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由于亚热带森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复杂、林冠郁闭度高, 对常绿阔叶林冠层的研究尚缺乏高质量的监测数据。本数据集包含浙江天童山、浙江百山祖、广东车八岭、广东鼎湖山4个大于20 ha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14年8月或2016年9月采集的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本数据集是通过将无人机影像、地面控制点和地面调查数据相结合而获得的。每个样地的数据集包括4个文件: ~5 cm空间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图和数字表面模型、1 m空间分辨率的森林冠层高度数据和正射影像质量报告。本数据集可为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林冠截留动态过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林冠截留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大气降水产生地表径流量的多少 ,也决定着森林涵蓄降水能力的大小 ,是评价森林保持水土效益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 ,一直是森林水文和水土保持研究的重点 ,特别是林冠截留的动态过程的研究 ,对揭示径流、泥沙过程有积极的意义。由于影响林冠截留过程因素复杂 ,目前国内外在林冠截留动态方面的研究较少[1~ 3] ,缺乏好的模型描述此过程[4~ 7] ,限制了森林保持水土机理研究的进展。研究林冠截留的动态过程不仅能够阐明森林保持水土的机理 ,而且对研究林地土壤侵蚀过程有重要意义。1 研究地区与方法1 1 自然概况试…  相似文献   

3.
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对比分析了目视解译、机助分类等遥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采用1981、1991和1995年3时相土地利用状信息,研究确定了统一的监测分类系统、提出了土地利用面积及其空间分布动态监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垦利县地类面积增减变化,在GIS支持下分析了1981-1995年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变化,同时进行了实地监测点土地利用变分析,探明了该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自然干扰与森林林冠空隙动态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班勇 《生态学杂志》1996,15(3):43-49
  相似文献   

5.
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对比分析了目视解译、机助分类等遥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采用1981、1991和1995年3时相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研究确定了统一的监测分类系统,提出了土地利用面积及其空间分布动态监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垦利县地类面积增减变化,在GIS支持下分析了1981~1995年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变化,同时进行了实地监测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探明了该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 ,对比分析了目视解译、机助分类等遥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 ,采用 1981、1991和 1995年 3时相土地利用现状信息 ,研究确定了统一的监测分类系统 ,提出了土地利用面积及其空间分布动态监测方法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垦利县地类面积增减变化 ,在GIS支持下分析了 1981~ 1995年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变化 ,同时进行了实地监测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探明了该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 .  相似文献   

7.
利用遥感光谱法进行农田土壤水分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李建龙  蒋平  刘培君  赵德华  朱明  徐胜 《生态学报》2003,23(8):1498-1504
自 1 997年 4月至 1 998年 1 0月 ,在甘肃省定西县进行了大面积 0~ 5 0 cm土层农田土壤水分按每 1 5 d本底资料实际观测 ,对此间收到的 5幅 TM与 7幅 NOAA卫片数据资料进行了加工处理 ,并对地面光谱资料也进行了观测。在光谱反演与光谱和土壤水分相关性分析基础上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初步建立了典型试验区 ( 3× 3km2 )遥感信息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遥感光谱相关监测模型 ,做出了观测区土壤水分含量分布图和得到了大面积农田土壤水分宏观动态监测结果 ,并同地面实测土壤水分进行了精度校正。研究结果表明 ,文中提出的“光学植被盖度”概念 ,对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研究是有益的 ,利用遥感光谱法和数学统计方法求出了有关物理参数 ,初步建立了 TM与 NOAA光谱水分监测模型 ,其模型监测 0~2 0 cm土层含水量的精度达到 90 %以上 ,实际监测土壤水分精度达到 72 .3% ;在遥感监测 2 0~ 5 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中 ,利用遥感模型监测土壤水分精度达到 80 %以上 ,实际遥感监测精度达到 60 %左右 ,其结果可有效指导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耕时间和动态监测大面积土壤墒情 ,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另外 ,经地面大量观测表明 ,一般来说 ,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5 5 %~ 85 %时 ,从生长状况和经济  相似文献   

