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规律以及服用拜糖平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冈法对糖尿病患者、服用拜糖平患者及正常人群粪便中的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粪便中肠杆菌科细菌增加(9.0±0.5 vs 8.5±0.8,P<0.05),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数量减少(分别为8.1±1.2 vs 8.9±1.9和9.2±1.0 vs 9.9±1.4,P<0.05);服用拜糖平的患者肠道内类杆菌数量进一步减少(9.1±1.3,P<0.05),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有所恢复(分别为8.8±1.3和8.6±0.9,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肠道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AR)患者肠道菌群、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术后AR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肾移植的患者150例,术后发生AR 26例作为研究组,未发生AR 1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肠道菌群变化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肾移植术后AR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研究组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双歧杆菌/肠杆菌较对照组减少,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较对照组增多(P0.05)。研究组术后5 d、7 d血小板比容(PCT)低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率(P-LCR)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双歧杆菌数量减少、双歧杆菌/肠杆菌减少,肠杆菌数量增多、肠球菌数量增多,PCT降低、PDW升高、P-LCR升高为肾移植术后A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AR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术后PCT降低,MPV、P-LCR升高。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失调、PCT降低、PDW升高、P-LCR升高为A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神曲"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肠道微生态环境的调节及临床治疗作用.方法(1)健康人17例,IBS(以腹泻为主型)患者34例(按ROMEⅡ诊断标准),取粪便做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的培养,对比2组菌数量的差别;(2)随机将34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思密达、思密达加丽珠肠乐及思密达加神曲水煎液口服,治疗2周后,复查粪便菌培养,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的细菌数量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3)菌群的定性定量检测,采用厌氧菌及需氧菌培养法;(4)统计学处理,用SPSS 11.0软件,一般情况的比较用t检验;各菌群数量的比较用F检验;治疗有效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1)健康人组与治疗前患者组各菌群的对比IBS患者粪便中类杆菌、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数量较健康人组增加(P<0.05),肠球菌、肠杆菌数量较正常人组下降(P<0.05).(2)治疗后思密达组患者粪便中厌氧菌种有所增加,需氧菌种有所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神曲组患者经治疗后,粪便中乳杆菌明显增多(P<0.01),双歧杆菌增加(P<0.05),肠杆菌减少(P<0.05);与丽珠肠乐组治疗后乳杆菌、双歧杆菌及肠杆菌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后思密达组各菌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神曲组与丽珠肠乐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思密达组(P<0.05).结论中药"神曲"有调节IBS患者肠道菌群的作用,能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青春双歧杆菌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和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探讨青春双歧杆菌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功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青春双歧杆菌灌胃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取粪便检查正常菌群,取血和脏器检测TC、TG、HDL-C、SOD和MDA含量。结果青春双歧杆菌导致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增加,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下降;TC、TG和MDA水平下降,而HDL-C和SOD水平升高。结论青春双歧杆菌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功能和降血脂作用,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和慢性腹泻患者与正常人的肠道菌群变化差异.方法 对慢性腹泻组22例、急性腹泻组35例,对照组20例的成年患者粪便进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检测分析与比较.结果 急性腹泻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肠杆菌显著增加,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及肠球菌显著减少(P<0.01),慢性腹泻患者的肠杆菌明显增加,乳酸杆菌明显减少(P<0.05),双歧杆菌、类杆菌及肠球菌较对照组减少,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腹泻者厌氧菌较慢性腹泻者有所减少,其中类杆菌和乳杆菌显著减少(P<0.05).结论 无论急慢性腹泻患者都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其中急性腹泻患者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55例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发病早期粪便中正常菌群进行了分离、培养、计数和鉴定,并与30各健康儿作了对照。结果显示腹泻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明显减少(P<0.01),肠杆菌数量增加(P<0.05),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值)在10-1,5以下。并在腹写患儿中选取27例分别在发病时至愈后一周做肠道菌群的动态定量分析,发现随着腹泻症状消退伴有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但厌氧菌上升速度缓慢。临床动态观察表明,症状的恢复与肠菌群的恢复是同步的,但菌群恢复速度较临床症状好转速度为慢,而且菌群失调程度与临床症状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7.
赵娟  王晓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1):1326-1329, 1339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与IBS分型及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52例符合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依照罗马Ⅲ标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腹泻型组(62例)、便秘型组(56例)、混合型组(34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同时检测受试者血清ICAM 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ICAM 1关系,并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肠道菌群与IBS各亚型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CAM 1、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道肠杆菌和肠球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亚型IBS患者血清ICAM 1、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混合组患者血清ICAM 1、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最高,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最低;腹泻型组肠道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最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最高(均P<0.05)。肠道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是IBS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与ICAM 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而肠道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与ICAM 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肠道菌群可影响IBS患者分型,且肠道中部分菌群与ICAM 1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生长与血糖的相关性,从肠道菌群角度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与研究提供新的途径。