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鼠类对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扩散及存活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知彬  王福生 《生态学报》2001,21(5):839-845
虽然有关鼠类搬运森林种子的证据已很清楚,但这些初移走种子的存活情况却知之甚少。提出了一个新的标记和跟踪种子的方法--标签法,即将种子拴一带有编码的细长金属片,研究了北京东灵山地区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的扩散距离和存活率。于1998年6月19-20日,7月3日和10月23日共在24个样点释放1440粒山杏种子。几科所有释放的种子在10d内被鼠类取走,夏天释放的种子比秋天释放的种子消失的速度快。大多数种子的扩散距离在20m以内,小于鼠类的活动距离,鼠类吃掉种子的速度很快,但当种子变得稀少时,种子存活率有所提高。山杏种子6、7月份的每日存活率小于其它月份的每日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鼠类对山杏和辽东栎种子的贮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路纪琪  张知彬 《兽类学报》2004,24(2):132-138
在北京市东灵山地区,选择灌丛生境,人工释放山杏和辽东栎种子,对两种种子在释放处被鼠类就地取食、存留动态、种子被搬运和贮藏的距离、位置、状态、微生境等进行了分析比较。采用活捕饲喂和咬痕比较的方法,对野外取食山杏和辽东栎种子的鼠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取食山杏和辽东栎种子的鼠类主要是大林姬鼠和岩松鼠;2)山杏种子被鼠类搬运的平均距离大于辽东栎种子,两种种子大多数被搬运至21m之内,在9m之内最为集中;3)山杏种子的中位存留时间较辽东栎种子长;4)在释放处,鼠类对辽东栎种子的就地取食强度(54.83%)大于对山杏种子的取食(0.17%);5)在搬运之后,大部分山杏种子被埋藏起来,仅有3粒被取食;而辽东栎种子大部分被取食;6)鼠类趋向于把种子搬运到灌丛下方或灌丛边缘进行贮藏或取食。山杏种子在贮藏点的数量为1—3粒,而辽东栎种子在贮藏点的数量均为1粒。  相似文献   

3.
对取食种子的动物而言,种子的选择、扩散以及随后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解济源太行山区鼠类对不同种林木种子的选择和扩散策略的差异,于2011 年9 月10 日至11 月8 日,选取山杏、桃和栓皮栎3 种林木种子,将种子标记后,释放于次生林中,以5 d 间隔,调查并记录种子命运。结果表明: (1)大林姬鼠和岩松鼠是该地区主要的种子取食者和扩散者; (2)3 种种子的扩散速率明显不同,栓皮栎种子扩散速率最快(中位存留时间8. 6 d),其次为山杏种子(中位存留时间20. 9 d),桃种子扩散速率最慢(中位存留时间37. 5 d); (3)鼠类倾向于取食栓皮栎种子(55.0%) , 埋藏山杏种子(62. 0% ),但忽略桃种子(原地存留率99. 0% );(4)88. 6%的山杏和78. 8% 的栓皮栎种子被贮藏在灌丛下方、树干基部周围和石块旁边等生境中,而仅有4 3% 的山杏和9.1% 的栓皮栎种子被贮藏于裸地中;(5)鼠类将山杏种子搬运到更远(3. 4 ± 2. 1 m,mean± SE,n =63)处贮藏;而栓皮栎种子的搬运距离则相对较近(2. 5 ± 2. 4 m,n = 57)。结果显示:鼠类对不同种植物种子具有明显的取食、贮藏偏好和不同的贮藏策略。  相似文献   

