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早老蛋白与Notch和Wnt信号通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 995年发现高度同源的早老蛋白(presenilin ,PS) 1、2基因突变可导致家族性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disease ,AD)以来 ,目前不仅已证实PS参与老年斑核心物质β 淀粉样蛋白 (β amyloid ,βA)的形成 ,还发现PS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 ,与细胞内的多种信号转导通路有关。PS介导Notch、Wnt/Wingless信号转导的机制、及其与AD病理改变的关系已成为AD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关注点。1 .PS和Notch信号通路的关系Notch信号在神经元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通过旁侧抑制…  相似文献   

2.
莫永炎  姜勇  陈瑗 《生命的化学》2001,21(2):161-162
Alzheimer病 (AD)患者的神经病学特征是脑组织萎缩 ,出现大量的淀粉样斑块 (amyloidplaques ;亦称老年斑 ,senileplaques ,SP)和神经纤维缠结 (neu rofibritarytangles)沉积。AD病人痴呆的程度与淀粉样斑块的发展呈正相关。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 β 淀粉样肽 ( β amyloidpeptide ,又称 β amyloidprotein ,Aβ) ,其分子量约为 4 .2kD ,由 39~ 4 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Aβ来自一种跨膜糖蛋白———β 淀粉样质前体蛋白 (amyloid pr…  相似文献   

3.
早老蛋白(Presenilins)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云鹤  邹泉  郑坚瑜 《生命科学》2000,12(5):217-220
编码早老蛋白(Presenilins,PSs)的基因ps-1、ps-2被认为是构成早发家族性老年痴呆(early-onset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FAD)的主要致病基因。早老蛋白具有8个跨膜区的结构,在神经系统广泛表达。其功能尚未完全明确,最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老蛋白与淀粉样沉淀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切割、  相似文献   

4.
β淀粉样蛋白与Alzheimer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zheimer病是当今颇受人们关注的疾病,近年来对其发病的分子机制俐较为深入。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和AD的发病关系上。本文就β淀粉样蛋白的来淅,其前体蛋白的基因突变,代谢加工途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转基因动物诸方面与AD的发病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神经元内出现大量双股螺旋纤丝 (pairedhelixfilament,PHF)和细胞外间隙出现 β 淀粉样蛋白 (β amyloid ,Aβ)的沉积 ,即神经元纤维缠结 (neorofibrillarytangles,NFT)和老年斑(senileplaque,SP)的大量存在以及选择性的神经元和突触的丢失[1] 。AD可分为家族性 (FAD)和散发性 (SAD)。神经生长抑制因子 (neur…  相似文献   

6.
脑啡肽酶(neprilysin)和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disease ,AD)的病因不明和到目前为止仍缺乏根治的办法 ,加之全世界范围的老龄化和AD的高发病率 ,一些科学家预言AD可能是本世纪最可怕的老年病。AD的数十年的漫长病程一般从 β淀粉样肽 (Aβ)在脑中沉着开始 ,Aβ是一个生理性多肽 ,它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水解产物。它的合成和分解代谢的平衡决定它在体内有一个稳定的水平。研究证明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特殊形式的Aβ的产生增加 50 %就能引起AD ,Aβ代谢平衡的轻微改变不仅能影响AD的病理过程 ,而且能影响这个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7.
亲和素结合蛋白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曾发现在日本血吸虫虫卵中,存在一种新的能与亲和素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称为亲和素结合蛋白,在分离纯化ABP的基础上,用SDS-PAGE及ephadex G-150分别测定了ABP的分子量,并做了糖蛋白染色及等电点测定,实验结果表明ABP是一个分子量为65kD的碱性糖蛋白,由数个相同的分子量为12.7kD的亚单位组成。SDS、β-硫基乙醇处理的DDBP仍能与亲和素结合,提示ABP的亚单位能与亲和素结  相似文献   

