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56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的子宫内膜癌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比较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载脂蛋白AI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Ⅲ~Ⅳ期组血清载脂蛋白AI低于Ⅰ~Ⅱ期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组(P<0.05);中低分化组血清载脂蛋白AI水平低于高分化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高分化组(P<0.05);子宫肌层浸润≥1/2组血清载脂蛋白AI水平低于子宫肌层浸润<1/2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子宫肌层浸润<1/2组(P<0.05);在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组血清载脂蛋白AI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I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10。结论: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与子宫内膜癌的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有关,术前检测两者表达水平有助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KIF20A)、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LAPTM4B-3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距离肿瘤边缘2 cm以上癌旁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不同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Ⅲ期患者的癌组织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I~II期患者的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F20A低表达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KIF20A高表达组;LAPTM4B-35低表达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LAPTM4B-35高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KIF20A mRNA高表达和LAPTM4B-35 mRNA高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升高,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较高患者癌组织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上调。KIF20A 、LAPTM4B-35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四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血流参数与其疾病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确诊为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入院检测的50例宫颈癌上皮内瘤变患者为CIN组,取同期确诊为子宫良性病变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了四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三组患者超声参数差异,将研究组患者按照FIGO标准区分为不同疾病分期(I期23,II期34,III期23),对比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超声参数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曲线(ROC)的方式评估超声参数对不同宫颈癌分期的鉴别价值。结果:研究组、CIN组和对照组之间超声血流参数PSV及RI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两两相比较同样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宫颈癌分期患者超声血流参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FIGO III期的PSV最高,RI最低,各组两两相比较同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对FIGO I期至FIGO II期诊断AUC为0.6829(95% CI=0.5333-0.8324,P=0.0200),对FIGO II期至FIGO III期诊断AUC为0.7698(95% CI=0.6402-0.8995,P=0.0006),对FIGO I期至FIGO III期诊断AUC为0.7505(95% CI=0.6072-0.8937,P=0.0036);RI对FIGO I期至FIGO II期诊断AUC为0.9309(95% CI=0.8662-0.9957,P<0.0001),对FIGO II期至FIGO III期诊断AUC为0.7148(95% CI=0.5804-0.8493,P=0.0063),对FIGO I期至FIGO III期诊断AUC为0.9811(95% CI=0.9504-1.000,P<0.0001)。结论:宫颈癌患者四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血流参数与其疾病分期具有一定的关联,将PSV和RI指数应用于宫颈癌分期鉴别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的关系及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接诊的126例内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2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脂质过氧化特异性产物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对氧磷酶-1(PON-1)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评分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AUC评价氧化应激指标对中重度囊肿粘连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8-iso-PGF2α、R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ON-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在126例内异症患者中,中重度组血清8-iso-PGF2α、ROS水平均高于微轻度组,PON-1水平低于微轻度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内异症患者血清8-iso-PGF2α、ROS水平均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PON-1水平与r-AF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8-iso-PGF2α、ROS和PON-1均是内异症患者发生中重度囊肿粘连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8-iso-PGF2α、ROS联合PON-1预测内异症患者发生中重度囊肿粘连的AUC为0.912。结论:内异症患者血清8-iso-PGF2α、ROS水平均明显升高,PON-1水平明显降低,三者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中重度囊肿粘连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胸苷激酶-1(TK1)、半乳激素-9(Gal-9)水平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1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EC患者114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女性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A125、TK1、Gal-9水平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EC患者血清CA125、TK1、Gal-9水平。