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发酵豆粕和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和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种等氮等脂等能的饲料(粗蛋白约为42%、粗脂肪约为15%):对照组为:添加41%鱼粉的饲料(FM组;鱼粉蛋白占比27%);试验组分别为在FM组中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SM组;鱼粉蛋白占比17%,豆粕蛋白占比10%)、在FM组中用豆粕和发酵豆粕混合替代部分鱼粉(FSM5组;鱼粉蛋白占比17%,豆粕蛋白占比5%,发酵豆粕蛋白占比5%)、在FM组中用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FSM10组;鱼粉蛋白占比17%,发酵豆粕蛋白占比10%),饲养体重为(102.25±0.24) g的银鲑幼鱼10周。生长结果表明, FSM1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日增重率、肥满度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FSM5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高于SM组(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和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肌肉成分结果显示,各组水分、灰分和粗蛋白没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虫油替代饲料中豆油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炎症因子及肝脏脂滴面积的影响。以豆油为对照组(T0), 虫油分别替代20%(T20)、40%(T40)、60%(T60)、80%(T80)、100%(T100)的豆油, 配置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2.12±0.01) g 的黄颡鱼幼鱼840尾, 随机分为6组, 每组4个重复, 每个重复35尾, 养殖56d。结果表明: 黑水虻虫油替代豆油对黄颡鱼幼鱼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摄食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 各组间黄颡鱼肥满度、腹脂指数、脏体比、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 全鱼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钙、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黑水虻虫油替代豆油对饲料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磷及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 但T60和T80组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100组(P<0.05),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黄颡鱼幼鱼血清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血糖、总蛋白差异不显著(P>0.05), 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则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T60组和T8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黄颡鱼幼鱼血清中抗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含量, 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 与对照组相比, 各处理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当黑水虻虫油替代比例超40%时, 各处理组血清中抗炎因子白介素-10和促炎因子白介素-6及白介素-8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油红O染色显示, 黑水虻虫油替代豆油对肝脏脂滴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 黑水虻虫油完全替代豆油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体成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 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 当黄颡鱼幼鱼基础饲料中添加4%豆油时, 黑水虻虫油完全替代豆油。  相似文献   

3.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幼鱼形体指标、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蛋白水平为32.57%、37.58%、42.76%、47.83%和52.22%的5种等脂饲料。选取初始质量为(14.40±1.08) g的湘华鲮幼鱼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60d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1)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湘华鲮的成活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蛋白质效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 52.22%蛋白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32.57%和42.76%蛋白组(P<0.05)。(2)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湘华鲮肥满度呈降低趋势,且52.22%蛋白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体比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37.58%蛋白组显著低于32.57%、47.83%和52.22%蛋白组(P<0.05);肠体比呈降低趋势,且52.22%蛋白组显著低于32.57%蛋白组(P<0.05)。(3)湘华鲮肌肉粗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蛋...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5组等氮(粗蛋白约38%)的饲料, 饲料中小球藻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17%、34%、51%和68%, 替代0(对照组)、21.8%、43.6%、65.5%和87.3%的鱼粉, 探讨小球藻替代鱼粉对初始体重为(5.540.08) g的鲫幼鱼生长、体组成、肝脏组织学及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期为8周。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小球藻替代鱼粉水平的增加, 鲫的增重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与此相反, 饲料系数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小球藻替代比例的增加, 肝体比和脏体比有增大的趋势, 而各个处理组肠脂比差异不显著。小球藻替代鱼粉使鲫肌肉和肝脏的蛋白含量降低, 而肝脏的脂肪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饲料中小球藻替代鱼粉的水平从0增加到65.5%, 肝脏生脂酶如G6PD、ME和FAS酶的活性显著增加, 而当饲料小球藻替代水平更进一步增加到87.3%, 肝脏生脂酶如G6PD、ME和FAS酶的活性下降。各个处理组6PGD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小球藻替代鱼粉对鲫的肝脏组织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替代组的肝细胞体积有所增大, 部分肝细胞出现细胞核溶解、核消失、肝细胞坏死。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为因变量进行二次线性回归分析, 表明小球藻对鱼粉的最适替代比例分别为47.14%和49.88%。    相似文献   

6.