8.
SAMDs是TGFβ家族的细胞内信号介导。为了研究SMAD3的信号传递过程,我们以SAMD3为诱饵蛋白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SAMD3相互作用的蛋白,发现Cyclin B可以与SMAD3发生相互作用,并在COS7细胞中证实了该相互作用。提示TGFβ可能通过SMADs与细胞周期素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细胞周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由H SD17B1基因编码的人Ⅰ型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type1简称Ⅰ型17HSD)催化雌酮与雌二醇之间的转化。本文研究环腺苷一磷酸简化(cAMP)对该酶在培养的绒癌胞系(JAR和JEG-3)中表达的调节作用。用8-bromo-cAMP处理两种绒癌细胞后,观察到在伴随1.3kbⅠ型17HSDmRNA表达的同时,I型17HSD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DPA使Tb3+的荧先强度显著增强的原理进行带3蛋白活性的测定,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而且能够进行连续荧光扫描测量.应用连续荧光扫描法测定了带3蛋白介导的DPA与Cl-交换的动力学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带3蛋白介导的DPA与Cl-的交换对DIDS非常敏感,受DIDS的强烈抑制,抑制程度大于90%;DPA由内向外转运的米氏常Km=28.1—31.2mmol/L;带3蛋白的天然底物Cl-从内侧竞争性抑制DPA向外转运,抑制常数ki=60.4±6.9mmol/L;膜内侧DPA与外侧Cl-交换的活化能,在4—25℃范围内为5.8±0.5kCal/mol25—37℃范围内为19.8±1.5kCal/mol;膜内侧DPA与外侧Cl-交换受转运介质pH(膜内外对称改变)的显著影响,pH<7.4时,交换速度显著升高.本实验证明DPA确是经带3蛋白而转运的,但转运机制可能与无机离子转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阿尔采末病发病机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i L 《生理科学进展》1998,29(4):345-348
阿乐采末病(AD)是最常见地老年人致痴呆疾病。约15%的病人有家族史,其余为散发性。已在第21、14及1号染色体发现与家族性AD有关的突变基因;并在19号染色体三个等位基因中,发现了同家族性和散发性AD的遗传易感性都有关的编码载脂蛋白E的ε-4等位基因。约50%的散发性病 列以ε-4基因为其致病危险因子。遗传因子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交织,使AD的发病机制复杂化,但都以脑内出现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和老年  相似文献   

12.
番茄系统感染TMV(tobacco m osaicvirus)诱导叶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活性升高。番茄叶胞外提取液经冰冻干燥浓缩、- 20℃丙酮沉淀、CM-Sephadex C-25 离子交换层析,PBE 94(Polybuffer Exchanger 94, Sigm a)聚焦层析和Sephadex G-150 凝胶层析纯化,获得纯化的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凝胶层析测得该酶的分子量为145 kD,SDS-PAGE测得该酶的分子量为75 kD,证明该酶由两个亚基构成。该酶能水解p-硝基苯基-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pNP-β-D-GlcNAc)和P-硝基苯基-N-乙酰-β-D-氨基半乳糖苷(pNP-β-D-GalNAc)两种底物,能被过碘酸氧化,Schiff试剂染色。在感染TMV 的番茄叶片中,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活性大部分位于胞外  相似文献   

13.
利用藻胆体温和解离的方法和超速离心分离技术首次得到了变藻蓝蛋白六聚体,并通过光谱技术,凝胶柱过滤柱色谱方法,和SDS-PAGE电泳方法以及蔗糖密度超速离心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变藻蓝蛋白六聚体的最大吸收峰(λAmax=652nm),荧光发射峰位于666nm,并且在680nm处有一明显肩峰;其分子量大约为240KD左右;其分子组成为(αβ)5APβ16.3LCM42;离心沉降系数为12S(0.2-0.5mol/L线性蔗糖密度梯度于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该六聚体在5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发生解离,通过羟基磷灰石柱分离可得到两种变藻蓝蛋白三聚体(αβ)3AP和(αβ)2APβ16.3LCM42,这说明该变藻蓝蛋白六聚体是由两个变藻蓝蛋白三聚体组成;通过差谱的方法得出锚蛋白的吸收光谱(λmax=660nm);根据稳态光谱测定的结果,推断出锚蛋白碎片LCM42的光谱性质与整个锚蛋白的光谱性质相同,进而得出LCM42保留了整个锚蛋白中的发色团,因而保留了其传递能量的功能。利用光谱数据和晶体结构数据讨论了该六聚体内能量传递途径  相似文献   

