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者用改良的Schtz 法纯化了人胚肝细胞核,并测定了它们的内源转录活力的最适条件。使用去核糖核酸酶的正常兔γ-G 可使细胞核在3小时内稳定地利用内源酶转录RNA 而增加参入。在上述条件下,鹅膏蕈碱可抑制40~50%左右核的内源转录活力,表明上述系统可适用于mRNA 转录调控的研究。经地塞米松预处理后,人胚肝细胞核总的转录活力比对照低10~20%其中mRNA 被抑制了8.2~12.4%。作者讨论了地塞米松在调节“AFP 基因连锁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对细胞核转录活性的直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纯化的鼠胚成纤维细胞(C3H10T1/2C18)胞核^3H-UTP掺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在EGF与细胞核共同培养90min时达到高峰。该作用是EGF浓度依赖性的。EGF对β射线转化的上述细胞的纯化细胞核,亦同样有促进转录作用。本实验所用的细胞核经光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细胞浆标志酶检测及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鉴定,未检出有核外成份的污染。本实验结果为膜受体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3.
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纯化的鼠胚成纤维细胞(C_3H_10T_1/2C18)胞核~3H-UTP掺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在EGF与细胞核共同培养90min时达到高峰。该作用是EGF浓度依赖性的。EGF对β射线转化的上述细胞的纯化细胞核,亦同样有促进转录作用。本实验所用的细胞核经光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细胞浆标志酶检测及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鉴定,未检出有核外成份的污染。本实验结果为膜受体信号传递途径以外的EGF对核直接作用途径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改良的Bronstein法分离纯化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核,建立了粘膜上皮细胞核、染色质和RNA聚合酶体外转录系统,并对它们的转录活性和某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提示肝素可提高细胞核、染色质的转录活性,抑制分离的可溶性RNA聚合酶活性。鹅膏蕈碱可抑制核和染色质转录活性。精胺在低浓度(<10mmol/L)对RNA聚合酶有加强作用,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表明上述系统适用于转录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体内转录的短多聚腺苷酸[poly(A)]对外源基因mRNA的表达及出核转运的影响。方法:构建依赖于H1启动子体内转录的poly(A)载体,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其与外源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表达质粒导入MCF-7细胞,采用q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GFP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并通过体外实验检测体内转录的poly(A)对GFP mRNA的加尾影响;采用qPCR法考察16种内源基因的mRNA水平;将其与p53表达质粒共转染MCF-7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在MCF-7细胞中,依赖于H1启动子转录的poly(A)能够加速外源GFP mRNA的poly(A)加尾,促进其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输出,从而提高12 h内GFP的表达量,对内源基因mRNA水平没有影响;它还能加速外源p53基因的表达。结论:建立了通过体内转录poly(A)从而加速外源基因表达的策略,可能对基因治疗或快速研究某个特异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小鼠HepA腹水型肝癌(简称HepA,下同)细胞核与正常小鼠肝细胞核的转录活性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发现HepA细胞核的转录活性比正常肝细胞核升高约80%,其中,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Ⅱ(简称RPase Ⅱ,下同)的活性比RPase Ⅰ有更显著的增加,转录活性的升高以起始速率的增强为主。两种细胞核内的RPase Ⅱ的性质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小鼠HepA腹水型肝癌(简称HepA,下同)细胞核与正常小鼠肝细胞核的转录活性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发现HepA细胞核的转录活性比正常肝细胞核升高约80%,其中,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Ⅱ(简称RPase Ⅱ,下同)的活性比RPase Ⅰ有更显著的增加,转录活性的升高以起始速率的增强为主。两种细胞核内的RPase Ⅱ的性质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9.
