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诚  马清钧 《病毒学报》1995,11(2):99-106
通过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了编码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的4个抗原决定簇基因。这些抗原决定簇基因片段以不同方式串联后与ctxB基因融合,构建了12种表达不同嵌合蛋白的重组质粒。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均能高效分泌性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量随所融合的抗原簇不同在10-50μg/ml之间,表达水平主要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组成有关,而与抗原决定簇的大小及串联次数关系不大。融合蛋白通过亲和层析纯  相似文献   

2.
通过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了编码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的4个抗原决定簇基因,这些抗原决定簇基因片段以不同方式串朕后与ctxB基因融合,构建了12种表达不同嵌合蛋白的重组质粒。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均能高效分泌性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量随所融合的抗原决定簇不同在10~50μg/ml之间,表达水平主要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组成有关,而与抗原决定簇的大小及串联次数关系不大。融合蛋白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达到了电泳纯。对11种融合蛋白中HCV抗原决定簇的反应原性的研究表明,多数融合蛋白中HCV抗原决定簇均能与对应的HCV抗体结合。其中以融合蛋白95082为抗原研制的抗-HCVELISA试剂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全化学法按大肠杆菌密码偏性合成了乙肝炎病毒前S2抗原抗原决定簇基因,与霍乱毒素B亚基基因的3'端融合,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融合基因得到高效表达,表达量达30μgmL,表达产物95%以上分泌到胞外,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神经节苷脂GM1结合,说明融合蛋白保持了霍乱霉素B亚基的基本高级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证明融合蛋白具有CTB和HBVPreS2的抗原性;应用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了电泳纯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全化学法按大肠杆菌密码偏性合成了HBV PreS_2抗原决定簇基因,与ctxB基因的3’端融合。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融合基因得到高效表达,表达量达30μg/ml,表达产物95%以上分泌到胞外。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神经节苷脂GM1结合,说明融合蛋白保持了CTB的基本高级结构和生物学功能;ELISA实验证明融合蛋白具有CTB和HBV PreS_2的抗原性;应用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了电泳纯融合蛋白制品,为研究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并进一步构建基因工程肽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抗原性好的弓形虫GRA6蛋白和P30蛋白的融合蛋白,并用作抗原检测弓形虫抗体。根据弓形虫GRA6蛋白和P30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通过计算机分析,筛选出其中较强的抗原决定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含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片段。将这两个基因片段克隆至同一质粒pET28a(+)内,表达一个融合蛋白。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筛选表达该融合蛋白的工程菌。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用已知的6份抗弓形虫IgM阳性血清和大量正常人血清,ELISA法检测纯化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获得了高效表达含弓形虫GRA6蛋白和P30蛋白抗原表位的工程菌,表达的融合蛋白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5%。纯化获得了表达的融合蛋白,该蛋白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表达的弓形虫GRA6和P30融合蛋白可用做抗原检测弓形虫抗体,用于临床及孕妇检测,对优生优育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全化学法按大肠杆菌密码偏性合成了乙肝炎病毒(HBV)前S2抗原(PreS2)抗原决定簇基因,与霍乱毒素B亚基基因的3’端融合。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融合基因得到高效表达,表达量达30μg/mL,表达产物95%以上分泌到胞外。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神经节苷脂GM1结合,说明融合蛋白保持了霍乱毒素B亚基(CTB)的基本高级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证明融合蛋白具有CTB和HBVPreS2的抗原性;应用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了电泳纯融合蛋白制品,为研究融合蛋白免疫原性并进一步构建基因工程肽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霍乱毒素B亚基(CTB)是良好的免疫佐剂和载体蛋白。本研究通过定点突变,在CTB基因(ctxB)3′端终止密码前引入了限制性内切酶EcoRI,构建了质粒pMC05。pMC05中CTB与下游lacZ′基因阅读框架相同,转化大肠杆菌后能够表达CTB与β-半乳糖苷酶α肽的融合蛋白;所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GM1结合,说明融合蛋白保持CTB的基本高级结构和生物学活性;融合蛋白能与抗-CTB抗体结合,说明融合蛋白具有CTB的抗原性。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将外源抗原决定簇基因融合至ctxB的3′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构建基因工程肽苗是可行的。还探索了转录终止序列对融合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构建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的载体-宿主系统。  相似文献   

8.
