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菜粉蝶幼虫田间分布型及其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不同测算方法测得菜粉蝶4~5代卵、低龄幼虫(1~3龄)和高龄幼虫(4~5龄)的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主要适合于负二项分布。运用分布型的有关参数和中、晚熟甘蓝莲座期高龄幼虫的经济阈值(ET),设计了序贯抽样方案,以提高对该虫的测报水平和综合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菜粉蝶幼虫在一、二、三、四龄初期饲以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bGV),食量减少99.3—38.4%;四龄末或五龄初饲毒,食量反而比健虫高出36.3%和87.2%。幼虫感病后取食期的缩短或延长是食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幼虫病死前脱皮过程先被抑制,其结果往往使得死亡时所处的龄期明显延长。幼虫在四龄末饲毒后,由于五龄期延长,食量增加,其死亡前达到的最高体重平均为357.9毫克,远高于健虫化蛹前的最高体重。PbGV对菜粉蝶化蛹也有明显影响。幼虫在五龄前饲毒,一般不能化蛹。五龄第1—3天饲毒,化蛹率26.4—87.9%,第4天饲毒对化蛹无影响。本文结果对应用PbGv防治菜粉蝶幼虫危害以及对该病毒的大量增殖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袋蛾幼虫在桐粮间作的泡桐林中,为聚集分布,对其进行抽样时宜采用“Z字形”或“品字形”调查法,其最适抽样数,最大抽样数,其防治的上下限并可用有虫株率对平均密度进行简易估计,其公式为: 相似文献
4.
对引进的一株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毒杀作用的生防菌株,苏云金杆菌库尔斯泰克变种(BacillusthurengiensisBerlinervar.kurstaki)A1.272,通过SDS-PAGE确定其伴孢晶体分子量为130kD,确定其对菜粉蝶(Pierisrapae)4-5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2.3×106cfuml。对分别不同浓度的菌悬液和伴孢晶体悬液进行了温室防效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2d100倍稀释的菌悬液对菜粉蝶幼虫的温室防效可达90%以上,施药后5d,Bt菌悬液50倍和100倍稀释液防效达到100%。田间防效也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6.
7.
空间分布型的研究是现代理论生态学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它在实际应用上亦具重要意义。它不仅可揭示出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而且还是确定抽样技术、资料代换和正确估计种群数量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有关昆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多限于农林业害虫,对其它昆虫的空间分布研究甚少。虫草蝠蛾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境内的高山草甸。近年来,冬虫夏草产量逐年下降,远远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因自然资源日趋减少,大有枯竭之势。为挽救这一珍贵资源昆虫,急待尽 相似文献
8.
桔小实蝇三龄幼虫染色体的组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正> 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 Hendel,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害虫。此虫可为害柑桔类、芒果、番石榴、洋桃、枇杷、杏、桃、番荔枝、木瓜、梨、葡萄、西番莲、辣椒和茄子及番茄等250余种水果和蔬菜。由于成虫产卵于新鲜果实中,幼虫在果中成长。因此,在对进境的水果和蔬菜实施植 相似文献
9.
