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K大鼠是1975年由Goto等在日本仙台从Wistar大鼠中反复选择形成的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鼠种。该鼠具有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受损,β细胞分泌受损,空腹高血糖,肝糖原生成增多,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度胰岛素抵抗等特点,晚期合并各种并发症,与人类2型糖尿病进展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c-met对胰岛β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糖耐受和对GLUT2的表达影响三个方面探讨c-met在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在大鼠胰岛β细胞系INS-1中运用RNA干扰技术(RNAi)抑制HGF的特异性受体c-met蛋白的表达,检测其在正常的生理状况下对成熟的胰岛β细胞增殖以及功能维持的作用。结果:c-met蛋白对成熟的胰岛β细胞的增殖与周期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于β细胞的功能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调节GLUT2蛋白来维持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有助于进一步阐明HGF/c-met通路在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从而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工合成胰高血糖素样截短肽(sGLP-1)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Ⅱ型糖尿病GK大鼠随机分为三组,以合成的GLP-1为阳性对照,观察sGLP-1对Ⅱ型糖尿病GK大鼠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以及糖耐量的影响,通过MTT法测定sGLP-1对胰岛β细胞系β-TC3增殖作用.结果 与GLP-1相比sGLP-1能够长效控制的血糖水平,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P<0.01).同时sGLP-1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胰岛β-TC3细胞的增殖,使得胰岛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结论 sGLP-1控制血糖的长效能力优于GLP-1,可能从刺激胰岛素分泌和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两个方面对Ⅱ型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ucogen-like peptide-1,GLP-1)在胰岛素分泌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在改善β细胞功能方面有着令人瞩目的效应,但有关其作用机制尚需更深入研究。本研究探讨GLP-1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胰岛细胞损伤的影响,观察GLP-1在T2DM大鼠胰岛细胞凋亡损伤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HE染色结果发现,糖尿病大鼠胰岛损伤。ELISA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大鼠血清中GLP-1表达水平上调。放射免疫结果表明,GLP-1和谷氧还蛋白1(Grx1)促进HIT-T 15细胞分泌胰岛素,Cd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GLP-1加药处理后,各组与糖尿病组相比,药物提高了Grx1和胰岛素表达水平,降低了胰高血糖素表达水平,同时降低了活性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GLP-1在肥胖T2DM大鼠胰岛细胞凋亡中起保护作用,同时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其机制可能与Grx1相关。  相似文献   

5.
胰腺衍生因子(PANcreatic DERived factor,PANDER)是新近克隆的细胞因子,在胰腺的胰岛β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重组PANDER蛋白预处理或腺病毒过表达PANDER基因均可在体外显著地诱导人、大鼠及小鼠胰岛β细胞及多种β细胞系凋亡, 并抑制其胰岛素分泌.同时,炎症细胞因子IFN-γ能显著地上调β细胞PANDER基因的表达,提示PANDER有可能在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的1型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作用.PANDER蛋白与胰岛素通过Ca2 依赖的方式从β细胞中共分泌进入循环系统,特异性地结合到肝细胞膜上并抑制肝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这提示PANDER可能也介入了机体胰岛素抵抗的形成.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PANDER的生理学功能研究,对PANDER的发现、最新研究进展及其潜在的生理学功能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因工程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外构建胰岛素分泌细胞系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的代用品是国外进行糖尿病基因治疗的主要内容。1.β细胞系工程β细胞是人胰腺郎格罕氏细胞,早已被用来治疗糖尿病[1],但是用胰腺移植治疗糖尿病有免疫排斥、供体有限以及必须纯化胰腺等困难。β细胞工程则可避...  相似文献   

7.
鲁碧楠  庞宗然 《生物学杂志》2012,29(4):78-80,85
高血糖是糖尿病典型的病理特征,血糖的波动是决定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而由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的胰岛素,是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多肽类激素.胰岛β细胞"质"与"量"决定着体内胰岛素分泌情况和血糖的调控.围绕"促进β细胞损伤修复,提升胰岛β细胞质量是治疗糖尿病的核心"之理念,提出构成胰岛β细胞"质"的三要素:细胞结构、"真""假"胰岛素和胰岛素调节型分泌.旨在为β细胞质量评价和糖尿病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有研究发现一些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s,PTP)在胰岛素受体信号途径、胰岛素分泌和胰腺β细胞受自身免疫细胞攻击等生理或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PTP1B、TCPTP和LYP为代表的PTP通过将底物去磷酸化,拮抗激酶催化的磷酸化反应,在一些信号通路中起到负相调节的作用。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这些PTP的单核苷酸突变使蛋白表达增加或酶活力增强,因而施用这些潜在靶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成为治疗1型或2型糖尿病可能的新疗法。而PTPIA-2/IA-2β的胞内磷酸酶结构域被发现是大量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免疫原,因此可针对PTPIA-2/IA-2β发展早期诊断并预防1型糖尿病的试剂盒。  相似文献   