养殖密度对银鲳幼鱼生长及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养殖密度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因子之一,可直接影响到养殖成活率、生长性能、游动行为、健康状况、水质、摄食情况以及养殖产量。较高的养殖密度导致水质恶化、过度拥挤以及不利的群体效应等,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最终影响到养殖效果。银鲳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品种,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其养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养殖密度对银鲳(Pampusargenteus)幼鱼(5.33±0.07)g生长、组织中糖元与乳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本试验共设4组放养密度,分别为5、10、15、25尾.m-3,依次编为D1组、D2组、D3组、D4组,试验周期为60d。结果显示,在低于15尾.m-3(D3组)的密度范围内,银鲳的生长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但在D4组,银鲳的生长率相对于D3组明显降低;各处理组间肝体指数与成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肌肉与肝脏中糖元含量明显降低,但肌肉乳酸含量并未有显著性变化;在D1至D3组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对肌肉与肝脏中SOD与CAT活性均未有显著性影响,但D4组的SOD活性均显著低于D2和D3组,且D4组肝脏CAT活性显著性低于D3组;然而,养殖密度对肌肉CAT活性以及组织中GSH-PX活性并未造成显著的影响。在试验周期内,本试验所设的养殖密度范围对银鲳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方正银鲫(Fang zheng Caucian carp)幼鱼生长、体成分、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配制蛋白水平为30.18%、33.13%、36.16%、39.34%、42.32%和45.46%的6种等脂等能饲料。选取初始质量为(3.10±0.01) g的方正银鲫幼鱼540尾, 随机分成6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尾, 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 方正银鲫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全鱼粗蛋白含量、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 且在蛋白水平为36.16%时最大, 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蛋白水平为30.18%的组显著高于除33.13%组以外的其他各组(P<0.05)。方正银鲫幼鱼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与不同蛋白水平分别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 在试验条件下, 方正银鲫幼鱼饲料中最佳蛋白质水平为35.29%—37.07%。  相似文献   

8.
正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投喂蚕豆可使草鱼肉质变得结实而有韧性,称"脆肉鲩"或"脆化鲩";表现为肌肉硬度、耐咀性、弹性、回复性和黏着性的显著增加~[1—3]。然而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究竟是蚕豆中的何种成分使草鱼肉质发生了显著改变。目前已知蚕豆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低磷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 AKG)对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6.67±0.14) g的松浦镜鲤630尾, 随机分成7组, 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有效磷0.73%的正常磷饲料和有效磷0.47%的低磷饲料, 在低磷饲料中分别添加0、0.4%、0.8%、1.2%、1.6%、2.0% (干物质含量)的AKG, 配制成等氮等能饲料, 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 低磷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正常磷组(P<0.05), 但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脏体指数(VSI)及肥满度(CF)差异不显著(P>0.05); 与低磷组比, 0.4%AKG组FCR显著降低(P<0.05), 1.6%AKG组血清磷、白蛋白含量(ALB)显著增加(P<0.05); 0.8%AKG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1.20%AKG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磷组(P<0.05); 添加不同水平AKG对血清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与正常磷组相比, 低磷组粗灰分含量、骨钙含量和钙磷沉积率显著降低(P<0.05); 与低磷组相比, 添加不同水平AKG磷沉积率显著增加(P<0.05), 0.4%AKG组, 骨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 0.8%AKG组, 骨磷含量显著增加(P<0.05); 低磷饲料添加AKG对其他体成分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 低磷饲料中添加适量的AKG可以降低FCR, 提高松浦镜鲤脊椎骨钙磷含量。  相似文献   

10.
