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匍匐茎草本绢毛匍匐委陵菜对局部遮荫的克隆可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自林窗和林内生境的绢毛匍匐委陵菜 (PotentillareptansL .var.sericophyllaFranch)“分株对”(即由一匍匐茎节间相连着的两个分株 ,其一为“目标分株” ,另一为“相连分株”)在一户外实验中经历了全不遮荫、全部遮荫和局部遮荫处理。该植物的基株生物量、匍匐茎总长度、分株数、匍匐茎比节间重、叶柄长、比叶柄重在遮荫条件下较小。匍匐茎节间长度没有对遮荫处理发生反应。在局部遮荫处理 ,遮荫斑块的分株的叶柄长度由于连着未遮荫斑块中分株而变得更长。这种克隆整合对克隆形态可塑性的修饰作用只在林窗生境来源的实验植物中观察到。其他克隆生长和克隆形态特征的可塑性在不同生境来源的实验植物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葡匐茎草本蛇莓对基质分条件的克隆可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葡匐茎草本植物对基质养分供应水平的克隆可塑性,在一栽培实验中葡茎草本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Focke)经历了高、中、低养分(N,P,K)水平的环境处理。实验表明,蛇莓植株生物量在较高养分条件下较高养冠比在低养分条件下最大,高欠之,中养分量小;对铺匐茎的生物量投资在中养分条件下最大;对叶柄的生物量投资没有对养分处理发生反应。蛇莓植株在人工养分下比在高养分和中分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匍匐茎型克隆草本金戴戴(Halerpestes ruthenica) 4种基株(基因型)对不同盐分处理(0,85.5, 171.0, 256.5和342.0 mM NaCl)的表型可塑性。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实验植物与生长相关的性状指标 (如植株干重、总叶面积、分株数和总匍匐茎长度) 显著减小。植株干重、总叶面积和总匍匐茎长度具有显著的基株间差异。实验植物与形态相关的性状指标 (如平均叶柄长和根冠比) 对盐分梯度具有可塑性并具有显著的基株间差异;而其它形态指标 (如平均节间长、比节间长和比叶柄长)  相似文献   

4.
匍匐茎草本金戴戴对盐分梯度的表型可塑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匍匐茎型克隆草本金戴戴(Halerpestes ruthenica) 4种基株(基因型)对不同盐分处理(0,85.5, 171.0, 256.5和342.0 mM NaCl)的表型可塑性。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实验植物与生长相关的性状指标 (如植株干重、总叶面积、分株数和总匍匐茎长度) 显著减小。植株干重、总叶面积和总匍匐茎长度具有显著的基株间差异。实验植物与形态相关的性状指标 (如平均叶柄长和根冠比) 对盐分梯度具有可塑性并具有显著的基株间差异;而其它形态指标 (如平均节间长、比节间长和比叶柄长)  相似文献   

5.
陈劲松  于丹等 《生态学报》2003,23(3):428-435
对青藏高原东缘5个不同海拔高度(2426m,2750m,3200m,3484m和3944m)上旷地和林下遮荫条件下葡匐茎草本野草莓的分株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旷地或林下遮荫条件下,野草莓分株种群的密度随海拔升高显著减小,旷地条件下野草莓分株种群密度显著高于遮荫条件下的分株种群密度。不同海拔高度上,野草莓分株种群密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旷地条件下,随海拔升高其根冠比呈二次曲线变化。林下遮荫条件下,海拔2426m处的根冠比最低。光照条件的变化对野草莓分株种群的根冠比没有显著影响。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Moran′I)研究和3944m处野草梅分株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野草莓分株群在多个尺度上呈现非随机分布格局,其中研究了海拔348m处d=1(0.2m)尺度的集聚分布格局频率最高;与海拔3484m相比,3944m处野草莓分株种群的集聚尺度更大,最后,结论克隆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一盆栽实验中,将匍匐茎草本植物狗牙根克隆分株对进行异质性光照处理,对远端分株(幼年)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遮荫,并对分株对之间的匍匐茎进行保持连接或是切断处理。