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中华沙鳅为母本,宽体沙鳅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获得受精卵,运用数码体视显微镜对杂交种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拍照,并对杂交种胚胎发育各时期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受精卵直径1.41 mm±0.16 mm,吸水膨胀后直径达1.91 mm±0.09 mm,半漂流性。25℃±0.5℃水温条件下,受精卵历时25 h 50 min孵出。胚胎发育过程分为7个阶段、27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全长4.71 mm±0.12 mm。经统计,杂交种受精率46.84%,孵化率72.84%,仔鱼畸形率8.62%,表明这两种沙鳅属间杂交表现出亲和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解剖学方法对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宽体沙鳅(S. reevesae)、紫薄鳅(Leptobotia taeniops)、小眼薄鳅(L. microphthalrna)脑的形态结构和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显示,上述沙鳅亚科4种鱼脑的形态结构与真骨鱼类相似,由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5部分组成。脑各部分结构在属内差异不显著,属间除相对大脑体积和相对小脑体积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其他部分均无显著差异。紫薄鳅和小眼薄鳅大脑及小脑体相对体积较大,可能与喜营流水生活,需具有较高运动协调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利用数码显微镜进行连续观察和拍照记录,对沱江宽体沙鳅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并确定了到达各发育期所需的时间.成熟卵直径为0.9~1.1 mm.受精卵卵膜吸水膨胀之后直径为1.6~1.9 mm,半漂流性.卵膜直径较小是区分宽体沙鳅和其他鳅科漂流性鱼卵的标志性特征.水温23℃±0.5℃,受精卵历时27 h孵出.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28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全长约为3.5~3.8 mm.建议水利工程规划及建设中应该保留满足漂流性卵胚胎发育的足够长的天然河段.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鱼类脑结构及其与生态习性的相关性,采用HE及Nissl染色法对健康性成熟宽体沙鳅脑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宽体沙鳅脑由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五部分组成。嗅叶为典型的"鲤型"嗅叶;大脑视前核呈索状排列,未见视前核大、小细胞群;间脑乳头体及副错位核清晰可见,血管囊及下叶发达;中脑视盖由5层构成;小脑发达,由3层构成;延脑分化出面叶和发达的迷叶。这表明,宽体沙鳅视觉稍有退化,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及运动中枢发达,生活中主要依靠嗅觉、听觉、触觉、味觉觅食及逃避敌害。  相似文献   

5.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方法制备了中华沙鳅头肾组织染色体标本并分析其核型。结果表明,中华沙鳅二倍体染体色数目为96,核型公式为:2n=8m+12sm+20st+56t,臂数NF=116,无异形染色体分化。通过与其他鳅科鱼类染色体核型比较,推测中华沙鳅核型是鳅科祖先经过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类型转变、染色体多倍化等途径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6.
运用形态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宽体沙鳅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宽体沙鳅的胃呈U形;消化道较短,为体长的1.02±0.05倍.咽部粘膜层味蕾发达;未见食道纵肌层;胃分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具胃腺,盲囊部环肌层发达,幽门部肌肉层3层,呈纵-环-纵排列,幽门括约肌发达;肠各段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肝脏2叶,左叶发达;胰腺组织弥散在肝、脾、胃、肠等的系膜上或随血管的分支进入肝脏组织内.  相似文献   

7.
