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工作观察了大剂量的 LH-RH%类似物对大鼠和小鼠早期妊娠的影响。于大鼠妊娠的第5—7天,每鼠每天皮下注射200微克的 LH-RH 类似物,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妊娠第14天处死,检查并记录妊娠动物数及正常着床胎数。结果表明,大剂量的LH-RH 类似物在大鼠具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终止妊娠率达72.7%。若同时皮下注射5毫克孕酮可以完全反转 LH-RH 类似物的抗生育作用;而同时注射50国际单位的HCG 并不能对抗 LH-RH 类似物的终止妊娠作用。这提示,大剂量 LH-RH 类似物的抗生育作用极可能是由于阻断了孕酮作用的结果。但在小鼠妊娠的第4—6天或第7—12天,每鼠每天注射200微克的 LH-RH 类似物,则对妊娠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前文(刘以训,李树民1979)指出,在大鼠妊娠3—5天,每日注射高剂量LH-RH九肽类似物,可能通过血中雌激素水平上升而抑制胚泡着床和蜕膜分化;雌激素本身也有同样的抑制作用。最近有文献(Corbin等1975;Humphrey等1977;Rippel等1975)指出,LH-RH有可能直接作用于卵巢和子宫组织。为了澄清这一问题,并进一步阐明LH-RH的作用机理,我们在假孕和假孕去卵巢大鼠中进行了实验,尽可能排除通过卵巢内源激素的干扰,试图进一步探讨LH-RH类似物是否不经垂体卵巢轴而直接对于宫有抑制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前文指出,大鼠在妊娠第六天(D_6)血液和子宫组织中雌二醇含量明显上升;子宫胞质受体此时也达高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D_6细胞核雌、孕激素受体皆比D_5显著升高(刘以训、贾晓池1981;刘以训、贾晓池1982)。Dickmann等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在大鼠、小鼠、地鼠和家兔等动物胚泡中发现有△~5-3β-羟脱氢酶及17-β-羟甾体脱氢酶的活性,作者认为胚泡能合成孕酮和雌激素(Dey et al., 1976;Dickmann et al., 1976、1977:Sen Gupta,1977)。Psychoyos(1973)给妊娠大鼠子宫中注射3—5毫微克雌二醇,动物去卵巢后只要每天注射孕酮仍能着床。Dickmann等(1977)进而指出,胚泡雌激素能引  相似文献   

4.
中药穿心莲对实验动物的终止妊娠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穿心莲水煎液于腹腔注射后,对小鼠各个时期的妊娠,包括着床期和妊娠的早、中、晚期,以及兔的早期妊娠,都有终止作用,效果显著。不同途径用药也都有效,但以腹腔、静脉和宫内注射效果最好。宫内注射用药量小,是其优点。若将外源性孕酮或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与穿心莲同时注射,则可防止早期流产。这提示,穿心莲可能具有对抗体内孕酮的作用,从而引起流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大剂量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及其高活性类似物能抑制生殖系统的机能,并且有抗生育作用。我们实验室曾报道,给大鼠大剂量使用一种LH-RH的高活性类似物([D-Ala~(?)des-Gly NH_2~(10)]-LHRH-ethylamide)具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袁其晓等,1978)。尽管许多研究者对于大剂量LH-RH抑制生殖系统及抗早孕作  相似文献   

6.