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抽取2015年4月-10月福建某三甲医院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收集其粪便和血液标本,检测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以及血糖状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和双歧杆菌总菌的定量结果分别是(0.0001±0.0006)、(4.405±8.475)、(4.752±2.779)、(0.003±0.005)和(8.069±8.206)logN/g。空腹血糖和早餐餐后血糖分别为(8.638±1.913)、(9.763±1.910)mmol/L。相关分析显示:青春双歧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与早餐后2h血糖呈现负相关(r=-0.213、-0.217,P0.05),但相关性不显著;双歧杆菌总菌与空腹血糖和早餐后2h血糖有负相关关系(r=-0.302、-0.559,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血糖与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呈负相关,尤其是早餐后2h血糖,其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在兰溪市中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观察组A 38例与观察组B 62例,其中观察组A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0%、观察组B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0%,同时选择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收集3组患者新鲜粪便,检测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拟杆菌及肠杆菌等肠道菌群的含量,同时检测3组患者的白介素-2(IL-2),比较3组患者肠道菌群及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A与观察组B患者的肠杆菌、酵母菌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t=3.63、2.13,2.45、2.01,P0.05或P0.01),观察组A患者的肠杆菌、酵母菌数量多于观察组B患者(t=2.42、2.33,P0.05);观察组A与观察组B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3.48、2.36、2.28,2.15、2.04、1.99,P0.05或P0.01),观察组A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数量少于观察组B(t=2.22、2.18、2.09,P0.05);3组肠球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与观察组B患者的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88、2.36,P0.05或P0.01),观察组A患者的血清IL-2水平低于观察组B患者(t=2.3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内肠杆菌、酵母菌增多,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减少,IL-2水平降低,其变化的幅度与血糖升高水平相关,因此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关注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下降情况,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莫沙必利对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DG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予饮食控制、体育运动和药物控制血糖至基本达标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片治疗,5 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口服,连用6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肠溶片0.25g/次,1次/d,口服,连用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的变化,并比较评估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变化不显著,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65%vs 82.61%,χ2=5.1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6.52%)和5例(10.87%),均为腹泻,症状相对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DGP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其作用机制与其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抑制肠球菌和肠杆菌繁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易感小鼠及患病小鼠的病情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为预防与治疗Ⅱ型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系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组)、病例对照组(DM组)、预防组(Y组)、低剂量治疗组(L组)和高剂量治疗组(H组),每组10只,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构建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CON组仅每日予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Y组造模前灌胃嗜酸乳杆菌。各组每日灌胃相应浓度药物进行治疗,CON组与DM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观察至造模后25 d各组的体重、空腹血糖、C肽水平、血脂谱、胰腺组织学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 (1)灌胃嗜酸乳杆菌活菌制剂后,小鼠血糖降低,小鼠体重恢复至正常,C肽水平有所回升,肠道益生菌的数量有所恢复。但是某些条件致病菌在整个实验里呈递增状态。(2)STZ诱导Ⅱ型糖尿病后,小鼠TG、LDL升高,而TC与HDL变化不明显。灌胃后25 d,各组小鼠升高的TG、LDL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3)小鼠胰岛病理结构变化:Y组胰岛细胞形态接近CON组,边界较清楚,细胞排列较整齐,胰岛数及岛内细胞数多于L、H组,细胞分布均匀,核大小基本相等,少部分核固缩。结论嗜酸乳杆菌对STZ所致Ⅱ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STZ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减少。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化的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住院8天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住院1~8d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1)提取4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观察组)住院1~8d和4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粪便标本的细菌DNA,测量并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标本细菌的DNA-A240值;(2)采用16S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1)粪便标本中细菌的DNA-A240值分别为:对照组d0(3605.9±1096.9)ng/μl,观察组治疗前1天d1(2225.9±616.1)ng/μl,治疗第3~4天d2(1780.3±547.4)ng/μl,治疗第7~8天d3(2055.6±570.2)ng/μl;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以及观察组治疗不同时期相比,d0与d1差异有显著性(P〈0.05),d1与d2差异有显著性(P〈0.05),d1与d3差异有显著性(P〈0.05),d2与d3差异无显著性(P〉0.05);(2)粪便标本中3种细菌量的对数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在治疗第3—4天较低,第7—8天有所回升;大肠埃希菌的对数值亦有减少,治疗第3—4天较低,但第7~8天没有明显回升。结论(1)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总DNA-A260量和健康儿童相比有减少;(2)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量与正常儿童相比有下降,治疗的第7天有回升的趋势。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益生菌数量减少可能影响其发病和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改变,研究花生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NGF及ChAT表达的影响,探讨花生油在防治糖尿病脑病中的作用。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2型糖尿病给予2 mL花生油组(T2DM+2 mL组)及2型糖尿病给予5 mL花生油组(T2DM+5 mL组)。其中C组给予正常饮食,糖尿病组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喂养,2个月后,按25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成2型糖尿病模型,T2DM组、T2DM+2 mL组及T2DM+5 mL组大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糖尿病造模1个月后处死全部大鼠,行脑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NGF和ChAT的表达。