EC患者随访3年并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血清CA125、TK1、Gal-9水平患者预后情况,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CA125、TK1、Gal-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分期III期、组织分化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EC患者血清CA125、TK1、Gal-9水平显著高于病理分期I~II期、组织分化中高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随访3年,失访8人,CA125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50.00%)显著低于CA125低表达组(89.29%);TK1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48.15%)显著低于TK1低表达组(94.23%);Gal-9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46.67%)显著低于Gal-9低表达组(8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125高表达、TK1高表达、Gal-9高表达,病理分期Ⅲ期、肌层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是E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EC患者血清CA125、TK1、Gal-9异常升高,其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血清CA125、TK1、Gal-9高水平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T3期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94例,分析T3期子宫内膜癌的MRI影像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ER、PR、C-erbB-2、Ki-67的表达,探讨T分期与ER、PR、C-erbB-2、Ki-67表达的关系及相关性,分析T3期子宫内膜癌MRI征象与ER、PR、C-erbB-2、Ki-67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T3期子宫内膜癌MRI主要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内膜明显不均匀增厚并见增多软组织团块形成,子宫全肌层连续性中断,浆膜面不光滑,可见子宫附件、宫颈、阴道、宫旁组织受累,可见腹主动脉旁、髂动脉旁及盆腔淋巴结转移。随着MRI诊断T分期级别增加,ER、PR阳性率逐渐降低,C-erbB-2、Ki-67阳性率逐渐升高;ER、PR、C-erbB-2、Ki-67阳性率在MRI诊断T分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阳性表达与MRI影像表现T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C-erbB-2、Ki-67阳性表达与MRI影像表现T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T3期子宫内膜癌MRI征象中有浆膜面受累、子宫附件受累、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或脉管癌栓时,多提示ER和PR阳性表达率降低,C-erbB-2和Ki-67阳性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具有重要价值,影像表现与肿瘤标记物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分化程度、侵袭能力,有助于鉴别其病理分级,为临床综合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I型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血管生成抑制素结合蛋白(Amot)、Yes相关蛋白1(YAP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4年0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75例Ⅰ型EC患者为研究对象(EC组),以同期诊治的30例病理证实的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为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以30例同期经病理证实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为正常子宫内膜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Amot、YAP1 蛋白表达。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I型EC癌组织中Amot蛋白与YAP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I型EC患者癌组织中Amot、YAP1 蛋白表达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mot、YAP1蛋白表达与I型EC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I型EC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I型EC癌组织中Amot、YAP1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60/75)、85.33%(64/75),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Amot、YAP1 蛋白阳性表达率43.33%(13/30)、46.67%(1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Amot、YAP1 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6.67%(5/30)、20.00%(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型EC癌组织中Amot与YAP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I型EC患者癌组织中Amot、YAP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ot阳性表达Ⅰ型EC患者累积生存时间明显低于Amot阴性表达Ⅰ型EC患者(P<0.05)。YAP1阳性表达Ⅰ型EC患者累积生存时间明显低于YAP1阴性表达Ⅰ型EC患者(P<0.05)。Amot蛋白阳性表达、YAP1蛋白阳性表达、FIGO分期Ⅲ期及伴淋巴结转移是影响I型E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型EC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mot、YAP1 蛋白阳性表达升高,两者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Amot蛋白、YAP1蛋白阳性表达是影响I型E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1)TCGA数据库分析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生存期分析。(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转染KANK1质粒的效果。采用Ishikawa和ECC1这两种子宫内膜癌细胞来探讨KANK1对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水平。(3)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良好相关。过表达KANK1下调了Cyclin D1和Cyclin D2的蛋白水平,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过表达KANK1组的细胞凋亡水平(Ishikawa:22.7%;ECC1:19.0%)比对照组(Ishikawa:18.1%;ECC1:15.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KANK1组的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减弱。结论:本研究证明了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抑癌作用。KANK1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良好成正相关。KANK1通过抑制癌细胞周期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抑制子宫内膜癌增殖的作用。此外,KANK1抑制了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胸苷激酶1(TK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50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将其按照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分为子宫内膜癌组31例与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119例。对所有患者均开展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HE4、TK1、YKL-40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HE4、TK1、YKL-40水平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效能。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指数(V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以及由该三参数构建的综合指数I相较于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均更高(均P<0.05)。