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鹦鹉热嗜衣原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能感染禽鸟、哺乳动物及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对世界各国的禽类养殖业造成巨大影响。传统的血清学分型法由于其特异性低、敏感性差等缺点几乎已被淘汰,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分型法凭借其高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分辨率等优点,有效地弥补了血清学分型的不足。本文就Cps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鹦鹉热(psittacosis)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ittaci)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鹦鹉热患者通常是与受感染禽类有过密切接触,多见于家禽养殖业。鹦鹉热临床症状表现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他特征不显著,常被误诊或漏诊。由于许多国家对该病的诊断方法缺失和治疗策略的不科学,导致全球鹦鹉热报告病例、死亡率及危害性可能被严重低估。现就人类感染C.psittaci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免疫荧光抗体法、PCE-ELISA、PCR法分别检测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疑似病例的病原,以了解和评价该病原流行状况。方法收集临床疑似禽衣原体的父母代、商品代家禽、SPF鸡喉头拭子、气囊组织、子宫黏膜,组织标本固定后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衣原体包含体;喉头拭子、子宫黏膜处理后以PCE-ELISA定量测定衣原体;以衣原体保守性高的序列设计CTU/CTL引物扩增病料组织的omp-1基因片段。结果直接荧光染色法显示家禽衣原体平均阳性率为38.7%,组织检出率依次为子宫黏膜、气囊、喉头拭子;PCE-ELISA检测显示平均阳性率为58.7%,其中SPF鸡阳性率为10.0%,健康肉鸡达到30.0%;PCR法检测家禽衣原体平均阳性率为71.6%,SPF鸡为10.0%。样本的目的基因与标准禽衣原体6BC同源性超过99%。结论种禽场和商品养殖场均发现疑似病例中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感染情况较为严重。荧光抗体染色、PCE-ELISA可用于临床实践中进行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4.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选择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ittaci,Cps)6BC株的CPAF蛋白的免疫优势区基因,进行构建pGEX6p-2/CPAFm重组质粒与重组菌,使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诱导温度、诱导剂剂量及诱导时间对蛋白表达的影响.重组蛋白以GST琼脂糖凝胶...  相似文献   

5.
肺炎嗜衣原体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嗜衣原体(Cpn)是20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病原体,它不仅可以引起急慢性呼吸道感染,而且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机制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因而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Cpn感染的诊断正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Cpn感染的诊断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由十分困难的分离培养法到血清学检测方法发展成为今天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毫无疑问,诊断方法的进展在便利Cpn感染诊治的同时,也将为人们更好的了解Cpn奠定基础。本文就Cpn感染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可引发人畜共患病。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多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通常表现为脑膜炎、颅神经麻痹、吉兰巴雷综合征以及癫痫。本文介绍了1例鹦鹉热衣原体致重症肺炎且合并颅神经损害的病例,经过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后肺部感染及颅神经病变好转。该病例报告不仅帮助临床医师进一步熟悉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更有助于其了解鹦鹉热病原体目前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主要外膜蛋白在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扩增了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克隆入pGEM-T和pET32a( ),经PCR筛选和酶切鉴定,进行诱导表达和重组蛋白的纯化与复性研究,为进一步进行鹦鹉热衣原体的诊断试剂和疫苗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重组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的抗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了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了诱导表达,经过纯化,复性,获得了重组蛋白。用Westen-blotting和胶体金方法检测,此蛋白具有衣原体的免疫原性。经兔免疫接种实验,获得了多抗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滴度为1:2000。  相似文献   