将猪瘟病毒不同抗原表位基因串联构成重组基因BT21,化学合成后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然后再将BT21串联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BT2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用G1utathione Se-pharose4B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和Western blot分析其免疫学活性。结果表明:融合蛋白GST—BT21以可溶形式表达,分子量约为33kDa,与预期大小相符,纯化的重组蛋白可被猪瘟病毒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该融合蛋白的免疫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381-A型DNA合成仪,参照恶性疟原虫子孢子CS抗原决定簇相应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CS-Ⅰ和CS-Ⅱ两个片段。以噬菌体M13mp18质粒作为载体,将两片段进行磷酸化、退火、连接和克隆,经过原位杂交,序列分析,获得了(NANP)_(10)重复串联基因的重组质粒M13mp18-CS。再以酶切,从重组质粒中回收(NANP)_(10)次的片段,将其片段基因与CT-B基因融合,最后将融合基因CT-B-CS插入载体PMC055中,成功地得到含有(NANP)_(10)与CT-B基因融合的重组质粒pMC055-CS。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通过霍乱毒素B亚基与HCV的4个抗原决定簇进行基因融合所表达的12种融合蛋白中HCV抗原决定簇的反应原性,探索了以融合蛋白为抗原,进行抗-HCV检测的途径。结果表明,多数融合蛋白中HCV抗原决定簇均能与对应的HCV抗体结合。以融合蛋白95082为抗原研制的抗-HCV ELISA试剂检测122名献血员血清,结果与美国雅培公司抗-HCV ELISA试剂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经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其特异性、灵敏度、精密性及稳定性均达到国家卫生部抗-HCV ELISA试剂的暂行检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多个基因在同一菌株中均一可溶性表达,简化基因工程亚单位多联多价疫苗中抗原生产的工艺步骤,本研究选用Ⅰ群4型禽腺病毒(FAdV-4) Fiber-2蛋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VP2蛋白和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Fiber蛋白3种来自不同禽病毒的抗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原核表达系统,通过密码子优化、载体启动子改造和基因串联顺序优化,获得单一载体/多重转录单元的共表达重组质粒。将共表达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进行3个基因的共表达。纯化后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蛋白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经过密码子优化、载体启动子改造和基因串联顺序的优化后,获得均一可溶性共表达的3种蛋白,纯化后蛋白纯度大于80%,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琼脂扩散试验表明串联表达的3种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和抗原活性。文中通过目的基因密码子优化、表达载体启动子改造和基因串联等关键技术的突破,首次实现了3种不同禽病毒抗原的高效、均一、可溶性串联表达和纯化,为基因工程亚单位多联多价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制备凋亡素重组蛋白抗体,首先获得凋亡素重组蛋白融合基因LTA,而且通过原恢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并制备其抗体,为进一步利用凋亡素重组蛋白导向治疗肿瘤的检测奠定基础。方法:应用重叠延伸的基因融合技术将LHRH(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基因、TAT(HW—1反式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和凋亡素基因重组,构建成凋亡素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LTA,随后将表达质粒转入BL21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将已表达的重组蛋白通过Ni—NTA亲和色谱柱进行纯化,并制备LTA凋亡素重组蛋白抗体。结果:表达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LTA蛋白融合基因获得高效表达,凝胶薄层扫描分析表明表达蛋白占菌体蛋白12.6%。LTA蛋白经Ni—NTA亲和色谱柱柱纯化,以纯化蛋白为抗原免疫獭兔制备凋亡素重组蛋白抗血清。结果表明抗体的效价为1:12800。结论:应用重叠延伸的基因融合技术获得凋亡素重组蛋白融合基因LTA,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并制备其抗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鲑鱼降钙素(salmon calcitoni,sCT)基因以同向串联方式连接,构建串联多拷贝基因的表达质粒pHis-nCT(n≤3),并在原核中表达,研究表达产物的降钙活性。方法:采用半化学半酶促法合成sCT基因,利用基因的特点及特殊的酶切位点NdeI和SamI在表达载体pTrcHisC中进行sCT基因与载体基因的融合及sCT基因的串联,并在TOP10中表达串联多拷贝基因。表达产物形成包含体,对包含体变性、复性后,以Ni-Chelating Sepharose亲和纯化。用血清钙浓度测定法研究串联表达产物及裂解产物的降钙活性。结果:重组菌表达的串联融合蛋白经过变性、复性及亲合层析,纯度达到90%以上。活性试验表明,串联融合蛋白及其裂解产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降低血清钙浓度,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原核表达质粒pTreHisC可以有效表达串联的sCT基因,重组的串联蛋白及裂解产物均有降钙活性。  相似文献   

14.
