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属(Gossypium)的种间杂交是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种间杂交,可将棉属中某些种,尤其是野生种和半野生种的优良特性引入生产上栽培的种,从而创造人们所需要的品质好、抗逆性强的新类型或新品型。这是长期以来育种工作者的愿望。同时,棉属的种间杂交对创造雄性不育系,探索棉属的分类与进化以及对于遗传育种理论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然而,棉属的种间杂交也和其它一些植物一样存在着杂交亲本的不亲和性和杂种后代的不育性。根据胚胎学  相似文献   

2.
3.
棉属种间高代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薄层等电聚焦方法,对已稳定遗传20代的棉属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中棉(G.arboreum )种间高代系蕾期真叶及花药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棉种的不同品种,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基本相同,同一染色体组的不同棉种,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染色体组的棉种,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显著的差异;2.高代系的同工酶谱与母本“科遗2号”相似,而与父本中棉“完紫”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5.
何鉴星  梁正兰 《遗传学报》1991,18(2):140-148
本文研究了棉属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的不亲和性,试验材料涉及5个染色体组,包括2个栽培种(陆地棉和中棉)和5个野生种(戴维逊氏棉、瑟伯氏棉、三裂棉、阿拉伯棉和比克氏棉)。以陆地棉作母本,异己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缓慢,有花粉管胚珠低于10%,陆地棉×戴维逊氏棉杂种胚在子叶期坏死。以中棉作母本,不亲和性主要表现在受精后的胚胎发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翟虎渠 《遗传学报》1990,17(1):6-12
在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sica中,开花期这一性状用V_5作亲本可能产生较大变异,无论是选择早开花的还是选择迟开花的,都有较大机会得到理想目标株系;对于株高这一性状,含有V(?)的组合可望有较大机会产生高于标准品种的株系。通过组合间育种潜势的比较,能了解各亲本中基因分布的基本情况,进而进行客观评价并对杂交组合做出取舍。试验证明,用一个组合的早期世代的参数m和D来预测高世代或纯系的育种潜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棉花种间杂交技术创新及育种程序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立的棉属种间杂交新方案对克服杂交不孕及F1不育性取得重大进展;获得了栽培种间(4n与2n)70个组合及陆地棉与14个野生棉种间大批量的高代种质资源,并已育成8个新品种,4个来自陆地棉×中棉,另外4个来自陆地棉与4种野生棉的杂种,为我国首次育成,其中石远321(冀棉24)为近年来国家区试中增产幅度最大的新品种,3年累计推广933.3×103 hm2.建成了有效的种间杂交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8.
杜鹃花属的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杜鹃花属十余年来所做的59对杂交组合的实验发现:(1)二倍体与二倍体的杜鹃花种间杂交亲和力强,座果率为37.5%~100%;(2)二倍体与多倍体的杜鹃花杂交无亲和力,座果率为0;(3)同亚属不同亚组之间二倍体种的杜鹃花杂交亲和力强;(4)不同亚属之间的杜鹃花种间杂交不育  相似文献   