8.
2008特大冰冻灾害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果  温远光  朱宏光  王磊 《生态学报》2017,37(4):1137-1146
林冠结构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众多关键生态功能和过程的重要参数,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林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对其林冠结构及动态特征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在广西大明山中山区选择了一个斜坡水平长200 m、宽160 m的典型坡面,在整个坡面建立了80个20 m×20 m的样地,将样地均匀分为5个坡段,每个坡段包含16个连续的样地,在2009—2012年的生长季测定了林冠高度(CH)、林冠体积(CV)、林冠覆盖度(CC)、林冠上/下冠盖比(HLr)和林冠叶面积指数(LAI),分析了各林冠结构指标的坡位及年际动态,揭示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特征及短期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的一般特征是:平均CH(12.09±0.05)m,平均CV(2642.51±278.33)m~3(每400 m~2样地),平均CC(59.90±3.29)%,平均HLr2.48±0.23,平均LAI 2.00±0.06。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存在多层性,上层林冠覆盖度平均为42.20%,中层为30.35%,下层为18.05%。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存在坡面和年际差异,坡面变异系数为CV(29.84%—55.89%)HLr(32.90%—53.52%)LAI(22.48%—43.89%)CC(16.61%—25.74%)CH(8.26%—12.77%);年际变异系数为HLr(47.33%—57.00%)CV(39.70%—49.06%)LAI(21.58%—48.13%)CC(20.35%—24.15%)CH(9.19%—12.59%),表明CH有较强的稳定性。林冠LAI存在明显的坡面尺度效应,即向下顺坡每滑动100 m冠层LAI升高0.34。坡位对CH、HLr有显著(P=0.022)和极显著(P0.001)影响;年份对HLr有显著影响(P=0.013),对CV和CC有极显著影响(P0.001);坡位×年份对CV和LAI的交互作用显著(P=0.016,P=0.017)。回归分析发现树冠面积与林木胸径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此研究结果表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高度较低、林冠体积较小、林冠覆盖度不高、上/下冠盖比和叶面积指数偏小,这与研究区域的海拔较高(934—1223 m),土层浅薄(30—45 cm)以及经常受到冰冻灾害(特别是2008年的特大冰冻灾害)的影响有关,是山地常绿阔叶林树冠结构与山地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Gash模型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截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王馨  张一平  刘文杰 《生态学报》2006,26(3):722-729
为了验证Gash林冠截留解析模型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中的适用性,基于2003年的热带季节雨林气候及林冠特征观测数据、采用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样地年降雨量为1244.4mm,穿透降雨为867.3mm,树干径流为114.4mm,树冠截留量为262,7mm,林内穿透降雨量和林外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雨过程中饱和林冠的蒸发强度为0.12mm/h,使林冠饱和的降雨为0.6mm,林冠枝叶部分持水能力为0.41mm,树干持水能力为0.18mm;模型模拟的年林冠截留量为274.9mm,干季为71.7 mm,雨季为203.1 mm;模拟的相对误差年值为4.3%,干季为0.1%,雨季为6.9%,模拟与实测有很好的一致性,显示了Gash模型适用于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节雨林林冠截留计算.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木竞争生长及林冠空隙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木的年龄资料为基础,分析林木冠重叠与年轮径向生长的关系;通过林冠空隙边缘人隙边缘株的干扰释压分析,揭示林冠空隙集中形成的动态规律。红松林相邻林木间理论树冠重叠率与年轮径向生长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树种间存在不同的竞争和协同关系;红松林中除个别小空隙是经过一个集中形成期形成外,大部分空隙是经过2-3个集中形成期形成的,1900-1920和1910-1930是大部分空隙的集中形成期。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林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浙江省江山市的马尾松幼龄林为试材,测定了各种马尾松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并获取了同期的陆地卫星TM数据,分析和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植被指数同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总结得出利用航天遥感技术完全可以监测单层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只是当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大于6.0时,其监测的灵敏度大为降低。虽然这一研究结果仍是初步的,但这一定量指标的出现,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遥感技术以其宏观性强、快速客观准确反映地表森林分布的优势,具有广泛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质量动态监测研究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较新的计算全年蒸散量的方法,即利用气象卫星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来宏观监测蒸散量,并选择同时具有各类典型生态类型的敏感区进行实验。该敏感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荒漠、干草原、草甸草原、森林区、农耕区等多种生态环境。实验结果证明了实际蒸散量与生态类型具有相关性;并利用1990、1991、1992三个典型年份进行了蒸散量的年际变化分析,找到对季风影响最敏感的生态区。  相似文献   

13.
表观反射率及其在植被遥感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植被遥感应用定量化和监测等的需求,光学遥感数据的辐射校正更加受到重视。该文论述了辐射校正,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关系。特别对辐射定标的结果之一,大气层顶表观反射率,简称表观反射率(Apparent reflectance)的定义、概念、计算和它在植被遥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望天树林林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双版纳望天树林林窗小气候要素的季节变化、水平差异进行了观测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两个大小不同林窗内温度垂直分布状况、相对湿度差别。结果表明:大林窗内温度、湿度、光照的日变化均比林内大;大林窗中央光照强度为林内的10倍以上,太阳总辐射量、净辐射量为林内的5倍以上,大林窗中央的蒸发耗热量大于林内,且均占各自净辐射的较大比例(70%~80%),干季大林窗内温度、湿度日变化比雨季剧烈,大林窗内具有两个加热层(幼苗冠层、地表),小林窗仅有一个加热层(幼树冠层),且前者的加热强度大于后者,相对湿度日变化则是大林窗内较剧烈。  相似文献   