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TK1、YKL-40水平相较于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均更高(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HE4、TK1、YKL-40水平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四项单独预测。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HE4、TK1、YKL-40水平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生育指数(EFI)评分、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MIF)、甲壳质酶蛋白 40(YKL-4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功能、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到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8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EFI评分、血清MMIF、YKL-40及卵巢功能指标表达水平。应用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r-AFS)对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分期,其中Ⅰ期15例,Ⅱ期23例,Ⅲ期25例,Ⅳ期17例,对比不同r-AFS分期患者EFI评分、血清MMIF、YKL-40表达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法分析EFI评分、血清MMIF、YKL-40与卵巢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EFI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MMIF、YKL-4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苗勒氏管激素(AM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FI评分由高到低分别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MMIF和YKL-40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Ⅳ期、Ⅲ期、Ⅱ期、Ⅰ期,不同分期EFI评分、血清MMIF、YKL-40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法分析结果表明:EFI评分与AMH、LH、FSH呈正相关,与E2呈负相关(P<0.05),MMIF和YKL-40与AMH、LH、FSH呈负相关,与E2呈正相关(P<0.05)。结论:EFI评分、血清MMIF、YKL-40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卵巢具有明显相关性,且不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FI评分、血清MMIF、YKL-40水平具有显著差异,临床可考虑应用EFI评分、血清MMIF、YKL-40水平来辅助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卵巢功能与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KIF23)、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质β(LAPTM4B)、Snail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KIF23、LAPTM4B、Snail的表达,分析KIF23、LAPTM4B、Snail的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3、LAPTM4B、Snail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x~2=61.356、67.031、82.028,均P=0.00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3、LAPTM4B、Snail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和FIGO分期相关(P0.05)。KIF23、LAPTM4B、Snail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KIF23、LAPTM4B、Snail阴性患者(P0.05)。FIGO分期、KIF23、LAPTM4B和Snail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HR=1.409、1.478、1.523、2.178,P0.05)。结论:KIF23、LAPTM4B和Snail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升高,并且均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FIGO分期和预后相关,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血清癌抗原125(CA125)及人附睾蛋白4(HE4)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50例作为良性病变组,再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结果为健康的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水平。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血浆LPA、血清CA125、HE4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的血浆中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LPA水平与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疾病类型有关(P0.05);CA125、HE4水平与年龄、疾病类型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水平偏高,LPA、CA125、HE4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相关,三指标对子宫内膜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PR结构域蛋白1(PRDM1)、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KIF2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PRDM1、KIF23蛋白表达。分析PRDM1、KIF2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不同PRDM1、KIF23蛋白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DM1、KIF23蛋白表达阳性率上调(P<0.05)。有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Ⅲ期患者的PRDM1、KIF2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Ⅰ~Ⅱ期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PRDM1、KIF23蛋白阳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PRDM1、KIF23蛋白阴性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DM1、KIF23蛋白表达、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当中PRDM1、KIF23蛋白表达阳性率升高,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较高的患者PRDM1、KIF23表达阳性率上调,PRDM1、KIF23表达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肽素(CPP)、氨基末端 A 型利钠肽(NT-proANP)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与到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应用Killip分级进行分组,Ⅰ级16例,Ⅱ级23例,Ⅲ级例21,Ⅳ级38例,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五组患者血清RDW、CPP、NT-proANP表达水平,分析RDW、CPP、NT-proANP与重度心力衰竭的相关性。随后将Ⅲ级与Ⅳ级重度心力衰竭的59例患者依照其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21)和存活组(n=38),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与血清RDW、CPP、NT-proANP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RDW、CPP、NT-proANP对重度心力衰竭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五组受检者血清RDW、CPP、NT-proANP水平对比差异显著,Ⅳ级组明显高于Ⅲ级、Ⅱ级、Ⅰ级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RDW、CPP、NT-proANP与重度心力衰竭呈正相关(P<0.05);曲线下面积(AUC)从依次为RDW (0.688)、CPP(0.667)、NT-proANP(0.656)、三者联合(0.671)。