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和总DNA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双歧杆菌2种组分即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和总DN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别提取和制备双歧杆菌LTA和总DNA。采用淋巴细胞转化法和溶血空斑法分别研究它们对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双歧杆菌和总DNA对T细胞和B细胞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P〈0.05或P〈0.01),但是LTA的作用更强(P〈0.01)。结论双歧杆菌细胞壁的LTA和细胞核的总DNA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前者效能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长双歧杆菌脂磷壁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对不同方法提取长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含量的测定及对昆明小鼠免疫球蛋白含量和T细胞、B细胞的增殖检测来探讨长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小鼠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结果采用10%TCA水浴(38℃、3 h)提取脂磷壁酸效果最好,LTA对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并且能够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结论长双歧杆菌LTA具有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长双歧杆菌及其完整肽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研究长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植瘤小鼠淋巴细胞的转化、抑瘤率、生命延长期以及对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它们对小鼠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完整肽聚糖使淋巴细胞转化增加、抑瘤率提高、延长生命期增加、Bcl-2阳性表达率减小而Bax基因表达增加。结论长双歧杆菌与其完整肽聚糖均有抑制S180肿瘤的作用,但完整肽聚糖的效果优于长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对黑色素瘤B16荷瘤小鼠NK细胞受体NKG2D及其配体的影响。方法将黑色素瘤B16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皮下,待触及肿块后于荷瘤小鼠皮下注射双歧杆菌LTA。采用MTT、流式细胞术(FCM)、RT-PCR方法分别检测经双歧杆菌LTA处理后B16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NK细胞NKG2D受体蛋白表达以及肿瘤组织内Rae-1、H60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双歧杆菌LTA处理后,B16荷瘤小鼠的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P〈0.05),NK细胞受体NKG2D表达明显增加(P〈0.05),肿瘤组织Rae-1、H60 mRNA表达上升(P〈0.05),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双歧杆菌LTA能够增强B16荷瘤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K细胞受体NKG2D的蛋白表达和肿瘤组织Rae-1、H60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与辐射损伤的拮抗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拮抗辐射损伤的时效、量效和理想的拮抗分子。方法实验动物均选用SPF级C57BL小鼠,用不同药物和不同照射剂量处理后,建立急性放射损伤模型。WBC计数:用不同数量级浓度的双歧杆菌菌悬液对小鼠灌肠28 d后,5.0 Gy照射后3 d、6 d和10 d采取小鼠外周血检测WBC数。30 d小鼠生存率:用1×109CFU/m l双歧杆菌菌悬液灌肠28 d后,用一次性8.0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损伤模型,每日上下午各观察小鼠1次,记录死亡动物数和死亡日期。抗氧化指标检测:用双歧杆菌菌体3种不同成分LTA、WPG和EPS,连续7 d腹腔注射小鼠后6.0 Gy照射,检测肝组织CAT和SOD的活性。结果WBC计数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提高了辐射损伤WBC的最低值(P<0.05),随着剂量增加有上升趋势,理想的双歧杆菌菌悬液浓度为1×109CFU/m l。30 d小鼠生存率试验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将小鼠生存率提高了43.3%。抗氧化结果显示:双歧杆菌菌体3种成分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尤其LTA抗氧化作用最为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对辐射损伤具有拮抗作用,其较为理想的双歧杆菌菌悬液浓度数量级为109CFU/m l,双歧杆菌细胞壁的3种成分中抗辐射较为理想的效应分子是LT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对Toll样受体(TLRs)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用AnnexinV检测在双歧杆菌LTA处理前后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Lovo细胞表面TLRs的表达,并用相应的TLRs封闭抗体作用后,AnnexinV检测经双歧杆菌LTA诱导的Lovo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经双歧杆菌LTA处理后,结肠癌Lovo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凋亡,并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结肠癌Lovo细胞有TLR受体的基础表达,经双歧杆菌LTA处理后,TLR2和TLR4在Lovo细胞上的表达增加,其中尤以TLR2增加更为明显;用相应的TLRs抗体封闭作用后,双歧杆菌LTA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能力下降。结论双歧杆菌LTA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且TLRs特别是TLR2在LTA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可能发挥着主要作用,TLR4可能仅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3株双歧杆菌对人O型、人B型、绵羊、兔、鸡和小鼠红细胞的凝集滴度,并对其血凝素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3株双歧杆菌均能凝集各种来源的红细胞,血凝滴度无明显差异;D-甘露糖不能抑制血凝。