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花败酱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去壁低渗染色体制片方法,对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茎尖细胞染色体制片,研究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白花败酱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2;染色体组型公式为2n=2x=22=10m 4sm 4st 4t,第2、3、4、5、8号染色体为中间着丝点染色体,第6、11号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第1、10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第7、9号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基数x=11,该染色体组内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值为3.037,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共4条,占总数的36.4%,则白花败酱的核型类型为2B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仙的核型分析和小孢子发生中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只开花不结实,以鳞茎营养繁殖。对中国水仙的染色体倍性有不同的报道。对中国水仙的核型分析,支持它是三倍体的观点,但其核型也显示出了异源三倍体的倾向。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多表现为:中期出现单个染色体游离在纺锤体外面、在后期出现的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在末期出现的单个染色体游离在细胞核外形成微核的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引起小孢子的败育,也支持中国水仙为三倍体植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华白花丹参(Salvia sinealba)与其近缘种丹参(S.miltiorrhiza)及山东丹参(S.shandongensis)根的解剖学、叶表皮、花及花粉粒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白花丹参(S.sinealba)根的中央部位有多数薄壁细胞,在根横切面射线薄壁细胞间及韧皮部外侧与次生皮层部位有多数裂隙;叶片上表皮细胞外平周壁具有细密平行丝状褶皱(SEM);花冠白色;花粉粒椭圆形,外壁具网状雕纹,网眼较大,多角形,少为单穿孔。上述这些显著的特征,不仅为中华白花丹参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提供了形态解剖学依据,而且为近缘种丹参及山东丹参的分类鉴定提供了佐证,同时也为中华白花丹参这一特有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改良CTAB法和SDS法提取新鲜白花丹参叶片的基因组DNA,初步筛选RAPD扩增引物。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较SDS法质量好,随机引物p2扩增条带相对较为清晰。再利用p2随机引物对2种方法提取的DNA进行RAPD检测比较,结果显示仅改良CTAB法能扩增出有效条带,说明改良CTAB法更适合用于白花丹参基因组DNA的RAPD检测分析。本文将为白花丹参叶片DNA的提取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麦蓝菜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片法,对麦蓝菜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体细胞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蓝菜的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正常,在终变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后可形成15个二价体;在少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观察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等异常行为;其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其花粉粒育性为88.04%。麦蓝菜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30,核型公式为K(2n)=2X=30=22m(2SAT)+8 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6M2+14M1,其核型为"1A"型。  相似文献   

6.
核桃属部分种的小孢子发生及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核桃属(Juglans L.)四个种花粉母细胞(PMC)的减数分裂过程和花粉形态,检测了两个种的花粉生活力,分析研究了七个种的核型。结果表明,普通核桃(J.regia)核桃楸(J.mandskurica Maxim.)和黑核桃(J.nigra L.)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但河北核桃PMC的减数分裂过程都极不正常,供试的七个种,除普通核桃为2C核型外,其余均为2B核型,仅黑核桃一种带有随体染色体。根据核型特点把七个种分成三组,并探讨了组间与组内种间的亲缘演化关系。作者认为,河北核桃应为一种独立的种,核桃科在系统发育上可能来源于染色体基数为8的两群)不同植物。  相似文献   

7.
在显微水平上对丹参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其与不同发育阶段花蕾的外部形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有2枚雄蕊,每个花药具2个花粉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属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属3细胞型并有6个萌发沟。花粉囊壁发育属双子叶型,由4层细胞构成,即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细胞为腺质,二核。植株花蕾肉眼可见,大小在1~1.5mm时雄蕊孢原细胞开始分化;花蕾长至9~12mm。即从钟型花萼的钟口肉眼可见乳白色花瓣时.形成成熟的雄配子体,雄配子体具有3细胞的花粉粒。  相似文献   