RDW诊断灵敏度为67.61 %,特异度为66.85 %,CPP诊断灵敏度为60.03 %,特异度为67.53%,NT-proANP诊断灵敏度为61.24 %,特异度为66.53 %,三者联合诊断灵敏度为74.58 %,特异度为86.32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Killip分级、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RDW、CPP、NT-proANP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DW、CPP、NT-proANP为重度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血清RDW、CPP、NT-proANP与重度心力衰竭具有明显相关性,其对于重度心力衰竭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7.58 %、1772.62 pg/mL、1.12 nmol/mL。同时三者为重度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qSOFA)评分、血乳酸(Lac)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30例A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44例、中危组140例、高危组36例、极高危组10例,且根据其入院28 d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31)和存活组(n=199)。收集AUGIB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Lac、RDW水平并计算qSOFA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和血Lac、RDW对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qSOFA评分和血Lac、RDW水平依次升高(P<0.05)。230例AUGIB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率为13.48%(31/2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GBS评分≥6分及休克指数、qSOFA评分、血尿素氮、血Lac、RDW水平升高为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qSOFA评分、血Lac及RDW联合预测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qSOFA评分、血Lac及RDW单独预测。结论:AUGIB患者qSOFA评分、血Lac及RDW水平升高与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qSOFA评分、血Lac及RDW联合预测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卵巢癌患者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胸苷激酶1(TK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4例卵巢癌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的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卵巢癌患者血清HB-EGF、TK1、GDF15三者的相关性。分析卵巢癌患者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不同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卵巢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卵巢癌组患者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明显较高(均P<0.05)。卵巢癌组患者血清HB-EGF与TK1、GDF15水平呈正相关,TK1与GDF15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卵巢癌患者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血清HB-EGF、TK1、GDF15高水平的卵巢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低于低水平患者(P<0.05)。血清HB-EGF、TK1、GDF15高水平、FIGO分期为Ⅲ期及低分化程度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中HB-EGF、TK1、GDF15水平升高,三者水平与卵巢癌肿瘤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关,检测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有助于评估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为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本研究对超声造影联合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4,HE4)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及153(CA1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以8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组,另以80例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血清HE4、CA125以及CA153水平,考察超声造影联合HE4、CA125及CA153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作用。结果:本研究中80例疑似患者中,子宫内膜癌患者有49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31例,而超声造影检查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有41例,良性病变39例,与金标准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单纯的超声造影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局限性。子宫内膜癌和良性病变患者的病变区灌注的时间、增强强度以及增强均度都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血清HE4、CA125及CA153水平分别为82.31±15.45 pmol/mL、22.31±6.21 U/mL、16.45±4.91 U/mL,研究组血清HE4、CA125及CA153水平分别为159.28±24.01 pmol/mL、42.88±5.73 U/mL、28.30±3.76 U/mL,经统计,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造影的灵敏度为79.3 %、特异度为67.34 %、阳性似然比为2.54、阴性似然比为0.25、阳性预测值为84.63 %、阴性预测值为60.51 %及符合率为72.19 %;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6.58 %、特异度为78.92 %、阳性似然比为3.11、阴性似然比为0.23、阳性预测值为93.19 %、阴性预测值为67.42 %及符合率为77.90 %。结论:超声造影联合HE4、CA125及CA153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更高,HE4、CA125及CA153能辅助提高超声造影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确诊为晚期NSCLC患者(NSCLC组)和门诊接诊的102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RDW、NLR,分析RDW、NLR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组RDW、NLR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RDW高于年龄<60岁、无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P<0.05),TNM分期为Ⅳ期、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NLR高于TNM分期为Ⅲ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RDW组、高NLR组NSCLC患者生存率低于低RDW组、低NLR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RDW、NLR与NSCLC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RDW、NLR与NSCLC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RDW、NLR较高,RDW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有关,NLR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高水平RDW、NLR预示着NSCLC预后不良,可作为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