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黑鸢消化系统形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周菊萍  郭延蜀  米志平  胡锦矗 《四川动物》2004,23(4):346-348,F003
对黑鸢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黑鸢舌尖钝圆,舌根分叉,叉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食管宽而扁,无明显可见的嗉囊;肌胃无明显的类角质膜;肠道长是体长2.3倍,小肠较发达,K1275mm,古肠道总长的93.6%,具有不发达的双侧盲肠:胰腺短而厚、并与蛇雌、毛脚鸢的消化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蓑羽鹤消化系统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德荣  贾长虹  曹栋 《四川动物》2007,26(3):550-552
为了丰富蓑羽鹤的形态学资料,对蓑羽鹤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蓑羽鹤无明显嗉囊;肌胃的肌肉壁和类角质膜较发达;盲肠发达,占肠道总长的12.4%,消化道各部均为弱酸性(pH值5.5~6.5),具有杂食鸟类消化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蛇雕消化系统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对蛇雕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蛇雕有锋利的喙,利于撕裂食物;舌根表面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可防止食物滑脱;粗大且收缩性较大的食管,嗉囊发达,肌胃不太发达,相对于体长而言肠管较短,但小肠较发达,具有不发达的双侧盲肠。并与部分食植物的鸟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蓝翅希鹛消化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德芳  郭延蜀 《四川动物》2007,26(4):919-922,F0003
对6只(3♀,3♂)蓝翅希鹛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蓝翅希鹛的舌成细长三角形,雌、雄舌尖端差异显著:雌鸟舌尖端各有一根长刺毛,而雄鸟无此长刺毛;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使舌成二分叉,雌鸟分叉深约2.77 mm,雄鸟为1.63 mm。食道颈胸部分段不明显,食管长18.64~23.55 mm,嗉囊外观不明显。腺胃乳突短而小,分布均匀;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长100.90 mm,占肠道总长90.08%,雄鸟分别为102.52 mm和89.60%;具有双侧盲肠,但不发达,占肠道总长的2.3%~2.8%,右侧盲肠略大于左侧;直肠短,雌鸟仅占肠道8.55%,雄鸟占8.72%。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二小叶。由消化道特征说明其食性是以食虫为主的杂食性鸟类。  相似文献   

5.
为了丰富短耳鸮的形态学资料,对其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短耳鸮有锐利的角质喙以利于撕裂食物,舌后端左右分叉,而且分叉的两侧各有一排尖端后指的角质栉状突,可以防止食物滑落;食管纵向皱襞发达,有较大的伸缩性,无明显嗉囊,食管胸段粗大。肌胃壁薄而无明显角质膜,用来进行化学消化,而不起研磨作用;肠道较体长略长,其中小肠最发达,具有不甚发达的双侧盲肠。并与部分肉食和植食性鸟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画眉消化系统形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只(4♀,4♂)画眉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画眉的舌成细长三角形,前端有刺毛状结构,雌鸟的刺毛数目多且较细,雄鸟的刺毛则数量少,但是相对较粗大.舌后端有1~2排尖端后指的栉状突.雌雄鸟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雌鸟深约1.22 mm,雄鸟深约1.87 mm.食管管径较细,整体宽窄不等,无明显可见的嗉囊.腺胃乳突短而小,分布均匀,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小肠长178.53 mm,占肠道总长87.43%;雄鸟小肠长186.62 mm,占肠道总长89.01%.具有不发达的双侧盲肠,盲肠有未倒置现象.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右叶又分一小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两小叶.并与同科的蓝翅希鹛、灰胸薮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红嘴相思鸟的消化系统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只(6♀4♂)红嘴相思鸟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剖与观察,并对各器官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红嘴相思鸟舌前端有刺毛状结构,后端有一排尖端后指的栉状突;咽有不规则乳突,食管较细,无明显可见的嗉囊;腺胃内壁粘膜上均匀分布小而多的圆形乳突,肌胃发达,内有黄色革质层;肠道总长约为体长的0.94倍.  相似文献   

8.
灰胸薮鹛消化系统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会  郭延蜀 《四川动物》2006,25(4):841-844,F0004
对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灰胸薮鹛舌前端有刺毛状结构,后端有一排尖端后指的栉状突,且中间小两边大;雄鸟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深约2.5mm;雌鸟食道颈段长为13.2mm,雄鸟为17.5mm;嗉囊雌鸟长7.5mm,雄鸟长8.4mm;食道胸段雌鸟长15.5mm,雄鸟长14.7mm;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腺胃乳突短而小;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长153.7mm,占肠道总长92.6%,雄鸟为133mm和95%,具有双侧盲肠,占肠道总长的3.3%,大肠短,雌鸟仅占肠道7.5%,雄鸟仅占4.75%;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三小叶。  相似文献   

9.
兰州鲇与鲇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及组织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黄河濒危鱼类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特点,以鲇(Silurus asotus)为对照,对兰州鲇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兰州鲇与鲇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形态相似,具有肉食性鱼类的特征。兰州鲇消化道较短,有发达的“U”型胃,胃内皱褶明显,无幽门盲囊,肠道短且粗,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前肠粗大,后肠较细。两种鲇属鱼类都有独立致密的肝脏和胰脏。(2)兰州鲇的比肠长显著大于鲇(P < 0.05),比胃重、比肝胰脏重显著低于鲇(P < 0.05),但二者的比肠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3)兰州鲇胃的皱襞幅度小于鲇,且环肌层比兰州鲇薄。兰州鲇与鲇前肠的肠黏膜均形成了大量皱襞,肠黏膜、褶皱粗大,但鲇的褶皱分支较细密。兰州鲇与鲇的后肠与前肠相比,肠腔变小,褶皱数量明显减少,高度降低。黏膜层分布有杯状细胞和柱状细胞。兰州鲇与鲇的肝脏肝小叶间缺少结缔组织,分界不明显,而兰州鲇肝细胞的密度大于鲇。综上所述,兰州鲇与鲇的消化系统相似,均符合肉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特征,结合消化生理等研究结果,表明兰州鲇的消化能力弱于鲇,这可能是在自然情况下兰州鲇的分布区域及适应性不及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一只成年雌性四川梅花鹿内脏系统作了初步的观察和研究,其气管长440 mm;食道呈漏斗状,具伸缩性,粗细不等;胃属于反刍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容积分别占全部胃室的80%、6%、6.5%、7.5%;肠道全长是体长的12.79倍,小肠较发达,全长11 661.36 mm,占肠道总长的58.8%,具有较发达的盲肠;卵巢较小,子宫属于双角子宫.  相似文献   

