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自全国39个地区的70株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在WAC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后,随机挑取10197个抗KClO3突变体,经CDA鉴定获得2207株nit突变体,nit突变体频率为21.64%。在这些nit突变体中,1397个为nit1,占63.30%;734个为NitM,占33.26%;76个为nit3,占3.44%。70个菌株全部获得了稳定的nit突变体,其中52个菌株获得了NitM突变体。结果表明WAC比先前报道的KPS更适合用于C.lunatanit突变体的筛选。通过不同菌株间互补nit突变体配对测试,将其中的65个C.lunata菌株划分为22个营养体亲和群(VCGS),而另外5个菌株因未获得NitM突变体暂时无法确定其VCG。划分出的22个VCGs中,有11个VCGs是由多菌株组成的,VCG3为优势类群,含18个菌株,其地理来源最复杂,主要为致病性中等以上的菌株;其余11个VCGs内均仅有1个自身亲和的菌株。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在C.lunata群体内存在丰富的VCG多样性,VCG3可能是与致病性相关的优势VCG,但营养体亲和性与菌株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理和寄主来源的串珠镰孢的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07个采自安徽、山东、江苏、湖北等不同地区棉花、玉米、水稻的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菌株,在含KClO3培养基上诱导筛选获得抗氯酸盐、不能还原利用硝酸盐的突变株(nitmutant)1081株,在MM、NM、HM等3种不同氮源培养基上划分出nitA、nitB、nitC、nitD四种突变类型,其中nitA出现频率最高,占总体76%;nitB和nitC其次,分别占12%和10%;nitD最少,占总体2%。采用nit突变体互补型配对技术,将供试菌株分别按地理来源和分离寄主进行配对培养,测得不同寄主群体内菌株的营养体亲合群(VCGs)数为56个,然后从每个VCG中随机抽取1个样本菌株,测定不同群体间菌株的VCG同一性,发现所抽取的56个菌株分属于54个VCGs,其中来自棉花的菌株Fm1、Fm2分别与来自玉米的菌株Fm19、Fm20属于同一VCG。按地理来源测定,4个群体共测得55个VCGs,其中来自山东的菌株Fm45和来自安徽的菌株Fm16发生亲和反应,属于同一VCG;107个菌株划分为54个VCGs。结果表明,串珠镰孢菌株群体内存在丰富的VCGs多样性。经多样性分析,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平均1.9454个组成1个VCG,其P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140和1.0365;不同寄主上分离的菌株平均1.9107个形成1个VCG,P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234和0.9048。经t测验,两个群体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间差异不显著(t=0.70小于t0.05=1.98),说明两个群体的VCG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相同地区来源的菌株的遗传相似性与相同寄主来源的遗传相似性相当。  相似文献   

3.
从73个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不同专化型菌株上获得684个硝酸盐营养突变株(nit mutant)。作相关氮源利用试验及亚硝酸反应后,鉴定出一新硝酸盐营养突变类型:亚硝酸盐还原酶结构基因类型,命名为nit8,占总突变株的6.7%。同时被鉴别的还有nit1、nit3和Nit M三种突变类型,它们分别占突变株总数的81.0%,3.8%和8.5%。此外,首次引入一种亚硝酸反应在这类研究中的应用,还提出了互补指数概念与公式来表示nit突变株营养体之间亲和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将3个抗多菌灵和2个野生敏感型禾谷镰孢霉(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分别在含氯酸盐的MMC培养基上培养,共得到22个不能利用硝酸盐的营养缺陷突变体(Nitrate nonutilizing mutant, 简称nit突变体)。比较了各nit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之间在菌落生长速率、培养性状、产分生孢子能力、产子囊壳能力以及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nit突变体均抗氯酸盐,在PSA平板上的生长速率没有改变,有性生殖能力没有下降,在Joffs 培养液和5%绿豆汤培养液中仍能产孢,但产孢量与亲本菌株有差异。此外,禾谷镰孢霉对氯酸盐和多菌灵之间没有交互抗药性。因此,可用nit作为遗传标记,研究禾谷镰孢霉有关性状的遗传学。  相似文献   

5.
