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中国剑角蝗科Acrididae华佛蝗属Sinophlaeoba Niu et Zheng,20051新种,即郑氏华佛蝗Sinophlaeoba zhengi sp.nov.。编写了该属4种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大理学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郑氏华佛蝗,新种Sinophlaeoba zhengi sp.nov.(图1~11)新种近似于老阴山华佛蝗S.laoyinshanMao,OuetRen和短翅华佛蝗S.brachyptera Mao,OuetRen,与二者的区见表1。正模♂,云南元江那诺,海拔1732m,2009-11-29,自旺采。副模1♀,云南元江那诺,2008-07-14,卫微采。词源:新种种名以郑哲民教授的姓氏命名,以示对他昆虫分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敬意。表1郑氏华佛蝗与老阴山华佛蝗和短翅华佛蝗的比较老阴山华佛蝗S.laoyinshan郑氏华佛蝗,新种S.zhengi sp.nov.短翅华佛蝗S.brachyptera雄性头长等于前胸背板长雄性头长略长于前胸背板长,雌性头长近等于前胸背板长雄性头长长于前胸背板长,雌性头长近等于前胸背板长雄性触角较短,达到后足基节雄性触角较长,达到后足股节的1/5雄性触角较短,达到后足基节雄性前翅达到第3腹节后缘或后足股节的1/4雄性前翅略超过第4腹节后缘或后足股节的1/3,雌性达到第3腹节中部雄性前翅几达到第5腹节后缘或后足股节的1/2,雌性达到第4腹节后缘阳具基背片背观桥呈弧形,桥与侧板间夹角呈直角形,锚状突顶端较远地超过桥,侧板后突指向后方阳具基背片背观桥近直,桥与侧板间夹角呈钝角形,锚状突顶端较远地超过桥,侧板后突指向外后方阳具基背片背观桥近直,桥与侧板间夹角明显呈钝角形,锚状突顶端略超过桥,侧板后突指向外方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新疆地区网翅蝗科雏蝗属 Chorthippus 短翅亚属1新种,即果子沟雏蝗 Chorthippus (Altichorthippus) guozigouensis sp. nov.。新种近似于姜氏雏蝗Ch. charpini Chang, 1939 与积石山雏蝗 Ch. jishishanensis Zheng et Xie, 2000。与后两者的主要区别为:♂头侧窝长为宽的3.00倍;♂触角短,刚不到达后足股节基部;♂前翅到达第7节腹节背板后缘,其前缘脉域宽为中脉域宽0.67倍,前后肘脉合并,肘脉域消失;♂后翅到达第7节腹节背板中部;尾须顶端到达肛上板长的一半,膝部与后足胫节端部棕色,非黑色。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记述采自云南省普洱地区卵翅蝗属1新种,即圆板卵翅蝗Caryanda cyclata sp.nov.,新种近似于方板卵翅蝗Caryanda quadrata Bi et Xia,1984,主要区别为:1)雄性肛上板盾形,后缘圆弧形;2)雌性下生殖板后缘具3齿;3)雌性前翅超过第1腹节背板后缘;4)雄性尾片及肛上板两侧缘非黑色;5)雄性尾须黑色;6)前翅黑色;7)后足股节端半部橙红色;8)后足胫节青兰色.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王淑芳 《昆虫学报》1985,(2):227-228
本文记述樟蚕姬蜂属Habronyx Foerster指名亚属Habronyx(s.str.)中的一新种。标本采自北京潭柘寺。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本文特征图由陆伯林同志绘制。 拟榨蚕软姬蜂 Habronyx subinsidiator新种 雌蜂:前翅长12毫米。头、胸黑色。触角柄节、梗节前面、脸、唇基、上颚除端齿外、眼眶外侧下端、触角鞭节、前足、中足、后足除基节及胫节端部外、翅基片、腹部除第二节背部纵斑外均黄至红黄色。翅脉褐色,翅痣浅褐,翅浅褐透明。体被致密短毛。头宽与胸宽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龙州蝗属,共记述10种,其中包括1新种,即贵州龙州蝗Longzhouacris guizhouensis sp.nov.,该新种近似于斑角龙州蝗L.annulicornis Lu,LiYou,2000,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沟前区长为沟后区长的2.16倍;2)前翅到达第3腹节背板中部;3)后足跗节爪间中垫长为爪长的1.5倍;4)雄性尾片三角形,顶尖;5)触角基半黄褐色,端半暗褐色;6)前翅前半黑褐色,后半淡褐色;7)后足胫节黄绿色。文中附有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记述采自东北黑龙江省及吉林省蝗总科2新种,即网翅蝗科的北安雏蝗Chorthippus beianensis sp.nov..