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草履蚧-龄若虫的发育历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郑州通过室外埋卵观察,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从1月初开始孵化,孵化后在土里等到2月初开始出土,此时日最高气温在6~8℃之间.若虫出土期约30 d,2月中下旬为出土高峰期.经设置14,18,22,26和30℃ 5个温度梯度观察,草履蚧1龄若虫发育起点温度为7.9℃,有效积温为203.8日·度.利用树干绑缚杀虫药带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2.
福州城南木麻黄上发生珠蚧 (硕蚧 )科的草履蚧、吹绵蚧和银毛吹绵蚧 ,草履蚧发生极其严重 ,吹绵蚧于 5月间也一度猖獗 ,银毛吹绵蚧其次。总受害株达 99% ,受害梢率达 6 0 %以上 ,造成木麻黄生长衰弱甚至枯死。笔者在一年多的时间中 ,对此三种珠蚧及天敌田间种群消长进行了初步的考查。( 1 )草履蚧在福州一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和少数三龄若虫在木麻黄主枝和主干上越冬 ,冬季天气温暖时还见有爬动 ,翌年 3月下旬成虫爬至树头基部松土层 3- 5cm内或树干的裂缝等处 ,分泌绵絮状蜡质的卵囊产卵其中。室内观察一头雌成虫可连续产卵 3天 ,第一天产下…  相似文献   

3.
黄杨绒蚧Eriococcus abeliceae Kuwana是危害园林树木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蚧在西宁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树干裂皮缝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2龄若虫蜕皮变为3龄若虫,开始为害,雌虫5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18~23d,每雌虫产卵量134~424粒,平均287粒。6月上旬卵开始孵化,孵化率100%。雌虫3龄,雄虫2龄。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黄杨绒蚧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卵发育起点温度12.98℃,有效积温39.03日.度;预测式为N=(39.03±2.66)/T-(12.98±0.18)。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Walker)对木瓜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 Williams and Granara de Willink的捕食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黄玛草蛉2龄、3龄幼虫对木瓜粉蚧2龄、3龄若虫及成虫的捕食选择偏好,同时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评价了黄玛草蛉2龄、3龄幼虫对木瓜粉蚧各虫态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黄玛草蛉2龄、3龄幼虫偏好捕食木瓜粉蚧若虫,对木瓜粉蚧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中,黄玛草蛉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捕食能力,其对木瓜粉蚧2龄、3龄若虫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16头、81头和19头,a/Th值(a为瞬时攻击率,Th为处置单头猎物时间)分别为284.76、134.26和28.38.黄玛草蛉幼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且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黄玛草蛉3龄幼虫对猎物的搜寻效应明显高于2龄幼虫.研究结果表明,黄玛草蛉对木瓜粉蚧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5.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草履蚧保定、石家庄、邯郸16个不同寄主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4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100%。遗传距离指数在0.701—0.4360,平均为0.2395。其中以邯郸枫杨和邯郸垂丝海棠为寄主的草履蚧种群遗传距离最小(0.0701);以石家庄紫叶李和邯郸木槿为寄主的种群遗传距离最大(0.4360)。遗传一致度系数在0.6466—0.9290。说明草履蚧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并存在遗传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草履蚧种群遗传多样性同时受到寄主和地理因素的双重影响,且不同寄主草履蚧种群已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6.
柿长绵粉蚧Phenacoccus pergandei Cockrell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柿树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河南省郑州地区1年发生1代,以3龄若虫在枝条上和树皮缝中越冬。每年3月上旬越冬若虫开始为害,4月中旬雌成虫继续为害。4月下旬开始产卵,卵期约20d。5月上旬卵开始孵化,5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幼虫有3个龄期,以3龄若虫于10月下旬开始越冬。7种药剂对柿长绵粉蚧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杀扑磷乳油1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1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对柿长绵粉蚧具有良好的防效,药后7d和药后15d的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徐龙江 《昆虫学报》1980,(3):304-304
糖槭蚧Parthcnolecanium corni (Bouche)近年来在新疆为害葡萄、苹果、桃、杏、核桃、酸梅、巴旦、械、白蜡、杨、柳等多种植物,并猖獗漫延。 此蚧虫一年发生1-2代,通常以2—3龄若虫在嫩枝或树皮裂缝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为雄虫羽化期,5月中旬雌成虫产卵,卵于5月底或6月初孵化,孵化盛期为6月中旬,6月下旬孵化  相似文献   

8.
