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华鼢鼠的繁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生武 《动物学研究》1980,1(4):465-477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禹瀚(1962),郑宝赍(1966)和王祖望等(1973)对分布在农业区的中华鼢鼠的繁殖做了调查。但对分布在牧业区的迄今尚乏报导。作者1977年6—10月和1978年3—5月在青海门源种马场对中华鼢鼠的繁殖生态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可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肃鼢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地下害鼠,无冬眠和夏眠现象,食性广泛,但其活动取食范围相对比较固定,本文针对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地上害鼠防控的TBS系统原理,在甘肃鼢鼠防治中的探索研究围栏防治效果及可行性.结果表明各围栏均能减少处理区甘肃鼢鼠对马铃薯的为害,提高马铃薯产量,封闭式竹条地下围栏对甘肃鼢鼠具有较好的阻截作用,能够完全阻截甘肃鼢鼠迁入处理区取食为害,但金属网地下围栏不能完全阻截甘肃鼢鼠迁入为害.封闭式竹条地下围栏处理区甘肃鼢鼠未迁入为害,为害率为0%;带诱捕孔的开放式金属网地下围栏处理区平均受害面积1.8m2,为害率达7.2%,但诱捕孔不能诱捕甘肃鼢鼠;开放式金属网地下围栏处理区平均受害面积2.47 m2,为害率达9.87%.三者对马铃薯增产分别达33.06%, 28.54%和19.73%.本研究为探索围栏系统对甘肃鼢鼠的防控提供了非常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野外判别高原鼢鼠性别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贵  肖龙 《兽类学报》1993,13(4):307-307,287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川西北草原,终年营地下生活,为寻求建立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我们于1990年和1991年的4—6月,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阿西乡测量和统计了雄性和雌性高原鼢鼠的洞道和土丘直径,剖洞观察并比较雄性和雌性鼢鼠的洞道结构和分布特点,分析了野外判别高原鼢鼠性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两种在高寒草甸广泛分布的小型哺乳动物,其暴发活动可能造成高寒草甸的严重退化。使用无人机分别拍摄典型的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暴发区图像,解译高原鼠兔洞口、高原鼢鼠土丘和它们的干扰斑块,获得干扰斑块的周长和面积信息,计算干扰斑块形状指标,确定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暴发活动对高寒草甸的影响。研究表明:(1)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暴发活动形成的干扰斑块周长与面积比(PARA)、形状指数(SHAPE)和分形维数(FRAC)差异显著(P<0.05),其中高原鼢鼠斑块的FRAC是1.0124±0.0091,属于普通的规则几何圆形分布格局,高原鼠兔斑块的FRAC是1.1203±0.0546,属于分形几何不规则的分布格局。(2)高原鼠兔洞口数量与其斑块面积没有线性相关关系(P=0.9677),高原鼢鼠土丘数量与其斑块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3)高原鼢鼠斑块面积统计学上呈长尾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P<0.01)。根据高原鼠兔斑块面积分布格局可将斑块演替分为三个阶段:土丘形成阶段、斑块连通...  相似文献   

5.