结果显示:在中度遮荫时,切断匍匐茎连接显著降低了远端分株的生物量和净光合速率(Pn);在重度遮荫时,切断匍匐茎连接显著降低了远端分株的分株数、叶片数、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ФPSⅡ),克隆整合缓解了遮荫胁迫对远端分株生长的影响。在中度遮荫时,保持匍匐茎连接显著提高了近端分株的净光合速率(Pn);在重度遮荫时,保持匍匐茎连接显著提高了近端分株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量子产量(ФPSⅡ)和净光合速率(Pn),克隆整合使得相连未受胁迫近端分株的光合效率表现出补偿性增加。相比于匍匐茎切断处理,当远端分株遭受重度遮荫胁迫时,克隆整合引起近端未受胁迫分株生物量显著降低,而整个克隆片段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当远端分株遭受重度遮荫胁迫时,匍匐茎草本狗牙根可能采取一种风险分摊策略以降低基株死亡风险,这样一种策略对于维持克隆植物在异质性生境中基株适合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克隆植物在不同生境中对小生境的利用能力和对不同尺度异质性生境的等级可塑性及其格局差异,比较了林缘和荒草坡不同草本层盖度小生境中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分株种群、克隆片段和叶水平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在分株种群水平,林缘和荒草坡积雪草被测的分株种群特征差异均不显著,不同草本层盖度小生境间积雪草根冠比差异显著,即在盖度小的小生境中其根冠比显著大于盖度大的小生境。在克隆片段水平,林缘和荒草坡生境显著影响积雪草的根干重、花果干重、一级匍匐茎节间长和总匍匐茎节间长,而不同草本层盖度小生境则显著影响花果干重、根冠比、一级匍匐茎数、二级匍匐茎节间长和总匍匐茎节间长。荒草坡积雪草拥有更大的根干重和花果干重,但一级匍匐茎节间长和总匍匐茎节间长较短。草本层盖度小的小生境中积雪草的根冠比和一级匍匐茎数显著高于盖度大的小生境,而花果干重、二级匍匐茎节间长和总匍匐茎节间长则相反。在叶水平,荒草坡和草本层盖度大的小生境中,积雪草的叶片长、叶片宽和叶面积都较大,而草本层盖度大的小生境中积雪草叶柄长和比叶柄长都显著大于盖度小的小生境;林缘和荒草坡生境与不同草本层盖度小生境对4个叶绿素指标影响均不显著,林缘和荒草坡生境与不同草本层盖度小生境的交互作用对所有测量特征均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积雪草对不同生境和有草本层盖度差异的小生境的反应存在等级可塑性,但是二者的等级差异格局不同;等级反应格局的差异反映出积雪草对不同生境条件有不同的生态适应对策,且对生境小尺度异质性的可塑性强于对大尺度异质性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8.
在深度遮光(光照强度为高光条件的6.25%,约为自然光照的5.3%)或低养分条件下,金戴戴(Halerpestes ruthenica Ovcz.)生物量、初级分株叶面积、分株总数、匍匐茎总数和总长度均显著减小,而比节间长和比叶柄长显著增加.在低养分条件下,金戴戴匍匐茎平均节间长显著增加,而匍匐茎分枝强度和分株数显著减小.这些结果与克隆植物觅食模型相符合,表明当生长于异质性生境中,金戴戴可能通过以克隆生长和克隆形态的可塑性实现的觅养行为来增加对养分资源的摄取.在深度遮光条件下,金戴戴平均间隔子长度(即平均节间长和平均叶柄长)均显著减小.这一结果与以往实验中匍匐茎草本间隔子对中度和轻度遮光(光照强度为高光条件的13%~75%,>10%的自然光照)的反应不同.这表明,在深度遮光条件下匍匐茎克隆植物可能不发生通过间隔子可塑性实现的觅光行为.光照强度和基质养分条件的交互作用对许多性状如总生物量、匍匐茎总数和总长度、二级和三级分株数、分株总数、初级分株叶面积以及分枝强度均有十分显著的效应.在高光条件下,基质养分对这些性状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而在低光条件下,基质养分条件对这些性状不产生影响或影响较小.这表明,光照强度影响金戴戴对基质养分的可塑性反应.在深度遮光或低养分条件下,金戴戴可能通过减小匍匐茎节间粗度(增加比节间长)来增加或维持其相对长度,从而更有机会逃离资源丰度低的斑块.  相似文献   

9.
