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寄生于甘青微孔草(Microula pseudotrichocarpa W.T.Wang)和疏花微孔草[M.diffusa(Maxim.)Johnst.]上的霜霉属一新种——微孔草霜霉(Peronospora microulaeMeng et G.Y.Yin)。以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此新种的形态性状,并。附图  相似文献   

2.
李春杰  袁自清 《真菌学报》1995,14(3):161-163
本文报道了采自我国阿勒泰山寄生于蔷薇科植物地榆上的轴霜霉新种-地榆轴霜霉。轴霜霉寄生于蔷薇科植物上是首次报道。对该种的形态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附有特征图。  相似文献   

3.
李春杰  赵震宇 《菌物系统》1998,17(3):223-225
本文报道了采自我国新疆天山的唇形科(Labiatae)青蓝(DracocephalumruyschianumL.)上的霜霉菌新种-青蓝霜霉(PeronosporadracocephailC.J.LieZ.Y.Zhaosp.nov.)对该种的形态做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附有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株本室。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采自我国新疆阿勒泰山寄生于蔷薇科(Rosaceae)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上的轴霜霉新种——地榆轴霜霉(Plasmopara Sanguisorbae C.J.Li et al.sp.nov.)。轴霜霉寄生于蔷薇科植物上是首次报道。对该种的形态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附有特征图。  相似文献   

