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20年,对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并对药用苔藓植物主要功效及生态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九岭山药用苔藓植物共有19科22属28种,其中藓类植物23种,苔类植物5种。(2)根据主要功效,九岭山药用苔藓植物可分为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类;舒筋活血、除湿镇痛类;清热通淋、利水消肿类;消炎解毒、退热镇惊类。(3)九岭山药用苔藓植物生态类型有石生、土生、树皮生、朽木生、水生类;其中石生类最多,占64.29%;其次为树附生(树皮生和朽木生),占57.14%;水生类最少,仅为1种。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省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现已知山西省苔藓植物共52科、150属、430种(含10变种1亚种1变型),优势科(9种以上)有11科,优势属(5种以上)有21属,其中第一大科为丛藓科(Pottiaceae),含26属、107种,扭口藓属(Barbula)为第一大属,含25种.分析区系成分可知,山西省苔藓植物包括8个类型,其中以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占优势(222种,占总种数的56.21%),其次为东亚分布类型(63种,占总种数的15.95%),表明山西省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国120个气象站点小麦拔节一成熟期间的多年平均(1971—1998)旬≥0.1mm雨日出现机率、旬降雨量、旬平均相对湿度、旬平均温度、旬日照时效和白杨病病害资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小麦白杨病发生地域分布划分为发生气候带(1)和不发生气候带(l)。I又分为常发气候亚带(1A)、易发气候亚带(1B)、次易发气候亚带(1C)、偶发气候亚带(1D)。IA分为冬小麦白杨病西南常发气候区(1A1)、冬小麦白杨病长江流域常发气候区(1A2)、冬小麦白杨病淮河流域常发气候区(1A3)共3个区5IB为冬小麦白杨病黄河流域易发气候区(1B区)1个区5IC分为南方冬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1)、北方春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2)、北疆春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3)、西藏南部冬春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4)共4个区5ID分为南方冬小麦白杨病偶发气候区(1D1)、北方春小麦白杨病偶发气候区(1D2)共2个区。评述了不同气候区小麦白杨病发生流行的气候生态特征。该分区结果客观揭示了小麦白杨病的发生地域分布规律,是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小麦白杨病分区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苔藓植物分布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藓植物由于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及其在植物界中的系统位置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其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文中综述了苔藓植物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影响因素作了分析,认为环境条件,包括植被、气候、干扰度等均对分布和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对苔藓植物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对研究方法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开展大尺度的苔藓植物综合研究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7.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沈阳市57种苔藓植物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将20个样点划分为三个组,其中组l样点所含种类不足10种;组2在10~20种之间;而组3多在20种以上.从组1到组3,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分类与排序的结果与样点的实际物种分布特点基本一致.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其中20个样点的35种主要地面苔藓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人为干扰度和乔木层郁闭度是影响沈阳市苔藓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环境凶子的影响,将沈阳市主要地面苔藓植物分为两类,其中第一类多为顶蒴藓类:而第二类则主要为侧蒴藓类.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农业生态类型分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元综合性概念。它是由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干预形成的农业生物群落两大部分组成。其组成部分及诸要素多重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结构中共同实现系统功能。进行农业生态类型分区是为农业生态系统总体结构的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对 相似文献
9.
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进行全面的标本采集并鉴定,发现6个广东新记录物种,分别为拟网藓[Syrrhopodon parasiticus (Sw. ex Brid.) Besch.]、拟透明凤尾藓(Fissidens bogoriensis M. Fleisch.)、微形凤尾藓东亚亚种[Fissidens closteri subsp. kiusiuensis (Sakurai) Z. Iwats.]、无边匐灯藓[Plagiomnium elimbatum (M. Fleisch.) T. Kop.]、异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larminatii (Broth. et Par.) Broth.]和东亚小羽藓[Haplocladium strictulum (Card.) Reim.]。 相似文献
10.
以舟山群岛284种苔藓植物为对象,根据世界生物多样性网站、Tropicos网站和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获得它们在全球的地理分布记录,然后按经度15°、纬度7°30'间隔,将世界分成576个地理区域,运用ArcGis 10.2,获得它们在576个地理区域分布的0/1数据矩阵,基于这数据对284种苔藓植物的地理分布式样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它们在全球的分布情况,识别出了11个地理成分,分别是世界广布(26,9.15%)、北温带分布(36,12.68%)、全温带(北温带—南温带间断)分布(30,10.56%)、旧世界温带分布(16,5.63%)、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1,3.87%)、东亚分布(84,29.58%)、泛热带分布(28,9.86%)、旧世界热带分布(6,2.11%)、热带亚洲—巴布亚新几内亚分布(11,3.87%)、东亚—热带亚洲—巴布亚新几内分布(6,2.11%)、东亚—热带亚洲—巴布亚新几内亚—澳洲—大洋洲分布(11,3.87%),其他(19,6.69%)地理分布特点不明的种类。舟山群岛的11组地理成分中,有8组与吴征镒的种子植物地理分布类型划分标准相吻合,但是舟山群岛苔藓植物的热带亚洲地理成分不明显,范围也比种子植物同类型分布更广,因而作了进一步细分。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了中国蛱蝶科已知324种昆虫的分布与区系组成,主要由古北区、东洋区、古北一东洋区共有种类组成,共计309种,占总数的95.37%;其种类组成与澳洲区、新北区有明显差异;特有种类较少,占总数的12.65%;广布种很少,仅占1.74%。同时统计分析了324种蛱蝶在我国各省的贫富指数。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主要生态系统苔藓植物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长白山地区共有苔藓植物65科179属437种,32个变种和亚种。其中,石生和岩面薄土生种类(saxicolous bryophyte)最丰富,其次为腐木生种类(saprophytic bryophyte)和树生种类(epiphyticbryophyte),再次为土生种类(soil and humus bryophyte)。沼泽地、水体等生境中的种类(peat,marsh and water bry 相似文献
14.