8.
秤锤树的核型研究及其减数分裂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观察研究了秤锤树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学特征。秤锤树核型为2n=2x=24=4m 7sm(2SAT) 1st,属于较为原始的2A型。有丝分裂间期核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出现B染色体,中期染色体中等大小。减数分裂中期具12对正常的二价体,但后期I和后期Ⅱ均有染色体异常现象发生。统计断片、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出现的比例与花粉粒败育性比例比较一致,表明秤锤树的小孢子在发生和发育过程中较高频率的败育现象可能存存一常的细胞学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疆三种沙蜥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对新疆三种沙蜥—叶城沙蜥(Pnrynocephalus axillaris Blanford)、东疆沙蜥(Ph.grum-grizimaloiBadriage)和变色沙蜥(Ph.versicolor Strauch)的染色体组型和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叶城沙蜥采自吐鲁番、哈密地区(5,6);东疆沙蜥采自阜康县北沙窝(5,5);变色沙蜥采自乌鲁木齐市郊(2,4)。采用培养皿蒸汽固定法和常规制片法制做染色体标本,进行核型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0.
以紫竹梅根尖和花药为材料,分析鸭跖草科紫竹梅的染色体组型,并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紫竹梅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4,由12对中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2n=2x=24m。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在第一次分裂中期观察到12个二价体,与观察到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11.
Salvia miltiorrhiza f. alba (Baihua Danshen) is a Chinese medicinal herb commonly used for trea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t has been grown in Australia, although the quality of its main medicinal part (dried root) has not been assessed.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HPLC profiles and biomarker contents of Australian‐grown S. miltiorrhiza f. alba roots. Patterns of HPLC profiles were established in MeOH, and aqueous extracts in terms of number of common characteristic peaks and their relative retention times. The contents of three tanshinone biomarkers (cryptotanshinone ( 3 ), tanshinone I ( 1 ), and tanshinone IIA ( 2 ))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in the roots of one‐year‐old plants than those of two‐year‐old plants. In contrast, salvianolic acid B ( 4 )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roots of two‐year‐old plants than in those of one‐year‐old plant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biomarker contents in Australian‐grown S. miltiorrhiza f. alba roots vary with the growth periods of the plants, which may b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harvest time for the plant roots with targeted levels of tanshinones and salvianolic acid B ( 4 ).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山东产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f.alba)不同生育阶段脂溶性与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对活性成分积累过程进行数学模拟。结果表明:白花丹参脂溶性成分积累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月底和10月底,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积累高峰在7月底;白花丹参和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积累高峰期均出现在6—7月份。两年生白花丹参活性成分高于丹参;两种丹参的迷迭香酸含量均以地上部为高,其他活性成分均以地下部为高;白花丹参与丹参根中丹酚酸B的含量积累方程分别为y=-8.105X+81.047和y=-13.777X+117.917,即随着植株的不断发育,丹参根部丹酚酸B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丹参栽培及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番木瓜核型和减数分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番木瓜核型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的研究表明,番木瓜染色体数目为2n=18,由9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2n=2x=18m。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在终变期和中期Ⅰ观察到9个二价体,未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14.
为给丹参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江苏栽培的四个丹参类型的丹参酮IIA、隐丹参酮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丹参酮的含量,以DPS软件对其脂溶性成分的HPLC的8个峰的比例、隐丹参酮与丹参酮IIA的比值、丹参酮IIA、隐丹参酮和总丹参酮的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个类型丹参的脂溶性成分类别基本一致,其中小叶型丹参的隐丹参酮与丹参酮IIA的比值、隐丹参酮的含量与其它三个类型相差较大,聚类结果显示小叶型丹参独自成为一个类群,说明小叶型丹参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也是一个优质的丹参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丹参雄性不育系Sh-B的鉴定与花粉发育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显微水平上对新发现的丹参雄性不育系Sh-B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并对其花粉活力和结实率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根据花器官及花药的形态、大小以及花丝的长度,可以将Sh-B不育株分为3个不育类型,即Sh-B1、Sh-B2和Sh-B3。这3种不育类型均属于雄性不育,其花丝不到正常可育株的1/2,花药干瘪而瘦小,内无花粉粒或花粉无活力;其根、茎、叶以及种子形态结构与正常可育植株基本相似。产生雄性不育的主要原因有:花粉囊药室内壁纤维层加厚,影响花药壁开裂;小孢子母细胞周围不产生胼胝质或产生的胼胝质很少;绒毡层细胞延迟解体;花粉粒畸形。在其花药发育的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形成前期、单核期、双核期均可能产生雄性不育的小孢子或花粉粒。  相似文献   

