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以找出能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新方法。方法将52例新生儿黄疸病例随机分为“金双歧”治疗观察组32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金双歧”片剂口服。结果“金双歧”治疗观察组25例显效,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1%;常规治疗对照组15例显效,2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5%,2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8,P>0.05)。但治疗后,“金双歧”治疗观察组胆红素开始下降时间为(2.5±0.5)d,常规治疗对照组为(3.6±0.2)d,治疗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t=9.17,P<0.01);“金双歧”治疗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3.5±0.6)d,常规治疗对照组为(5.2±0.85)d,治疗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t=8.5,P<0.01)。结论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可迅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值,缩短治疗时间,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E)的辅助作用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联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创建至2017年3月)中关于金双歧辅助治疗NHB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包括494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金双歧辅助治疗NHBE后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72,95%CI(-20.47,-16.97),P0.00001];金双歧组胆红素消退至正常值需要的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41,95%CI(-1.61,-1.21),P0.00001]。结论 Meta分析结果支持金双歧辅助治疗NHBE,建议开展更加科学设计,更加严谨执行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基于现有临床证据,金双歧辅助治疗NHBE有效,但本结论尚需要进行高质量临床RCT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梁福兵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0):909-910,912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以找出能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新方法.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收集青白江区人民医院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双歧1片(0.5亿)/次,每天3次,温开水溶碎后喂服或经胃管注入,共7~10d.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计算日平均经皮测胆红素下降值、平均住院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58.21 +4.36) μmol/L和(64.16±5.29) μmol/L(P <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日平均经皮测胆红素下降值、平均住院时间和黄疸退尽平均时间分别为( 10.35±2.46)、(7.68±1.35)μmol/L;( 6/54±2/59)、(9/05 +3/12)d; (6/38±1/38)、( 8/75±2/6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疗效确切、安全,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仇诗奖 《蛇志》2010,22(3):250-25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1年2月~2010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23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所有患儿经合理治疗后,遗留残疾11例,占4.68%;死亡1例,占0.42%;痊愈出院223例,占94.89%。结论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很多,但以围产期因素为主。加强围产期保健,对母乳喂养进行正确的指导,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致残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钟秀珍  刘应金 《蛇志》1998,10(3):33-34
1987~1997年我院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2例,74例采用蓝光照射结合中西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4例,男45例,女29例,男∶女=1.5∶1。第一胎53例,非第一胎21例,早产儿7例,新法接生56例,旧法...  相似文献   

6.
韦爱健 《蛇志》2003,15(3):58-5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病因很多 ,常见为ABO血型不合及感染败血症等引起。我科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88例 ,其中男 60例 ,女 2 8例 ,平均发病日龄 2 .6天。病因分类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2 3例 ,G- 6- PD缺陷 31例 ,感染 5 4例。光疗前平均总胆红素 341 .4μmol/L,平均光疗 5 3.2 3h后 ,总胆红素平均减少至 1 5 2 .1 9μmol/L,黄疸平均消退时间 3.81天。光疗过程中出现腹泻 8例 ,皮疹 5例 ,偶有两眼凝视、惊跳 3例 ,稍腹胀 3例 ,呕吐2例 ,烦躁、哭闹不安 ,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的3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换血前后总胆红素有明显变化,显著下降(P<0.01)。不过在治疗后出现术后感染2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实用、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方法将9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源首胶囊口服。结果出院时治疗组胆红素含量(60.23±34.82)μm o l/L,明显低于对照组(89.47±36.76)μm o l/L(P<0.05);治愈天数治疗组(5.23±1.62)d明显低于对照组(6.92±1.79)d(P<0.01)。结论源首胶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高,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212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106例,对照组106例,2组均在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预防组喂服酪酸梭菌活菌散500 mg/次,3次/d,用至黄疸消退,观察黄疸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出生后48 h内胎便转黄率预防组为56.6%,对照组为26.4%;生后7 d内皮肤巩膜黄染达高峰预防组为58.5%,对照组为43.3%;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预防组为7.5%,对照组为22.6%;出生后7 d内血清胆红素达高峰率预防组为62.3%,对照组为47.1%。以上各指标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金双歧、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与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腹泻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茵栀黄5 m L口服,2次/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试验组40例患儿采用金双歧0.5 g口服,2次/d,茵栀黄5 m L口服,2次/d,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腹泻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双歧、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腹泻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益生菌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预防作用及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产科出生的健康足月儿32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160例)和对照组(160例)。