在4种光照处理条件下(处理I:对所有分株光照处理;处理Ⅱ:对所有分株遮光处理;处理Ⅲ:仅对引入^13CO2的复合节分株进行遮光处理;处理Ⅳ:仅对引入^13CO2的复合节分株进行光照处理),分别从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克隆植株的基部、中部和梢部(分别为第7、第17和第24复合节)分株引入^13CO2 ,对^13CO2在克隆植株不同器官内的分配格局及传输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从克隆植株的不同部位引入^13CO2,^13C的传输格局均表现出以引入点为起始点沿匍匐茎向基和向顶双向运输的趋势,但向顶传输的陡度值均小于向基传输的陡度值,向顶传输的距离则均大于向基传输的距离,说明”c的向顶传输更具优势。分株叶片、匍匐茎和复合节根中^13C的传输格局有一定差异;引入点分株叶中δ^13C值较高,其他分株叶中δ^13C值均迅速降低;匍匐茎内矿c值总体较低,但^13C传输范围广;当^13CO2引入点位于基部和中部时复合节根的δ^13C值高于匍匐茎,但当^13CO2引入点位于梢部时复合节根的δ^13C值低于匍匐茎。从^13C的传输范围及陡度值看,总体上分株叶中^13C的陡度值显著大于复合节根和匍匐茎;在匍匐茎中^13C呈现出平缓的传输格局但传输距离最远。此外,在4种光照处理条件下,处理Ⅳ的根及匍匐茎中13C向基或向顶传输的陡度值总体上均最高,且各器官^13C的传输距离均最远;但从基部、中部和梢部分株引入^13CO2后,分别在处理Ⅱ、处理Ⅲ和处理I的分株叶中^13C向基或向顶传输的陡度值均最高。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结缕草克隆植株不同器官内光合产物的分配格局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深度遮光 (光照强度为高光条件的 6 .2 5% ,约为自然光照的 5.3% )或低养分条件下 ,金戴戴 (HalerpestesruthenicaOvcz.)生物量、初级分株叶面积、分株总数、匍匐茎总数和总长度均显著减小 ,而比节间长和比叶柄长显著增加。在低养分条件下 ,金戴戴匍匐茎平均节间长显著增加 ,而匍匐茎分枝强度和分株数显著减小。这些结果与克隆植物觅食模型相符合 ,表明当生长于异质性生境中 ,金戴戴可能通过以克隆生长和克隆形态的可塑性实现的觅养行为来增加对养分资源的摄取。在深度遮光条件下 ,金戴戴平均间隔子长度 (即平均节间长和平均叶柄长 )均显著减小。这一结果与以往实验中匍匐茎草本间隔子对中度和轻度遮光 (光照强度为高光条件的 1 3%~ 75% ,>1 0 %的自然光照 )的反应不同。这表明 ,在深度遮光条件下匍匐茎克隆植物可能不发生通过间隔子可塑性实现的觅光行为。光照强度和基质养分条件的交互作用对许多性状如总生物量、匍匐茎总数和总长度、二级和三级分株数、分株总数、初级分株叶面积以及分枝强度均有十分显著的效应。在高光条件下 ,基质养分对这些性状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而在低光条件下 ,基质养分条件对这些性状不产生影响或影响较小。这表明 ,光照强度影响金戴戴对基质养分的可塑性反应。在深度遮光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光照条件下聚花过路黄的克隆构型和分株种群特征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陈劲松  董鸣  于丹  刘庆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8):1383-1388
以都江堰灵岩山常绿阔叶林林下、林缘和林缘旷地3种不同光照环境中匍匐茎草本聚花过路黄(Lysimachla congestiflora)为对象,对其匍匐茎节间长、分枝强度、分枝角度、分株种群密度、分株种群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聚花过路黄的匍匐茎节间长、分枝强度、分株种群密度和分株种群生物量在3种生境间差异显著.Kruskal Wallis检验表明,匍匐茎节间长度和分枝角度的频次分布在3种生境间差异显著.3种生境中匍匐茎节间长度分布偏斜度(skewness)的大小分别为:林缘旷地>林缘>林下.林缘旷地与林缘和林下生境在分枝角度、分株种群高度和分株种群根冠比差异显著,而且林缘旷地生境中分枝角度分布偏斜度最小.林缘和林下生境在分枝角度、分株种群高度和分株种群根冠比差异不显著.从林缘旷地、林缘到林下,聚花过路黄的克隆构型和分株种群特征发生了相应改变.结合克隆植物对资源的利用对策,讨论了不同生境中聚花过路黄克隆构型和分株种群特征可塑性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钩叶藤茎解剖特性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禁则谟  刘英   《广西植物》1994,14(1):60-64+102
试验材料为一株260节、长约42m的小钩叶藤(PlectocomiamicrostachysBurret).分析了藤茎下列特性的轴向变异:表皮细胞的垂周长度和外壁厚度、皮层宽度、维管束的密度和纤维鞘/维管组织比值、后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长度和宽度、纤维长度,以及节间的长度和直径。节间长度、导管分子长度及纤维长度的轴向变异一致.这三项特性反映茎的生长活力.  相似文献   

13.