16.
丹参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丹参转录组数据库,获得一条新的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innamoyl-CoA reductase,CCR)基因,命名为SmCCR-2(GenBank注册号为JF784010)。该基因包含一个长为966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编码321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mCCR-2编码的蛋白具有NWYCY基序,属于NABD_Rossmann超家族,相对分子量为35.80 kD;预测SmCCR-2为中性亲水的稳定蛋白,存在跨膜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mCCR-2基因在丹参各组织都有表达,茎中表达量最高。其表达受到病原菌的影响,表明SmCCR-2基因可能与植物防御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MiR408是植物中一类高度保守的miRNA,其靶基因编码含铜蛋白,miR408的表达受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的显著影响。拟南芥中miR408在HY5-SPL7基因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而HY5-SPL7基因网络可介导拟南芥对光照和铜离子的协调应答,进一步表明miR408在植物对环境的响应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本研究基于丹参基因组Survey数据库,从中搜索并克隆得到366 bp的含有稳定茎环结构的miR408前体序列及其上游723 bp片段的启动子区,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U360384和KU360385,并将miR408的前体序列命名为SmMIR408。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m-MIR408上游启动子序列与模式植物拟南芥Ath-MIR408、水稻OsaMIR408启动子区具有许多相同的顺式作用元件,如G-box、CGTCA-motif、TGACG-motif、GTAC-motif等,而HSE、CATT-motif作用元件仅存在于丹参启动子区;miR408成熟序列在不同物种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基于不同物种miR408前体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源于单子叶植物的miR408前体序列聚为一支,来源于双子叶植物的miR408前体序列聚为另一支。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Sm-MIR408在丹参的根、茎、叶、花中都有表达,其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Sm-MIR408的表达受茉莉酸甲酯和伤害的抑制,黑暗和持续光照也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Sm-MIR408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为今后研究丹参miR408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丹参高产栽培优化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N、P二因素五水平和N、P、K三因素五水平最优设计,在陕西商洛进行了丹参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及配比试验研究。求得丹参NP和NPK的肥效反应数学模型,通过模拟选优,提出了丹参El标产量在5000~5700kg/hm^2之间的N、P用量是N115.5~214.3kg/hm^2,P2O5用量是153.4~243.4kg/hm^2(N:P2O5=1:1.15)。丹参目标产量在8000~9500kg/hm^2之间的N、P、K施肥用量N133.8~207.5kg/hm^2,P2O5用量是68.25~115.8kg/hm^2,K2O用量是80.3~146.5kg/hm^2(N:P2O5:K2O=1:0.54:0.67)。  相似文献   

19.
对丹参EST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发现,登录号为CV165156的EST序列与硫氧还蛋白基因(Trx)有很高的同源性。进一步用PCR方法从丹参基因组水平上克隆到长1806bp的DNA序列(登录号为FJ217699),与cDNA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SmTrxh)含有2个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mTrxh所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为13.4kDa,理论等电点为5.53,无信号肽,属于定位于细胞质中的稳定类蛋白。该蛋白与其他7种植物中的Trx高度同源,同源性介于68%-74%之间。实时定量PCR检测的结果显示,SmTrxh在丹参中为组成型表达基因,在根、茎和叶中都有表达,主要在根部表达,茎中的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