4.
鼠类对山杏种子存活和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张知彬  王福生 《生态学报》2001,21(11):1761-1768
山杏(Prunus armeniaca)是广布于北京山区阳坡的矮林或灌丛,易生存在土壤贫脊、干旱、或严重退化的山坡、裸地,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及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鼠类在山杏更新中作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是确定影响山杏更新的鼠类种类、鼠类对山杏种子的取食压力、人工埋藏种子及植被因素对种子存活和萌发的影响。于1997年10月3-4日,采用夹捕法同时调查取食花生和山杏种子的鼠类种类及种群密度。于1997年9月24-25日,通过在地表放置山桔种子,调查在鼠类取食下,地表种子消失的速度。于1997年10月20日,作种子埋藏实验,调查种子存活及萌发情况。于1997年10月26日,进行扣网实验,研究网内、外山杏种子存活及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社鼠(Rattus confucian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为取食山杏种子的主要鼠种种类;与取食花生相比,社鼠更偏爱山杏种子,大林姬鼠对山杏种子喜食性略低,黑线姬鼠对二者喜食程度相近;山杏种子放置地表后1、10、20、30d的消失率分别为13.06%,64.46%,90.70%,96.69%;扣网实验说明,山杏在地表的萌发率极低,生长也慢;而埋入土层内可明显提高萌发率和生长率(若除去鼠类的取食,萌发率还要高);人工埋藏实验表明,将山杏种子埋入土层5cm后,能够有效地减少鼠类对种子的取食;通过分析山杏种子萌发与植被的关系,发现山杏易在开阔、阳光充分的草丛中存活和生长,而不易在阴闭的灌丛下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5.
山杏的种子雨及鼠类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杏(Prunus armeniaca)是一种灌木状小乔木,在北京山区较为贫瘠、干旱的阳坡地带广泛分布。于2002年7月和2003年7~9月,采用种子收集筐估计了山杏种子的产量、种子雨的动态变化过程;在2003年的研究中,把收集筐中所获得的种子转入扣网之中以排除鸟类的影响,并设置了地表对照样方,调查和比较了扣网内和对照样方中、扣网和对照样方之间山杏种子被取食、搬离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山杏种子的下落高峰发生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败育种子的下落早于完好种子且数量极少;在扣网内和对照样方中,被取食和被搬运的种子数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扣网和对照样方之间.被取食和被搬运的种子数量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鼠类是种子雨期间取食山杏种子的主要动物.鸟类的作用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6.
张博  石子俊  陈晓宁  侯祥  王京  李金钢  常罡 《生态学报》2016,36(21):6750-6757
种子作为森林鼠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它们的扩散和更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鼠类的传播。在鼠类扩散种子的过程中,种子特征和食物相对丰富度是影响鼠类对种子进行何种选择策略的重要因素。2011—2012年的8—12月,采用塑料片标记法在秦岭南坡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调查了森林鼠类对同域分布的3种壳斗科植物(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栓皮栎Q.variabilis和短柄枹栎Q.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种子的扩散差异。结果表明:(1)鼠类倾向于贮藏营养价值较大的栓皮栎种子,并且其贮藏距离也最远(2011:1.52 m,2012:4.03 m),3种种子在食物相对丰富度较低年份被贮藏的距离均较远。(2)在食物相对丰富度较高的年份(2011),种子的消耗速率较慢,在种子释放10 d后种子释放点仍有67.33%的种子,贮藏量较高,至实验结束仍有29.67%的种子被贮藏。在食物相对丰富度较低的年份(2012),种子消耗速率较快,在种子释放后10 d内所有种子均被取食或搬离种子释放点,贮藏量较低,至实验结束仅有3.83%的种子仍被贮藏。(3)虽然栓皮栎种子的贮藏量最大,被贮藏后的存留量也最大,但其在实验地的分布却较小,说明种子扩散仅是植物分布与存活的第一步。以上结果表明,鼠类倾向于贮藏营养价值高的种子。在食物相对丰富度较高的年份会更多的贮藏种子,但种子被贮藏的距离较近,在食物相对丰富度较低的年份会更多的取食种子。  相似文献   