预防组给予益生菌(金双歧)治疗,0.5 g/次,2次/d,连续口服5 d,对照组不做处理。全部新生儿均为母乳喂养,并在生后5 d内检测经皮胆红素平均值,记录临床结果。比较新生儿每天经皮胆红素平均值,需要光疗的比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一系列临床指标。结果 第4、5天预防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与对照组相比,光疗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发生腹泻和呕吐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生菌可以显著降低健康足月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降低需要光疗的比例,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在筛选感染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原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筛选22例感染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病原菌,同时进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比较二者的区别。结果 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病原菌阳性率为100.00%,传统细菌培养检测阳性率为0.00%。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筛选出的感染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病原菌为Anoxybacillus kestanbolensis、Geobacillus vulcani、Klebsiella oxytoca和Acinetobacter guillouiae。结论 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特异性、高准确度和快速等特点,适合临床患者病原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年本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细菌耐药状况,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37例病例的血液进行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阳性菌为主要病原菌,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48.52%)、人葡萄球菌(16.0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13%)。对培养出的革兰阳性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是万古毒素、阿米卡星,对培养出的革兰阴性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是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结论本地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耐药菌株较多,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例给予肝酶诱导剂、光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4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含量。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时间-效应分析显示培菲康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及95%CI(μmol/L)分别为142.6(126.7~158.4)、74.1(66.9~81.3),血清间接胆红素下降值及95%CI(μmol/L)为115.7(103.3~128.1)、62.6(53.7~71.7),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体重、孕周、入院前病程、入院血清总胆红素值/间接胆红素值及应用培菲康治疗为影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的主要因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例数(治愈率)分别为37例(82.2%)、8例(17.8%),好转例数(好转率)分别为47例(72.3%)、10例(27.7%),χ^2=1.448,P=0.229。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培菲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可促进胆红素分解和排泄,减少肠肝循环,减少肠道重吸收未结合胆红素,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一种可靠、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肌钙蛋白T( troponin 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观察组)以及80例非胆红素足月新生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住院资料,包括所有患儿的胎龄、日龄、出生体重、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CK-MB、cTnT、IGF-1、头颅核磁共振(skull magnetic resonance,MRI)、临床表现等及出院后随访资料。根据胆红素水平高低,将观察组分为轻度(33例)、中度组(27例)及重度组(20例),比较其:TBIL、IGF-1、CK-MB、cTnT水平。结果:各组新生儿TBIL、CK-MB、cTn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黄疸组TBIL、CK-MB、cTnT值分别高于轻度、中度黄疸组和对照组,IGF-1低于轻度、中度黄疸组和对照组(P<0.05);中度黄疸组TBIL、CK-MB、cTnT高于轻度黄疸组和对照组,IGF-1低于轻度黄疸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黄疸组TBIL、CK-MB、cTnT高于对照组,IGF-1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TnT与TBIL水平呈正相关(r=0.587,P<0.05);血清CK-MB与TBIL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20,P>0.05);血清IGF-1与TBIL水平呈负相关(r=-0.568,P<0.05)。苍白球异常信号组患儿血清IGF-1值为(11.05±0.51) ng/mL,明显低于苍白球正常信号组(14.22±2.67) ng/mL(P<0.05);苍白球异常信号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为(347.62±33.01)μmol/L与苍白球正常信号组(341.75±35.14)μmol/L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检测血清cTnT和IGF-1水平分别有助于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和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肝源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66例肝源性腹泻的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适当休息、合理饮食,积极护肝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使用金双歧(2.0g,每日三次)联合思密达(3.0g,每日三次)治疗;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0.2g,每日两次)治疗。疗程均为7天~14天。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腹泻消失,大便成形,每日一次;②有效: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或大便基本成形;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大便次数增多。以显效和有效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48.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5,P<0.001)。结论: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肝源性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