9.
利用噬菌体PⅢ蛋白为载体对鹦鹉热衣原体单抗17筛选得到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了研究,利用改构后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含有B细胞表位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表达的蛋白经ELISA及Western Blot实验证实能够与单抗C17发生特异反应,蛋白免疫动物后得到了抗鹦鹉热衣原体的抗体,验证了所筛选表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用鹦鹉热衣原体 (Chlamydiapsittaci,Cps)重组主要外膜蛋白 (RecombinantMajorOuter Membraneprotein ,r MOMP)免疫小鼠 ,观察小鼠免疫后对r MOMP和Cps菌体蛋白的免疫应答。r MOMP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 ,对照组仅注射佐剂。免疫前和第 3次免疫后 10d收集血清 ,以常规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 ;MTT方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对r MOMP和Cps菌体蛋白的特异性增殖反应。免疫组小鼠在免疫 38d后免疫血清中抗r MOMP的抗体效价可达 1∶2× 10 4,抗Cps菌体蛋白的抗体效价为 1∶4× 10 3 ;脾淋巴细胞对r MOMP和Cps菌体蛋白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佐剂对照组 (p <0 .0 1,具有显著性意义。r MOMP在小鼠体内可诱导Cps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说明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1.
肺炎嗜衣原体是世界公认的对培养生长条件较苛刻的微生物之一,难以从原始标本中成功分离培养,传代也比较困难。致力于改善Cpn分离培养条件及传代方法的研究无论对临床诊断还是实验室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初步了解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巨噬细胞感染增强蛋白(macrophage infection po-tentiator,MIP)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 mation,NCBI)...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优化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 psittaci,Cps)禽鸟株分离培养技术,建立Cps呼吸道感染的小鼠模型。【方法】从禽鸟肝组织中抽提总DNA,PCR法体外扩增Cps ompA基因,初步鉴定Cps阳性标本;同时将阳性标本的肝组织匀浆液接种到HeLa和Vero细胞中培养,Giemsa和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衣原体包涵体。将临床株扩大培养后,用2×104 、2×105 、2×106 IFU三个剂量鼻内接种小鼠,分别于感染后5d和10d处死小鼠,显微镜观察受染小鼠各脏器病理变化。【结果】采用PCR扩增Cps ompA基因,从100只禽鸟标本中检测到阳性Cps标本6例(6%),并成功地在HeLa及Vero细胞中培养出3例,且Vero细胞内的衣原体包涵体体积大,结构致密,对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宿主细胞溶解耐受性较HeLa细胞强,更适合用于Cps的分离培养及体外研究。成功建立Cps的鼠呼吸道感染模型,105IFU 是建立Cps呼吸道感染小鼠模型的适宜菌量。【结论】优化了Cps临床株的分离培养技术,成功建立了Cps呼吸道感染小鼠模型,为Cps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衣原体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肺炎嗜衣原体是一种严格的专性胞内寄生菌,能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并且与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中风等肺外疾病密切相关。不同的Cpn基因型感染宿主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基因分型对研究Cpn与疾病的关系、感染的诊断及疫苗的研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衣原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各种实验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肺炎嗜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嗜衣原体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菌,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是重要的呼吸道疾病病原菌,与动脉硬化等慢性心血管疾病也有关系。在肺炎嗜衣原体感染中,热休克蛋白60(Cp-HSP60)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对树突状细胞、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的正常功能都有影响,能够促进T细胞向Th1型分化。经过基因序列分析及氨基酸序列比对,Cp-HSP60与其他衣原体HSP60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由于HSP60高度保守,Cp-HSP60与人的HSP60在慢性疾病病理过程中是否存在交叉反应仍存在争议。疫苗是控制传染的有效措施,应用重组Cp-HSP60和表达Cp-HSP60的DNA疫苗在小鼠实验中对肺炎嗜衣原体的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肺部能产生免疫记忆。  相似文献   

17.
衣原体属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唯一两阶段发育周期的革兰阴性细菌。本属衣原体含有四个种;最常引起人感染的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淋巴肉芽肿性病衣原体,还有偶然由感染鸟类传染给人往往引起严重肺炎的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属内所有种的共同点是两阶段发育周期和种特异的脂多糖(LPS)。在两阶段发育周期内,  相似文献   

18.
衣原体和淋球菌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应用方面介绍衣原体和淋球菌的各种检测技术,比较了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以及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并展望了今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衣原体为严格真核细胞寄生菌,可在动物和人中引起多种疾病。近年来,分子遗传学方法大大促进了衣原体分类和快速检测的发展。根据16s/23s rRNA的同源性将衣原体分为4个科,衣原体科分2个属。同时基因诊断方法的出现促进了衣原体检测的发展,靶序列主要是主要外膜蛋白基因、16s/23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本身、或者是与靶序列结合的探针。  相似文献   

20.
阮病毒是阮蛋白引起疾病的诊断标志物,与组织病理学损伤(海绵状变性)相比,不仅出现的时间非常早,而且分布也非常广泛.因此,检测阮病毒对疾病的早期监测、分类鉴别、最终确诊、监测控制以及对脱病毒致病机制的探索、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综述对阮病毒检测和诊断方法进行了总结,便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