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企鹅在南极海洋生态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曾有不少生物学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过观测。但对南设特兰群岛东北部的费尔德斯湾(Fildes Bay)沿岸和斯迪根特角(Cape Stigant)的企鹅群体尚未见有研究报导。作者于1982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曾数次去彭拉·阿里岛(Penla Arlley Island)和斯迪根特角对巴布亚企鹅(Pygoscelis papua),阿德雷企鹅(P.adeliae)和安达蒂卡企鹅(P.antarctica)的繁殖地进行考察,获得下列结果。一、工作地点彭拉·阿里岛方圆只有5公里,其西南部有一条长约500米,宽约4—8米的小径与费尔德斯半岛(Fildes Peninsula)…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采自南极的三种弹尾目 ,其中详细描述了新种南极隐跳Cryptopygusnanjiensis头、胸、腹部诸如 :触角、角后器、足、弹器、腹管以及毛序等鉴别特征 ,并将两种已知种Tullbergiamediantarcti ca和Frieseawoyciechowskii与模式种进行了比较。新种及观察的已知种标本存放在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的标本馆中  相似文献   

3.
南极生物粪对汞的生物放大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报道了南极地区金图企鹅、阿德利企鹅、黑背鸥和巨海燕 4种海鸟 ,以及象海豹、威德尔海豹、毛皮海狮等 3种海豹新鲜粪便中的全 Hg含量 ,并对比了该区风化土壤的 Hg含量 ,其中 Hg含量水平依次为 :土壤背景值 <黑背鸥粪 <金图企鹅粪 <阿德利企鹅粪 <威德尔海豹粪 <象海豹粪 <巨海燕粪 <毛皮海狮粪 ,可见 ,相对于背景土壤生物粪明显富集 Hg元素。此外 ,结合上述粪便样品的 δ15 N测定结果 ,讨论了南极生物粪对 Hg的生物放大作用。研究表明 ,随着 δ15 N升高 ,即生物营养级的升高 ,其粪便的全 Hg含量有逐步增高的趋势 ,这证实了生物粪和生物肌体一样存在对 Hg的生物放大作用。文中还对南极阿德雷岛一个经过企鹅粪污染的 Y2湖泥芯剖面上 15个样品的 2 6种元素进行了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的汞和企鹅粪的标型元素具有同源性 ,即沉积物中的汞主要是由企鹅粪带入的 ,由于生物粪对汞的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粪的混入会造成湖泊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增高  相似文献   

4.
南大洋生态系统的特异性极为显著,栖息在该海域的鱼类资源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本地特征以及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耳石微化学记录了鱼类完整生活史过程,可以揭示鱼类生活史过程中经历的时空变化。利用耳石中微化学元素,可以解决鱼类生态学中,如产卵场和洄游路径推测、生活史过程重建、种群划分等一系列实际问题。随着耳石微化学技术的不断完善,耳石微化学研究在海洋鱼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对于其他海区,目前南大洋鱼类耳石微量元素研究相对较少,仅涉及3科11种鱼类,约占南极鱼类总数的5%,且主要研究集中于商业性价值较高的鱼类,包括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eleginoides)、鳞头犬齿南极鱼(D.mawsoni)、次南极电灯鱼(Electrona carlsbergi)、南极电灯鱼(E.antarctica)、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 gunnari)和侧纹南极鱼(Pleuragramma antarcticum)等11种南极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鱼类栖息环境重塑、种群划分以及生活史过程重建等三个方面。今后,更为先进的技术,如微计算断层扫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将为南极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撑。考虑到南大洋鱼类多数具有典型的环南极分布特征,可通过耳石微化学技术进一步探究鱼类产卵场推定以及环极连通性等,并进一步阐释南极鱼类的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关工作也将为南大洋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有效管理提供支撑信息。  相似文献   