提取的脂磷壁酸(LTA)具有血凝活性。其血凝素受体为糖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双歧杆菌表面分子脂磷壁酸(LTA)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生物表型的影响,探讨双歧杆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组,在建立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模型的同时,每日注射双歧杆菌LTA。各组小鼠连续处理8周后处死,观察器官组织形态的变化并测定脏器指数、骨指标、血清指标。结果青年组小鼠骨干重与体重比值为1.52±0.09,血清中NO为(18.79±0.99)μmol/L;模型组小鼠骨干重与体重比值为1.27±0.13(P〈0.01),血清中NO为(14.03±2.41)μmol/L(P〈0.01);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活动减少,胸腺、肾脏、脑及睾丸萎缩;骨钙、骨磷严重减少(P〈0.01),血钙升高、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P〈0.05);而双歧杆菌LTA能显著逆转上述变化。结论双歧杆菌LTA能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衰老表型,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盐酸林克霉素诱发小鼠相关性腹泻模型,观察螺旋藻、婴儿型双歧杆菌及其混合物爱灵生乐(2036)螺旋藻双歧胶囊(胶囊内容物,含婴儿型双歧杆菌、螺旋藻,下同)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经口投予盐酸林克霉素0.15 g/(d.鼠),连续3 d,然后经口分别给予螺旋藻、双歧杆菌及爱灵生乐(2036)螺旋藻双歧胶囊1.66 g/(kg.b.w),连续5 d。结果经口投予螺旋藻、婴儿型双歧杆菌及爱灵生乐(2036)螺旋藻双歧胶囊1.66 g/(kg.b.w),连续5 d,能有效改善盐酸林克霉素诱发的小鼠相关性腹泻症状,特别是给予爱灵生乐(2036)螺旋藻双歧胶囊组,可有效治疗盐酸林克霉素诱发小鼠相关性腹泻。结论螺旋藻与双歧杆菌复合制剂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明确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aspase信号通路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RT-PCR检测经双歧杆菌LTA处理后,结肠癌Lovo细胞中MyD88和FADD mRNA的表达变化;AnnexinV检测经Caspase通用抑制剂(Z-Val-Ala-Asp-FMK)预先处理后,双歧杆菌LTA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荧光法检测经双歧杆菌LTA处理后,Lovo细胞中Caspase-8活性的变化。结果经双歧杆菌LTA处理后,Lovo细胞中MyD88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FADD信号分子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双歧杆菌LTA能够增强Lovo细胞中Caspase-8的活性(P〈0.05),且其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能够被Caspase抑制剂所抑制(P〈0.05)。结论MyD88信号分子在双歧杆菌LTA诱导Lovo细胞凋亡中可能起着承接上游分子TLRs与下游信号分子FADD的作用;而Caspase信号通路可能是双歧杆菌LTA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主要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与5-氟尿嘧啶联用的抗肿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与5-氟尿嘧啶(5-Fu)联用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单独或联合5-Fu处理H22荷瘤Balb/c小鼠,定期测量肿瘤大小,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计算抑瘤率、血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取脾和胸腺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分析肿瘤组织变化;MTT法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功能以及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含量。结果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及5-Fu单独应用均可抑制肿瘤生长,但单独5-Fu处理组小鼠一般状况差,毒性反应重;双歧杆菌脂磷壁酸与5-Fu联合应用,与单独5-Fu处理组比较,不仅抑瘤率明显提高(P〈0.01),且荷瘤小鼠一般状况改善,白细胞数升高,脏器指数增加,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强,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提高;光镜观察HE染色瘤体组织,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处理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双歧杆菌脂磷壁酸联合5-FU能增强化疗的抑瘤作用,并能扭转化疗引起的免疫低下现象,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小鼠模型结肠黏膜肥大细胞上CRF-R1及结肠黏膜PAR-2、Claudin1~4等的表达变化,探讨IBS中应激通过肥大细胞引起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并观察婴儿双歧杆菌的治疗作用。方法 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婴儿双歧杆菌组。以束缚应激法建立IBS小鼠模型。婴儿双歧杆菌组给予婴儿双歧杆菌灌胃,而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测腹肌收缩反射(AWR)后处死小鼠。