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乐清湾锯缘青蟹渔业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系为热带性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诸省沿海,是构成潮间带滩栖游泳蟹类的优势种群之一。锯缘青蟹(以下简称青蟹)对环境适应性强,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易养殖、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商品价值高等优点,近年来是颇受各国重视的优良养殖品种。由于对青蟹的生物学研究缺少,尚不能开展大规模的养殖。为此,作者于1979—1983年对具有亚热带海区特点的乐清湾青蟹生物学及其增殖作了深入的研究,现整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锯缘青蟹精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组织学观察表明,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精巢发育周期可以分为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精子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在划分精巢发育期的基础上,结合生精小管直径的成熟节段比例这2个指标,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锯缘青解精巢的发育状况。而成熟节段比例可以作为锯缘青蟹精巢发育的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的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克隆测序后拼接得到一条长2482 bp的cDNA序列,该序列ORF(Open reading frame,开放阅读框)为1950 bp,编码649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1.06 kD,理论等电点为5.24。3'UTR(untranslated region,非编码区)为158 bp,5'UTR为40 bp。通过antheprot分析发现2个Hsp70家族的签名序列:IFDLGGGTFDVSIL,IVLVGGSTRIPKIQK;Dnak特征基序DLGTT-S-V;非细胞器基序:RARFEEL;核定位信号标签:KKDPSESKRALRRL;胞质Hsp70特征基序EEVD。同源性分析表明,锯缘青蟹Hsp70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相似性分别为84.02%、83.87%和79.60%;核苷酸序列所推导出的Hsp70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和罗氏沼虾的相似性分别为92.79%、92.17%和96.47%。本研究克隆了锯缘青蟹Hsp70基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锯缘青蟹的抗逆机理及其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锯缘青蟹精子碱性蛋白分布与受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锯缘青蟹精子碱性蛋白分布与受精细胞学。氨银染色表明 ,精子核无碱性蛋白 ;顶体具有碱性蛋白 ,主要分布于顶体囊的内、外层 ,片层结构处很少 ,顶体囊的内层碱性蛋白的密度比外层大 ,银染颗粒直径也较大 ,中央管无碱性蛋白。锯缘青蟹精卵同时排出 ,精子通过顶体反应和卵子的作用入卵 ,探讨了精子碱性蛋白溶解卵膜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锯缘真剑水蚤(Eucyclops serrulatus)及中华薄壳介(Dolerocypris sinensis)3种甲壳纲动物种群与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的相互关系,作者分别将其以不同接种密度与萼花臂尾轮虫(接种密度为350 ind/L)进行混合培养。轮虫种群密度增长率自混合培养后的第3或4天开始下降,且随着甲壳纲动物接种密度的增加轮虫种群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大。当轮虫接种密度为350 ind/L时,3种甲壳纲动物的种群变化有所不同:(1)当隆线溞起始密度低于150 ind/L时,其种群生长受到轮虫的明显抑制;而当隆线溞起始密度达到350 ind/L时,其在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下的种群变化基本一致,这表明轮虫对隆线溞种群生长无抑制作用。(2)与隆线溞不同,锯缘真剑水蚤和中华薄壳介在混合培养下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但与锯缘真剑水蚤相比,中华薄壳介在混合培养下的种群增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6.
锯缘青蟹主要过敏原的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锯缘青蟹为研究对象,从免疫鉴定、分离纯化、抗体制备和免疫学分析等方面对其主要过敏原进行研究。首先利用过敏者血清的免疫印迹法,确定锯缘青蟹的主要过敏原为分子量约38kD的蛋白。然后通过制备丙酮粉、等电点沉淀、硫酸铵沉淀及加热处理对分子量为38kD的主要过敏蛋白进行了高度纯化。该蛋白的pI约为4.5,与虾的原肌球蛋白Pena1性质相近,证实了锯缘青蟹的主要过敏原为原肌球蛋白。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原肌球蛋白的抗血清,采用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柱对动物抗体进行了纯化。该抗血清效价高,经4×105倍稀释后仍能与抗原进行反应。该抗体与甲壳类动物及软体动物的原肌球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交叉反应,可用于食品过敏原检测。    相似文献   