在含5%氨酸钾的KMM和KPS培养基上,粉被虫草无性型以3种途径产生不利用硝酸盐的突变株(nit突变株)。(1)由菌落基质菌丝形成的快速生长气生菌丝角变;(2)菌落表面快速生长的气生菌丝;(3)菌落基质菌丝缓慢生长形成的基质菌丝角变。来自18个单孢子株的94个nit突变株中,64.8%的突变株是稳定的。配对试验结果表明:在全部19个配对中,单孢子株内配对率为57.9%,单孢子株间配对率为42.1%。在全部nit突变株中,Cp-14c3突变株与其它突变株间的配对率最高(18.2%)。单孢子株间配对率高的孢子株是Cp-14Cp-7,Cp-5和Cp-6,将来自Cp-14同一单孢子株的Cpe-14C3分别与Cp-14cl和Cp-14c4nit突变株配对后发现,它们形成的浓密生长配接线的颜色是不相同的,前者橙色,后者白色。统计结果发现,所试全部的单泡子株可分成11个营养亲和群(VCGs),那些含有易与其它菌株配对的nit突变株的单孢子株,如Cp-1,Cg-4,Cp-5,Cp-6,Cp-7,Cp-13,和Cp-14等皆在同一营养亲和群内。用Ho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发现,野生型菌株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单核,nit突变株的少量分生孢子中可见双核,互补配对形成的浓密菌丝丛中的分生孢子则常见双核。  相似文献   

6.
初步研究了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h)硝酸盐利用缺陷型和抗杀菌剂突变体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对三环唑的抗性不能稳定遗传,抗性菌株经低温(4℃)或室温保存一个月及转代培养后均丧失抗性,5株抗多菌灵的突变体,有一株在第二代单孢后代培养时丧失抗性。1株在单孢后代中发生分离;10株nit突变体经保存3个月后,有一株恢复成野生型。其余突变体经转代培养、低温或室温下保存一年及接种棉苗后仍都保持原有的培养性状。Nit突变体对棉苗的致病力普遍降低;抗多菌灵突变体对棉苗的致病力与野生型亲本相似。  相似文献   

7.
冯红  张义正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5):341-345
将从杉木和大叶黄杨上分离获得的8个胶孢炭疽菌(Colletoctrichum gloeosporioides)分离物培养在含氯酸钾的平板上,得到快速生长抗氯酸钾的不利用硝酸盐的突变体(Nit)。所有的突变体经鉴定分属于3种表现型,即硝酸还原酶结构位点(nit1),硝酸盐同化途径的专化调节位点(nit3),和钼辅因位点(nitM)。分离物发生突变的频率随氯酸钾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且不同的氮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突变表型种类。除CC3外,所有的分离物都是自身亲和的,即不同表型的突变体能遗传互补,其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来源不同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分别按相同地理来源和相同分离奇主进行配对培养,发现相同地理来源菌株的营养亲和型多样性要明显小于相同分离寄主的菌株,前者的P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286及0.8708,后者分别为0.7500及1.3321。这说明来源于同一地区的菌株属于同一VCG的概率要大于相同分离寄主的菌株,同时也说明相同地理来源菌株的遗传相似性要高于相同分离寄主菌株的遗传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在以前的工作中,采用转座子Tn5gusA5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cc) 8004菌株进行诱变,获得一批胞外多糖(EPS)合成减少的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的Tn5gusA5的插入位点进行分析后,发现有两株突变体是wxcA基因不同插入位点的突变体。以前认为wxcA基因与脂多糖(LPS)的O抗原合成有关而与EPS的合成无关。为明确wxcA基因的功能,对8004菌株的wxcA基因进行缺失,获得的ΔwxcA突变体的EPS产量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减少了50%,并且一段PCR合成的包含wxcA基因的DNA片段能反式互补ΔwxcA突变体,恢复突变体的EPS产量。这证实了8004菌株的wxcA基因与EPS的合成产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miniTn5gfp-km转座子中nptII片段作为探针,对已获得的五株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型(Xcc)非致病突变体进行了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这五株突变体确由mini-Tn5gfp-km转座子插入致病相关基因所致,且为单拷贝不同位点的插入。提取这五株突变体总DNA作为模板,采用改进的热不对称交错PCR (TAIL-PCR)方法从其中克隆到了各自转座子插入区侧翼序列,对这些侧翼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并将分析结果与GenBank database及Xcc全基因组序列做了比较,结果表明,五个侧翼序列所在的基因确与Xcc致病性有关。这种改进后的TAIL-PCR方法为突变体特别是转座子插入突变体中目的基因的克隆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将3个抗多菌灵和2个野生敏感型禾谷镰孢霉(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分别在含氯酸盐的MMC培养基上培养,共得到22个不能利用硝酸盐的营养缺陷突变体(Nitrate nonutilizing mutant, 简称nit突变体)。比较了各nit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之间在菌落生长速率、培养性状、产分生孢子能力、产子囊壳能力以及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nit突变体均抗氯酸盐,在PSA平板上的生长速率没有改变,有性生殖能力没有下降,在Joffs 培养液和5%绿豆汤培养液中仍能产孢,但产孢量与亲本菌株有差异。此外,禾谷镰孢霉对氯酸盐和多菌灵之间没有交互抗药性。因此,可用nit作为遗传标记,研究禾谷镰孢霉有关性状的遗传学。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讨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机制及遗传变异特性,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基因整合技术(REMI)对Curvularia lunata进行了遗传转化,共获得109个稳定的突变株。PCR检测结果表明,质粒p UC-JS已成功导入突变株中,转化子既有单拷贝也有多拷贝,白化菌株单拷贝插入频率为40%。此外,白化玉米弯孢叶斑病菌REMI突变株菌落颜色与野生菌株差异明显,并且在致病性上也明显弱于野生菌株;质粒拯救、测序与blast分析推测插入可能导致FAD3基因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3.