叶酸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及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带仔数至少为10头的健康长大二元母猪3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整个泌乳期(21 d)分别饲喂叶酸添加量为0、12.5、25、50和100 mg/kg的日粮,观察其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和泌乳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酸可提高哺乳仔猪的平均个体日增重,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当叶酸添加量为125和25 mg/kg时可显著降低母猪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叶酸可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不同水平叶酸对泌乳母猪的糖代谢无影响;当叶酸添加量为12.5 mg/kg时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当添加量为50和100 mg/kg时,则对胆固醇的吸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从生长、健康和营养价值方面评估了高水平的双低菜粕替代饲料鱼粉对大黄鱼潜在的危害。在鱼粉含量60%的基础饲料(FM)上按照质量分数用双低菜粕分别替代15%(CM15)、30%(CM30)、60%(CM60)和100%(CM100)的鱼粉,配制成5种实验饲料。每种饲料投喂5个网箱的大黄鱼[初重(135.38±1.02)g],即每个处理5个重复,进行12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当双低菜粕替代水平在15%和30%时,大黄鱼的生长及饲料系数并没有受到显著性的影响。然而,当替代水平高于30%时,大黄鱼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而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 < 0.05)。当替代水平达到100%时,大黄鱼摄食率达到最高值而肥满度达到最低值(P < 0.05)。在组织形态方面,大黄鱼摄食双低菜粕替代的饲料后肠道绒毛的弯曲程度减少并且排列更加不规则,而肝细胞则呈现出圆形空泡状并伴随着细胞核的偏移。对大黄鱼骨骼进行X-射线扫描发现,摄食双低菜粕的大黄鱼椎体和头部出现了畸形。在营养价值方面,双低菜粕替代鱼粉并未显著影响大黄鱼背肌的脂肪含量、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然而脂肪酸组成受到了显著影响,即N-6系列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而DHA与EPA含量显著降低(P < 0.05)。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相关标准,这些营养价值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大黄鱼作为健康食品的功能。由此可见,高水平(60%和100%)的双低菜粕替代鱼粉对大黄鱼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大黄鱼的生长性能、改变肠道和肝脏组织形态,以及影响大黄鱼的骨骼健康。然而,双低菜粕替代鱼粉养殖大黄鱼的肌肉仍然符合人类的膳食要求。因此,双低菜粕替代鱼粉并没有影响大黄鱼作为食用鱼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初始体重为(137.5±0.4)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实验对象,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糖水平对其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指标和糖代谢酶活力等的影响,以确定大黄鱼的饲料糖需求量。实验饲料按等氮(粗蛋白质45%)等能(18 kJ/g)设计,糖含量分别为1.75%、6.67%、13.64%、21.15%、26.69%和32.25%。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大黄鱼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降低,当糖含量为26.69%时,SGR达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75%、6.67%、13.64%和32.25%处理组(P < 0.05)。饲料效率(FE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在糖含量为13.64%-21.15%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随饲料中糖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在糖含量为32.25%时降至最低(10.56%),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 0.05)。肝体比和肝糖原含量均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 < 0.05),在糖含量为32.25%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75%和6.67%处理组(P < 0.05)。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而血糖水平不受饲料糖含量的影响(P>0.05)。大黄鱼血清溶菌酶、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均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 < 0.05),而肠淀粉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糖含量为26.69%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大黄鱼肝脏己糖激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糖含量为21.15%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32.25%处理组(P < 0.05),而丙酮酸激酶活力在糖水平为32.25%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75%和6.67%处理组(P < 0.05)。用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糖水平的关系,得到大黄鱼饲料中最适糖含量为22.7%。  相似文献   

13.