2010年5~9月从长江支流沱江收集性成熟宽体沙鳅个体,研究了其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实验鱼共76尾,由2+、3、4龄鱼组成。其绝对生殖力(F)为414~9625粒,平均3230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50~837粒/cm,平均324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21~789粒/g,平均227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和体重相对生殖力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177.99GSI0.9872,FL=20.315GSI0.9592,FW=13.957GSI0.9542;绝对生殖力和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9.4876M1.9425,FL=2.2684M1.6597。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的种质特征,以野生宽体沙鳅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肾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以鸡(Gallus gallus)血细胞DNA含量(2.50 pg/2c,2c指二倍体)为标准,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宽体沙鳅外周血细胞的DNA含量。结果表明:(1)宽体沙鳅的染色体数目为2n=96,核型组成公式为2n=36m+14sm+20st+26t,染色体总臂数NF=146;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2)宽体沙鳅的DNA含量为(2.60±0.36)pg/2c。通过与其他26种鳅科鱼类核型进行比较,发现宽体沙鳅属于鳅科鱼类中的特化类群,其染色体核型经历了罗伯逊易位和染色体多倍化等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宽体沙鳅种质资源保护和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Yang Q  Zhou W  Yang LP  Lan JH 《动物学研究》2011,32(3):343-347
对中国岭鳅属圆尾群现有3个种及采自广西环江毛南县关安村的岭鳅标本进行外部形态比较,结果表明,采自关安的岭鳅标本与无眼岭鳅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它与多斑岭鳅和平头岭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缺少过硬的划分指标。鉴于此,该文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了关安的岭鳅标本与多斑岭鳅和平头岭鳅的形态差异,共测量了63尾标本的26个框架结构特征和20个常规特征。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分别在散点图上占据明显不相重叠的区域。此结果提示,采自关安的岭鳅标本很有可能是一个隐含的岭鳅新种,但为了最终确定其分类地位,仍需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1、2、3龄宽体沙鳅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1)各年龄组宽体沙鳅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其中, 粗蛋白在2龄和3龄组增长不显著(P>0.05), 粗脂肪增长显著(P<0.05)。(2)各年龄组肌肉氨基酸组成相同, 均以鲜味特征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最高, 其次为天门冬氨酸;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 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2.22、2.08和2.12。(3)各年龄组宽体沙鳅脂肪酸在组成和含量上略有差异, 表现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 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P<0.05);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2龄组最高(P<0.05)且EPA+DHA含量随年龄的增长递增(P<0.05)。综上, 各年龄段宽体沙鳅肌肉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 以2龄鱼体营养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1.
大眼华鳊和伍氏华鳊的形态差异及其物种有效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别对大眼华鳊和伍氏华鳊 137尾标本 7个可数性状和 18个可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 ,以探讨这两个种之间的形态差异及其物种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 :无论是在可数性状上还是可量性状上 ,大眼华鳊和伍氏华鳊之间的形态差异并不显著 ,而且大眼华鳊大陆的标本和台湾的标本无明显的不同。此表明 ,大眼华鳊和伍氏华鳊应该为同一个种。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 ,伍氏华鳊应是大眼华鳊的次定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食性特征的C、N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N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肠含物分析对我国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不同发育阶段食性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中华沙鳅13C、15N平均值分别为(22.480.85)、(10.090.69);不同体长段13C(P0.05,F=2.44)、15N(P0.01,F=6.06)值差异显著,暗示了中华沙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食性转变现象;体长80 mm的个体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和藻类,属杂食偏肉食性鱼类;体长80 mm的个体,其食物以虾类、淡水壳菜和水生昆虫为主,属肉食性鱼类。