克隆整合对异质性盐分胁迫下积雪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匍匐茎草本克隆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克隆整合特性对异质性盐分胁迫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中将远端分株(较幼分株)分别处于盐分胁迫或正常土壤条件下,切断或保持其与近端分株(较老分株)间的匍匐茎连接。结果表明:盐分胁迫下,克隆整合提高了受胁迫远端分株和整个克隆片断的叶面积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与未遭受盐分胁迫处理相比,匍匐茎连接处理导致远端分株的根冠比显著降低。克隆整合还减轻了盐分胁迫对分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但盐分胁迫下,匍匐茎连接处理远端分株的净光合速率与匍匐茎切断处理远端分株并无显著差异,连接受胁迫的远端分株并没有引起近端分株生物量的明显损耗以及光合速率的补偿性提高。总之,克隆整合促进了积雪草遭受盐分胁迫的分株和整个克隆片段的生长,这对于丰富和发展异质性环境胁迫下克隆植物的生态适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异质性重金属镉胁迫下, 克隆整合对匍匐茎草本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生长的影响。将远端分株(相对年幼的分株)分别置于对照和镉胁迫处理下, 并对远端分株与近端分株(相对年长的分株)之间的匍匐茎进行切断或保持连接处理。研究结果显示: 镉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积雪草远端分株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分株数和生物量; 克隆整合缓解了镉胁迫对远端分株生长的不利影响; 克隆整合不仅未导致相连近端分株的损耗, 而且相连近端分株的光合效率也没有表现出补偿性增加; 克隆整合降低了远端受胁迫分株的根冠比, 从而使之减少了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吸收; 匍匐茎切断和镉胁迫处理对近端分株、远端分株的叶柄长没有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 克隆整合提高了积雪草遭受镉胁迫的远端分株的生长, 改变了其生物量分配格局, 并有助于整个克隆片段在异质性重金属胁迫下的生长。该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异质性环境胁迫下克隆整合的生态适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匍匐茎型的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A.Benn.)在自然生境中的繁殖方式主要是无性繁殖,彼此相连的分株通常受到水流、草食性鱼类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导致分离或者枝条片断化,片断化的枝条在新的生境中再生进行繁殖。实验模拟微齿眼子菜枝条的片断化来验证假设:微齿眼子菜直立茎段与匍匐茎段的无性繁殖能力是否一致,茎段可能有一个最小长度来保证它的存活,并且茎段着泥的方向也会影响它的成活率。实验结果表明:直立茎段与匍匐茎段的成活率、生物量有显著差异,而且茎段的长度显著影响它们的成活率、生物量,而直立茎段与匍匐茎段克隆株的每株分枝数没有显著差异;直立茎段比匍匐茎段更易成株成活,茎段的长度越长,成活率越高,具有3个节间的茎段成活率接近100%;同时茎段着泥的方向显著影响茎段成活率、所产生抽条的株高以及可产生抽条的节数,对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根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茎段正向着泥有利于它们的成活率、定植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6.