The contents of scandium (Sc) in the shoots of aquatic bryophytes from rivers, streams, lakes and springs were determined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The shoots of aquatic bryophytes were found to accumulate scandium in acid water, attaining a level as 33 g g–1 in Scapania undulata (L.) Dum. in an acid stream with a pH of about 4.2. The content of scandium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aluminum in the shoots of S. undulata (r = 0.986, 0.967; p < 0.01).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三江平原八五三农场二分场为例,探讨了小尺度农业生态区划的方法。作者根据该分场的农业自然条件和特点,采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出土壤类型、土地潜在旱涝类型、白浆层厚度和地貌类型4个因子作为该分场衣业生态区划的指标因子,并根据筛选结果,确定了这4个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顺序。将4个指标因子的专题图重迭,划分出区划的基本类型单元。根据第1重要的指标因子,将基本类型单元组合成农业生态地段。根据第2重要的指标因子,将地段划分成农业生态地块。根据第3和第4重要因子,进一步将地块划分成农业生态型。 相似文献
16.
对濒危物种在大尺度上地理分布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和保护策略.兰科植物作为一大类急需保护的濒危物种,研究其在中国境内的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文献查阅、自然保护区数据整理收集兰科植物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数据,利用ArcGIS10.0和SPASS18.0软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地区是兰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兰科植物丰富度表现出显著的经度和纬度相关性,与经度之间呈单峰关系,在100°E附近出现峰值,但随纬度升高丰富度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7.
18.
This study explores adaptive strategies of epiphytic bryophytes in the understorey by investigating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pigment concentrations and nutrient stoichiometry, as well as other functional traits of three trunk-dwelling bryophytes in a subtropical montane cloud forest in SW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ir light-saturate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nmax?L), light saturation point (Isat),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Ic) and dark respiration rate (Rd) were ca 0.55, 106.72, 4.17 and 0.25?μmol?m?2?s?1,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samples demonstrated photosynthetic down-regulation under high irradiance. Thes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can be explained by higher total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s, specific leaf area, chlorophyll per unit leaf N (Chl/N), lower ratio of chlorophyll a to chlorophyll b (Chl a/b) and photosynthetic nitrogen-use efficiency. We suggest that the bryophytes adapted to the shaded understorey microhabitats through a series of correlations and trade-offs between functional traits.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农业气象干旱灾害的风险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10年吉林省50个站气候观测资料、1981-2010年干旱灾情和农业经济资料,基于灾害风险系统分析理论、农田水分平衡法和综合灾害风险指数法,在分析干旱对吉林省农业影响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旱减灾能力的基础上,应用加权综合法得到不同单元的综合风险度指数;基于GIS技术,开展了干旱对吉林省农业影响的风险区划.结果表明:致灾因子危险性的高值区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和松原大部分地区,孕灾环境敏感性的高值区分布在白城地区、松原地区、四平地区北部和通化地区南部,承灾体脆弱性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松原大部分地区、长春大部分地区、四平地区等,防旱减灾能力的高值区分布在松原、长春、四平、吉林和通化市区及其周边地区.考虑各因子的综合风险度,干旱对吉林省农业影响的风险可分为高风险、次高风险、中等风险、次低风险和低风险5个等级,其中,高、次高风险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西部的白城、松原、长春和四平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十字花科(Cruciferae)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评述十字花科(Cruciferae)分类系统,分析主要性状演化趋势和科、属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十字花科植物可能是本土起源的观点,其起源中心和分布中心可能在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西部高山和丘陵地区,起源时间至少在第三纪晚期以前,并认为中国十字花科植物自起源地(青藏高原)可能有3条主要的散布途径:第1条是自青藏高原向东北部,沿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到达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并在蒙古高原及东北山地形成次分布中心;第2条自青藏高原向东,经重庆、湖南、湖北,沿长江流域分布,到达东部沿海一带;第3条自青藏高原向东南部,经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延伸到台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