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区栖息的鼢鼠(Eospalax spp.)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和栖息地特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鼢鼠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了线粒体D-loop 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计算了鼢鼠间遗传距离。测量了鼢鼠头骨指标以及体貌形态特征,并调查了不同鼢鼠栖息地草地类型、优势种植物及土壤紧实度等。结果发现4 个采样地的鼢鼠属两个不同种,即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和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两种鼢鼠的遗传距离为0.147;眶间宽、听泡宽在两性间均差异显著(n=14,n=16,P < 0.05),颧宽在雄性间差异显著(n= 14,P < 0.05);甘肃鼢鼠尾部和后足有稀疏短毛,而高原鼢鼠则有密毛。甘肃鼢鼠主要栖息在海拔较低的高寒草甸区,其优势植物主要有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早熟禾(Poa annua);高原鼢鼠主要栖息在海拔较高的高寒灌丛草甸区,其优势植物主要有早熟禾(Poa annu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但两者栖息地的土壤紧实度无差异(P >0.05)。本研究结果为同区域分布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的野外鉴别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鼢鼠的造丘活动及不同休牧方式对草地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造丘活动在停止放牧扰动的条件下,对于过牧型退化草地而言,非但不会对草地生产力造成破坏,相反,在植被高度、植被组成和产草量等生产力构件上均表现出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相同的休牧条件下,鼢鼠分布地植被性状的各项指标除植物多样性低于无鼢鼠分布地外,其余指标均极显著高于无鼢鼠分布地(P<0.01),其中丘缘地又极显著地高于丘间地(P<0.01);在同为3年的三种休牧方式中,实施绝对禁牧的方式最佳,其次为降低载牧量50%且于返青至6月前禁牧的方式,这两种休牧方式均可较好地满足鼠丘在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高原鼢鼠推土造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研究高原鼢鼠土丘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以揭示高原鼢鼠栖息地利用和选择规律,为合理控制鼠害及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8月在祁连山东段选取面积为140m×100m的高原鼢鼠栖息地,消除景观尺度取样带来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的异质性,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高原鼢鼠土丘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揭示其与环境因子中土壤容重、土壤水分、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根系营养物质含量(可溶性糖、粗蛋白、粗脂肪)以及各功能群丰富度(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的空间关系。半方差函数及普通克里格插值表明,高原鼢鼠土丘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且呈现聚集分布,各环境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交方差函数分析表明,高原鼢鼠分布虽与各环境因子在多种尺度下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关联性(正的或负的),但mantel检验发现土壤容重、莎草科丰富度与高原鼢鼠土丘分布呈现显著的负空间关联性,杂类草丰富度和根系粗脂肪含量与高原鼢鼠土丘分布存在显著正空间关联性。综上所述,高原鼢鼠主要栖息利用在土壤疏松、莎草科丰富度较低、杂类草较多和根系粗脂肪含量较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为明晰高原鼢鼠干扰对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分布和功能群特征影响,选取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典型分布高寒草甸,依据鼠丘密度将研究区划分4个干扰梯度,调查各干扰区植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和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组成。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讨植物土壤因子对土壤动物功能群组成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植食性土壤动物为优势功能群,极重度干扰区植食性功能群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干扰区(P<0.05);高原鼢鼠干扰对高寒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稳定和相似性影响较小;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温度、紧实度、全氮和全钾以及莎草科生物量和植物物种均匀度均显著影响高寒草甸土壤动物功能群的空间分布(P<0.05),其中土壤温度对土壤动物功能群分布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鼹形鼠科(Spalacidae)、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鼢鼠属(Myospalax)(Norris et al.,2004),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为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东部地区农田和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对林业幼苗也有一定的损伤,同时亦是水土保持的主要破坏因素之一(江廷安等,1996).作为地下掘土类食草动物,由于地下积水和空气不流通,甘肃鼢鼠经受着食物匮乏等的环境压力,很可能促使甘肃鼢鼠身体结构向有利于适应洞道系统的方向变化,导致种群分化.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区分布有啮齿动物2目8科36种。在海拔2300~2800m的中山地带,中华鼢鼠是当前区内最严重的鼠害,中华鼢鼠又称瞎狯、瞎鼠、半地龙等。广泛分布于祁连山区不同海拔、不同坡向的林地内,严重危害云杉、落叶松、杨树、沙棘等树种的人工幼林及天然灌木林。一般鼠口密度每公顷15~22.5只,幼树被害株率达10%~40%,平均达18%。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中华鼢鼠的天敌猫头鹰、黄鼠狼等日益减少,若不及时防治,3—5年即可将幼林全部毁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对此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蓝浆果生产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全面报道了蓝浆果(Vaccinium L.spp.)在中国的生产情况,共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北区是指以吉林省为主的东北地区,南区指长江以南广阔的酸性红壤土地区.果用野生种只分布在东北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引种欧美栽培品种,共达60余个.在北区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主,在南区以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为主,采用组培和扦插方法繁殖,南、北两区均各有年产百万株以上苗木的能力.在南、北两区的适宜地区,如吉林、江苏和贵州等省,都已选出各自的适栽品种,栽培后的产量和果实质量分别均可达到国外优良水平,显示了蓝浆果在中国发展的巨大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乌头属分布式样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国产乌头属划为4个分布区,同时探讨了各区的地理、气候和植物区系特点以及该属植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区类型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是局限分布于中国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植物成分,就其分布特点看,集中分布于中国南部亚热带广阔区域。由于中国地域广袤,虽然大多数特有属分布在东亚自然地域范围内,但南部特有属的分布范围已进入古热带植物区的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的北部,而西部的特有属的分布范围已进入青藏高原地区。局限于不同地域分布的特有属,各自的起源发生、所经历的地质历史过程存在一定差别。本文以自然地理区划作为研究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分布区类型的依据,将中国特有属分布区类型划分为中国东部和中部特有分布变型、中国南部特有分布变型、中国西部特有分布变型和中国北部特有分布变型4类。其中中国南部特有分布变型所含特有属为热带区系成分,其它3个特有分布变型所含特有属为温带区系成分。这样能较客观地反映中国特有属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利于研究局部地区植物区系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吉良的热量指标和作者提出的湿度指数,研究了我国东北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与气候之间的关系:1.确定了东北地区10个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的热量分布范围和水热指标的平均值。2.研究了东北山地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水热指标分布特点,并用定量指标讨论了东北东部山地岳桦林带的分布、大兴安岭存在山地冻原和东北植被区域的分界线问题。  相似文献   

15.