15.
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是暖温带林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群落类型。该研究应用国内外流行的半球图方法,通过对这3种森林群落叶面积指数和林冠开阔度的测定和综合比较,分析了叶面积指数和林冠开阔度的季节动态,揭示了暖温带地区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叶面积指数和林冠开阔度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优势种为辽东栎、棘皮桦(Betula dahurica)和五角枫(Acer mono))和华北落叶松林两种落叶森林群落的叶面积指数值均随生长季的到来而呈现增长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8月;林冠开阔度值随着生长季的到来而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1月。落叶阔叶林的叶面积指数和林冠开阔度的季节动态较之华北落叶松林明显。油松是常绿树种,其群落叶面积指数和林冠开阔度的变化程度均不明显,但林冠开阔度的变化趋势也是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通过计算得出叶面积指数和林冠开阔度相关显著,并且呈现指数回归的关系。此研究结果为以遥感途径获取暖温带地区叶面积指数提供了地面校正依据,为研究该地区植被林冠的异质性及其造成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对该地区林分、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碳、水分和通量等方面的模拟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遥感图象分析技术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植被各层次空间结构(大、中、小、微)及其与相应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类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及理论载畜量给予估算。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明显;植被的大结构主要受大气候因素及大的地貌单元控制:地形、水文网络是影响植被中结构的主要因素;而植被微、小结构的形成主要受局部地形、地表水、基质及人为干扰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作物模型与遥感信息的结合有助于利用遥感监测的大范围植被信息解决作物模型区域应用时模型初始状态和参数值难以确定的问题。该文借助叶面积指数(LAI)将经过华北冬小麦(Triticum aestivium)适应性调整的WOFOST模型与经参数调整检验的SAIL-PROSPECT模型相嵌套,利用嵌套模型模拟作物冠层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在代表点上借助FSEOPT优化程序使模拟SAVIs与MODIS遥感数据合成SAVIm的差异达到最小,从而对WOFOST模型重新初始化。结果表明,借助于遥感信息,出苗期的重新初始化使模拟成熟期与按实际出苗期模拟的结果相差在2天以内,模拟的LAI和总干重的误差比按实际出苗期模拟结果的误差降低3~8个百分点;返青期生物量的重新初始化使模拟LAI和地上总干重在关键发育时刻的误差降至16%以内,模拟LAI和贮存器官重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更加接近实测值;对返青期生物量的动态调整显示返青到抽穗期间较少次数的遥感数据即能有效地提高作物模型的模拟效果。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该文在作物模型本地化、重新初始化变量和优化比较对象的选择上都有所不同,而利用遥感数据动态调整作物模型初始状态或参数值更具有新意。该文对区域尺度上利用遥感信息优化作物模型的研究具有基础性、探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沿林冠开度梯度的银杉幼树对光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气体交换技术测定了四川省金佛山生长在一个典型林隙(林隙面积约为100 m2)不同位置的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幼树叶片的部分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用改进的鱼眼镜头法测定了所测叶片的林冠开度(CO),并测定了这些银杉幼树个体的生长状况。研究了沿林冠开度梯度银杉幼树对光的适应性。银杉幼树在林隙边缘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包括当年生树高生长速率(HG)、平均地茎生长速率(DG)和当年冠幅生长速率(CG)。随林冠开度的增加,单位叶面积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area)、暗呼吸速率(Rdarea)和单位叶面积的叶片干物质重(比叶重,SLM)明显增加,且相关显著。随林冠开度的增加,单位叶面积(LA)和单位叶干物质重的暗呼吸速率(Rdmass)略有降低,而单位叶片干物质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ss)和单位叶片干物质重(LM)略有升高,但相关不显著。沿林冠开度的银杉幼树的形态可塑性要略低于生理生态可塑性,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隆务河流域森林、灌丛植被遥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省隆务河流域为青海省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本文根据遥感影像资料(以TM为主)并结合对该区的野外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了隆务河流域的森林、灌丛植被。该区具有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森林分布的一些重要特征,并据此提出了有关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见。根据本区的森林资源状况及分布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森林生存密切联系的生境条件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本身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全球和区域尺度的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和分布,遥感方法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有些遥感科学家直接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植被指数推算叶绿素含量。实践表明,这种做法的缺点有:1.植被指数NDVI中的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基本无关,这样NDVI中的主信息并没有表达叶绿素含量,其信噪比显著降低;2.存在明显的信息不确定性,同一个植被指数NDVI可能有两种状态:较高叶面积指数伴有较低叶绿素含量或者是较低叶面积指数伴有较高叶绿素含量。通过实践,作者推导出可用LANDSAT和NOAA影像图灰度值推算植被叶绿素含量遥感模型。并在中国科学院禹城遥感实验场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用其模型推算植被叶绿素含量的精度比NDVI有较明显提高,不确定性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