5.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1981年开始派员去南极参加生物资源考察,采得不少苔藓动物,其中有七种采自南极达恩利角海区水深414米和726米处,是南极的新纪录,属于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裸唇纲(Gymnolaeinata),兹简述如下。1.斑枝胞苔虫Cellaria punctata(Busk,1852)(图1)形态特征群体白色,高20毫米左右,常左右二分支,形如木贼草,分支常在节间,并有几丁质丝状体,黏住二分支,系保护作用。个虫六角形,长0.36—0.4毫米,宽0.25—0.27毫米,相互密接,周围较隆起,分界线明显,中央较低洼。口半圆形,宽0.1毫米左右,口盖同形,由几丁质而成,左右两下缘略…  相似文献   

6.
正常规的南极旅游,通常有四条线路,分别是南极三岛游(包括南极半岛、福克兰群岛和南乔治亚岛),穿越南极圈游和南极极点游。其中,南极极点游又分为南非和南美两条路线。随着南极旅游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把去冰天雪地的极地旅行作为自己的"终极梦想之地"。在国际南极旅游经营者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提到:在2015~2016年南极旅游季,到南极旅游的人员总数为38478人次。其中,美国和澳大  相似文献   

7.
正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南极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特有的生态环境,突出了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南极大气科学考察的重要性南极地区,通常指南纬60以南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亚南极岛屿和环绕南极大陆的南大洋。南极是一块被海洋包围的冰雪大陆,与北极是一片由陆地包围的冰雪海洋绝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提到南极的生物,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企鹅、海豹和鲸类,其实还有另一类非常有代表性的生物,那就是这些大型动物的饵料—南极磷虾。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南极磷虾都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数量最大和繁衍最成功的动物。在南极食物网中,仅南极大磷虾一个种就足以维持以它为饵料的鲸类、海豹和企鹅的生存与繁衍,所  相似文献   

9.
南极冰藻是生存在南极海水、海冰及冰川融水等环境中各类微藻的总称,是南极海冰-海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群体和主要的初级生产力来源。南极冰藻有特殊的适应机制来响应南极地区低温、季节性光照、强紫外辐射和高盐度等极端环境,其环境适应性机制的研究是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南极冰藻的低温、光照和强紫外辐射适应性及其抗逆基因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从多方面阐述和揭示南极冰藻的极端环境适应机制,使人们能更清晰的了解南极微藻在整个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鳞头犬牙南极鱼为南极最为重要的底层鱼类,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和极高的商业价值,鱼类耳石形态随着生活史过程的推移有所差异,故耳石形态分析可用于推断鳞头犬牙南极鱼的生活史过程。本研究利用采集自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威德尔海及拉扎列夫海120尾分属4个生活史阶段的鳞头犬牙南极鱼耳石,结合传统测量分析与椭圆傅里叶分析两种形态学研究方法,对其各生活史阶段耳石形态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鳞头犬牙南极鱼各生活史阶段耳石形态存在差异,随着生活史过程的推移,耳石的变化趋势为整体上由轮廓平滑、复杂度较低向轮廓曲折、高度复杂化转变,且纵轴方向增长速度低于横轴方向,翼叶等特征部位变化显著。针对耳石形态的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椭圆傅里叶分析判别值较高,为85.4%,而传统测量分析判别值较低,为71.9%,表明相较于传统测量分析,椭圆傅里叶分析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背景】南极地区环境苛刻植被稀少,无冰区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0.4%,但是土壤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对于极地微生物资源仍需要进一步挖掘。【目的】获得南极恩克斯堡岛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信息。【方法】对来源于南极恩克斯堡岛的5个土壤样品采用直接涂布、微好氧富集和有氧富集后涂布3种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共获得144株可培养细菌,分布于5门30个属。这些菌株来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8.9%)、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4.0%)、厚壁菌门(Firmicutes,22.2%)、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3.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4%)等。不同土壤样品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企鹅粪土中Bacillus是主要属类;Pseudomonas、Streptomyces在植被覆盖区土壤中是优势菌属;Psychrobacter在湖水边土壤中是优势属类,Flavobacterium、Chryseobacterium仅从该样品中分离得到;放线菌门类在干燥土壤样中占优势,Pseudarthrobacter、Rhodococcus、Microbacterium等属仅从这类干燥样品中分离出。经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发现,有2株菌为潜在新种。【结论】南极恩克斯堡岛土壤中存在可开发利用的菌种资源,本文为研究该地细菌多样性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是用途最为广泛的脂肪酶之一,可用于许多有机化合物、医药中间体等的合成.为了改善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的催化性能,提高其环境适应性,同时提高蛋白的表达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其更适于工业化应用,许多针对酶蛋白分子的修饰及改造方法已在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中得到大量应用.本文从化学修饰、理性设计和非理性设计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的修饰与改造的关键技术,包括定点突变、蛋白质融合、易错PCR和DNA改组等,同时也介绍了以上技术在改良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特性方面的诸多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13.
正海豹、海狮和海象的前后肢颇像鱼类的鳍,因而被统称为鳍足类或鳍脚类动物。目前,全世界共有鳍足类动物34种,隶属于3科18属;南极地区分布有6种,分别为威德尔海豹、豹形海豹、罗斯海豹、食蟹海豹、南象海豹和南极毛皮海狮。其中,威德尔海豹、豹形海豹、罗斯海豹和食蟹海豹是南极地区的特有种。由于鳍足类动物的皮毛美丽而富于光泽,御寒和防水性能极佳,十分珍贵,过去常被人类用  相似文献   