7.
外果皮厚度和种子大小对五种栎属橡子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对种子的扩散和贮藏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常常受到种子特征的影响。有关种子特征如何影响动物对种子扩散,许多研究结果并非完全一致。我们于2009 年9 月在黑龙江东方红林场野外和围栏内释放五种栎属橡子(Quercus mongolica,Q.serrata var. brevipetiolata,Q. aliena,Q.variabilisQ. liaotungensis),研究种子特征对鼠类(Apodemus peninsulae, Clethrionomys rufocanus Tamias sibiricus)扩散和埋藏橡子的影响。野外释放结果表明:橡子大小和外果皮厚度显著影响鼠类对橡子的扩散和埋藏。鼠类偏向扩散和埋藏种皮厚的大橡子,种皮薄的小橡子则多被原地取食。种皮厚的大橡子扩散距离显著高于种皮薄的小橡子。然而,只有外果皮的厚度显著影响围栏内花鼠对橡子的扩散和埋藏,橡子大小并非主要的影响因素。种子特征影响种子扩散的效应可能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刘国强  刘长渠  易现峰 《生态学报》2015,35(17):5648-5653
种子大小是影响鼠类对种子扩散和分散贮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有关种子大小对分散贮藏影响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一定争议。2012年9月,在小兴安岭南麓带岭区东方红林场利用微型无线电标记技术研究鼠类对大、小胡桃楸种子的多次分散贮藏,进一步探讨种子大小对种子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1)胡桃楸种子大小并不影响鼠类对坚果的选择及分散贮藏偏好。胡桃楸大、小种子被扩散的比例分别为100%和95.6%,鼠类对两类种子的埋藏率也十分接近(χ2=0.045,df=1,P=0.831);2)鼠类对胡桃楸大、小种子的扩散次数无显著差异(F=2.710,df=1,P=0.103),大种子被鼠类扩散的平均次数为1.67±0.10,小种子为1.91±0.10。3)胡桃楸大种子的初次、次级扩散距离均显著高于小种子,种子大小也显著影响扩散的净距离和总距离,大种子比小种子扩散的较远。基于无线电标记技术,研究结果准确评价了种子大小对胡桃楸种子扩散距离的影响,进一步支持了大种子扩散较远的假说。  相似文献   

9.
常罡  邰发道 《生态学杂志》2011,30(1):189-192
季节变化是影响鼠类扩散植物种子的一个主要环境因素.2008年9-11月(秋季)和2009年3-4月(春季)分别在秦岭南坡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调查了森林鼠类对锐齿栎种子的扩散,并与种子大小年假说的预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锐齿栎种子的扩散速度比秋季快,平均扩散距离(取食距离和贮藏距离)也比秋季远,该结果与种子...  相似文献   

10.
种子产量对鼠类扩散栓皮栎坚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林木种子产量对鼠类种子扩散行为的影响,于2008 年和2009 年,在国有济源市愚公林场调查了栓皮栎的种子雨;在每年的种子雨结束后,选择次生林生境,研究了鼠类对人工释放栓皮栎坚果的扩散,旨在探讨种子产量与种子扩散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取食栓皮栎坚果的鼠类主要有大林姬鼠、社鼠和岩松鼠,2008 年的鼠类捕获率(2% )低于2009 年(10%),其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2)栓皮栎的种子雨构成和产量存在年际差异,2008 年以完好种子为主且产量高于2009 年,而2009 年以败育种子为主;3)2008 年人工释放栓皮栎坚果的中位存留时间显著高于2009 年;4)2008 年鼠类对栓皮栎坚果的平均扩散距离显著低于2009 年,且两年的搬运距离几乎都集中在9 m 以内;5)2008 年鼠类对栓皮栎坚果的埋藏比例显著高于2009 年。结果提示,在种子高产年份,可能有较多的种子逃脱动物的取食,从而增加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的机会,最终促进植物的更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In experiments on Black Sea skates (Raja clavata),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of the ampullae of Lorenzini and spike activity of single nerve fibers connected to them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lectrical and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Usually the potential within the canal was between 0 and –2 mV, and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250–400 k. Heating of the region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was accompanied by a negative wave of potential, an increase in input resistance, and inhibition of spike activity. With worsening of the animal's condition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became positive (up to +10 mV) but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a positive current was nonlinear in some cases: a regenerative spike of positive polarity appeared in the channel. During heating, the spike response was sometimes reversed in sign. It is suggested that fluctuations of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and spike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reflect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n the basal membrane of the receptor cells, which is described by a relationship of the Nernst's or Goldman's equation type.I. P. Pavlov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I. M. Sechenov, 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Pacific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Far Eastern Scientific Center,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Vladivostok. Translated from Neirofiziologiya, Vol. 12, No. 1, pp. 67–74, January–February, 1980.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