ELISA检测外周血中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肠黏膜CRF、PAR-2、Claudin1、Claudin2、Claudin3、Claudin4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分析结肠黏膜CRF-R1在肥大细胞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结肠CRF-R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类胰蛋白酶表达量增加;结肠黏膜中CRF、PAR-2、Claudin2表达量、CRF-R1+肥大细胞数目及CRF-R1 mRNA表达量增加,结肠黏膜Claudin1、Claudin3、Claudin4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双歧杆菌干预后,该组小鼠外周血中类胰蛋白酶表达量降低;结肠黏膜中CRF、PAR-2、Claudin2表达量、CRF-R1+肥大细胞数目及CRF-R1 mRNA表达量降低,结肠黏膜Claudin1、Claudin3、Claudin4表达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小鼠模型中,婴儿双歧杆菌可以减轻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上CRF-R1的表达而抑制肥大细胞的激活及其免疫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结肠黏膜PAR-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婴儿型双歧杆菌对花生过敏小鼠肠道Th2型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应用花生蛋白诱导肠道的Th2型反应,建立食物过敏小鼠模型。过敏小鼠灌胃给予婴儿型双歧杆菌(ATCC菌或CGMCC0313-2)或不做处理。然后分离小鼠小肠黏膜CD4+T细胞或DC,另取肠黏膜组织进行石蜡包埋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计数,HE染色进行嗜酸细胞和单个核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检测CD4+T中Th2(CD4+IL4+T)细胞和Treg(CD4+CD25+Foxp3+T)比例,另取CD4+T进行CFSE标记,与DC共培养4d后流式细胞检测CD4+T增殖反应,收集细胞培养液ELISA检测IL-4、IL-5和IL—13分泌水平。结果过敏组小鼠Th2型细胞数,CD4+T细胞增殖反应,IL4、IL-5和IL-13水平,肠黏膜中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Treg数目低于对照组(P〈0.01),婴儿双歧杆菌干预后,婴儿双歧杆菌组Th2型细胞数,IL4、IL-5和IL-13水平,肠黏膜中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数均明显低于过敏组(P〈0.01),而Treg数目高于过敏组(P〈0.01)。结论口服婴儿型双歧杆菌可以抑制花生过敏导致的肠道Th2型反应。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双歧杆菌是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我们研究了注射双歧杆菌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注射婴儿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含量增加、吞噬试验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明显提高,表明双歧杆菌能增加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功能,以婴儿双歧杆菌为启动剂可从DBA/2小鼠体内诱生肿瘤坏死因子,提示双歧杆菌可调节单核吞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因此双歧杆菌能激活单核吞噬细胞,促进机体的免疫学反应。推测定居于肠道的双歧杆菌可能是通过移位到体内器官、释放免疫活性成分被肠道中Peryer氏淋巴结群内的巨噬细胞吞噬,从而作用于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这一推测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双歧杆菌及其发酵液的抗肿瘤作用,对其抑瘤作用和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取BALB/c小鼠,分别予H22细胞和S180细胞腹腔荷瘤,荷瘤后给予不同的治疗。分别观察2种肿瘤细胞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右腋下荷瘤后,进行病理切片观察。MTT法计算给予不同方法后的抑瘤率。并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制备电镜标本。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双歧杆菌死菌液、活菌液能够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而双歧杆菌发酵液不能延长其生存期,病理切片可见作用后的肿瘤组织内部和间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双歧杆菌死菌液、活菌液对肿瘤细胞株有抑杀作用。电镜观察死菌液作用后的H22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表现。结论 双歧杆菌死菌液、活菌液在体内外均有较好的抑瘤作用,其发酵液并未显示出抑瘤作用。说明双歧杆菌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来源于菌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5-氟尿嘧啶(5-FU)化疗肝癌H22荷瘤小鼠免疫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处理5-Fu化疗的H纶荷瘤Balb/c小鼠,MTT法检测NK细胞和CTL细胞杀伤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中T亚群比例;用RT-PCR和Western Not方法分别检测荷瘤小鼠肿瘤组织Foxp3和TIM-3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荷瘤小鼠脾细胞中CD4^+ CD25^+Tmg比例高,并存在Foxp3和TIM-3 mRNA及蛋白的高表达,经双歧杆菌LTA和5.Fu处理后CD4^+CD25^+Tmg比例下降,Foxp3和TIM-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均呈下调趋势,但5-FU单独处理后的荷瘤小鼠脾细胞中CD4^+细胞比例也减少,NK细胞和CTL杀伤率均降低,而双歧杆菌LTA处理后CD4^+细胞比例,NK细胞和CTL杀伤率却明显增加。二者联合处理也能增加CD^+细胞比例及NK细胞和CTL杀伤率。结论双歧杆菌脂磷壁酸联合5-FU可通过增强NK细胞和CTL杀伤能力,同时抑制TIM-3/TIM-3L途径,降低CD4^+CD25^+Tmg的免疫抑制活性,增强机体细胞免疫来提高化疗抗肿瘤效果,减轻化疗副作用,增强宿主对化疗的耐受性,从而提高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观察婴儿双歧杆菌(Bif. 189—3)对小鼠皮下移植肉瘤180(S180)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该菌无论在S180移植前或移植后经皮下注射,均能明显抑制皮下移植S180的增长,并使带瘤鼠存活期显著延长。病理检查见实验组肿瘤坏死明显,肿瘤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提示该菌能非特异性增强肿瘤局部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