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科学家们在苏格兰发现了距今约三亿三千八百万年前的爬行动物化石。这是迄今所知道的最古老的爬行动物遗骸。在此以前,被视为最古老的爬行动物出自新苏格兰上石炭系的Hylonomus。这些加拿大沉积物大约有三亿年之久。化石收藏家斯坦利·伍德在苏格兰的东基尔克通下石炭系石灰岩层中发现了一些骨骼遗骸。经英国剑桥地方学院的史密森确认,它们是最古老的爬行动物,大约生存在三亿三千八百万年前。这个个体较小的爬行动物化石约长18—20厘米,骨架和头骨保存完好,肢体也能清晰地辨认出来,所以将其归  相似文献   

2.
四川,这个“天府之国”,不仅物产丰富,现生生物资源充沛,就连古生物化石,也很闻名。四川侏罗纪(距今约一亿八千万到一亿三千万年前,地层发育,含有大量爬行动物化石。至目前所知,这里有世界罕见的早期龟类和鳖类;有构造特殊的鳄类;有淡水生活的蛇颈龙类;有为数众多的各种恐龙;以及有接近哺乳动物的进步爬行动物,等等。这些化石,对研究龟鳖类的早期发展;鳄类的分化;蛇颈龙类的生态;恐龙的演化,和哺乳动物的起源等问题,均具重要意义。一、龟鳖类化石龟鳖类最早出现于晚三迭世(二亿年前),但到一亿二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各洲才有普遍分布,此前化石…  相似文献   

3.
爬行动物的起源说在初中动物学教科书中讲到爬行动物的起源时说“由古代的两栖动物进化成为古代的爬行动物”,究竟是哪一类古代的两栖动物进化到古代的爬行动物呢?目前众说纷纭。过去相当一个时期,人们把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早期(距今约两亿七千万年)地层中发现的一种四足动物蜥螈(Seymouria)当作爬行动物的祖先,因为它的头骨上还保留着两栖动物的上颞骨和间颞骨,还具有耳缺;镫骨的位置也是两栖动物型的;而且在上颚、下颚的边缘也还有迷齿  相似文献   

4.
爬行动物自石炭纪开始出现以来,迄今已有三亿年历史。它也和其它生物类群一样,有自己的一部盛衰史。从石炭纪往后,二叠纪(距今二亿三千万年到二亿八千万年前)可算是爬行动物的醖酿、分化阶段。进入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六千五百万年到二亿三千万年前)后便大为发展,分支之多,种类之繁,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并还从陆地侵入海洋和空中,成为脊椎动物中第一个占有陆、海、空三大生态领域的类群,兴盛的历史前后持续了一亿多年,是当时地球上最占优势的“高等”动物,因而中生代有“爬行动物的时代”或“龙的时代”之称。至白垩纪…  相似文献   

5.
山东、广东爬行动物蛋化石埋藏方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1951年、1958年在山东萊阳两次发現了較多的爬行动物蛋化石以后,1962年10月至11月,又在广东省南雄县的紅色岩系中发現了更多的爬行动物蛋化石,其中有三窝保存十分完整。我們观察了在山东萊阳、广东南雄爬行动物蛋化石在野外的埋藏情况以及修理后成窝的蛋化石的自然排列方式,使我們对在山东、广东的爬行动物蛋化石的埋藏方式得出几点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研究的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10年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此类化石在华南分布广泛,已见于多个省区的十余处地点,涉及自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至上三叠统诺利阶的至少7个层位,并显示出由东向西产出层位逐渐升高的趋势。我国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门类齐全,属种丰富,已知类群包括鱼龙类、海龙类、檐齿龙类、始鳍龙类、原龙类、初龙类和湖北鳄类,显示出典型的西特提斯动物群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与东太平洋动物群的某些联系,以及一定的地方色彩。这些化石为研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各个类群的起源、演化和绝灭以及海洋环境的变迁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攀枝花市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部。东经约100°55′—102°14′,北纬25°56′—27°22′。地处横断山东南部,为中、高山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因受山地海拔高度的影响,气候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1500m以下地区属南亚热带半干燥气候带。随着海拔的升高,依次递变为中亚热带半干燥、北亚热带半湿润、暖温带湿润等气候带。故两栖爬行动物的组成较四川其他地区更富特殊性。原四川生物研究所(1976),四川资源动物志编委会(1981),赵尔宓等(1985、1987)曾作有关报道,已知该地两栖动物4种,爬行动物14种或亚种。我们于1983—1990年6月,断续在攀枝花市区和郊区…  相似文献   