14.
南极鸟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鸟类研究概况张正旺,郑光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关键词南极鸟类,生态,研究进展鸟类是南极地区最重要的一种生物资源,也是最主要的动物类群之一。与其它地区相比,南极鸟类区系的特点是种类少但数量多。据统计,目前在南极地区所记录到的鸟类有...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国家旅游文化的兴盛与否,往往被视为国家经济发达程度与人民总体素质水准高低的风向标。包括旅游资源在内的南极资源属全人类所共有,这不是一句空话。发达国家南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证实,这些国家视南极科考与南极旅游同为国家南极权益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国家,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民族,不仅在极地科学研究方面应有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人类认识南极的过程不断深入,其中,几个关键时间点分别是大航海时代、航空时代和航天时代。人类认识南极的几个阶段大航海时代:1774年,来自英国的库克船长在执行航海任务时发现了一片"隐约的大陆",即南极大陆。库克船长成为第一个进入南极圈的人,也由此拉开了世界各国南极探险的序幕。在南极探险的历史中,竞先到达南极点的故事最为人们熟知。1910年,英国海军上校斯科  相似文献   

17.
给南极画像     
正极地科考,测绘先行。测绘在极地科考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服务作用,同时也是科研工作者研究南极及其环境变化的重要观测手段,为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南极做出了贡献。30多年来,一代代测绘科研人员前仆后继,探索南极奥秘,揭示地球科学规律,引领着南极测绘科学问题的研究潮流,为我国极地测绘考察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填补了我国相关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南极大陆是一个神秘的大陆,虽然早在古希腊时代,学者们就提到南极大陆的名称,但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人们关于南极的知识却只是一种玄想。这是因为南极大陆同有人类居住的其他大陆远隔重洋,大洋之上风狂浪恶,更有冰山、冰障之阻隔。在古代科学技术低下的条件下,人类是无法实现到南极的梦想的。直至1882年,英国一个探险队才首次登上南极大陆。真正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南极局(BAS)的考察结果表明,受 地球温暖化的影响,狗尾草及石竹一类的高等植 物在南极大陆迅速地蔓延开来。这是英国科学家 首次向人们展示了反映南极植物分布变化的具体 资料。目前,在南极开花的高等种子植物有两种, 一种是属于石竹科的南极绿石竹,另一种是属于 禾本科的南极发草。其他的只有苔藓及地衣类植 物。科学家考察了位于南纬65度附近,靠近南美 大陆最南端属于南极半岛的三个岛。考察结果表 明,从1964年到1990年的20多年时间里,上述 两种高等种子植物有了大量的繁衍,其中南极绿 石竹的株数增长了5倍,南极发草的株数增长了  相似文献   

20.
正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一般将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统称为"南极"。南极其实是南大洋及其岛屿和南极大陆的总称。地理学上把南纬66度33分的纬线称为"南极圈"。在极圈内会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同时,极圈也是划分温带与寒带的界限。因此,南极的范围其实要比南极圈的更大。南极腹地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简单的植物和一两少数昆虫,偶尔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但是,在靠近南极圈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