龟足(Capitulum mitella Linnaeus)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口以南海浪剧烈冲击的暴露型岩相海岸的中、高潮区,是一种颇具养殖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新品种。研究温度(24、27、30、33℃)和盐度(28,31,34)对龟足胚胎发育和幼虫生长的协同影响,可为龟足的人工育苗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33℃-28温盐度组合胚胎发育时间最短144h,27℃-28温盐度组合胚胎相对孵化率最高。温度与盐度对胚胎发育时间没有显著影响;但温度和盐度对胚胎孵化率有极显著影响,温度与盐度间的交互作用显著。胚胎发育最适宜的温盐度组合是27℃-28。(2):27℃的3个盐度组、30℃-31温盐度组合无节幼虫持续时间最短。在同一盐度条件下以27℃的存活率较高,在同一温度条件下以盐度31的存活率较高,其中以27℃-31温盐度组合的存活率最高;存活率1和存活率2分别高达99.0%、90.7%。27℃-28、27℃-31温盐度组合变态率最高,变态率分别为81.8%、73.7%。34高盐组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均很低甚至为零。温度和盐度对幼虫存活率和变态率有极显著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极为显著。综合无节幼虫持续时间、存活和变态情况,27℃-31温盐度组合为幼虫生长发育的最佳组合条件。龟足胚胎发育、无节幼虫的生长和变态对温度盐度的敏感性有所不同,这是由龟足的自身繁殖特点及生活环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菜粉蝶寄生昆虫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菜粉蝶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大害虫。本文系1978—1982年涉及21省、市、自治区,野外采集、室内饲养其卵、幼虫、蛹共达193,000以上的寄生性天敌调查结果。 调查中共得12种原寄生性天敌,它们是: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微红绒茧蜂(A.rubecula)、镶颚姬蜂(Hyposotersp.)、蝶蛹金小峰(Pteromalus puparum)、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粉蝶大腿小蜂(B.femorata)、舞毒蛾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disparis)、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毛虫追寄蝇(E.amoena)以及常怯寄蝇(Phryxe vulgaris)。卵寄生率0-1.70%:幼虫害生率0-64.5%;蛹寄生率0—97.00%。在杭州,5、6月间平均蛹寄生率分别为61.45%和63.38%,越冬代蛹寄生率平均 56.01-60.62%。 根据调查结果,初步讨论了当前各地区保护、利用的重点对象,建议考虑从国外引进适当的赤眼蜂,并对如何开展天敌调查工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白杨天社蛾在1958—1959年盛发于西安郊区,受害的植物有美国白杨Populus pyra-mitalis Borkh.,加拿大白杨 P.canadensis Moench.,笔杆杨 P.nigra L.var.italicaMuenchh.,小叶杨 P.cathayana Rehd.,毛白杨 P.tomentosa Carr.,青杨(河杨)P. 相似文献
13.
点尾尺蛾(Euctenurapteryx nigrociliaria Leech)是粗榧科(Cephalotaxaceae)植物的一种毁灭性害虫。粗榧科植物,在我国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四川、云南等省都有分布,多生于山坡、沟谷或混生于杂木林中。在庐山分布的有粗榧(Cephalotaxus harringtonia vat.sinensis Rehd.)和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庐山植物园还自国外引进了扫状粗榧(Cephalotaxus harringtonia f. fastigiata Rehd.)。这三种都是常绿的小乔木或灌木,材质坚韧,富有弹性,当地农民喜用它来做扁担、犁头柄等小农具;种子含油量较高,制造油漆、蜡 相似文献
14.
应用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 Vuill.)防治大豆食心虫(Grapholitha glycinivorella Mats.)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是大豆食心虫幼虫的寄生性真菌。自然寄生率5—10%,有时可达30%以上,是造成大豆食心虫幼虫自然死亡的有力因素之一。 2.白僵菌的发育及孢子发芽温度是18—28℃,其中以25—28℃最为适宜。适宜的发芽湿度要在99%以上。在土壤中如果温度适宜(25—28℃)土壤含水量10%以上就可以引起幼虫显著寄生。 3.幼虫体沾着一定数量的病菌孢子可以引起大量死亡,如果幼虫体上沾着孢子数4944个以上则可致100%寄生,不足此数的,寄生率成比例地降低。菌粉在太阳光照射下6天后寄生力受到影啊,30天以后寄生作用已极小。病菌对于带菌的幼虫虽可同样寄生,但寄生能力要比直接使幼虫接触孢子要小得多。 在室温下的菌粉中,病菌的生活力(致病力)可以保持一年左右。 4.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的效果是:室内不论菌粉浓度及用量多少,寄生率均达100%。小区试验可致幼虫寄生70.19—100%,田间防治可以提高幼虫寄生30.15—36.11%,降低成虫羽化49.83—69.8%。 5.作者认为: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是有希望的。今后是对于大量繁殖病菌的方法,施用药剂时期及与农药混用以提高效果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植物碱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昆虫学报》1978,(1):108-112
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推动下,为了进一步促进生产的发展,确保农林生产丰收,寻求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新方法、新途径,我们开展了应用植物碱防治害虫的探索。 多数植物碱能有抑制细胞分裂,促使细胞衰老和杀死生殖细胞的作用,1974年美国已报道喜树碱对家蝇是一种很高效的化学不育剂,用0.1%的纯喜树碱处理雄家蝇,与正常的雌家蝇交尾,所产的卵 相似文献
17.