8.
1960年8月,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师生在湖南道县龙江桥附近下石炭统孟公均组的上部,采得一枚保存极为完好的海蕾化石。此类化石在我国颇为罕见,过去所知,仅有贵州独山下石炭统的Mesoblastus tushanensis,和黑龙江密山中泥盆统的Devonoblastus heitaiensis。因此有必要将这一枚海蕾化石加以研究,予以报导。标本的详细产地是湖南省道县城东约9公里的龙江桥附近,层位是下石炭统孟公均组上部灰色薄层泥灰岩中,共生的化石有Camarotoechia kinglingensis(Grabau)等。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罗伯特·朗博士率领的野外队最近在亚利桑那州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恐龙化石,其年代距今二亿二千五百万年(早三叠世最早期)。这样,恐龙化石最早的历史记录又提前了一千万年。新发现的材料是一具相当完整的骨架。科学家们希望这一新的发现能为研究从早期爬行动物向恐龙转变提供重要的信息。早期爬行动  相似文献   

10.
最早的动物──动物寄生生活化石纪录中真正寄生生活的实质很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乔治·O·波依那尔、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E.M.派克和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G·W·克兰茨,在总数81个标本中观察到四个螨寄生于咬蠓的例子。这些标本采自加拿大艾伯特距今...  相似文献   

11.
广西爬行动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东经104°50′—112°05′与北纬20°54′—26°20′之间,地处亚热带,植被茂盛,动物繁多,特别是爬行动物,为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很早就有人对广西的爬行动物进行过调查采集、描述报道,如Ahl(1930)、范增浩(1931)、Pope(1935)、张孟闻(1942、1947),刘承钊(1962)等,但迄今尚无全面系统的调查报道。我室从50年代便开始对广西的爬行动物(主要是蛇类)有计划地分期定点进行了采集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爬行纲是最早出现的真正陆生动物,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类型。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反映在所有器官系统的结构和机能方面,诸如:皮肤表面角质化,形成鳞片、角盾等衍生物,能防止体内水份过度蒸发;颅骨结构更为致密,脊柱分化,有胸廓形成,形成四肢及肢骼,有利于...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二年初,内布拉斯加的一位地质学家哈罗德·库克,对俄马哈西边约400英里的蛇溪采石场中新统的地层进行了调查,经过几年努力,他在这距今已一千万年的古老地层中发现了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化石。在第二年二月下旬,他把一颗他认为有意义的臼齿送给了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朋。奥斯朋把它和其他已发现的牙齿模型或素描图加以对比,断定它是一种类似于猿和人的灵长类的右第二臼齿,但是与任何已知品种不同。奥斯朋写信给库克说,“我们明天或许能冷静下来,但依我看它好象是美国被发现的第一个类人猿”。一度被原教旨主义者领袖威廉·詹宁斯·布赖恩  相似文献   

14.
1977年秋季,在科罗拉多东部地区Dry Mesa采石场内,布里格姆·扬大学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他们认为是已知最早的鸟类化石。该校的詹森(J.Jensen)说,发现的鸟类股骨化石(后来又发现了两个连着的肩骨化石),比过去发现最早的真正的鸟类化石,约早六千多万年;地质时代与始祖鸟(长翅膀的小型恐龙)相同——晚侏罗世。有人认为,始祖鸟是真正鸟类的祖先。但是,耶鲁大学的奥斯特隆(J.Ostrom)很有把握地鉴定了新发现的鸟类化石之后,他说:“显然,我们现在必须在比始祖鸟还要早得多的时代里去寻找飞鸟的祖先。詹森认为,说明它是真正的鸟类,而不是长有翅膀  相似文献   