草履蚧在烟草上的发生及其防治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Kuwana)又名日本草履蚧,草鞋蚧,草履硕蚧,属同翅目Homoptera绵蚧科Monophlebidae.于2000年7~8月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茨岩乡凉水村(海拔1?210?m),永顺县车坪乡咱河村(海拔720?m)首次发现其在烤烟上危害.据资料介绍[1,2],草履蚧食性很杂,寄主为栎、苹果、板栗、胡颓子、无花果、桃、柿、柳、槐、广玉兰、罗汉松等花木.其在烟草上的发生与危害,经反复查证 ,此前未见有资料或文献述及.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温度和寄主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寄主上该虫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成虫性比和存活率,结果表明:18℃-3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逐渐缩短,34℃与30℃下无明显差异。该虫不同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均较高,其中2龄雄若虫和雌若虫最高,分别为19.11℃、16.14℃,蛹最低,为12.22℃。有效积温蛹最大,为87.40日·度,1龄若虫次之(77.12日·度),2龄雄若虫最小(26.32日·度)。18℃-30℃时各虫期死亡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34℃时又有升高。取食4种寄主时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有所变化,1龄若虫番茄上显著长于马铃薯;2龄雌雄若虫番茄上显著长于扶桑和马铃薯;3龄雌若虫以烟草和番茄上较长,扶桑和马铃薯上较短;雄蛹、雄成虫历期均无差异;烟草上雌成虫存活时间最长;雌虫整个虫期存活时间最长,为53.77 d,番茄次之(48.65 d),扶桑、马铃薯较短,分别为43.39 d、39.79 d。雄虫整个虫期存活时间烟草明显长于扶桑。不同寄主上扶桑绵粉蚧雌雄虫比率差异较大,以马铃薯上雄虫率最高(37.78%),其次为扶桑(26.67%),烟草上最低(8.01%)。  相似文献   

10.
草履蚧种群地下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草履蚧Drosichacorpulenta(Kuwana)种群地下空间分布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草履蚧在树冠下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分布量与距树干的距离远近有关,集中分布于树干根基部地面以下0~5cm的土层中。用多种聚集度指标分析了草履蚧种群的地下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各组的L,mx的值均大于1;CA,I值均大于0,扩散系数C值大于置信区间上限,(C大于1)表明草履蚧在土壤中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草地贪夜蛾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本文在5个恒温条件下:20℃、25℃、28℃、32℃和35℃,采用玉米苗作为饲料,测定了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20~35℃温度条件下,草地贪夜蛾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完成一个世代发育历期在23.0~48.3 d;其中,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70℃、11.11℃、11.01℃、5.65℃和9.21℃,有效积温分别为:39.40日·度、201.25日·度、134.12日·度、171.06日·度和636.53日·度;20~32℃是卵、幼虫、蛹和成虫产卵的适宜温度,15℃、35℃恒温条件下不适宜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根据本试验测定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推测草地贪夜蛾在滇中、滇西、滇南、滇东南、滇西南、滇东北、滇西北年发生世代分别为2.18~8.59代、2.28~10.15代、3.43~12.13代、3.15~8.46代、2.75~9.39代、1.38~6.87代、1.11~6.72代。  相似文献   

12.
李明珠  刘向东 《昆虫学报》2022,65(10):1314-1323
摘要: 【目的】在全球不断变暖背景下,昆虫受到热胁迫的频率不断增加。短期内反复受到热胁迫会使昆虫产生热适应性,但是昆虫热驯化所产生的耐热能力的传代效应还不完全清楚。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对其幼虫在特定温度下进行几代热锻炼可提高其对高温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旨在摸清稻纵卷叶螟热适应的传代能力,为在全球变暖形势下以温度因子预测其种群发展趋势提供指导。【方法】将实验室内分别经39℃和41℃连续锻炼30代建立的稻纵卷叶螟热锻炼品系HA39和HA41以及非锻炼品系HA27的1-5龄期幼虫在不同温度(36℃和41℃)下进行不同时长(1~144 h)的暴露处理,调查幼虫的存活率,确定热锻炼品系幼虫的耐热能力;采用两品系间杂交实验测定HA39和HA27各交配组合的繁殖力及后代3龄幼虫的耐热能力;对HA39停止高温锻炼,并测定停止锻炼2代后3龄幼虫的耐热能力。【结果】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经历多代次短期热锻炼不仅可提高该龄幼虫的高温适应力,而且可提高其他龄期幼虫对特定高温的耐受能力,表现为HA39和HA41在36或41℃下处理特定时长的存活率显著高于HA27。锻炼高温的不同,幼虫获得的热耐受能力也有差异。39℃下锻炼可提高4龄幼虫在36℃下暴露2和4 d以及5龄幼虫在41℃下暴露5和6 h时的存活率,但41℃下锻炼则不可。HA39和HA27的自交及杂交后代的繁殖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杂交后代3龄幼虫在41℃下处理5和6 h时的存活率与HA39自交后代的相当,并且显著高于HA27自交后代的,幼虫通过热锻炼获得的耐热能力可从亲本遗传给后代。停止热锻炼2代后,在39℃下处理4 h时HA39 3龄幼虫的存活率显著高于HA27的,但39℃下其余处理时间以及36和41℃下处理1~7 h HA39 3龄幼虫的存活率均与HA27的无显著差异,表明幼虫热锻炼产生的耐热能力在停止锻炼后2代仍可部分保持。【结论】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热适应能力具有继代效应。