7.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在不同低温下经3周驯化后,采用双向电泳(Two division electrophoresis,2D-E)和气相色 谱(Gas chromatography,GC)分别对肝胰腺中蛋白质表达和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5℃驯化组与27℃组 相比,肝胰腺中共有22种蛋白的变化,其中5℃驯化组有15种蛋白在27℃组没有检出,而27℃组有7种蛋白在5℃ 驯化组没有发现;10℃驯化组与27℃组相比,共有18种蛋白变化,10℃驯化组有14种蛋白在27℃组没有检出,27℃ 组有4种蛋白在10℃驯化组没有出现;锯缘青蟹15℃驯化组与27℃组相比,肝胰腺中有6种蛋白质有变化,其中驯 化组分离出5种在27℃组没有检出的蛋白质,27℃组分离出1种在驯化组没有出现的蛋白质。27℃组没有检出,仅 在驯化组中出现的蛋白质中,经Imagemaster2D Elite软件分析后发现5℃和10℃驯化组有14种蛋白质在图谱上是匹 配的(即是同样的),15℃驯化组表达的5种蛋白与5℃驯化组和10℃驯化组表达的蛋白不匹配。低温驯化3周后 锯缘青蟹肝胰腺中饱和脂肪酸∑SFA在5℃和10℃驯化组显著低于27℃组(P<0.05),而∑UFA在5℃和10℃驯化 组显著高于27℃组(P<0.05),相应地5℃和10℃驯化组饱和指数∑SFA/∑UFA也显著低于27℃组(P<0.05),其 主要是∑PUFA-ω6低温驯化下显著升高(P<0.01)所致。结论表明锯缘青蟹不同低温驯化下,肝胰腺细胞中蛋白 质表达是一种动态变化模式。驯化温度越低,差异蛋白变化越大。低温驯化下脂肪酸饱和指数降低,主要是维持 低温下肝胰腺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WSSV对锯缘青蟹的致病性及血清酶指标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俗称青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蟹类.近年来,浙江、福建、广东等青蟹主要养殖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青蟹病害.对浙江省养殖青蟹的发病原因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syndrome virus,WSSV)与青蟹发病存在较大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WSSV对青蟹的致病性和发病机理,作者采用白斑综合征病毒的除菌过滤液,以1:10-1:10000稀释度注射感染青蟹,结果表明1:10、1:100感染组的青蟹死亡率达100%,1:1000感染组死亡率为66.7%,1:10000感染组死亡率为38.9%.根据攻毒悬液的病毒浓度计算出WSSV对青蟹的LD50为1.19×104拷贝/只(7.93×103拷贝/g组织);取WSSV感染青蟹血淋巴进行PCR检测,攻毒死亡青蟹的WSSV检出率为100%,表明WSSV对青蟹有很强的致病力.分析病毒感染濒死蟹的血清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符草转氨酶(GOT)等主要酶指标,发现病毒感染青蟹的PO、POD和SOD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LP、GPT和GOT的活力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用WSSV单克隆抗体对感染蟹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WSSV主要侵染青蟹的鳃、甲壳下表皮、心脏、肠、胃等组织的上皮细胞,尤其以鳃上皮细胞损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饵料对河蟹溞状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绍武  王德安 《生态学报》2003,23(4):725-730
报道饵料对河蟹状幼体 ( Z1~ Z3)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梅尼小环藻是 Z1的适口饵料 ,适量投喂浓度为 80万个 /ml至 1 0 0万个 /ml;投喂衣藻或小环藻与衣藻的等浓度混合饵料都不能使 Z1顺利变态为 Z2 。2 0个 /ml褶皱臂尾轮虫密度是适于 Z2 的饵料密度 ,轮虫密度低于 5个 /ml或高于 40个 /ml都对 Z2 的变态有不良影响。另外 ,投喂 60万个 /ml小环藻加 2 0个 /ml轮虫混合饵料对 Z2 变态发育更为有利 ;而用 2 0万个 /ml衣藻加 2 0个 /ml轮虫投喂 Z2 ,却使 Z2 的变态率明显降低。 30个 /ml轮虫密度是适于 Z3的饵料密度 ,轮虫密度低于 2 0个 /ml或高于 40个 /ml都会对 Z3变态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蟹的饲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蟹,学名称锯缘青蟹 Scylla serrata(Forskal),是属于节肢动物门(Phylum Arthopoda)甲壳纲(ClassCrustacea)十足目(Order Decapoda)爬行亚目(Subor-der Reptantia)短尾派(Section Brachyura)游泳蟹科(Family Portunidae)青蟹属(Scylla Genus)的一种。分布较广,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海区均有发现。特别是在潮流缓慢、有机物质丰富的浅海内湾和江河入  相似文献   

11.