信号转导剂和转录激活剂(STAT)是近三四年才发现的一类新型转录因子家族。许多配体,尤其是细胞因子,能使STAT的酪氨酶磷酸化而激活。激活的STAT蛋白能形成同二聚体和异二聚体,进入细胞核内结合DNA序列,调节多个基因表达。这些既在胞浆里起信号转导作用又在胞核内起激活转录作用的双功能蛋白质的发现,为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路通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外源基因在鱼类核移植胚胎中的转录起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hGH转植基因在F4代的转MThGH基因鱼, F4代胚胎细胞的核移植后代, 以及F4代尾鳍培养细胞的核移植后代中的转录时序差异. RT-PCR实验结果表明, hGH基因在转基因鱼F4代胚胎中从原肠早期开始转录; F4代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后代在囊胚早期已能检测到hGH基因转录本; F4代尾鳍培养细胞核移植的后代自16胞期就出现hGH基因的转录.上述结果表明, 鲤鱼卵细胞质对分化细胞核特定基因的再程序化能力是有限的, 进而推论鱼类细胞核移植试验中仅有少部分的供体核能够发生完全再程序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从人工贫血的兔与鸡的网织红细胞中提取珠蛋白mRNA,在麦胚无细胞体系中测定其蛋白翻译活力,与对照相比,兔、鸡珠蛋白mRNA促进~(14)C-亮氨酸参入新生蛋白质的活力分别达到32倍和10倍,所翻译的蛋白产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行为与天然珠蛋白一致。上述mRNA在AMV反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了单链和双链的cDNA及mRNA-cDNA杂交链,凝胶电泳分析其长度分别为500~700,550~800及500~800碱基对,550~800碱基对大小的双链cDNA约占总合成量的30%。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从人工贫血的兔与鸡的网织红细胞中提取珠蛋白mRNA,在麦胚无细胞体系中测定其蛋白翻译活力,与对照相比,兔、鸡珠蛋白mRNA促进~(14)C-亮氨酸参入新生蛋白质的活力分别达到32倍和10倍,所翻译的蛋白产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行为与天然珠蛋白一致。上述mRNA在AMV反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了单链和双链的cDNA及mRNA-cDNA杂交链,凝胶电泳分析其长度分别为500~700,550~800及500~800碱基对,550~800碱基对大小的双链cDNA约占总合成量的30%。  相似文献   

13.
DEN诱发大鼠肝癌的细胞核RNA体外转录合成显著增强,染色质结合型和游离型RNA聚合酶Ⅰ和Ⅱ活性均高于正常肝细胞,而结合型酶Ⅰ和Ⅱ的活性几乎各占总活性的50%(正常肝细胞结合型酶Ⅰ约占70%),表明Ⅱ类基因的转录增强更明显。肝癌细胞核中转录活性RNA聚合酶Ⅱ的分子数为正常肝细胞核的1.8倍,同时RNA聚合酶Ⅰ和Ⅱ催化转录的延长速度为正常肝细胞核的1.3和2.2倍。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不仅有较多的活性RNA聚合酶分子,而且催化转录(延长)的速率也增高。  相似文献   

14.
Zhou Q  Xiao YB  Liu J  Wang PY  Chen L  Zhong QJ  Wang XF 《生理学报》2005,57(6):731-736
为探讨心肌细胞核钙调素Ⅰ(calmodulinⅠ,CaMⅠ)介导的bcl-2转录调节存人鼠心肌肥脬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肌肥厚组,采用腹卡动脉缩窄法制备人鼠心肌肥厚模犁。模型复制成功后4周,以改良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提取并纯化细胞核;蛋白印迹法测定心肌细胞核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及磷酸化CREB(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表达;免瘦组化法观察左审心肌组织CaMI蛋白表达及分布;延续转录分析法观察阻断CaMⅠ后心肌细胞核bcl-2 mRNA的变化。结果表明,心肌肥厚组pCREB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CREB蛋门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CaMⅠ分布于细胞核及细胞浆,心肌肥厚组CaMⅠ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使用CaM抑制刺后心肌细胞核bcl-2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果提示,压力超负荷时心肌细胞核内CaMⅠ激活,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核转录因子CREB磷酸化增加,但CREB在调节bcl-2基因转录过程中可能发挥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大鼠大脑皮层细胞核体外转录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改良的 Giuffrida法分离纯化大鼠大脑皮层细胞核,产率为41—52%,具有很高的体外转录活性。