结果 (1)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NGF表达比C组明显降低(P〈0.05),T2DM+2 mL组及T2DM+5 mL组大鼠海马CA1区NGF表达均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2)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ChAT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T2DM+2 mL组和T2DM+5 mL组大鼠海马CA1区ChAT表达均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表达降低,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减少,这可能是2型糖尿病脑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花生油能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区内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胆碱能神经元存活,表明花生油具有一定的保护大鼠糖尿病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口服抗生素对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及双歧杆菌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用5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每组1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抗生素组(B)、益生菌组(C)、益生菌干预组(D)和生理盐水组(E).A组为空白对照,B组给予头孢克洛灌胃,C组给予双歧杆菌灌胃,D组先给头孢克洛灌胃,2h后再灌长双歧杆菌,E组每天灌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2周后处死大鼠,取少许新鲜盲肠内容物粪便涂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末端回肠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粪便涂片结果显示:B组与其余四组相比G+b占肠道总细菌数比率明显下降,G-b及G+c占总细菌数比率明显升高(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C组与E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发育良好,上皮结构完整,排列整齐,而A组腺体发育少,绒毛高度小;B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萎缩,黏膜水肿,部分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D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排列整齐绒毛显示清楚,少部分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组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B组CD4、CD8表达程度受到抑制,灰度值增大(P<0.05);C组与E组相比CD4、CD8表达增加,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刺激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新生大鼠口服抗生素后肠黏膜结构被破坏以及干扰肠道菌群的定植,影响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长双歧杆菌的能预防抗生素引起的菌群紊乱,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保护肠道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慢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慢性肝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10mg/粒,每次2粒,2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菌落计数变化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实验前肠道菌群、TBiL、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无明显变化(P〉0.05),TBiL、PT有所下降但不显著,治疗组患者的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以及酵母样真菌的菌落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BiL、PT较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可以促进慢性肝衰竭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及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刘勇  陈锐  王娓娓  岳凡  宋静 《生物磁学》2014,(1):96-98,61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MT)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8例,按照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糖尿病伴脑梗死组(105例)和单纯糖尿病组(11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三组血清Hcy、APN、hs—CRP和IMT的水平变化。结果:糖尿病伴脑梗死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的血清Hcy、hs—CRP和IMT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糖尿病伴脑梗死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而糖尿病伴脑梗死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的血清APN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糖尿病伴脑梗死组血清APN的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Hcy和hs—CRP水平随着1MT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0.01),而APN水平随着IMT严重程度升高而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伴脑梗死的患者大血管病变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颈动脉IMT与Hcy和hs—cRP呈正相关,而与APN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地中海饮食干预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糖代谢水平、肠道菌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11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给予地中海饮食干预及有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脂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肠道菌群、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FPG、2hPG、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水平较对照组低,双歧杆菌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心理精神、生理功能、社会关系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中海饮食干预联合有氧运动训练能有效纠正T2DM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状态,改善脂糖代谢,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肥胖症病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普外三科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合并T2DM的肥胖症8例病人的术前资料和术后12个月的随访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病人体重、体重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相比,术后1月开始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T2DM临床完全缓解4例(50%),临床部分缓解4例(50%)。所有病人术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均呈下降趋势,从术后1个月开始,糖化血红蛋白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复查5例(62.5%)已恢复正常水平;空腹血糖自术后1月开始与术前相比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肥胖症合并T2DM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方法 分别称取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治疗前后新鲜粪便1.0 g,对肠道菌群中最有代表性的3种需氧菌(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和4种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 ,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菌落计数,同时计算B/ E值来代表定植抗力。结果 抗Hp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 5 ) ,B/ E值明显下降( P<0 .0 1) ,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加( P<0 .0 5 ) ,酵母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P<0 .0 5 )。结论 三联疗法抗Hp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治疗Hp感染时须考虑到大量抗生素治疗后可能对患儿产生的副作用及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2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无冠状动脉病变组26例(DM0);合并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32例(DM1);合并双支以上病变组34例(DM2)。另选取正常健康行冠脉造影检查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入选者血浆chemerin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T2DM及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NC组对比均明显升高,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各组血浆Chemerin水平与BMI、HOMA-IR、TC、和APOB各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81、0.723、0.415、0.694,P均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浆chemerin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