尹绍武  王德安 《生态学报》2003,23(4):725-730
报道饵料对河蟹Zao状幼体(Z1-Z3)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梅尼小环藻是Z1的适口饵料,适量投喂浓度为80万个/m1至l00万个/m1;投喂衣藻或小环藻与衣藻的等浓度混合饵料都不能使Z1顺利变态为Z2。20个/m1褶皱臂尾轮虫密度是适于Z2的饵料密度,轮虫密度低于5个/m1或高于40个/m1都对Z2的变态有不良影响。另外,投喂60万个/m1小环藻加20个/m1轮虫混合饵料对Z2变态发育更为有利;而用20万个/m1衣藻加20个/m1轮虫投喂Z2,却使Z2的变态率明显降低。30个/m1轮虫密度是适于Z3的饵料密度,轮虫密度低于20个/m1或高于40个/m1都会对Z2变态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昼夜节律对蟹视网膜电图(ERG)的敏感度、光谱敏感性和波形的影响。动物为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在自然日照条件下饲养于室内水池中。实验时动物不作麻醉,并保持在恒定的暗适应状态。记录和参考电极均为海水浸渍的棉芯线,经 Ag-AgCl 丝引出作直流记录。一架双光路刺激器提供白光或单色光,直接投射于复眼角膜表面。未作衰减时白光强度为3750μW/cm~2,文中光强均以衰减的对数单位表示。实验于1983年8月在福建厦门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切断视神经后锯缘青蟹视网膜电图的昼夜节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并不完全消失,提示在中枢和眼柄中分别存在着两种起搏器。文中提出了蟹视网膜电图昼夜节律控制的模式图。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视网膜电图特性(敏感度、光谱敏感性和波形)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这种节律性可能主要是由于视网膜屏蔽色素位置的昼夜变化所致,但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四列藻被认为是介导广盐性轮虫有性生殖的优质饵料。然而,新鲜的四列藻培养成本高且营养单一难以维持轮虫的高密度、高质量培养。因此,寻找一种营养素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且能提高轮虫增殖效率的商业化饵料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四列藻和富硒小球藻对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日本品系和澳大利亚品系)的生殖及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探究了富硒小球藻饵料在轮虫高密度培养中的可用性。研究发现,日本品系轮虫,富硒小球藻组的休眠卵孵化率(70.0±11.1)%显著高于四列藻组(24.0±10.8)%(p0.05);而澳大利亚品系,虽然休眠卵孵化率在两种饵料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小球藻组的种群生长率(0.28±0.02)高于四列藻组(0.23±0.00)(p0.05)。由此可见,富硒小球藻有利于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的种群增长和有性繁殖。此外,富硒小球藻饵料组轮虫的体长和体宽均小于四列藻组,这一结果也证明了轮虫种群密度越大,体型越小的理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的高密度培养中,商业化的富硒小球藻有望替代四列藻成为一种有效的提高轮虫有性生殖效率的饵料。  相似文献   

16.
影响培养轮虫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水生浮动物轮虫的形态结构、繁殖和生活史,以及培养轮虫的意义,阐明了在轮虫的培养中,温度,pH值,饵料的种类及密度,光照,氨和二氧化氮等因素,对轮虫卵和种群生长的影响及其对策,结合当前水产养殖现状,对培养轮虫的发展前景谈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轮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泉 《生物学通报》2004,39(10):12-13
轮虫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鱼塘、污水池塘中,轮虫生物量在浮游动物生物量中常占首位,因此轮虫生物量的季节变动,常常直接影响着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季节消长。轮虫是鱼的重要饵料,尤其是鱼苗~夏花~鱼种阶段,因此人工大量培养轮虫,及时投饵喂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红树林里蟹类众多,最具经济价值的要数锯缘青蟹了。大海茫茫,风波难测,强敌林立,而红树林能给它们提供丰富的食物,躲避逆境和捕食者的栖息地,因此红树林是它们最钟爱的家园。  相似文献   

19.
锯缘青蟹复眼的单一感受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锯缘青蟹视网膜电图的暗视光谱敏感曲线的峰值在500nm 左右,与视紫红(λ_max=510nm)的吸收光谱吻合得很好。其波形和振幅-强度曲线与刺激波长无关,均符合单变量原理。在蓝或绿背景光明适应时,长波段的相对光谱敏感性增高。红光明适应未能抑制这种增高,表明它并非是由于对长波敏感的感受系统的存在。在校正了屏蔽色素的选择性吸收特性后,长波段光谱敏感性与暗视时十分接近,提示该现象可能系明适应造成的色素迁移所致。本文结果表明,锯缘青蟹的复眼仅具有单一的感受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低盐驯化褶皱臂尾轮虫规模化培育的可行性,本实验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饵料,在饵料密度1.0×104、1.0×105、1.0×106、1.0×107和1.0×108 cells·mL-1下,采用单个体培养法,研究了盐度23及盐度6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饵料密度的升高,两组盐度轮虫的生殖期、平均寿命、产卵量、生命期望、净生殖率、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P<0.05);盐度6的轮虫在饵料密度1.0×106、1.0×107和1.0×108 cells·mL-1下的生殖前期显著小于饵料密度1.0×104和1.0×105 cells·mL-1下的生殖前期(P<0.05);盐度23的轮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