9.
田燕燕  杨烨  张园园  俞睿  朱佳  肖拉提  朱筠 《生物磁学》2014,(27):5217-5219
目的:探讨降低TGFβ1的表达后,对大鼠糖尿病模型病症的改变情况,为研究TGFβ1与糖尿病发病之间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慢病毒包装TGFβ1-shRNA干扰载体,优选后皮下注射大鼠模型,以慢病毒空载shRNA注射大鼠模型作对照;检测1-5周左右两组大鼠体重和血糖变化;摘取大鼠胰腺,HE染色光学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用RNAi沉默TGFβ1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大鼠体重下降较缓,血糖持续下降;HE染色可见干扰组大鼠胰岛形态较空载组稍好,分泌细胞数量稍多。结论:TGFβ1对糖尿病的发病和进展起促进作用,当抑制TGFβ1表达后,可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高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获得性因素。最近研究表明自噬在维持内环境稳定,胰岛β细胞数量分泌能力,及对抗胰岛素抵抗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自噬的基本概念及在糖尿病发病和维持β细胞功能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D大鼠胰岛β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40(GPR40)的表达与内脏脂肪含量及胰岛素1相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大鼠按体质量分为3组(100 g、200g及300 g组),行静脉糖耐量实验,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胰岛,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胰岛β细胞表达的GPR40进行定位,并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随着大鼠体质量的增加,内脏脂肪含量明显增加,300g组大鼠胰岛β细胞GPR40表达较100g及200g组明显增加,3组大鼠胰岛素1相分泌无显著差异.结论:GPR40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内脏脂肪含量及年龄因素有关,其表达水平对正常大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奚晓雪  郭军 《生命科学》2010,(4):321-325
ZnT8(zinc transporter,member8)是锌离子转运蛋白,主要定位于胰岛β细胞,能将胞浆锌离子转运至胰岛素储存/分泌性囊泡内,其转运功能降低会影响胰岛素合成、储存和分泌,能增加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风险。ZnT8蛋白也可作为抗原引起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诱发1型糖尿病(T1DM)。ZnT8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其锌离子转运功能和免疫原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ZnT8与T1DM和T2DM的研究进展,提示ZnT8可作为糖尿病防治的新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3.
异搏定对四氧嘧啶损害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英杰  于吉人 《生理学报》1992,44(2):209-214
本工作用四氧嘧啶(尾静脉注射)造成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若预先由腹腔注射异搏定(40mg/kg)则可使大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不产生糖尿病,注射四氧嘧啶后48h,血糖浓度的平均值由22.93±1.37mmol/L下降到8.79±0.83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到,经过异搏定处理的糖尿病大鼠,在注射四氧嘧啶后的48h,其胰岛素分泌功能较未经异搏定处理的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恢复。组织学切片也显示,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颗粒的含量在异搏定处理组较单独四氧嘧啶处理组明显增多。上述结果表明,预先注射异搏定能减轻四氧嘧啶对胰岛β细胞造成的急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机铬(2-吡啶甲酸铬)对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结构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尾静脉注射新鲜配制的1.5%四氧嘧啶溶液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灌胃的方式提高糖尿病大鼠体内有机铬含量;治疗12周后,通过氧化酶法测定大鼠血清葡萄糖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学方法分别观察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及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两治疗组大鼠血清葡萄糖水平明显下降,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400μg治疗组大鼠体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200μg治疗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虽有所增加但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大鼠胰岛β细胞数量增多,胞质内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颗粒明显增多。结论有机铬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功能,并能促进受损胰岛及β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恢复,对糖尿病大鼠病理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低TGFβ1 的表达后,对大鼠糖尿病模型病症的改变情况,为研究TGFβ1 与糖尿病发病之间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慢病毒包装TGFβ1-shRNA干扰载体,优选后皮下注射大鼠模型,以慢病毒空载shRNA注射大鼠模型作对照;检测1-5 周左右两组大鼠体重和血糖变化;摘取大鼠胰腺,HE 染色光学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用RNAi沉默TGFβ1 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大鼠体重下降较缓,血糖持续下降;HE 染色可见干扰组大鼠 胰岛形态较空载组稍好,分泌细胞数量稍多。结论:TGFβ1 对糖尿病的发病和进展起促进作用,当抑制TGF茁1 表达后,可延缓糖 尿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被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进而移植到体内代替受损的胰岛β细胞,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小分子化合物种类繁多,具有无免疫原性、可控性强等优点,因此,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来治疗糖尿病是将来比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案。该综述主要分类概述了化学诱导法中经常使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及其在相应阶段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总病例数的90%,目前研发的其新型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调节糖代谢通路来控制血糖水平,它们可通过激活 G蛋白偶联受体尤其是G蛋白偶联受体40,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G蛋白偶联受体40作为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以其潜在优势,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简介G蛋白偶联受体与其配体游离脂肪酸, 重点综述不同结构的G蛋白偶联受体40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胰岛素分泌细胞的体外诱导方法及其对大鼠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干细胞,用尼克酰胺及肠促胰岛素类似物诱导其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诱导组.后两组建立糖尿病模型,将该胰岛素分泌细胞回输至诱导组体内,监测大鼠体重、血糖(空腹及OGTT 120分血糖)及空腹...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用四氧嘧啶(皮下注射)造成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若预先由腹腔注射剂量为10μg/kg 的前列腺素E_2(PGE_2),则可使大鼠的糖尿病发病率由75%下降到12.5%;在注射四氧嘧啶72h后,血浆葡萄糖浓度的平均值由498.0±86.6mg%下降到141.9±30.5mg%。PGE_2的这种对四氧嘧啶的细胞毒性作用的缓解具有一定的剂量依从关系。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到,经过PGE_2处理的糖尿病鼠,在注射四氧嘧啶后120h,其胰岛素分泌的功能,较未处理的糖尿病鼠得到明显恢复。组织学切片也显示,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颗粒含量在PGE_2处理组较单独四氧嘧啶处理组明显增多。因此,从机能和形态学观察结果均表明,预防性注射PGE_2能减轻四氧嘧啶对胰岛β细胞造成的急性损伤,提示PGE_2对胰岛β细胞似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是在胰腺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它可以调节胰岛素在胰岛β细胞中的表达,并可特异性激活基因的转录。葡萄糖、激素等物质可调节PDX-1基因的表达。Ⅰ型及部分Ⅱ型糖尿病是由于胰腺β细胞凋亡异常增多而使得β细胞数目减少,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PDX-1基因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