匍匐茎型的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Potam ogeton maackianusA.Benn.)在自然生境中的繁殖方式主要是无性繁殖,彼此相连的分株通常受到水流、草食性鱼类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导致分离或者枝条片断化,片断化的枝条在新的生境中再生进行繁殖。实验模拟微齿眼子菜枝条的片断化来验证假设:微齿眼子菜直立茎段与匍匐茎段的无性繁殖能力是否一致,茎段可能有一个最小长度来保证它的存活,并且茎段着泥的方向也会影响它的成活率。实验结果表明:直立茎段与匍匐茎段的成活率、生物量有显著差异,而且茎段的长度显著影响它们的成活率、生物量,而直立茎段与匍匐茎段克隆株的每株分枝数没有显著差异;直立茎段比匍匐茎段更易成株成活,茎段的长度越长,成活率越高,具有3个节间的茎段成活率接近100%;同时茎段着泥的方向显著影响茎段成活率、所产生抽条的株高以及可产生抽条的节数,对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根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茎段正向着泥有利于它们的成活率、定植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7.
林下和林窗内绢毛匍匐委陵菜的克隆生长和克隆形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验证绢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var. sericophylla)林窗和林下种群间的行为差异是完全由表型可塑性引起,还是局部分化的结果,将生长在北京东灵山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林窗和林下的绢毛匍匐委陵菜,进行生境间的交互移植-重植野外生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植物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和匍匐茎节间长度等克隆形态特征在两生境间无差异。两个来源的植株,其基株生物量、基株分株数和基株匍匐茎总长度等克隆生长特征在林下生境中都比在林窗生境中小,表现出显著的可塑性。所研究的克隆形态特征和克隆生长特征及其可塑性在不同生境来源的实验植物间没有差异。绢毛匍匐委陵菜克隆形态特征和克隆生长特征及其可塑性在林下和林窗生境间没有发生局部分化,林窗为其较适生境,克隆生长特征的可塑性对绢毛匍匐委陵菜利用生境异质性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稻内生联合固氮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分布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乙炔还原法和固定15N2 活性测定法对分离自水稻( Oryza sativa L.)“越富”种子、根、茎和叶的内生细菌进行了筛选,获得29 株具有体外固氮能力的水稻内生联合固氮细菌。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于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et Townsend) Conn) ,放射土壤杆菌( A. radiobacter (Beijerinck et van Delden) Conn) ;阴沟肠杆菌( Enterobacter cloacae (Jordan) Hormaeche et Edwards) ,成团肠杆菌( E. agglomerans (Beijerinck) Ewing et Fife) ,坂崎肠杆菌( E. sakazakii Famer et al.) ;皮氏产碱菌( Alcaligenes piechaudii Kiredjian et al.) ,反硝化产碱菌( A. denitrificans (Leifson et Hugh) Ruger et Tan) ;类产碱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tanier) ,产碱假单胞菌( P. alcal  相似文献   

19.
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生长特征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以调查统计的方法研究了矮嵩草草甸内鹅藏委陵菜无性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匍匐茎只有1条的鹅绒委陵菜最多,占52.86%,匍匐茎有4条的鹅绒委陵菜只占4.29%,同一鹅绒委陵菜无性系中,随着匍匐茎数目的增多,分株数,间隔子数,茎总长和匍匐茎比节间重变小,分株一般在第二级或第三级最高,末级较高;间隔子一般以第二、第三或第四级为最长,最末一级较长,第一级最短,随鹅绒委陵菜匍匐茎数目的增多,用于繁殖的匍匐茎和分株的干重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东北菊属的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贵一  于丽杰 《植物研究》1994,14(2):152-153
《中国植物志》第七十六卷,第一分册,33页册注:“野菊(Dendranthemaindicum(L.)DesMoul.)是一个多型的种,有许多生态的、地理或生态地理居群,表现出体态、叶形、叶序、年房花序式样及茎叶毛被性等诸特征上极大的多样性”。例举山东、河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一些生态型植物多型性种。笔者在辽宁葫芦岛采到几片生长的菊属(Dendranthema(DC)DesMoul.)植物,具形态与野菊D.indicun;以及甘菊甘野菊变种D.lavandulaofolium(Fisch.etTautv.)LingetShihvar.seticuspe(Maxim.)Shin相似,但其叶小裂片顶端钝,不为锐状长尖,花大,径入.5-2.5厘米,植株葡匐生长,为很好的绿化铺地植物。经过1990年、1991年、1993年三年三次一个植株种子连续栽种观察性状稳定,注定不是种的生态型,可以作种不分类等级处理。本文发表东北菊属植物新变种葫芦岛野菊Dendranthemaindicum(L.)DecMoul.var.huludoensisG.Y.Zhang,L.J.YuetY.J.Li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