新种近似于琼根河雏蝗Chorthippus genheensis Li et Yin,主要区别为触角中段一节的长度为宽度的2.5倍;前翅中脉域宽为肘脉域宽的4倍(♂);后翅仅达前翅长的1/2;雌性前翅仅到达第3腹节背板后缘;后足股节仅上膝侧片黑色.另1新种为剑角蝗科的宽肘迷蝗Confusacris amplicubitus sp.nov.,该种近似于短翅迷蝗Confusacris brachypterus Yin et LI,主要区别为触角中段一节的长度为宽度的3~4倍(♂)或2倍(♀);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最狭处宽与长度相等(♂)或为长的1.4倍(♀);前翅超过后足股节中部;前翅肘脉域宽为中脉域宽的2.3倍;雌性前翅径脉域黑色,不具淡色纹;后足股节膝侧片及胫节基部非黑色.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记述采自贵州省小翅蝗属1新种,黑条小翅蝗Alulacris nigristriatis sp.nov..新种近似于石林小翅蝗Alulacris shilinensis(Cheng,1977),主要区别为:1)雄性尾须近端部明显收缩变细;2)雄性腹部末节背板具细条状小尾片;3)前翅超过(♂)或到达(♀)第2腹节背板后缘;4)具黑色眼后带;5)前翅中部具宽黑色纵条纹;6)后足胫节黑褐色.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高山草原狭翅雏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空间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刘长仲  王刚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729-1731
在甘肃省夏河县甘加高山草原,对狭翅雏蝗的发生期、食量、空间格局及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虫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孵化出土,6月中旬至下旬为孵化出土盛期,蝗蝻多数为4龄,少数(约23%)为5龄,整个蝗蝻期为70.45±15.76d,成虫寿命42.36±13.46d;取食量随龄期增大而增大,蝗蝻期平均食量为368.3mg,成虫期平均食量为743.8mg,狭翅雏蝗在前期低龄蝗蝻阶段为聚集分布,高龄蝗蝻及成虫阶段以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9.
越北腹露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tonkinensisWill.触角的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蝗蝻和成虫触角均分布有以下6种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锥形感器有长、短锥之分,腔锥形感器有Ⅰ、Ⅱ型之分。芽孢形感器、盾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只限于蝗蝻的触角。成虫触角鞭节末端长锥形感器数量多于蝗蝻;而蝗蝻触角鞭节末端短锥形感器数量多于成虫。成虫触角从第9节开始,蝗蝻触角从第11节开始锥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的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0.
新疆蝗虫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学祖 《昆虫学报》1955,(4):463-474
(一)新疆蝗虫种类繁多,发生为害面积亦大。1953年全新疆发生面积为762,000公顷,共防治95,703公顷。经两年来的初步观察,蝗虫中为害性较大,分布较普遍的有下述九种。 1.迁移飞蝗一年发生一代。1952年8月所产之卵,最早于1953年4月下旬孵化,至6月6日变为成虫。蝗卵在地下发育阶段,长达8月之久。 2.意大利蝗主要特征在其突出之前胸腹板刺;前胸背板有中脊和侧脊;雄虫尾须末端分裂为三叶,中叶之末端不及上叶末端。 3.西伯利亚蝗为牧区中牧草的大敌害。成虫主要特征为触角末端变粗;雄虫前足胫节膨大如梨状。 4.克鲁斯蝗沟后区上之花纹变宽,成三角形;前翅不超过后足膝部;后足胫节红色。而鞑靼蝗沟后区上的花纹前端并不变粗。 5.侧视土克曼蝗头部倾斜;前胸背板上除有较长大的X形图案外,中脊上尚有纵行花纹;后足腿节和胫节黄色,间隔以黑色斑纹。 6.轮翅蝗前胸背板之中脊拱起,其两侧有X形图案;后翅基部淡黄绿色,中部有一条宽而弯曲的黑色条纹,不及后翅的后缘。 7.盐地圆背蝗沟前区小而狭隘;后翅基部淡红色,中部及翅端各有—条宽的黑色条纹。与盐地圆背蝗相似者,尚有八纹圆背蝗。 (二)对上述九种蝗虫之分布,卵囊及卵壳上之花纹,均分别叙及;并附有作者原绘图六幅。在调查蝗虫分布密度及蝗种鉴别上,识别卵囊较有根据。  相似文献   