旨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SCA-HSPT0融合蛋白,并对其进行纯化.克隆人PSCA基因及HSP70基因,构建表达PSCA-HSP融合蛋白的工程菌,优化表达及纯化条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SCA-HSP,重组蛋白得到可溶性表达,优化纯化条件后获得90%以上纯度的重组蛋白.本研究成功实现了PSCA与HSP的融合表达,为下一步肿瘤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乙肝前S2(HBVPreS2)肽段由55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肽段含Th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为增强PreS2的抗原性,本实验采用将化学合成的PreS2epitope(120-145)基因以串联方式与HBcAg的基因进行了融合,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通过ELISA比较研究了融合蛋白中PreS_2epitope单体及串联体的抗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乙肝前S2抗原决定簇串联体与核心抗原的基因融合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前S2(HBVPerS2)肽段由55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肽段含Th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为增强PreS2的抗原性,本实验采用将化学合成的PreS2epitope(120-145)基因以串联方式与HBcAg的基因进行了融合,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通过ELISA比较研究了融合蛋白中PreS2epitope单体及串联体的抗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eeneeprotein,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GFP-C2-MIC3并检测MIC3-EGFP融合蛋白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pEGFP-C2-MIC3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通过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COS-7细胞,转染后24h在活细胞状态下用倒置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MIC3-EGFP融合蛋白在COS-7细胞中的分布.结果:PCR检测,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MIC3正确连接到pEGFP-C2的多克隆位点.pEGFP-C2-MIC3重组体转染COS-7后,在细胞质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EGFP-C2-MIC3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在COS-7细胞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8.
旨在建立获得融合蛋白GPR81-Gi1α的方法和最优条件。采用RT-PCR从人胚胎肾及大脑组织总RNA中分别扩增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GPR81和Gi1α的完整表达序列(分别为1 041bp和1 065bp),并构建各自的重组质粒pcDNA3.1(+)-GPR81及pcDNA3.1(+)-Gi1α,再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运用重叠延伸PCR法扩增得到融合基因GPR81-Gi1α,测序无误后将融合基因与pFASTBac1重组得重组质粒pFASTBac1-GPR81-Gi1α,而后转化DH10Bac,使该融合基因重组质粒发生特异性的转座和病毒重组,获得杆状病毒表达穿梭质粒pBacmid-GPR81- Ci1α,再将该重组杆粒转染昆虫sf9细胞,获得含杆状病毒的细胞分泌上清,以上清在不同条件下(包括不同感染时间、滴度等)感染sf9细胞以优化融合蛋白在昆虫sf9细胞的表达条件。结果表明,感染72h且感染强度moi为5时是融合蛋白在sf9细胞中高效表达的理想条件。该表达体系的建立及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保证了足量GPR81- Gi1α融合蛋白的制备。  相似文献   

19.
GST-HRB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GST-HRB重组质粒,进行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利用PCR扩增及基因重组技术,以pcDNA-3.1-HRB为模板扩增出HRB全基因序列,并将其插入带有GST(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GST-HRB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然后,将重组质粒GST-HRB转化至大肠杆菌Rosseta进行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GST琼脂糖珠进行融合蛋白的纯化,最后应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纯化的融合蛋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GEX-6P-1-HRB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及纯化了GST-HRB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的线性中和抗原表位与诺如病毒P结构域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诺如病毒P结构域与EV71中和抗原表位的嵌合蛋白。方法:根据已报道的3个EV71线性中和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按大肠杆菌密码子表达使用的偏好性优化和设计各线性中和抗原表位的核苷酸序列,将这些表位以单个或不同的组合克隆至含诺如病毒P结构域和GST标签的质粒中,经测序确认后,分别转化到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通过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用GST融合蛋白纯化磁珠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最后通过免疫印迹法确认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嵌合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含EV71病毒3个单表位和4个串联中和抗原表位的诺如病毒P结构域重组质粒,而且这7个含线性中和抗原表位的嵌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都以可溶形式得到了表达。免疫印迹分析表达蛋白的抗原性结果表明,表达的嵌合蛋白都能与抗诺如病毒P结构域抗血清反应。除了含单表位的SP55和SP28嵌合蛋白外,其它的嵌合蛋白均能与抗EV71病毒的抗血清反应。结论: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诺如病毒P结构域和EV71病毒中和抗原表位的嵌合蛋白,且具有抗原性,这为诺如病毒和EV71病毒的二价疫苗及检测方法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