经过长期的气候变暖适应后,稻纵卷叶螟种群的热适应能力很可能在不断增强,从而夏季高温对其种群的抑制作用减弱,其种群暴发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温度为单因素变量,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分析水温对拟目乌贼幼体日生长率与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温处于28.1~32℃之间时,拟目乌贼幼体的日生长率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当水温处于32~32.67℃时,拟目乌贼幼体的日生长率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当水温处于29.5~32.6℃时,拟目乌贼幼体不易出现幼体死亡(死亡率<6.25%),适宜拟目乌贼幼体的存活;而当水温处于32.3~34℃之间时,拟目乌贼幼体出现了13.16%~61.16%的幼体死亡,不适宜拟目乌贼幼体的存活。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温处于29.5~32℃之间时,拟目乌贼幼体的存活率高(存活率>93.75%),且日生长率处于0.24%~1.76%,适宜拟目乌贼幼体的存活。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丝带凤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对丝带凤蝶生长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丝带凤蝶在武汉地区1年发生6代。在15~35℃范围内,卵孵化率、幼虫和蛹存活率分别在25,25和20℃时最高,卵、幼虫和蛹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显著缩短;适宜发育温度范围为20~35℃。丝带凤蝶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约为(8.7±2.5)℃、(11.9±6.0)℃和(6.9±1.8)℃,有效积温分别约为(82.5±5.1),(222.2±39.5)和(178.7±7.3)日.度。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中华虎凤蝶幼虫生存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洪渭  袁德成 《昆虫知识》1999,36(4):199-202
本文就温度对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生存与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幼虫16~32℃范围内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2龄幼虫死亡率在32℃下达30.92%,显著高于其它温度;3~5龄幼虫32℃下全部死亡,其它温度下多以28℃为高。1~2龄幼虫在16~32℃和3~5龄幼虫在16~28℃范围内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而平均发育速率则反之。用Weibull分布函数能较好地拟合各龄幼虫的存活率曲线,并由此判断出各存活率曲线类型。此外,还测定了各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最后建议中华虎凤蝶1~2龄和3~5龄幼虫饲养适宜温度分别为28℃和20~24℃。  相似文献   

16.
杨云鹤  张海剑  石洁  刘树森  郭宁 《昆虫学报》2019,62(9):1065-1071
【目的】调查显示,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在田间的虫口密度与玉米被害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田间虫口密度并不能准确预测玉米苗被害率。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幼虫发生量与玉米苗被害程度之间的关系,解释田间调查遇到的幼虫即使有时大量发生玉米苗却受损轻微的现象,本研究室内检测了外部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为害玉米的影响以及昆虫自身的相关取食习性。【方法】将3龄末、4龄初二点委夜蛾幼虫分别置于下述8种温湿度和食物组合条件下进行处理:低温低湿无食物(15℃, 30%RH, 饥饿)、低温干燥无食物(15℃, 0%RH, 饥饿)、低温低湿有食物[15℃, 30%RH, 饲喂人工饲料(AD)]、低温干燥有食物(15℃, 0%RH, AD)、高温高湿有食物(36℃, 90%RH, AD)、高温干燥有食物(36℃, 0%RH, AD)、高温高湿无食物(36℃, 90%RH, 饥饿)、高温干燥无食物(36℃, 0%RH, 饥饿);处理4 h后,评价其对盆栽玉米苗的为害程度,并测定幼虫在4个不同温度(15℃, 24℃, 28℃和33℃)下对玉米叶片的取食量。分别用8种食物(马齿苋、紫苏、甘薯、白菜、大豆、南瓜和玉米叶叶片以及麦秸)将初孵幼虫驯化饲喂至3龄后,检测经过驯化处理后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麦秸和和玉米叶片的选择性。【结果】在干燥条件下,无论是否经过饥饿处理,幼虫对玉米苗的为害程度均较高,尤其是高温干燥处理后,对玉米苗的平均为害级别达3.1级;低温干燥处理组和高温干燥处理组为害级别在4级以上(含4级)的幼苗数分别占幼苗总数的50%和40%。在15-33℃,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取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48 h校正取食量分别为12.8, 31.8, 38.0和60.0 mg。用甘薯、白菜、大豆和南瓜叶片驯化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的选择率显著高于对玉米和麦秸的选择率;初始取食紫苏叶片的幼虫对紫苏和麦秸的选择率显著高于对玉米的选择性,初始取食玉米叶片、麦秸的幼虫分别对玉米、麦秸的选择性更高。【结论】干燥是二点委夜蛾幼虫增加对玉米摄入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二点委夜蛾适应短时高、低温的能力较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15-33℃),短时间内的取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作为干燥的一个辅助因素,温度通过影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取食量而决定其为害玉米苗的程度;二点委夜蛾倾向于选择初孵幼虫最先接触的食物;二点委夜蛾在玉米苗上的发生为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食性。  相似文献   

17.