中华沙鳅营养级位于2.02-2.47,与长江上游多种底栖型鱼类生态位相似;食物竞争可能是导致其摄食强度弱和资源量下降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野生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脑膜中动脉的形态变异及其在人类进化上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现代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脑膜中动脉前支和后支压迹的形态的观察和对比发现:从直立人到现代人脑膜中动脉管径从粗到逐渐变细,分枝从简单到逐渐复杂,前支趋向于增大,后支趋向于缩小,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有地域性差异。作者认为脑膜中动脉的这种分布形式间接地反映了直立人向智人演化及现代人类形成过程中,大脑各部分比例的变化和功能的日益复杂对供血需求的影响。在研究颅骨与大脑之间的关系上及脑演化上,脑膜中动脉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紫外线照射四季豆根瘤菌(R.Phaseoli)、豌豆根瘤菌(R.Leguminosarm)和花生根瘤菌(R.Peanut),然后观察其形态特征,并将不同形态特征菌落的菌株接种于不同pH值YEM培养基和不同NaCl浓度的YEM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表明,突变株的抗酸碱性和抗盐性随根瘤菌不同而异,并与其菌落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秋茄幼苗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秋茄一年生幼苗的主要形态指标及其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株高,茎高,基径,根高,根长,叶面积以及胚,胚轴,茎,叶和全株生物量等计量指标,呈现算术平均值〉中值〉众值组段中点的规律,符合正偏态分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似鮈属鱼类的形态变异及地理分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似鮈属鱼类进行了形态测量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区别似鮈和桂林似鮈的重要特征胸鳍末端是否超过腹鳍起点与尾柄高同尾柄长的比例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在研究的样本中没有截然的界限,而是有较大的重叠,难以区分。其他的特征则没有相关性。从地理分布看,同一地点的样本在上述特征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没有发现明显的南北或东西地理变化的规律。因此似鮈属鱼类应该只划分为一个种,桂林似鮈为似鮈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湿地芦苇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盐为主导生态因子,分析了黄河下游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形态变异的水平与格局。对基径、株高、叶长、叶宽、节间长、节间数和穗长7个形态特征在15个种群中的变异分析表明:种群内个体间形态差异极显著,7个形态特征在种群内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节间长(0.284 6)、叶宽(0.253 6)、穗长(0.244 9)、叶长(0.208 5)、基径(0.187 5)、节间数(0.176 3)、株高(0.165 7); 7个形态特征在种群间的变异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株高、叶长、节间长、叶宽、基径、节间数、穗长,但种群间形态的显著差异主要存在于滨州种群(BZH)、淡水种群(ZHG、DPH、NYH,土壤总盐度<0.1%)、盐生种群(HS01、HS02、HS03、HS04、HS05、DWL、KD、GD、LZH、LJ、DLH,土壤总盐度>0.3%)之间,在来自相似生境的种群间形态差异普遍不显著;7个形态特征均与水盐联合影响因子显著相关;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研究的15个种群分为显著不同的3类。因此,根据黄河下游湿地芦苇形态变异规律和分化特点,建议将该地区芦苇分为盐生芦苇、淡水芦苇、巨型芦苇3个形态类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金丝猴的三个种群作系统解剖的基础上,与其他灵长类以及金丝猴的三个种群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金丝猴与其他灵长类进行比较的44个项目中,金丝猴特有者9项;与叶猴相同而与其他灵长类不同者4项;与疣猴类的共同特征9项;与叶猴、类人猿和人相似而为其他猴类所不具备的特征有5项;与类人猿和人相似而为叶猴和其他猴类所不具备的特征有17项。因此,我们认为金丝猴的地位在叶猴之上,是猴超科(Cercopithecoidea) 中最进化的一个属,在灵长类系统发育中处于猴类与猿类之间的中间地位。在金丝猴三个种群之间互异比较中,相互不同的特征均超过60%,似乎完全有理由把它分立为三个种。  相似文献   

19.
松口蘑复合种形态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口蘑复合种含有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 (也称松茸)、北欧口蘑T. nauseosum、喜栎口蘑T. zangii和美洲口蘑T. magnivelare等4个分类单元。在对来自中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瑞典、芬兰和美国的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松口蘑、北欧口蘑、喜栎口蘑形态十分接近,它们的分类地位应该重新考虑。美洲口蘑和它们的差别也不大。对松口蘑复合种的寄主和地理分布也进行了总结,发现松口蘑和美洲口蘑的寄主范围较广,寄主专化性不强,而北欧口蘑和喜栎口蘑的寄主比较专一。在地理分布上,松口蘑和美洲口蘑形成亚洲—北美地理替代种的分布格局;松口蘑和北欧口蘑形成欧亚间断分布的分布格局;喜栎口蘑的地理分布范围完全包含在松口蘑的分布范围中。松口蘑复合种种类的分布区和它们各自寄主的分布不一定完全相同。在松口蘑复合种内,北欧口蘑和松口蘑已被认为是同一个种,而其余两个分类单元的分类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