14.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定量测定了水化膜中蚯蚓新钙结合蛋白(NCBP)的二级结构及在不同比例Ca2+、Tb3+离子的作用下其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NCBP中α-helix含量较低而β-sheet的含量较高,且随不同比例金属离子的加入,1629cm-1处β-sheet峰的变化较明显。同时发现,NCBP具有钙结合蛋白家族特征的SDS-PAGE现象,但不具有激活PDE靶酶的活性,初步认为,NCBP含有与Ca2+浓度相关的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另外,高浓度下Tb3+的结合引发NCBP的分子间聚合,提示对稀土元素的使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5.
SMADs是新近发现的参与TGF-β超家族的信号在细胞内声望地的一族蛋白,包括8个成员,分别称SMAD1-8。SMAD1、2、3、5和8属于一类,它们被TGF-β的受体或BMP的受体激活而磷酸化,称为受体调节SMAD,传导下TGF-β或BMP的信号。SMAD6和7属于另一类,它们抑制制受体调节SMAD的信号传导。SMAD4是第三类,它是受体调节SMAD传导信号的伴侣。受体调节SMAD传导信号必须先  相似文献   

16.
利用藻胆体温和解离的方法和超速离心分离技术首次得到了变藻蓝蛋白六聚体,并通过光谱技术,凝胶柱过滤柱色谱方法,和SDS-PAGE电泳方法以及蔗糖密度超速离心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变落蓝蛋白六聚体的最大吸收峰(λ^Amax=652nm),荧光发射峰位于666nm,并且在680nm处有一明显肩峰;其分子量大约为240KD左右;其分子组成为(αβ)5^APβ^16.3LCM^42;离心沉降系数为1  相似文献   

17.
与光系统Ⅱ颗粒结合的对DTT敏感的蛋白酶的纯化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菠菜光系统Ⅱ颗粒的1mol/LNaCl抽提液经butyl-Toyopearl650M疏水层析和DEAE-SephadexA-50柱层析分离得一种对DTT敏感的蛋白酶。用SDS-PAGE和Superose12凝胶过滤测得该酶的分子量为37kD,其为单体酶。该酶可降解18kD和24kD水溶性蛋白质,分别产生13.2kD、12kD、10.5kD和23kD、22kD、20kD片段,最适pH为8.0,对NaCl不敏感,对DTT和β-Me敏感。抑制实验表明该酶不属丝氨酸类蛋白酶。  相似文献   

18.
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与Alzheimer's病(AD)的发病机制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APP的分子研究,包括APP的分子特性,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APP与β-淀粉样蛋白(β/A4)的关系,APP异常代谢及其与AD的关联等。  相似文献   

19.
前曾发现在日本血吸虫虫卵中,存在一种新的能与亲和素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称为亲和素结合蛋白(ABP)。在分离纯化ABP的基础上,用SDS-PAGE及SephadexG-150分别测定了ABP的分子量,并做了糖蛋白染色及等电,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ABP是一个分子量为65kD的碱性糖蛋白,由数个相同的分子量为12.7kD的亚单位组成。SDS、β-巯基乙醇处理的ABP仍能与亲和素结合,提示ABP的亚单位能与亲和素结合。氨基酸修饰剂NAI、DTNB、NEM及NBS对ABP与亲和素的结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HNBB、TNBS及IAA对ABP与亲和素的结合无影响,提示ABP分子中氨基酸残基Tyr、Cyr是ABP与亲和素结合所必需的,可能参与结合位点的形成。另外,测得ABP与亲和素结合的结合常数为1.4×10~(-7)mol/L。  相似文献   

20.
人们早就发现,Alzheimer's病患者脑部有淀粉样蛋白沉淀;但这种沉淀与Alzhimer's病的发病有何关系一直是个谜。对β-淀粉样蛋白引起注意是由于人们发现Alzheimer's病患者脑部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是由中心蛋白质外包变性神经末梢组成,而中心蛋白质为β-淀粉样蛋白。1987年,β-淀粉样蛋白的基因克隆成功并被定位于21号染色体上,这使人们从基因水平研究它与Alzheimer's病发病的关系成为可能。1991年,伦敦圣-玛丽医学院的Hardy研究小组发现,淀粉样蛋白基因突变与家族性Alzheimer's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