懂得了情欲和羞耻,今天才有...  相似文献   

12.
蛇与刺猬     
各种动物要想在自然界生存下来,也要经过生与死搏斗,不然就难赖以生存于世。一物降一物,这是自然规律,要不然,大自然生态就无法维持平衡了。蛇类世界也是如此。人们都知道毒蛇凶猛残忍,可以吞下比自己头部大五六倍的动物,而蛇的天敌杀蛇也是异常的无情。本人有幸亲眼目睹一场野外的眼镜蛇与刺猬激战,虽然眼镜蛇以失败告终,但惊心动魂有趣的场面,至今一直浮现在眼前,回味无穷。遗憾的是:当时未有相机,摄下这组珍奇难得的场面,留着纪念。  相似文献   

13.
蛇与医学     
蛇与医学马文熙,马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会见到蛇徽。如许多国家的药房、医学机构的招牌,医学团体的表格,医学书籍的封面以至于邮票上常常印有蛇徽。我国邮电部于1981年5月17日发行的《世界电信日──电信与卫生》邮票,上有电联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徽志。邮票正...  相似文献   

14.
马年说马     
孙忻 《生命世界》2014,(2):38-49
正马,有着风姿卓越的体态,优美高雅的举止,高贵潇洒的气质。自从人类驯服野马之后,马就一直陪伴着人类,见证了人类历史的沉浮与文明的兴衰。现生的马科动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但是马科动物最早的祖先——始祖马出现在5 400万年前始新世的北美洲。马科动物的祖先虽然起源  相似文献   

15.
蛇与地震     
蛇与地震莫克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域地区突然地光闪闪,鸽群惊飞,犬吠猪嚎,鼠辈乱窜,马牛挣脱缰绳逃出栏外,原来这是大自然发出的警告。不久,一场地动山摇,房屋倒塌,哀鸿遍野的7.3级大地震发生了。事后统计。震前约有30种动物出现异常反应,特别在震前...  相似文献   

16.
蛇与神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蛇拥有不可轻视的地位。盘古、伏羲、女娲、共工、地皇等神灵都是龙首蛇身、人面蛇身或人首蛇身。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在众多的动物中,唯独推崇蛇,并用龙蛇合一、人蛇合一的手法,创造了这些开天地、造人类的众神泥?对于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确实值得认真地思考与分析。我认为,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如此崇敬蛇,首先是源于对蛇的习性的认识和推断。“深山大泽,实有龙蛇”。“……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蠕蛇,木食。”“蛇在山涧水中,以尾钩岸上人牛食之。”“禹凿龙门,至一空穴,……有黑蛇长十丈,……。”“山多大蛇,名曰髯蛇,长十丈,圈七八尺,常在树上伺鹿兽。”“有黑蛇,青首,食象。”凡此种种连篇累牍的记载,无不反映古人对蛇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09,21(4):J0001-J0001,F0002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由《蛇志》编辑部与武夷山市武夷蛇类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首届海峡蛇文化与生态及蛇驯养与蛇伤大会于2009年10月19-21日在武夷山市召开。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11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教授,美国毒素大师杜祖健教授,美国《生命科学》期刊编辑部等发来了贺信。  相似文献   

18.
正笑哈哈地马年到了,伴随着对百花芬芳的渴望,《生命世界》在2014的新航线上扬帆启程了。2013年,《生命世界》继续保持着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势头。美丽中国呼唤生态文明,《生命世界》也从自身做起,于是,这一年,在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80周年学术年会之际,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的主题,为这次大会出版专辑;并且来到南昌,参加了科学家对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竹片蛇,因其头体部扁平似竹片俗称竹片蛇或裹脚蛇(图1见封二)。上唇鳞2—2—3;体鳞排列明显斜行;鳞式19—17—15;背鳞起棱;腹鳞145—165,尾下鳞58—70对;雄性体长550毫米,尾长150毫米;雌性体长570毫米,尾140毫米,颈背有黑色箭形斑纹。经鉴定为斜鳞蛇中华亚种(Pseudoxenodon macrops sinensis Boulenger),分布于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河南等省。无毒蛇。以蛙类为  相似文献   

20.
世上人不论男女老幼大都恐蛇惧蛇和怕蛇,但在四川东南部黔江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家族人,却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千百年来,蛇深刻地影响着土家族人的宗教信仰,民族风情和精神文化,形成独特的蛇文化民族意识流。土家族最早崇拜的图腾是蛇。人们把蛇当作神供奉超过崇拜如来佛,观世音。至今还有‘屋基蛇打不得’的传说。蛇是神的化身,土家人对蛇不直呼其名就如不直呼父母名一样,而尊称为‘钱串子’、‘金串子’。他们忌食蛇肉,特别忌讳看见蛇交媾,蛇吞蛇,生怕不慎引来灾祸。在土家族神话中,没有‘惧蛇、恐蛇、蛇毒、蛇坏’的说法。说蛇美好善良倒是十分普遍。土家人认为,‘蛇咬三世冤,虎咬对头人’,蛇不咬与它无仇无冤的人。在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石堤崖棺中,曾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