5.
殷恭毅  杨志胜 《真菌学报》1994,13(3):161-165
本文报道霜霉属(Peronospora)新种二个:即寄生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 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上的假繁缕霜霉(P.pseudostellariae G.Y.Yin et Z.S.Yang)和寄生在荨麻科植物薮Ning麻(Boehmeria japonica Miq.)上的Ning麻霜霉(P.boehmeriae G.Y.Yin et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采自我国新疆天山的唇形科(Labiatae)青蓝(DracocophalumrnyschianumL.)上的霜霉菌新种——青蓝霜霉(PeronosporadracocophaliC.J.LietZ.Y.Zhaosp.nov.)。对该种的形态做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附有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寄生在卷茎蓼Polygonum convolvulus L.植物上的一种霉霜,命名为中国霜霉Peronospora sinensis Tang,并作了描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对华南的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的形态和营养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和新模式种进行了比较。发现此菌孢囊梗的生长是一种有限-无限生长类型,或称之为多级有限生长。即孢囊梗上的小分枝大多数是有限生长的,在其顶端同时形成孢子囊。但有时在同一孢囊梗上有的小分枝会继续生长,形成二级、三级甚至四级孢囊梗。在营养要求上与疫霉无大差别,能在天然和合成培养基上旺盛生长,需要硫胺素,ca~(++)和有机二元酸,能利用NH_4~+ 或No_3~-为其氮源,并能利用淀粉为其碳源,菌体匀浆中测出淀粉酶活性。根据孢囊梗的独特生长方式,我们认为完全有理由承认这菌是一个新属,并可成为新科,霜疫霉科。本文中已将霜疫霉科作了修改描述。孢囊梗已被修改为:孢囊梗多级有限生长。无疑这菌是腐霉科和霜霉科的中间类型。在营养类型与有性器官上和疫霉相近,而其孢子囊的形成和霜霉相似。但其孢囊梗的多级有限生长方式则和这两科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霜霉属(Peronospora)两个新种。即:寄生于唇形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patrnia Garcke)上的香薷霜霉(Peronospora elsholtziae sp.nov.)和寄生于大花益母草(Leonurusmacranthus Maxim.)上的大花益母草霜霉(Peronospora leonuri sp.nov);单轴霉属(Plasmopara)一个新种,寄生于车前草科植物车前草(Plantago major L.)上的车前草单轴霉(Plasmoparaplantaginicola sp.nov.,);盘梗霉属(Bremia)一个新种,寄生于石竹科植物莫石竹(Moehringialateriflora L.)上的莫石竹盘梗霉(Bremia moehringiae sp.nov.).这四个新种均有拉丁文和中文描述。还分别讨论了新种与同科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假霜霉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寄生在香薷上的一种新的假霜霉,命名为香薷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elsh-oltniae Taog sp. Nov.),并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第一作者于1979年发表乌头霜霉 Peronospora aconiti Yu新种时缺乏对卵孢子的描述,现在四川雅安的乌头 Aconitum cramichaeli Dexb.上发现了该菌的卵孢子,特予补充描述:藏卵器亚球形或卵形,平滑,直径25.8—51.6(平均39.42±4.47)μm;卵孢子球形,浅黄褐色,平滑,单生,不充满藏卵器,直径22.4—37.8(平均28.76±2.96)μm;卵孢子壁厚,其厚度为 2.84—5.04(平均3.77±0.61)μm。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霜霉属(Peronospora)一个新种,寄生于唇形科植物水棘针(Amethysteacaerulea L·)上的水棘针霜霉(Peronospora amethysteae Y.Li et Bai sp.nov.),有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并讨论了新种与同科植物上的相近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寄生于菊科植物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上的盘梗霉的一个新种——大丁草盘梗霉(Bremia leibnitziae sp. nov.)。它的形态特征与小孢盘梗霉(B. microspora)较为接近,但根据新种的孢囊梗分枝次数较多,且有时不规则,孢子囊体积较小,卵孢子容易形成以及寄主的差别等特点,可以将它们区别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霜霉属(Peronospora)新种二个:即寄生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 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上的假繁缕霜霉(P.pseudostellariae G. Y. Yin et Z.S.Yang)和寄生在荨麻科植物藪苧麻(Boehmeria japonica Miq.)上的苧麻霜霉(P.boehmeriae G.Y.Yin et Z.S.Yang)。文中有拉丁文及中文描述。标本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霜霉属(Peronospora)一个新种,寄生于唇形科植物水棘针(Amethysteacaerulea L·)上的水棘针霜霉(Peronospora amethysteae Y.Li et Bai sp.nov.),有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并讨论了新种与同科植物上的相近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寄生在薄荷(Mentha aruensis L.)叶片上的一种新的霜霉,命名薄荷霜霉(Peronospora menthae X.Y.Cheng et H.C.Bai)对新种进行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66.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在黄瓜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该农药在黄瓜上的残留趋势,为该药在黄瓜上的合理使用及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次性喷撒法进行田间降解动力学试验,施药剂量108.6 g·hm~(-2),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结果】黄瓜中66.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添加浓度为0.05、0.15、1.50、5.00 mg·kg~(-1)时,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平均回收率72%~107%,相对标准偏差1.7%~3.2%。在湖南长沙、广西南宁、浙江杭州这3个试验点,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在黄瓜上的残留量变化趋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_t=C_0~(e-kt)。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在黄瓜上的半衰期T_(1/2)为1.1~4.9 d,属于易于降解的农药(T_(1/2)30 d)。【结论】在黄瓜上使用66.5%的霜霉威盐酸盐水剂的推荐剂量为108.6 g·hm~(-2),施药次数为2次,安全间隔期为7 d,收获时,霜霉威盐酸盐残留量符合标准,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菊科植物上盘霜霉属Bremia的分类问题。根据专性寄生菌种的划分,在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同时,结合考虑寄生专化性或寄主范围的观点,我们提出菊科植物上Bremia的种的寄主限制在菊科“族”的范围内。对中国的菊科植物上Bremia属的已知种及变种列出了检索表,还报告了一个新种及一新组合,它们是兔苣盘霜霉(B.lagoseridis sp.nov.),寄生于兔苣(Lagoseris sanctae),和蓟盘霜霉(B.cirsii comb.nov.),寄生于蓟属(Cirsium spp.),标本保存于四川农业大学真菌实验室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分离法从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1)、3,5,7,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2)、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木犀草素(4)、山奈酚(5)、鼠李黄素(6)、5,7-二羟基二氢黄酮(7)、7,4’-二羟基二氢黄酮(8)、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9)、5-O-乙酰基-3,7,3’,4’-四羟基二氢黄酮(10)和7-甲氧基香橙素(11)。除化合物4、7、11之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槛蓝叶中分离得到。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表明化合物4、7~9和11对荔枝霜疫霉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