番荔枝科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荔枝科的地理分布陈伟球(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关键词番荔枝科;地理分布THE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THEANNONACEAE¥ChenWeichiu(SouthChinaInstituteofBo...  相似文献   

16.
中国鼢鼠(EOSPALAX)亚属分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在我国分布的鼢鼠隶属于Cricetidae科,Myospalax属。迄今已知它们仅分布于中国、蒙古和苏联的亚洲部分。而这属里种的数目,尤其是Eospalax亚属(凸颅鼢鼠亚属)内近似类型订立成种或亚种的数目,虽几经变动看法仍不一致,并且时有混淆。目前我国学者主要依据Allen(1938,1940),Ellerman(1941),Ellerman等(1951)和Ъанников(1960)的有关记述对分布于我国的鼢鼠进行分类的。有关兽类调查报告-《东北兽类调查报告》、《青海甘肃兽类调查报告》、《甘肃省啮齿动物的分布》及其它有关研究报告中,曾涉及到一部分种的分类、分布。综合这些文献记述,我国学者将现存于中国的助鼠分订为以下的5种,即M. psilisrns(Milpe-Edwards, 1874); M. aspal。二(Pallas, 1776)〔曾名M. dybowskii〕(以上属Myospalax亚属);M. fontanieri(Milne-Edwards,1867);M. rothschildi(Thomas,1911)M. Smithi(Tho-mas, 1911)(以上三种属Eospalax亚属)。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石炭纪的Ting类,珊瑚和腕足动物的代表属与中国其它代表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陕甘宁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藏北部地区可以进行对比,在计算大Zong相似系数的基础上,进行Q型聚类分析,得出古生物地理分区结果,则解决柴达木盆地石炭纪古生物地理归属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早石炭世可划分为:柴达木-华南-陕甘宁生物区;塔里木-藏北生物区和准噶尔生物区,柴达木属于柴达木-华南生物亚区,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眉科鸟类分布格局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现有画眉科鸟类122种,隶属于27属,占我国鸟类总种数的9.15%。通过运用GIS技术处理物种分布数据,研究了中国画眉科鸟类的分布格局和多样性中心。中国画眉科鸟类在水平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省际单元上云南最多(102种),占绝对优势;在动物地理亚区单元上滇南山地亚区分布最多(80种),其次是西南山地亚区(60种)、喜马拉雅亚区(47种);在垂直分布上,则以700~2700m的海拔地带具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中国画眉科鸟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位于滇南山地亚区与西南山地亚区的交汇地带—横断山区南端。我国画眉科鸟类主要涉及以下3个分布型:东洋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型和南中国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国产木蓝属80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运用计算机以组平均法做聚类分析研究,将我国木蓝属划分为五个分布区,探讨了各区的自然地理、气候和植物区系特点及该属植物的分布规律。论述了木蓝属植物资源利用的近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棕榈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棕榈科是一个泛热带分布的科,共有198属,约2670种,下分6亚科,14族。贝叶棕族是最原始的族,低地榈族则最进化。本科植物在世界上的分布可划分为13个区,其中以印度-马来西区和新热带区的属、种最多。中国只有16属和85种,没有特有属。这些种大部分属热带亚洲分布,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关系非常密切。关于棕榈科起源地问题,有西冈瓦纳起源和劳亚起源之说。根据化石记录和形态特征的分析,棕榈科很可能于早白垩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