11.
小翅稻蝗(Oxya yezoensis Shiraki)翅多型现象浅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道弘 《生态学报》2001,21(4):624-628
对小翅稻蝗翅型构成的季节变化,长翅型、短翅型产卵前期间的差异及光周期对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翅稻蝗存在着明显的翅多型现象,相对翅长(前翅长/后足腿节长)最长可达1.49,最短只有0.50,翅长呈连续性双模态分布。早期羽化的个体大多为长翅型,随着季节的推移,羽化成虫短翅率逐渐增加。长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间为42.7±13.1日,短翅型为15.3±6.4日,短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间显著短于长翅型。不同的光周期短翅成虫出现的比例不同,光照短于LD1212时,几乎全为短翅型,LD1410短翅率为66.8%,LD168则长翅率达62.1%,光照长于LD186时,几乎全为长翅型。  相似文献   

12.
在鉴定滇粤两省绒茧蜂标本时,发现我国新记录三种,报导如下: (1)稻三点螟绒茧蜂Apanteles amaris Nixon 形态。雌:体黑色;足除后足基节基半部黑色外,前足和中足、后足基节端半部、转节,腿节,胫节(末端色暗)均为红黄色;前翅中室密布有色微毛,翅痣有暗褐色边缘;中胸背板刻点细而密,盾纵沟上刻点粗糙;并胸腹节有模糊皱纹,中区不明显;腹部第一背板黑色,两侧平行,长明显大于宽,密布网状皱纹,两侧有较宽的暗红褐色膜质边缘;第二背板中域有模糊网状皱纹;产卵管鞘稍长于后足胫节。  相似文献   

13.
1.樟巢螟绒茧蜂Apanteles locastrae You et Tong,新种(图1) 雌 体黑色。触角、各足基节、后足转节、腿节、胫节端部3/4、跗节、腹部、产卵管鞘黑色;下颚须基节、翅痣褐色,下颚须2—5节浅黄;前足转节、腿节基部1/4,中足转节、腿节基部3/4、胫节端部1/2,前缘脉、痣后脉、翅痣边缘暗褐色;足的其余部分和产卵管黄褐色,后足胫距白色;翅基片黑褐色。  相似文献   