在大鼠胚泡着床过程中孕酮及其受体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早期妊娠大鼠(D_1—D_7)血清和子宫组织中孕酮和孕酮受体含量;对着床点和未着床子宫组织中的孕酮和受体含量作了比较;分析了血清和子宫组织中孕酮与雌二醇-17β含量的比值。初步结果表明:(1)血清孕酮含量在 D_4明显升高,达到44.13±5.69ng/ml,但子宫组织中的孕酮含量一般随妊娠时间逐渐升高;(2)胞质受体在 D_1最高(45304±1008分子/细胞),在 D_6最低(1121±149分子/细胞),而核受体含量在 D_6比 D_5和 D_7显著升高;(3)孕酮与雌二醇-17β的比值无论在血清和子宫组织中都是在 D_5和 D_7为最高;(4)在 D_6着床点子宫组织孕酮含量明显高于非着床部位,在 D_7两者无异;(5)在 D_6着床点中核受体含量要比未着床点部位高4倍;在 D_7着床点中胞质受体含量明显高于 D_6,也明显高于 D_7中非着床部位子宫胞质受体量。上述资料表明,(1)在 D_5(大鼠胚泡着床时间)子宫贮留更多的孕酮,这可能有利于子宫处于一种“静态”环境,以利于胚泡着床;(2)在 D_6着床点孕酮核受体含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着床的胚泡局部分泌一种或一些因子,发动或加强激素受体复合体由细胞质向细胞核的转入,(3)在 D_7子宫组织中,孕酮水平明显上升,这说明胚泡至少在 D_7已能合成孕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能够干扰雌激素及受体相互作用的药物是否具有抗着床作用,本实验选用雌激素拮抗剂——羟泰米酚于小鼠胚泡着床前不同时间(孕1—4天)一次皮下注射给予,孕8天剖检,结果显示,当剂量在10μg—100μg时,均具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如在胚泡着床后(孕6—7天)给予,则抗生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125)I标记 LH-RH,观察了大剂量的 LH-RH 在大鼠体内的分布。自一侧颈外静脉注入0.2毫升的~(125)I-LH-RH(大约20微克,14—18微居里),对照注射等量相应放射活性的 Na~(125)I。3分钟后,断头处死,立即取肝、肾、心肌、卵巢、子宫、回肠及骨胳肌等组织,并开颅取垂体、松果腺、下丘脑及大脑皮质等。分别秤重及消化后,测各组织的放射活性。结果表明,放射活性不仅高度集中于垂体,也明显地集中于肝、肾、卵巢及心肌等垂体外的组织。这提示,某些垂体外的组织,特别是卵巢也选择性地摄取外源注入的大剂量的 LH-RH。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素F(PGF)抗血清对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丽仁  柳建昌 《动物学报》1990,36(2):177-181
本文试图利用自制的PGP抗血清,对小鼠子宫局部进行注射,以观察其对胚泡着床的影响。结果表明,于妊娠第3天(孕卵在输卵管阶段)单侧子宫角注射PGF抗血清,对胚泡着床无影响。而妊娠第4天(胚泡在子宫阶段〕单侧或双侧子宫角注射PGF抗血清,对胚泡着床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结果提示小鼠胚泡着床中PGF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以放射自显术观察了18-甲基三烯炔诺酮对大鼠子宫内膜的影响(1)正常怀孕大鼠胚泡在子宫内膜着床前后(2—7天),~3H-胸腺嘧啶核苷大量参入内膜间质细胞核。但交配后第1天注射18-甲基三烯炔诺酮,~3H-胸腺嘧啶核苷则只参入内膜上皮细胞核内,间质细胞DNA 的合成受到抑制,使间质细胞不能转化为蜕膜细胞,因而阻止了胚泡着床。(2)正常怀孕2—7天大白鼠,注射~(35)S-硫酸钠后在子宫内膜中未观察到银颗粒,证明不合成硫酸粘多糖。但交配后第1天注射18-甲基三烯炔诺酮,由第3天开始,在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边缘和腔内都出现了大量的银颗粒。结果指出,药物促进了硫酸粘多糖的合成。(3)18-甲基三烯炔诺酮对间质细胞DNA 合成的抑制和促进内膜硫酸粘多糖的合成,很可能是通过抑制孕酮的生理效应而实现的。(4)孕酮的生理效应被抑制,可能是由于18-甲基三烯炔诺酮竞争占据了内膜靶细胞中的孕酮受体,使孕酮不能与其结合以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而产生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已经证实在人的妊娠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大鼠中尚未见报道.在过去的研究中曾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方法分析了植入前和植入期的基因表达谱,发现IGFBP-7存在差异表达.通过RNA印迹和原位杂交,分析了IGFBP-7部分序列(编码区531~928nt,称作IGFBP-7′)在大鼠妊娠早期子宫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用RT-PCR方法检测了其在不同组织器官及假孕、人工诱导蜕膜化和延迟着床激活大鼠子宫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大鼠妊娠第5天IGFBP-7′mRNA的表达量开始增加,第5.5和6天表达量显著高于植入前期.IGFBP-7′mRNA主要表达于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IGFBP-7′mRNA表达无组织特异性,在大鼠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均有表达,在假孕的D1~D6大鼠子宫中均有表达,但无显著性差异,诱导蜕膜化后IGFBP-7′mRNA的表达量也无明显变化,但在延迟着床激活的大鼠子宫中表达显著增加.