9.
蝴蝶兰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植物的种质资源, 杂交育种过程中亲本的选择和某些观赏性状的遗传规律、杂交组合登录情况等进行了综述,并且对我国杂交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蝴蝶兰属植物遗传育种现状,就如何加快我国蝴蝶兰属植物杂交育种和新品种培育的进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兜兰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兜兰属(Paphiopedilum)的杂交育种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有20262个杂交种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RHS)登录。对兜兰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杂种登录,杂交方法、杂交亲本的选择、属间杂交、不同兜兰种类在花色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杂交育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并结合我国兜兰属植物育种现状, 提出了我国兜兰属植物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疆甘草属的种间杂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试验以居群为单位的新疆甘草属7个种进行种间人工杂交。通过对种间杂交结实量(RS)和亲本种平均结实量(RSm和RSf)的分析比较,测出相应的杂交结实指数(IS)、初步了解种间杂交亲和性的大小,为甘草属植物系统与演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小麦族赖草属植物的6个种:赖草(Leymussecalinus)、窄颖赖草(L.angustus)、单小穗赖草(L.aemulans)、多枝赖草(L.multicaulis)、大赖草(L.racemosus)和天山赖草(L.tianshanicus)作试验材料,分别组配成5个种间杂交组合,并与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鹅观草属(Roegneria)以及Thinopyrum属组配成9个属间杂交组合。应用胚胎培养技术,离体培养杂种胚胎,成功地拯救了赖草植物的种间和属间杂种。试验结果表明,杂种胚胎的胚龄、培养基的营养组成以及杂种基因型对离体胚胎的培养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姜花属种间杂交胚挽救中幼胚萌发率,以白姜花×金姜花的胚珠为试材,研究不同胚珠发育时期、不同培养基及低温处理果实对幼胚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姜花×金姜花胚挽救的适宜培养基是MS+0.1 mg/L BA十0.1 mg/L NAA;接种时期以60 d的幼胚培养效果最佳;低温处理果实3~6 d能有效提高幼胚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4.
石蒜属种间亲缘关系RAPD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采用RAPD标记构建了石蒜属Lycoris植物13个种的指纹图谱。从5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41个引物,共产生了350条DNA片段,分子量在0.3-3.0kh之间,其中253条谱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72.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为6.2条。采用TFPGA数据分析软件,计算Nei氏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建立了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石蒜属13个种明显聚为两大类,即具有单型核型结构(I型),染色体基数为x=11的5个物种:玫瑰石蒜L.rosea,红蓝石蒜.L.haywardii,稻草石蒜L.straminea,换锦花L.sprengeri和石蒜L.radiata聚为一类;具有两型核型结构(V型和I型)8个物种即江苏石蒜L.houdyshelii,乳白石蒜L.albiflora,中国石蒜L.chinensis,长筒石蒜L.longituba,安徽石蒜Lanhuiensis,夏水仙L.squmigera,短蕊石蒜L.caldwellii和忽地笑L.aurea聚为一类。其中玫瑰石蒜和红蓝石蒜的亲缘关系最近,石蒜和忽地笑的亲缘关系较远,与细胞学的研究结果相吻合。通过RAPD分析,对玫瑰石蒜,红蓝石蒜和稻草石蒜是否天然杂交起源以及乳白石蒜,稻草石蒜和江苏石蒜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沙坝国家云杉/落叶松良种基地苗圃的云杉属7个种(2007年移栽的欧洲云杉、西加云杉、红皮云杉、黑云杉、蓝云杉、白云杉和恩氏云杉)实生苗1 a针叶为对象,研究种间和种内针叶性状的遗传差异,为云杉苗期识别和进行适应性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云杉种间针叶长、宽、长/宽、鲜重、干重、冬季含水率差异达显著水平,且云杉针叶性状种间和种内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2)7个云杉种间针叶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鲜重(47.65%)>干重(40.94%)>宽(24.98%)>长(22.39%)>长/宽(21.32%)>冬季含水率(12.75%),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冬季含水率是最稳定的性状。(3)种内白云杉的鲜重、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50.85%和38.01%,蓝云杉针叶冬季含水率变异系数最小,为2.11%。(4)针叶性状间除长/宽与鲜重、干重、冬季含水率不相关外,其余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除针叶长/宽与苗高、当年高生长量不相关外,其余针叶性状与树高、当年高生长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5)种间针叶干重与针叶长、宽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在0.793~0.993间,根据针叶长指标将7个云杉种划分为3类,并可根据云杉针叶长、宽、长/宽、鲜重、干重、颜色和气孔带等性状进行苗期识别和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教学中,以粮食问题为主题,以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探究活动、分析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意义建构;体会育种技术在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作用;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属种间体细胞杂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PEG融合方法,分别进行了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chinensis)(2n=2x=58)子叶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与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 var.deiciosa)(2n=6x=174)子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以及狗枣猕猴桃(A.kolomikta)(2n=2x=58)叶肉原生质体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融合的1个克隆和中华猕猴桃与狗枣猕猴桃融合的4个克隆的RAPD谱带分别具有双亲特异的DNA谱带;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前者细胞核倍性推测为8倍体,后者细胞核为3倍体、4倍体和5倍体。初步鉴定这5个克隆是猕猴桃属种间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19.
用RAPD标记研究对虾属六个种间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宋林生  樊拥军 《动物学报》1998,44(3):353-359
用RAPD技术对对虾属中六种对虾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用20个随机引物扩增,共得到364条清晰稳定的多态性片段,片段长度在230 ̄2800bp之间。统计这些片段,根据扩增片段的共享度计算出相对遗传距离指数,然后用UPGMA和NJ等聚类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构建系统树,确定了它们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外部形态比较相似的种类在基因组DNA上表现出较大的相  相似文献   

20.
懒猴属的核糖体DNA变异及其种间分化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文  宿兵 《动物学研究》1996,17(1):89-93
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和人28S、18SrDNA探针构建了懒猴属各物种核糖体DNA重复单位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在进化速率较高的非转录间隔区,在大、中、小懒猴中分别定位了23、24、24个酶切位点。大懒猴与中懒猴有12个位点不同,与小懒猴有14个位点不同,而中、小懒猴间则只有一个位点的差异。经过计算,大懒猴与中懒猴的遗传距离值为12.65%,与小懒猴的差异为14.24%,中、小懒猴间的差异则仅为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