武昌灰稻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灰稻虱为水稻害虫之一, 据我们在武昌地区观察, 此虫以成虫及若虫为害, 每年发生6—7世代, 以若虫期越冬。越冬期间若虫多隐藏在稻田杂草内。成虫期经过5—42天, 卵期5—15天, 若虫期9—31天, 一世代需42.5天。每只雌虫产卵62—259粒, 卵粒产于寄主植物茎内。成虫分长翅及短翅两个类型。防治方面以拔除稗草最为有效, 药剂方面以1/150—300倍6%666, 1/1000—1500敌百虫及1/200—300异狄氏剂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62—1963年对不同类型田和不同水稻生育期的三化螟第1—4代各虫期进行解剖,研究其生殖系统,得出如下结果: 一、三化螟雌、雄生殖系统的发育,在一龄幼虫期体内腹部第五节背血管两侧就出现了卵巢或睾丸各一个,随着龄期的增加,卵巢或睾丸的体积逐渐增大。雄蛹的初期,左右睾丸仍然分开。化蛹末期两睾丸愈合包被在一层围膜内,同时,输精管、复射精管和附腺发育完成。成虫期除全部发育完成外,睾丸内并有精细胞和精子出现。雌蛹的初期,左右卵巢的分隔比较明显,包被在一层围膜内。化蛹中期,每边卵巢已分成四根卵巢管,而顶端仍包在膜质囊内。化蛹末期膜质囊消失,各卵巢管顶端出现端丝,在下端有成熟的卵,同时,输卵管、受精囊、贮胶囊、交配囊等都发育完成。成虫期内部生殖系统发育更完善,卵巢管有8根或6根,卵巢管的三分之二处充满了成熟的卵。 二、雌、雌幼虫的卵巢或睾丸的发育因不同类型田和水稻不同生育期而异。越冬代♀、♂幼虫9—10月取食开花的一季晚稻,和幼穗分化、抽穗及开花期的连作晚稻,其六龄幼虫卵巢或睾丸的发育比第3代同龄期雌、雌幼虫取食分蘖期和拔节期的一季晚稻,其卵巢或睾丸要大,这可能是与水稻生育期所含氮、醣营养物质比例不同有关。在晚稻生育初期氮代谢占主要地位,第3代幼虫期的食料内氮化合物多于醣,可能不适于螟虫的卵巢或睾丸的发育。在晚稻幼穗分化至抽穗开花乳熟期含醣量多于含氮化合物,在越有代幼虫期取食醣多的食物可能有利于卵巢或睾丸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三疣梭子蟹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渤海南岸自5月底前后孵出的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经约15—18天的培育,发育成第1期幼蟹,在20°—31℃的水温条件下,再经过约3个月的室内水池培养,到8月底前后,即开始陆续成熟。梭子蟹自第Ⅰ期幼蟹到达性成熟,雄蟹蜕壳8—10次,大部分为8次,成熟个体的体重达5.54—176.4克;雌蟹蜕壳9—10次,大部分为9次,成熟个体的体重达83.0—176.9克。第8次蜕壳的雄蟹交尾以后,当年还可以蜕壳一次。因此,当年长成的同一批梭子蟹群体中,雌雄个体的大小并无多大差异。 2.三疣梭子蟹每相邻两次蜕壳的间隔时间,随着龄期数的增加而渐趋拉长。如一般第Ⅰ期幼蟹前后蜕壳间隔为3—4天;第Ⅴ期为7—10天,第Ⅸ期为22天左右。但因其自身因素及环境因子的影响,其间隔时间也可能延长或缩短。 3.梭子蟹蜕壳多在夜间进行,通过对第7到第10次蜕壳活动的观察,自开始蜕壳到新个体脱离旧壳,一般需15—30分钟。 4.梭子蟹甲长、甲宽及体重的增长是不均匀、不连续的,随着蜕壳而产生的阶梯式的上升。蜕壳前后甲长和甲宽可增加30%左右,而体重则可成倍地增加。两次蜕壳之间,甲长与甲宽基本上无变化,鲜重略有增加,而干重的增加较为显著。 5.从室内池养群体抽样测定的结果分析,梭子蟹甲长与甲宽、甲长与体重和甲宽与体重之间,皆存在幂函数关系,其回归 相似文献
20.
土壤溶液中的砷及其与水稻生长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通过盆栽试验和土壤中砷的吸附试验,探讨了砷在土壤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和溶解行为,并初步揭示了不同价态砷对水稻毒性差异的机理,以及土壤pH对砷的吸附作用和毒害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