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域种群的Allee效应和集合种群的同步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包含Allee效应的局域种群出发,建立了耦合映像格子模型,即集合种群模型.通过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表明:(1)当局域种群受到Allee效应强度较大时,集合种群同步灭绝;(2)而当Allee效应强度相对较弱时,通过稳定局域种群动态(减少混沌)使得集合种群发生同步波动,而这种同步波动能够增加集合种群的灭绝风险;(3)斑块间的连接程度对集合种群同步波动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适当的破碎化有利于集合种群的续存.全局迁移和Allee效应结合起来增加了集合种群同步波动的可能,从而增加集合种群的灭绝风险.这些结果对理解同步性的机理、利用同步机理来制定物种保护策略和害虫防治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些生物的生长季节和非生长季节交替出现,本文建立了描述这种生物种群动态的方程,并研究了在环境稳定、随机波动、定向变化的情况下种群的变化方式,还讨论了种群的危害及濒危情况.生长季节延长时种群增大,有害生物的危害加重,濒危生物濒危程度减轻;生长季节缩短时种群减小,有害生物的危害减轻,濒危生物更加濒危或灭绝.  相似文献   

3.
一个污染环境中的单种群模型的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脉冲微分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污染环境中在固定时刻对污染净化处理的单种群模型,详细研究了此模型的动力学性质,给出了种群灭绝和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结果表明,当脉冲作用的周期小于某个阈值时,种群将持续生存;否则,种群将趋于灭绝.  相似文献   

4.
日益加剧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严重威胁种群的生存, 因此预测多种胁迫下种群的命运至关重要。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 PVA)是评估种群所受威胁、灭绝或衰退风险以及恢复可能性的有效方法。基于物种及环境数据和建模, 种群生存力分析能够整合不同类型变量, 为目标物种的保护提供建议。然而,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个体数据难以获取, 种群参数估计困难, 这导致传统种群生存力分析方法在此类种群中的应用存在局限性。在此, 本文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生存力分析的潜在方法: 小样本非统计分析法及环境变化下的种群适应力分析。小样本非统计分析法有益于提高种群统计学参数的估计精度, 而立足于生态进化生物学的种群生存力研究有助于从生物学机理方面了解和预测种群动态, 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提供更适宜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高原鼢鼠种群历史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遗传标记,分析了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整个分布区及4个地理种群历史动态变化.结果显示,0.33~0.16百万年前(Ma),该物种有效种群大小出现最高值与最低值,种群剧烈波动;0.16~0.08 Ma,种群大小基本保持不变;0.08 Ma至今,基本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结果充分说明倒数第二次冰期造成了高原鼢鼠有效种群大小的急剧下降或波动,间冰期有利于该物种种群数量稳定水平的维持,而末次冰期仅仅限制了有效种群大小的增加,并未导致种群崩溃或灭绝.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一类由反应扩散系统的初边问题描述的具常投放率的捕食食饵种群的生长模型,应用上、下解理论分析其解的长时间性态和具小扩散率种群的灭绝行为,给出参数环境.  相似文献   

7.
王程亮  王晓卫  赵海涛  任轶  李保国 《生态学报》2016,36(23):7724-7731
小种群的保护已成为保护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鉴于小种群极易灭绝的特性,寻找制约小种群存活的关键因子,形成快速拯救的措施,是目前对于小种群进行保护十分迫切的任务。根据秦岭大坪峪地区2个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种群连续5a的观察数据,参照群体大小、配偶体制、迁移扩散、环境容纳量、死亡率、灾害的发生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川金丝猴其他种群的研究结果,利用旋涡模型(Vortex 10.0),对猴群未来100a内的数量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个体迁移的情况下,大坪峪种群种群100a间灭绝概率为95.8%和93%;当存在个体迁移和扩散的情况,灭绝概率为2%和0.4%。因此种群间个体迁移是秦岭大坪峪川金丝猴种群数量动态的限制因子。鉴于此,增加川金丝猴大坪峪种群间的个体交流,能够保证本群川金丝猴长期生存所需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增加秦岭川金丝猴各种群间的个体交流,建立群间的生境走廊对这一世界性濒危物种的长期存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红义  韩瑞 《生态学报》2024,44(9):3984-3998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研究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背景下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变化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Vortex模型在传统种群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种群年龄结构、繁殖体制、性比等因素,并考虑了环境、灾害、遗传等随机性对种群的影响,可模拟种群数量和生存力变化特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种群生存力分析模型。基于1981-2021年金沙江圆口铜鱼资源调查数据,采用Vortex模型构建了金沙江中下游干流大规模水电开发前、后两个时期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分析模型,考虑了水电开发下,水温、流速等环境变化对圆口铜鱼种群的影响,对比了两个时期圆口铜鱼种群数量、结构及生存力等。结果表明:水电开发前,严重过度捕捞对圆口铜鱼种群产生了显著威胁,10年内种群数量下降了12.5%,百年内种群内禀增长率为0.085,种群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较稳定,灭绝概率为1%;水电开发后,10年内种群数量下降了42%,百年内种群内禀增长率降至-0.087,灭绝概率增大至36.1%,种群平均灭绝时间为83.7年,圆口铜鱼抵抗环境干扰的种群恢复能力降低,种群生存力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边疆晖 《兽类学报》2021,41(5):556-570
兽类种群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Charles Sutherland Elton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小哺乳动物种群波动现象,标志着现代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开始。什么因素调节种群波动的问题一直是现代种群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兽类种群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本综述基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主流中文期刊及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刊物发表的历史文献,分别从种群波动格局、种群统计参数变化、种群内部和外部调节等不同层面评述了我国在鼠类和大型兽类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历程及现状,同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脉冲微分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一类污染环境中在固定时刻对污染进行治理的具有时滞效应的单种群阶段结构模型.详细研究了该模型的动力学性质,给出了种群灭绝和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并进一步研究了污染治理和时滞效应对种群灭绝的影响.本文具有很强的生物意义,为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