11.
对6种猛禽(普通鵟Buteo buteo、毛脚鵟B.lagopus、红隼Falco tinnunculus、长耳鸮Asio otus、短耳鸮A.flammeus和鸮Bubo bubo)的消化系统形态结构进行了解剖测量和比较,以了解鸟类消化系统形态结构与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长耳鸮的消化管最长,是体长的2.08倍;鸮的消...  相似文献   

12.
4种生态类群中10种鸟消化系统的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类群角度,对游禽(绿头鸭、秋沙鸭、鹊鸭、斑嘴鸭)、鸣禽(红尾伯劳、白头鹀、白眉鹀)、猛禽(雕鸮、金雕)和涉禽(苍鹭)这4种生态类群中10种鸟的消化系统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获得各项基础数据,通过比较表明,4种生态类群10种鸟类消化系统形态多处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不同生态类群的鸟类来说,食性、食物的质量及活动特点等是影响消化系统形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青海门源地区大(狂鸟)和雕鸮的食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2年的6~8月份,在青海门源地区收集了大(狂鸟)和雕鸮的吐弃块(pellets)和残留食物(food remains),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检鉴定、研究分析.大(狂鸟)食物中共有736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28只、高原鼠兔139只、甘肃鼠兔142只、田鼠科动物422只、雀形目鸟类4只、香鼬1只;各猎物对大(狂鸟)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4.26%、40.79%、17.39%、26.99%、0.22%、0.35%.雕鸮食物中共有330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17只、高原鼠兔77只、甘肃鼠兔44只、田鼠科动物183只、雀形目鸟类2只、红脚鹬2只、高原兔5只;各猎物对雕鸮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1.83%、30.87%、7.36%、16.00%、0.15%、0.62%、33.17%.雕鸮的食物生态位宽度与大(狂鸟)的食物生态位宽度相近,食物生态位高度重叠,但是它们捕食同种猎物的比例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4.
报道寄生于北京猛禽的2种旋尾类线虫,其中一种为新种,另一种为中国新纪录种。作者分别对其做了光镜和电镜观察。北京副旋翼线虫,新种Paraspiralatus beijingensis sp.nov.采自于雕鸮的口腔和胃内,它与P. sakeri Gibbons,Nicholls &Bailey,2004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单个的肛前乳突,右交合刺远末端弯向背侧并稍微膨大而P. sakeri的交合刺远末端是直的,不膨大,呈钝尖形。纵纹腹小鸮无肛线虫Aprocta noctuae Spaul,1928采自红角鸮的体腔。本次所观察标本在形态上,如交合刺的长短和形状,尾乳突的数目和排列,阴门的位置,卵的大小等,都与前人对A. noctuae的描述一致。但是电子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 noctuae的头端具有8个头乳突而不是4个,线虫角质层具有精细的横纹。A. noctuae为我国新纪录种。标本保存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5.
黄缘闭壳龟消化管总长度为背甲长的3.5~4.2倍.食管和胃壁厚,扩展性强,内壁有数条纵行皱襞.小肠较长,约占消化管总长度的60.9%,无盲肠,肠内壁有大小不一的纵行皱襞.肝较大,为体重的4.8%左右.胰脏长条形,沿十二指肠分布.气管和支气管均由呈"O" 形完全闭合的软骨环和环间韧带所构成.气管较长,有45~55个软骨环;支气管较短,有30~40个软骨环.肺长囊形,蜂窝状,紧贴在背甲的内表面,从肩带一直延展到腰带.  相似文献   

16.
采用解剖及石蜡切片显微技术,观察研究了光唇鱼消化道的形态结构特征。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肠构成。口下位、马蹄形,无颌齿,具咽齿,齿式为4/4。舌较小,前端游离,舌粘膜表层为复层鳞状上皮,有较多的杯状细胞和味蕾。食道及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构成。食道内皱襞发达,粘膜层有大量杯状细胞。肠道盘曲,由前、中、后肠组成,肠长/体长为1.84±0.24;前肠管腔较大,中、后肠管腔渐变小;前、中肠皱襞及纹状缘比后肠发达;前肠及后肠杯状细胞较少,中肠杯状细胞较多。光唇鱼消化道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其食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A case of fatal salmonellosis in a Eurasian eagle-owl (Bubo bubo) from Bursa Province (northwestern Turkey) is described. The organs of the bird were examined histopathologically and microbiologically.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a Salmonella infection. 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cies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 (S. Enteritidis) phage type (PT) 21b was isolated from the liver and spleen in pure culture and from the intestine. The isolate was susceptible to amoxycillin/clavulanic acid, ampicillin, chloramphenicol, gentamicin, kanamycin, tetracycline, and trimethoprim/sulphamethoxazol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n isolation of salmonellae from a wild bird species from Turkey and the first time S. Enteritidis PT21b has been reported from Turk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