参照Blatti硫酸铵浓度法建立了大鼠大脑皮层细胞核体外转录模型,能分别测定真核基因三类 RNA聚合酶转录活性,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本系统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实验材料等优点,适用于大脑皮层细胞核体外转录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外加的HMG对体外核转录和DNA酶Ⅰ消化不同状态细胞核的影响,并与功能已经比较清楚、组成和结构较为相似的组蛋白H_1进行比较,发现:(1)外加的HMG与组蛋白H_1均能抑制肝细胞核的转录活性,但它们的抑制作甩以组蛋白H_1最强,磷酸化组蛋白H_1其次,HMG最弱。(2)组蛋白H_1能抑制DNA酶Ⅰ对肝细胞核的消化,而外加的HMG对小鼠肝细胞核消化的影响呈双相:短暂消化时HMG能降低细胞核对DNA酶Ⅰ的敏感性,但其抑制作用较H_1弱;延长消化时反而能增加核对DNA酶Ⅰ的敏感性。(3)组蛋白H_1对DNA酶Ⅰ有限消化后的残核消化无明显的影响而HMG能促进残核的消化。(4)组蛋白H_1能抑制DNA酶Ⅰ消化去组蛋白H_1细胞核,而HMG能促进去组蛋白H_1的细胞核的消化。实验结果启示HMG非组蛋白与组蛋白H_1相对置的变化会引起染色质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转录的进行,这可能是基因表达粗调节的一种方式。HMG能增加非活性核小体对DNA酶Ⅰ的敏感性说明HMG很可能与活性核小体结构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系统,用于转录因子FoxM1转录活性调控研究。方法:利用瞬时转染、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验证人胚肾HEK293细胞中FoxM1对Cyclin B1 mRNA的转录及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利用PCR技术从人宫颈癌HeLa细胞基因组中钓取人源Cyclin B1的启动子序列,克隆至pGL3-Basic Vector中,构建含有Cyclin B1启动子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Cyclin B1;通过瞬时转染、Western印迹及萤火虫/海肾萤光素酶双报告系统,研究c-Abl酪氨酸激酶对FoxM1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结果:构建了Cyclin B1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系统,该报告系统可用于FoxM1转录活性研究;c-Abl酪氨酸激酶能够显著抑制FoxM1靶向Cyclin B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且抑制作用依赖c-Abl的激酶活性。结论:pGL3-Cyclin B1萤光素酶报告系统可用于研究c-Abl酪氨酸激酶介导的FoxM1转录活性调节。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通过5%过氯酸抽提、丙酮分级分离以及CM-Sephadex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分别从正常大鼠肝和大鼠移植性肝癌(BERH-2)细胞核中获得了HMG蛋白,并且比较了它们的电泳和层析行为以及生物学作用,发现正常鼠肝和肝癌HMG没有明显的质的差别。比较了正常大鼠肝细胞核和BERH-2肝癌细胞核体外转录活性,并比较了DNA酶Ⅰ消化这两种细胞核的动力学和有限消化时释放出来的HMG和组蛋白H_1相对量的变化。发现肝癌细胞核转录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肝细胞核;肝癌细胞核对DNA酶Ⅰ消化的敏感性大于正常肝细胞核;肝癌细胞核在DNA酶Ⅰ有限消化时HMG的释放较正常大鼠肝细胞核多。实验结果说明,在肝癌的细胞中HMG与正常肝细胞的HMG可能没有明显的质的差别,但与活性核小体结合的HMG量有所增加。这可能是肝癌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基因转录失常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核基质(Nucleic matrix,NM)是指细胞核内的不溶性网络状骨架结构。随着细胞分裂与增殖;分化与癌变发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研究表明,核基质与基因的复制、转录、RNA转运、修饰等重要核内过程密切相关;一些类固醇激素的受体亦定位在核基质上。本文以人胚肝为材料制备出核基质,对这一亚核结构作超微结构观察,并对处于发育过程中的人胚肝核基质非组蛋白(NHP)进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