以初始体重(0.500.00) g的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稚鱼为试验对象, 在室内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 研究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乌苏里拟鲿生长、体成分及消化率的影响。以豆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S0)中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和60%(S60)的鱼粉蛋白, 另外,60%组添加0.3%蛋氨酸(SM60), 共配制8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中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大,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逐渐降低, 但10%40%替代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S50和S6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与S60组相比, SM6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所提高(P0.05),但显著低于0%40%替代组(P0.05); 饲料系数的变化规律与增重率的趋势正好相反; 当饲料中豆粕替代水平由0%增加到20%时, 乌苏里拟鲿的摄食率由3.22%提高到3.55%, 而后随着替代比例进一步增加, 摄食率逐渐降低, 但方差分析表明, 差异不显著。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肌肉水分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其中, S60和SM6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 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呈现升高的趋势, S60和SM60组显著高于其他替代组(P0.05); 肥满度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当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比例为60%时, 肝体比、脏体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而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0%和60%替代组的蛋白质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040%替代组(P0.05), 而040%替代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豆粕替代比例由0升高到60%, 磷表观消化率由36.07% 升高到66.50%。在实验条件下, 豆粕替代乌苏里拟鲿饲料中40%鱼粉蛋白, 不会影响乌苏里拟鲿的生长和饲料利用, 而高比例替代对生长和鱼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鱼粉匮乏,价格上涨。为解决这一问题,寻找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就成了当务之急。各种大豆来源蛋白由于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比较平衡,是水生动物饲料中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近年来在大西洋鲑(Salmo salarLinnaeus)[1]、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2]等研究表明,用不同大豆来源蛋白替代一定比例的鱼粉不影响其生产性能。大豆分离蛋白是以大豆低温豆粕为原料,经碱溶酸沉等工序而得到的一种精制大豆蛋白产品,蛋白含量可达85%以上。研究表明,在幼建鲤(Cyprinus carpioVar&#183;Jian)饲料中大豆分离蛋白可替代40%鱼粉[3]。哲罗鱼(Hucho taimen)为肉食性、冷水性鲑科鱼类,栖息在低温(20℃以下)溪流里,肉味鲜美、细嫩、营养丰富。哲罗鱼生长速度较快,属于大型名贵鱼类,一般个体约3kg,大的个体可达50kg,体长1m以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该鱼的驯化养殖已经获得成功[4],并已在我国一些省市开始养殖。因此,研究哲罗鱼人工配合饲料十分迫切。肉食性鱼类不仅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高,且更偏好于动物性蛋白,所以当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饲料中配制不同鱼粉和菜粕比例,探讨利用菜粕蛋白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Carssius auratus gibelio)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饲料中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分别为 0、20%、40%、60% 和80%。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菜粕蛋白比例高于40%时,异育银鲫的生长显著下降(P0.05),对摄食率影响不明显(P0.05)。在80%替代水平下,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最低,能量消化率在40%替代水平最低。饲料转化效率在20%蛋白替代后明显下降(P0.05)。蛋白质和能量储积率在40%蛋白替代后明显下降(P0.05)。在40%菜粕蛋白下,鱼体能量和脂肪含量最高。鱼体蛋白质在60% 和80% 菜粕蛋白时最低,脂肪在20% 菜粕蛋白时最高。因此饲料菜粕蛋白的水平不超过20%(干物质含量约17%)不会影响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饲料转化。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吉富罗非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将630尾(2.63±0.16)g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6个脂肪组的饲料组(1.73%、3.71%、5.69%、7.67%、9.64%和16.55%),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脂肪1.73%),另外5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6%、8%、15%的鱼油,饲养90d后测定生长、饵料系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常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蛋白质效率极显著地提高(P<0.01),饵料系数极显著地下降(P<0.01)。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吉富罗非鱼获得最高增长所需饲料的最佳脂肪水平为9.34%。饲料脂肪水平对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和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显著提高了粗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未添加鱼油的1.73%组血液中白蛋白和白球比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胆固醇的浓度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极显著地上升(P<0.01)。饲料脂肪水平对血糖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甘油三酯浓度、谷丙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的脂肪水平可以促进吉富罗非鱼对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但是脂肪水平过高会对鱼体增重及血液生化参数产生负作用,从生产上来说吉富罗非鱼鱼种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7.67%-9.34%。    相似文献   

18.
双低菜粕替代豆粕对青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重(5.77±0.05)g 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为研究对象, 以双低菜粕蛋白分别替代饲料中0 (对照)、25%、50%、75%和100%的豆粕蛋白, 配制双低菜粕含量分别为0、11%、22%、33%和44%的5 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 研究双低菜粕对青鱼生长、消化酶、消化率、体组成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 每水族箱(300 L)饲喂25 尾, 每处理组3 个重复, 以鱼体重3%—5%投喂量, 日投喂2 次, 试验持续8 周。实验结果表明, 当饲料中双低菜粕含量大于11%时, 其特定生长率、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当双低菜粕含量达到44%时, 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P<0.05)。饲料菜粕对鱼体水分和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 但鱼体脂肪随菜粕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脏体比指数和灰分含量有随菜粕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肝体比指数有随菜粕含量的增加而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 青鱼幼鱼饲料中双低菜粕含量以不超过11%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