14.
日本黄脊蝗的一种发音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日本黄脊蝗patanga japonica(I.Bolivar)在凉山州分布较广,主要为害甘蔗、玉米、高梁、水稻等禾本种作物,是该地区农作物的一大害虫。笔者观察到该蝗除具备飞翔中后足股节-翅脉摩擦发音器外,还具有另一种在停止状态下也能发音的发音器(后足内距-前翅翅脉摩擦发音器),现将后一种发音器介绍如下。 一、后足内距-前翅翅脉摩擦发音器的部位、构造与功能 后足内距-前翅翅脉摩擦发音器由音剉(前翅径脉中部之前的部分翅脉)和刮器(后足胫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的个体发育中经历体型渐变发育过程,随着龄期增加,一些功能器官逐渐发育完善,并执行相应的功能。研究中华稻蝗的个体发育规律,对于充分认识蝗虫体型的形成规律,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不同虫龄的中华稻蝗身体结构的发育过程,探讨各器官结构的形成规律以及其功能的实现。【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稻蝗不同龄的后翅、前胸背板、腹板、颜面、后足股节大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虫龄的增加,各结构呈线性增大。PCA法和薄板样条法结果表明后翅从4龄到6龄,翅型结构呈渐变规律,成虫时肘脉域变小,轭脉域及臀脉域扩大,后翅的形状随其功能的实现显著不同于翅芽时期。前胸背板、颜面和后足股节随虫龄的增加在PC1轴呈渐变规律,随着取食和运动能力的增强,前胸背板变得更加宽阔、颜面的颊侧更加宽大,后足股节更加细长。腹板的形状在低龄阶段差异不大,成虫时在后足股节的着生区大而且向外突出。【结论】中华稻蝗不同虫龄间在后翅、前胸背板、腹板、颜面、后足股节等功能器官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龄期的增加,各功能器官的形态呈渐变规律,然而这些功能器官的形成并非等比例扩大,而是形成特定的形态来实现其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了在园林害虫天敌普查中从蚧虫内饲养出的我国黄蚜小蜂属Aphytis Howard两新种。模式标本存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1、樟雪蚧黄蚜小蜂Aphytis chionaspis Ren,新种(图1—8) 雌:长0.75—1.05毫米。体黄色。头部复眼紫红色。触角柄节淡黄色,鞭节微暗色。头、胸、腹部刚毛淡褐色。小盾片后端缘中部黑褐色。胸部腹板暗色、叉状纵干黑褐色。翅透明,前翅翅基片下方一短的横条骨片褐色。缘脉与亚缘脉连接处之下方暗色,后缘褶淡褐色。前足跗节暗色;中、后足胫节、跗节暗色;后足腿节腹缘淡色。产卵管淡褐色。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中国叶蜂属Tenthredo L.两新种:衡山短角叶蜂Tenthredo hengshana Wei et Yan,sp.nov.和红盾槌腹叶蜂Tenthredo pseudocylindrica Wei et He,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1衡山短角叶蜂,新种Tenthredo hengshana Wei et Yan,sp.nov.鉴别特征本种与贵州分布的宽带短角叶蜂Tenthredo latistriatena Wei,2005最近似,但本种体型稍大(体长13mm),背面观后头两侧膨大,前翅烟斑内侧仅伸抵1M室基部,后眶下半部、前胸背板后缘和外侧缘、小盾片前部3/5、附片、后胸后背板大部、中胸前侧片后部中央向前弯曲的条斑、中胸后侧片后缘宽边、腹部第1背板中部后缘、第3~4节腹板全部、5~7腹板后缘、各足基节大部、转节全部、股胫节前侧和腹侧黄白色,锯腹片锯刃具1个内侧亚基齿,与后者不同(宽带短角叶蜂体长11mm,背面观后头两侧平行,前翅烟斑内侧伸抵前翅基部,后眶下半部、前胸背板后缘和外侧缘、小盾片全部、附片、后胸后背板大部、中胸侧板全部、腹部第1背板全部、第3~4节腹板大部、5~7腹板全部、各足基节大部、转节、后足股胫节全部黑色,锯腹片锯刃具2个内侧亚基齿)。正模♀,湖南衡山,海拔900~1100m,2004-05-11,刘卫星。副模1♀,湖南衡山,900~1100m,2004-05-11,刘卫星。词源:本种根据模式标本的采集地命名。2红盾槌腹叶蜂,新种Tenthredo pseudocylindrica Wei et He,sp.nov.鉴别特征本种与T.cylindrica Rohwer很近似,但额区和单眼后区棕色,无显著黑斑;中胸背板前叶和小盾片棕色,无黄斑;中胸腹板黄白色,腹部第3背板黑褐色,后足胫节黑褐色,腹部第2、3节显著窄于第1、4节等,可与之鉴别;T.cylindrica Rohwer的头胸部具显著黑斑,中胸背板前叶两侧和小盾片白色,中胸腹板黑色,后足胫节黄褐色,具细窄黑色条斑,背面观腹部第1~3节几乎等宽。正模♀,湖南衡山,海拔600~700mm,2004-05-11,刘卫星;副模:1♀,1♂,湖南衡山,海拔600~700mm,刘卫星;1♀,广西花坪天平山,1963-06-05,杨集昆。词源:新种的种加词由pseudo-(假的)和cylindrica两部分组成,指新种与T.cylindrica外观近似,但并非同种。  相似文献   

18.
新疆束颈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记述在新疆采到的束颈蝗属新种透翅束颈蝗Sphingonotus hyalopterus Zheng et Chao,该新种近似于黄胫束颈蝗 Sphingonotus savignyi Saussure,主要区别为:(1)后翅顶端无暗斑,(2)后足股节内侧黑色,近端部具一淡色横纹,(3)后足胫节淡青蓝色。  相似文献   

19.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90,33(3):360-361
本文记述镶夜蛾属Trichosea Grote一新种及一中国新纪录。 张镶夜娥Trichosea zhangi新种 翅展38—43mm,头部乳黄色,下唇须第1、2节外侧大部黑色,复眼外后方黑色,雄蛾触角线形,触角干黑色,两侧饰有淡黄色鳞片,复眼表面有纤毛:胸部乳黄色,翅基片基部及中部有黑斑,后胸有一V形黑纹及二黑斑,足黄白色,胫节与跗节各有黑斑,中足跗节大部分呈黑褐色;腹部淡黄色,背面有一列黑色毛簇,腹两侧各有一列黑斑:前翅乳黄色,基钱双线黑色,自前缘至亚中褶,外一线间断,内线双线黑色,内一线间断为4个黑长点,外一  相似文献   

20.
云南蝗虫一新属新种:直翅目:斑腿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省瑞丽地区蝗虫新属龙川蝗属Longchuanacris gen.nov.及新种巨尾片龙川蝗 L.macrofurculus sp.nov.该新属近似于 Pseudogerunda Bey-Bienko.主要区别为前胸背板侧片后缘极凹入;前翅到达第一腹节背板的后缘;后足股节下膝侧片顶刺状:后足附节第3节长度为第1、2节长度之和;雄性腹部末节背板具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