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动物源性疾病,尽管目前已有多种商业试剂盒用于诊断系统性钩体病,但试剂盒中起作用的具体抗原的性质仍不清楚。钩体病相关性葡萄膜炎是系统性钩体病的一种晚期并发症,该研究目的在于验证并评估钩体脂多糖(LPS)抗原作为钩体病相关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辅助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评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菌苗制剂的质量,常用理化性状鉴定、无菌试验、毒性试验、安全试验及免疫原性试验等。亦有人用暗视野显微镜作粗略计数,但此法无助于外膜菌苗的评价。为及时测知每批制剂的浓度,我们在钩体外膜菌苗(OE菌苗)的研制过程中,提出了使用  相似文献   

3.
用小白鼠和豚鼠对动物的实验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的研究结果表明,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起着重大的作用。用墨汁封闭网状内皮系统(RES),可使小白鼠出现以全身广泛出血为特点的典型钩体病变,并致死亡,对豚鼠则可大大加重感染严重程度。以卡介苗激活RES吞噬功能,则可明显提高动物对钩体的抵抗力,延迟死亡时间,减轻病变程度,降低,E亡率。上述结果提示激活RES功能有可能在防治人类钩体病及其肺大出血上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墨汁封闭RES小白鼠的实验性钩体感染还可作为一个较好的钩体病实验模型而用于药物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现已知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有大约19个血清群共180个血清型。如此众多的血清型很难从形态、生化及培养特性上区分开来,但它们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这对钩体的分类,钩体病的血清学诊断及钩体疫苗的研制均有重要意义(1)。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外有关钩体抗原研究的部分文献作一复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钩端螺旋体病的调查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在实验诊断方面,除进行大量血清学试验外,对钩端螺旋体菌株(以下简称钩体菌株)进行培养,作好菌群鉴定,对生物制品和制订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但往往由于在采集标本及实验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而使分离出的钩体菌株发生污染。用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有关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研究结果。通过不同孔径微孔滤膜收集盐变细胞(0.85~1.2微米)及纯化外膜(0.45微米),方法简便、省时,且不需贵重仪器,为大量制备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外膜菌苗提供了新的途径。黄疸出血群及波摩那群钩体外膜,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大多里圆形成不规则形。其化学组成黄疽出血群外膜中含蛋白质3 7.77%,碳水化合物22.21%及类脂质1 7.77%;后者则含蛋白质59.7 2%,碳水化合物13.69%,类脂质¨.90%。除强碱相似文献   

7.
由主要致病性螺旋体引起的人类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以下简称钩体病)、莱姆病(Lyme disease)和梅毒(Syphilis)等发病率居高不下,对公共卫生造成了威胁和隐患。这些病原性螺旋体的致病机制许多尚未完全阐明,甚至有些不十分清楚。目前螺旋体疫苗免疫保护效果仍不十分理想。为了预防和减轻螺旋体病的发生,亟需对主要致病性螺旋体疫苗的相关研究进行加强和给予足够的重视。致病性螺旋体相关疫苗大多经历了全菌体疫苗、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阶段。现就钩体病、莱姆病和梅毒的疫苗类型及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寄生性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各血清(?)(型)间具有共同的属特异性红细胞致敏物质(ESS),已为大家公认。但寄生性与腐生性钩体之间的共同属特异性ESS关系如何,尚未见报道。现将笔者的有限试验资料整理报道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由于常规霍乱菌苗保护力低,人们注意力已转向了更能有效刺激肠道免疫的口服菌苗。本文,我们评价了口服B亚单位-全菌体死菌苗(BS-WC),与全菌体死菌苗(WC)的保护效果(PE)。  相似文献   

10.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以下通称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以下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学鉴别已很清楚,但在生物化学上有那些异同则所知甚少。Yoshida(1977)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电泳法分离了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eylani  相似文献   

11.
厌氧棒杆菌(下简称棒菌)的抗癌效应近年来引起广泛注意。不少学者的动物实验证明,厌氧棒杆菌单独使用或与化疗、放疗并用都有独特的抗癌效应,有人已开始试用于临床抗癌治疗,得到较好效果。其抗癌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有报导说,小棒菌的灭活菌苗具有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吞噬活性,提高抗感染、抗肿瘤、刺激B细胞增生、促进抗体形成等功能。为了观察小棒菌(CP)的抗癌活性及其抗癌机理,我们于1978—1979年曾进行厌氧棒菌菌苗对小鼠移植黑色素瘤和S—180肤水癌的抗癌效应及脾激活试验研  相似文献   