禾谷镰孢霉nit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3个抗多菌灵和2个野生敏感型禾谷镰孢霉(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分别在含氯酸盐的MMC培养基上培养,共得到22个不能利用硝酸盐的营养缺陷突变体(Nitrate nonutilizing mutant,简称nit突变体)。比较了各nit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之间在菌落生长速率,培养性状,产分生孢子能力,产生囊壳能力以及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nit突变体均抗氯酸盐,在PSA平板上的生长速率没有改变,有性生殖能力没有下降,在Joff's培养液和5%绿豆汤培养液中仍能产孢,但产孢量与亲本菌株有差异。此外,禾谷镰孢霉对氯酸盐和多菌灵之间没有交互抗药性,因此,可用nit作为遗传标记,研究禾谷镰孢霉有关性状的遗传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50个西瓜枯萎病菌株,(其中46个来自河北省石家庄、保定、唐山等12个西瓜种植区的代表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RAMS(Random amplified microsatellites)扩增和致病类型与RAMS类群的相关性分析。根据鉴别寄主对不同菌株的抗感反应,将50个菌株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理小种,即0号、1号和2号生理小种,分别占供试菌株的18%、64%和18%;21个RAMS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18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34条,占总带数的71%。基于RAMS标记聚类分析,50个菌株被划分为3个类群(RAMSGroups,RGs)。RGI包含来自不同地区的41个菌株,以1号生理小种为主(32个),占该类群的78.1%;RGII包括来自保定、唐山和新疆的3个菌株,均为0号生理小种;RGIII包括张家口、石家庄、保定等地的6个2号生理小种菌株。RAMS类群与生理小种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香港养殖海鲷弧菌致病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质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发病海鲷(Sparus sarba)中共分离到51株弧菌(\%Vibrio)\%,经API20E细菌快速鉴定系统及Alsina和Blanch关键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7个种,它们分别是:溶藻胶弧菌(\%V.alginolyticus)(24株),创伤弧菌(V.vulnificus)(12株)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7株),火神弧菌(V.logei)(4株),远洋弧菌Ⅱ菌(V.pelagius Ⅱ)(2株),河弧菌(V.fluvialis)(1株)和地中海弧菌(V.mediterranei)(1株)\%。其中3种优势菌溶藻胶弧菌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证实对海鲷有致病性。另外采用平板稀释法检测了51株菌对16种抗菌素的敏感性。发现所有菌株对ceftriaxone,链霉素,萘啶酮酸和利福霉素敏感,几乎所有菌株对ceftazidime, netilimicin,氯霉素和sulfamethoxazole敏感.大部分菌株对氨苄青霉素 (60.8%),cefuroxime(667%),丁胺卡那霉素(55%),卡那霉素(588%)和三甲氧苄氨嘧啶(765%)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通过对菌株中所含有的耐药质粒进行分析,发现15株菌株含有1~4个质粒,分子量范围为9~123kb之间,对12株既含有较大分子量质粒又具有耐药性的菌株进行了质粒转化试验,结果其中9株菌的质粒具有转化能力,转化率为10-11~10-9,表明所分离的菌株的抗药性是由于细菌染色体相关突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用转座子Tn5gusA5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简称Xcc)野生型菌株8004进行诱变,分离到一批胞外多糖(EPS)合成减少的突变体。采用TAIL-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分析突变体的Tn5gusA5插入位点,发现其中一株编号为151D09的突变体的插入位点位于Xcc 8004菌株的基因组编号为XC3695的ORF内,该ORF功能尚未见报道。序列分析表明,该ORF演绎的编码产物与Serratia marcescens的kdtX基因和Klebsiella pneumoniaewaaE基因演绎的编码产物分别具有52%和50%的相似性,并具有第2家族糖基转移酶的功能域, 因此暂将该ORF命名为waxE基因。用同源双交换方法构建了waxE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采用PCR和Southern杂交的方法对突变体进行了验证。