这些结果提示,在植入期IGFBP-7′的表达增加主要是由胚泡引起的,而非蜕膜化.在大鼠妊娠早期,IGFBP-7′的表达增加可能有利于胚胎植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17只母兔上,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对妊娠、假孕、假孕子宫中移植胚泡以及从妊娠子宫中冲去胚泡等情况下的周边血清孕酮浓度进行了测定。比较排卵后每日浓度的变化,借以探讨卵巢黄体能否对着床前胚泡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排卵后第5天开始,妊娠兔的血孕酮水平与假孕兔就有了明显的差异,到第7天,前者血孕酮浓度增至第1天的6倍,而后者仅增3倍左右;将4天胚泡41只同步移植到5只假孕兔子宫,其中26只胚泡着床,血孕酮浓度于移植后第2天起即显著升高,以后逐日上升的趋势近似于妊娠兔所呈现的曲线类型;另从5只妊娠4天的子宫中冲去所有胚泡后,第2天孕酮上升趋势立刻减缓,曲线类型与假孕兔相似。上述结果说明:母体卵巢对已排出的卵是否受精和发育,早在排卵后第5天已能区分;对子宫里有无胚泡存在的反应也显然不同。为了观察卵龄对促黄体作用的影响,分别将2天受精卵和6天胚泡非同步地移植到子宫内膜和卵龄均相差2天的假孕4天子宫中,以了解不同卵龄卵的促黄体效应。结果显示:6天胚泡48只,移植后有24只着床,第2天血孕酮即明显上升;而40只2天受精卵,移植后没有1只着床,对孕酮的变化也未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受精卵必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促黄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PTE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对胚泡着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XL  Ma HL  Xie Y  Yang R  Wei SL 《生理学报》2008,60(1):119-124
本研究旨存检测肿瘤抑制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tensinhomologdeletedonchromosomete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探讨PTEN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未孕及孕1、3、4、5、7 d小鼠子宫内膜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子宫角注射PTEN反义寡核苷酸观察胚泡着床数.FQ-PCR结果显示,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组织PTENmRNA的表达高于未妊娠小鼠,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到妊娠第5天达最高.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mRNA结果一致.子宫角注射PTEN反义寡核苷酸后胚泡着床数明显减少.结果提示,PTEN在妊娠早期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14.
Jeppson等报道,以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滴鼻后,黄体生成素(LH)及促滤泡素(RSH)的变化与静脉注射LRH时相似,此后许多工作报道低剂量时可促进排卵,高剂量时则抑制排卵和精子的发生。另有文献报道,电刺激嗅球可以促使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并影响排卵和着床。那么,鼻滴或鼻喷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的方法,研究了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 D3)在兔早期妊娠子宫和着床前胚胎中的表达情况,以揭示CyclinD3在兔胚胎着床过程中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1)在兔妊娠第3~8天的子宫近肌层的腺上皮中有CyclinD3免疫染色,并且其表达强度在第7天以后呈现下降的趋势,着床的胚胎中未见CyclinD3免疫染色;(2)在第2~5天的假孕兔子宫的腺上皮中有较强的CyclinD3免疫染色;(3)在发情周期的兔子宫中未见其有表达;(4)在切除卵巢的兔中,注射雌激素后子宫中未见CyclinD3免疫染色,注射孕酮后在子宫腺上皮中有CyclinD3免疫染色,在孕酮和雌激素共同处理后的子宫腺上皮中有较强的CyclinD3免疫染色;(5)利用RT—PCR的方法在早期胚胎中均能检测到CyclinD3,但从胚泡期开始表达上升,到扩展胚泡时其表达最强。上述结果表明,CyclinD3的表达可能对兔胚泡的着床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鱼对LRH-A反应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早春(2月)生殖季节开始前诱导的血清GtH含量最高;在生殖季节过后(5—6月)GtH的释放反应减弱,而在夏季(8月)性腺处于退化状况时,反应很弱或者没有反应。LRH-A注射剂量的高低对血清GtH含量增高的影响并不都很明显,但高剂量(1.0微克/克体重)能诱导较高的血清GtH含量并能维持24小时。经过多次注射高剂量以后,脑垂体GtH含量下降。温度、注射剂量、注射间隔时间都和诱导的血清GtH含量有密切关系。连续9—10天每日注射LRH-A,能刺激性腺退化的金鱼恢复性腺发育,但对性腺已开始发育的金鱼,却抑制或减慢其性腺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17.