15.
湖南早石炭世海参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海参化石报道很少,自王成源(1979)首次报道了南京上二叠统的海参化石之后,笔者(1983,1985)报道了湖南中泥盆统一下石炭统的海参化石,丁惠(1985)报道了河南上石炭统的海参化石。此外,笔者还研究了贵州独山下石炭统上司组的海参化石。这些海参化石除了贵州独山上司组的海参化石是从黑色页岩中用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析处理得到之外,其余均是用弱醋酸处理碳酸盐岩时得到的。近几年来,随着海参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1977年,云南会泽县铅锌矿勘探队在云南会泽县铅锌矿区的石炭纪地层剖面(A—A′和B—B′)采得一批珊瑚化石标本,有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共9属12种和1未定种,包括1新属和9新种,产化石层位为下石炭统上司段、上石炭统威宁组上部和马平组底部,珊瑚化石较为丰富的是在上司段。下石炭统在结山组和上石炭统威宁组中、下部是含铅锌矿的层位。据有关资料证实,铅锌矿的成因与一定的古地理条  相似文献   

17.
湖北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层位及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化石点的实地调查证实 ,湖北南漳、远安发现的海生爬行类除孙氏南漳龙 (大冶组顶部或嘉陵江组底部 )外都产自嘉陵江组 ,它们的时代同为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由孙氏南漳龙、南漳湖北鳄、湖北汉江蜥和远安贵州龙形成的这一海生爬行动物组合 ,是上扬子地区层位最低的 ,生存时代早于其他海生爬行动物组合。与产自欧洲的肿肋龙类有密切亲缘关系的贵州龙和汉江蜥 ,是该科最早的代表 ,也是鳍龙类最早的代表之一 ,为探讨鳍龙类和肿肋龙类的起源及传播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管孔石燕化石在新疆天山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孔石燕科(Syringothyridae)的两个属Syringothyris(管孔贝)和Pseudosyrinx(假管孔贝)的化石,在北半球世界各地有广泛的分布,根据文献主要发现在北美,日本,西欧,苏联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各地的下石炭统内(杜内组及维宪组下部)。中国南方诸省海相下石炭统相当发育,但迄今未发现该二属化石。管孔石燕在新疆天山的发现表明当下石炭统早期天山地区的腕足动物群和上述各产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应当和苏联中亚、哈萨克斯坦动物群更为相近,而和中国南方海区的腕足动物至少在下石炭统早期是有显著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郭鹏 《生物学通报》2002,37(6):29-29
爬行动物是最早出现的真正陆栖脊椎动物 ,是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为了适应特殊和复杂的陆上生活环境 ,爬行动物在一些器官系统的组成和机能方面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些改变 ,其生殖系统也不例外。1 雄性交接器官 在生殖季节 ,爬行动物全部种类毫无例外地都要在陆地上或由水登陆进行繁殖 ,行体内受精。为了保证体内受精的顺利完成 ,在生殖系统的组成上爬行动物雄性发展了交接器官。但是不同的类群在雄性交接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上有所不一样。爬行动物现生种类有 4目 :龟鳖目、鳄形目、喙头蜥目和有鳞目 ,除了分布于新西兰的喙头蜥目 (仅含…  相似文献   

20.
从1982年开始,笔者对陇东地区爬行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计得22种,较文献记载增加12种,现报道如下。陇东地区系甘肃东部,地处东经105°20′—108°40′,北纬34°50′—37°10′;海拔1200—1800米左右;属大陆性气候。境内有高山、高原、丘陵、半荒漠、森林、农田等各种景观,各景观都有其优势爬行动物。结果共获爬行动物标本114号,22种,隶属3目、7科、16属。所获标本主要或完全属古北界的11种;属东洋界的有8种;其余3种属两界兼有种。上述11种古北界种类中,属蒙新区成份5种,有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变色沙蜥(P.versicolor)、丽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