短时高温对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的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探索短时高温对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23±1℃、 相对湿度80%±7%和15L∶9D条件下, 测定了桃小食心虫卵、 幼虫、 蛹、 成虫在经历35, 38和41℃高温处理1~4 h后各阶段的发育历期、 存活率和产卵量。【结果】 短时高温对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 经41℃处理后, 初蛀果幼虫(1日龄)的发育历期明显延长, 且存活率显著降低, 3日龄以上的幼虫受到的影响不明显; 11日龄蛹的羽化率在38℃和41℃处理中明显降低, 畸形率也显著升高; 经38℃和41℃处理的成虫存活率降低, 寿命缩短, 产卵量也减少。【结论】短时高温处理对桃小食心虫卵的影响较小, 而对成虫的影响较大。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虫在高温季节种群数量变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树干木质部形成周期与温度密切相关,存在影响形成层活动的敏感温度,但是尚未研究尝试从树木年轮中探索影响径向生长的敏感温度。华山主峰的华山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较敏感,且华山西峰的气象站记录了1953年以来气象资料,这为探索树木径向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以华山主峰的华山松年轮资料和日值温度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历年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过程和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最小密度以及最大密度的相关性,尝试探索华山松径向生长与日均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一定温度的初日时间对华山松径向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其中3 ℃和8 ℃初日时间和持续时间对年轮宽度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3 ℃对早材宽度影响较大,8℃初日时间对晚材的影响较大;高于11 ℃的温度会对华山松的径向生长造成限制,其中以11 ℃的作用最明显;而温度的终日时间对年轮特征影响较小。说明3 ℃是早材形成的敏感温度,8 ℃是晚材形成的敏感温度,温度高于11 ℃会对华山松的径向生长构成胁迫。这证明华山松年轮特征中包含了较多的气候信息,形成层活动和木质部的生长存在阈值温度,通过分析不同温度的生长期与年轮特征的关系可以找到影响华山松径向生长的敏感温度。这些敏感的温度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影响木质部的形成尚无法得知,但是这为解释树木生长对全球温度升高的响应以及利用华山松年轮重建历史气候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光周期和温度对枯叶蛱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下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us Doubleday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20℃时,光周期对枯叶蛱蝶幼虫发育历期影响明显,25℃和30℃时无明显影响。20,25和30℃,12.5~14h光照下,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31.7~36.0,26.3~27.4和21.0~21.5d,最长和最短历期分别相差4.3,1.1和0.5d。随着温度升高,在相同光照下,幼虫发育历期缩短。20,25和30℃12.5~14h光照下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0%~92%、75%~95%和55%~85%,随温度上升,不同光周期下幼虫存活率差异加大。30℃时大部分光周期下存活率较低,已对幼虫生长发育不利,人工养殖时温度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20.
温度和食料对白眉野草螟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白眉野草螟Agriphila aeneociliella(Eversmann)是近年在我国小麦上新发现的一种害虫,以幼虫在小麦茎基部取食危害,造成缺苗断垄,对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潜在的威胁。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和食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对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在光周期14L∶10D,RH 70%±5%的条件下,设置系列恒定温度,用小麦作饲料,记录和分析不同温度下幼虫各龄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明确其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设置温度25℃,光周期14L∶10D,RH 70%±5%的条件,分别用小麦、玉米和人工饲料饲养,分析不同食料对其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在恒温(13~29℃)范围内,白眉野草螟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存活率没有明显差异;在恒温33℃,该虫不能完成幼虫期生长发育而死亡。不同食料饲养后,幼虫各龄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顺序为取食小麦取食玉米取食人工饲料,尤其是1-3龄幼虫差异最为明显,取食小麦、玉米的4-6龄幼虫发育历期差异未到达显著水平,但显著低于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结论】白眉野草螟幼虫具有很强的温度适应能力,不同温度对其发育历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目前白眉野草螟发生危害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为其最适宜寄主,室内条件下取食玉米也能完成幼虫期的生长发育。本研究为制定白眉野草螟在我国的潜在发生危害区提供了理论数据,为田间种群动态变化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