12.
<正>脂多糖(LPS)、荚膜多糖(PS)、外膜蛋白(OMP)和伞毛(菌毛)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表面抗原。由于LPS有各种毒性反应故称之为内毒素。除LPS外,其它表面抗原可用来制造菌苗。脑膜炎双球菌荚膜多糖菌苗和外膜多糖菌苗已用于预防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当非肠道使用的脑膜炎荚膜多糖(PS)菌苗、沙门氏伤寒ViPs菌苗和脑膜炎蛋白(OMP)菌苗含有LPS时,会引起发烧和其它反应。而对于OMP菌苗要想不使蛋白抗原变性而彻底除去LPS是不可能的。所以,菌苗中的LPS应设法降低其含量达不至于引起发烧或其它异常反应的水平。在这些制品的质量检定中,—个特定剂量的家兔热原试验应为阴性。 Gotschlich等人报道用10ng/kg或更高剂量的脑膜炎菌LPS静脉注射家兔会引起明显的体温上  相似文献   

13.
间接FLISA法检测钩端螺旋体特异性IgM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制钩端螺旋体(钩体)特异性IgM检测试剂,并用于早期诊断钩体病,以钩体外膜蛋白为抗原,探索间接ELISA法检测钩体特异性IgM的各项实验条件,并对钩体病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05份健康人血IgM阴性,钩体IgM阳性血清可被特异性阻断,2-巯基乙醇破坏试验阳性,试剂存放4℃和37℃4天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检测临床钩体病人112份血清,IgM阳性83份,阳性率74.11%,与常规TAT法基本一致,0-7病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AT法,说明该法检测钩体病IgM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稳定,简便等优点,对钩体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黄仓鼠(Mesocricetus aurafus)又称金黄色地鼠(以下简称地鼠)是一种有价值的实验动物。国内一些单位和部门已应用于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原虫的分离、繁殖、传代保存或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生产。证实了它具有感受性广、抗原性强、病变典型等待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的检出率,我们从多种中药中筛选出对钩体有促进生长作用的天花粉。实验结果如下: 各型钩体在添加0.1%天花粉柯索夫培养基的生长情况:将添加0.1%天花粉的柯索夫培养基与常规使用的柯索夫培养基各1ml,接种1/1000稀释度钩体培养物0.1ml,混匀,置28℃温箱培养。从第3天到第7天,每天用3mm直径接种环挑取培养物一环,置载玻片上,用暗视野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钩端螺旋体参考菌株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钩端螺旋体(钩体)参考菌株的建立与应用。该参考菌株从无到有,目前已有18个血清群75个血清型,其中曼耗新菌群和赖等26个新菌型已被国际确认为国际新菌群与国际新菌型。该参考菌株已在中国钩体病研究、预防、临床实验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教育和动物检疫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钩端螺旋体的几种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钩端螺旋体的几种检测方法万成松张文炳曹虹(第一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广州510515)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eptospira)是一类细长、弯曲、两端呈钩状的螺旋体,钩体种类很多,分类学上归细菌范畴,可分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  相似文献   

18.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分布(Levett,2001),可感染鼠科、猴科和犬科等多种动物(Desvars et al.,2012).人或动物通过接触带菌动物的粪便、尿液污染的水和土壤而感染(娄银莹等,2019),可造成黄疸、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青霉素治疗中患者体内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的动态变化,我们于1974年7—9月检测了23例疑似钩体病患者,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进行钩体分离培养,获得8例阳性,现将分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在复方明胶培养基中经过三年的传代培养,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肢电泳(PAGE)分析,同Korthof培养基的钩体抗原比较。结果证明:(1)钩体抗原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SDS-PAGE可显示20多条抗原带;(2)两种培养基所培养的钩体,未发现抗原性变异。说明钩体在复方明肢培养基中长期传代培养过程中,其抗原组成是相对稳定的。这对进一步探讨钩体长期在综合培养基中培养以后的抗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