waxE基因缺失突变体在营养丰富培养基的生长繁殖不受影响,但其EPS产量与野生型菌株8004相比,降低35%左右,并且一段PCR合成的包含waxE基因的DNA片段能反式互补waxE基因缺失突变体,恢复缺失突变体的EPS产量,表明Xcc waxE基因与EPS的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ATMT技术建立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XJ2008菌株的T-DNA插入突变体文库,共获得6 043个突变体。从中随机挑选104个突变体,以野生型XJ2008菌株为参照,评价其致病性、菌落生长速率、分生孢子及微菌核的产生能力等。结果表明,有12.5%的突变体丧失产孢能力,4.8%的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显著减慢,8.7%的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显著加快,12.5%的突变体丧失产生微菌核的能力,47.1%的突变体的致病性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XJ2008,且突变体2-736、2-740、2-745的病情指数分别约为野生型菌株XJ2008的0.184、0.168和0.197倍。该突变体库突变体遗传稳定性好,性状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8.
立克次体脂肪酸图谱及其相似性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7株立克次体浓盐乙醚纯化物的脂肪酸成分,即R.ProwazekiE株、R. conorii Simkoo株、R.rickettsii R株、R sibirica Barbash株和246株、R.Si—nkiangensis Jinghe。株以及R.heilugkiangensis 54株。所得脂肪酸色谱图中有近50个色谱峰,初步确认有以下1 6种: C11:10、2OH—C10:1、C12:0、2OH—C12:0、C13:0、C14:0、C15:0、3OH-C14:0,C16:1、C16:0、C17:0、C18:1、C18:1、C18:0、C19:0和C22:0。其中主要成分是直链饱和脂肪酸C16:0、C18:0及C14:0与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及C16:1。实验菌株脂肪酸图谱经改进的Kulik—Vincent相似系数法处理后,精河株和246株的相似系数为9 7.09%,54株和其他菌株的相似系数在81.6--94.6%之间。  相似文献   

19.
邱文  兰咏哲  王迪  黄劲  廖万清  康颖倩 《菌物学报》2019,38(8):1341-1349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具有荚膜的重要临床致病真菌。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发现CNAG_01032基因可能引起不同来源菌株的表型差异,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新型隐球菌临床来源菌株IFM56800(C1)、IFM56769(C2)为背景构建CNAG_01032基因敲除突变体,并检测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经典毒力因子变化情况;使用API 20C AUX测试系统测试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对19种糖的利用情况;使用尾静脉注射法感染BALB/c雌性小鼠进行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以临床株C1、C2为背景的CNAG-01032基因敲除突变株;突变株在37℃生长、黑色素产生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但荚膜厚度分别比C1、C2减少16.4%、18.2%;两基因敲除菌株均不能分解利用纤维二糖;致病性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新型隐球菌CNAG_01032基因可能参与临床来源菌株IFM56800、IFM56769的荚膜合成和纤维二糖的代谢。  相似文献   

20.
1. MNNG在 pH6时较为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分解极为迅速,较易受光照作用而分解。 2.MNNG诱发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AS 1.271 菌株获得最高突变率的适宜条件是:菌龄为对数生长期的早期,采用0.05M pH6的TM缓冲液,所用剂量为1000微克/ 毫升,于30℃处理45分钟,在这样的处理条件下,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可达20%左右。 3.在所获得的1775株突变菌株中,有947株经过营养缺陷型的鉴定,其中有核酸碱基、氨基酸、维生素的单一和双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核酸碱基缺陷型中,腺嘌呤缺陷型较多,氢基酸缺陷型中以组氨酸、谷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等缺陷型所占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