大鼠口服C~(14)标記的N-甲酰溶肉瘤素(簡称N-甲C~(14))后,C~(14)很快进入血液,口服后1小时血C~(14)濃度达最高,此后緩慢下降。C~(14)在腎脏含量最高,肝、脾、肺、血等次之, 肉瘤含量并不比血中者高,心、肌肉、脑及睾丸含量很低。C~(14)在正常动物組織的分布形式与接种吉田肉瘤大鼠或梭形細胞肉瘤B_(22)小鼠者很相似。給药后不同时間(5小时或24小时)处死的动物彼此間,或不同途徑(口服、腹腔或靜脉注射)給药的动物彼此間,在相应粗織內,除C~(14)含量稍不同外,分布形式基本相同。正常大鼠靜脉注射N-甲C~(14)后3分钟,或吉田肉瘤大鼠腹腔注射后5小时,血浆的放射活性約为血球的5.6—6.8倍。将N-甲C~(14)在体外加入新鮮大鼠全血后,血浆与血球放射活性之比亦在此范圍內。 N-甲C~(14)腹腔注射(正常大鼠、肿瘤大员或小鼠)或靜脉注射(正常大鼠)后,C~(14)主要自尿排出,給药后5小时內,自尿排出的放射性为剂量的41.8—54.3%,主要是前2小时排出的。腹腔注射后24小时內,自粪排出者不超过剂量的6%。但給药后5小时却可自胃腸道内回收剂量的20.6%,其中几乎全由胆管而来。口服N-甲C~(14)后5小时及24小时,分別自尿排出剂量的7.2%及17.4%,自粪排出3.8%及38.9%,自胃腸道內容物却回收了剂量的80.4%及11.0%。无論口服或注射后,24小时內呼出的放射性不超过剂量的9%。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制备了非孕兔、孕兔和绐孕兔注射高剂量[D丙‘,脯’乙基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 A)不同天数的子宫内膜多聚核糖体,并从多聚核糖体提取mRNA,在网织红细胞无细胞翻译系统中测定了活性。结果指出用LH-RH A处理后多聚核糖体mRNA量减少,其翻译活性降低,在体内实验中核糖体mRNA诱导兔子宫分秘蛋白的合成也受到抑制,特别是分子量大约为22,000和69,000左右的分泌蛋白合成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外源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人中期因子midkine(rhMK),研究其对大鼠膝关节软骨部分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双侧膝关节建立软骨部分损伤的动物模型,术后24小时分别向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或rhMK (20μg/kg、60μg/kg、180μg/kg)。于术后8周将大鼠全部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从而确定最佳注射剂量;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按最佳注射剂量向正常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rhMK,分别于注射后1小时、1天、3天、6天、9天、12天和15天处死大鼠,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中rhMK的含量。结果:不同剂量的重组蛋白对膝关节软骨部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作用,其中180μg/kg的剂量效果最佳;以180μg/kg的剂量向正常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rhMK后,经过Kinetica5.0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后,计算得rhMK在软骨组织中的消除相半衰期为8.69天。结论:rhMK对大鼠膝关节软骨部分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最佳注射剂量为180μg/kg,最佳注射时间间隔为8天。  相似文献   

20.
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大鼠早期妊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沙眼衣原体(CT)感染后妊娠大鼠子宫内膜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整合素α4β1的表达,探讨CT感染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取正常未孕大鼠、阴道接种CT后妊娠大鼠和正常妊娠大鼠孕4~8d子宫作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T感染对早期妊娠子宫HSP70和整合素α4β1表达的影响.结果 HSP70在未孕及妊娠大鼠子宫均有表达,其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固有层的基质细胞及蜕膜细胞,整合素α4β1存在于内膜上皮、腺上皮和基质细胞.CT感染后(实验组)妊娠大鼠子宫内膜HSP70的阳性表达在孕4~6d较正常妊娠组(对照组)及未孕组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 0.01);在孕7~8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强于未孕组.而整合素α4β1的阳性表达在孕4~6d弱于对照组(孕第5d尤为明显),强于未孕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 (1)大鼠生殖道感染CT引起胚泡着床期(4~6d)HSP70的高表达,且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固有层的基质细胞及蜕膜细胞,内膜上皮、腺上皮中未见表达,推测CT生殖道感染可能影响母体子宫内膜蜕膜细胞的增殖,干扰妊娠,引起不孕或流产.(2)生殖道感染CT引起胚泡着床期整合素α4β1的低表达,并与HSP70表达的变化趋势相反,推测CT生殖道感染可影响孕早期胚泡植入,其不良妊娠结果可能通过HSP70与整合素α4β1的共同作用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