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荷瘤鼠体内mn23(肿瘤转移抑制因子)与S-100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肿瘤发生、转移的关系。方法:将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人工植入C57小鼠背部皮下,制荷瘤鼠模型,取对照组和病变皮肤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早期肿瘤nm23和S-100蛋白阳性表达的数密度和面密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晚期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B16黑色素瘤荷瘤鼠nm23和S-100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模拟人皮肤肿瘤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建立光损伤小鼠皮肤肿瘤模型。方法采用完全随机的两因素析因设计。选择对光线敏感的BALB/c小鼠,背部皮肤脱毛后UVC照射(56mJ/cm2),隔天1次,8周结束;二甲基苯蒽/丙酮液(100μg/200μL)外涂,每周1次,共7周,12周后处死。连续测量并记录小鼠背部肿瘤数量和直径,描绘时间一荷瘤数动态变化图;皮肤组织病理学观察肿瘤形成的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单纯UVC照射组无肿瘤出现;UVC+DMBA模型组小鼠6周后背部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瘤体,第9周荷瘤率达到100%,11、12周荷瘤数渐趋稳定,肿瘤体积有增大趋势,平均荷瘤数为(4.57±3.0)个,肿瘤平均体积为(44.91±4.6)mm。。HE染色、瑞氏染色、基底膜带染色均显示为早期皮肤鳞状细胞癌。而单纯DMBA组荷瘤数第8.5周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肿瘤自然消退率高,数量不稳定。结论DMBA是皮肤肿瘤建模的主要因素,但停止该处理因素后荷瘤数量呈下降趋势;UVC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在12周内未能诱导出皮肤肿瘤,但UVC与DMBA联合应用具有交互协同作用,可较快速地建立皮肤肿瘤模型。该模型具有出瘤率高,出瘤整齐,荷瘤量多,除去处理因素后瘤体数量依旧稳定,且体积有增大趋势等特点,为皮肤肿瘤的防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鼠早期肺腺癌的病理学表现,重点观察肿瘤生长类型和肿瘤-支气管关系。方法 KM小鼠10只每周皮下注射诱癌剂亚硝基胍(MNNG,浓度2.0 mg/m L)0.2 mg,连续4周。喂养至第100天时处死,解剖肺叶并肉眼计数肿瘤,甲醛固定后,随机选择100个肿瘤石蜡包埋、3μm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和测量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大小、形态、边缘、生长方式以及与支气管的关系。结果肉眼共见187个肿瘤,随机选取的100个病理证实均为肺腺癌。肿瘤大小0.19~1.33 mm,平均0.48 mm。镜下见三种生长方式:匍匐性、膨胀性和混合性,数量分别为6个、28个和68个;平均大小分别为0.34、0.54 mm和0.47 mm。100个肿瘤中96个与支气管形成直接关系,其中13%和96%的肿瘤分别与通气支气管和换气支气管有关。肿瘤中心部、周边部和外周部支气管的显示率分别为19%、49%和96%;平均直径分别为67、91μm和110μm。肿瘤生长遇支气管阻挡或沿支气管间扩展可形成分叶(33%)或毛刺(35%)。结论小鼠早期肺腺癌生长方式及肿瘤-小支气管关系的病理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早期肺腺癌相应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DCs)和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模型鼠体内的分布和形态,为肿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离和培养DC,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抗原,进行共培养,即为抗原负载的DC,Brdu标记DC和抗原负载的DC,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于瘤周围皮下注射Brdu标记的DC和抗原负载的DC.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DC和抗原负载DC在肿瘤模型鼠体内的分布和形态.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du标记的抗原负载DC与DC比较,体积较大.实验组Brdu标记的DC和抗原负载DC分布的数密度和面密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电镜下抗原负载DC细胞与DC比较体积较大,核有切迹,细胞表面的突起较粗大弯曲,形态较成熟.结论:抗原负载DC比DC更易集聚于肿瘤组织周围,推测抗原负载DC比Dc可能诱导抗肿瘤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随着环境问题和臭氧层空洞化的加剧,皮肤肿瘤的患病率也大幅增加,但是皮肤肿瘤前期隐蔽性高、症状不明显,导致大部分病例都是在中晚期发现的。因此,本文基于生物阻抗谱(bioimpedance spectroscopy,BIS)技术,提出一种皮肤肿瘤早期筛查的快速无创电阻抗检测方法。方法 首先,建立四层皮肤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角质层对BIS测量的阻碍作用。其次,使用去除角质层的皮肤模型研究混有不同半径和浸润深度的皮肤肿瘤组织电学特性。最后,使用凝胶处理后的猪皮组织实验验证肿瘤浸润深度(h)的影响。结果 角质层仿真结果表明,去除角质层的皮肤对激励信号的响应更明显。皮肤肿瘤模型仿真表明,当肿瘤半径(Rtumor)及h>1.5 mm时能够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同时根据实验结果中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虚部弛豫阻抗(Zimag-relax)定义了组织病变度(εworse,为肿瘤组织虚部阻抗相对于正常组织虚部阻抗变化的百分比),并绘制了肿瘤组织浸润深度(Depth)与Zimag-relax的拟合曲线。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人体胰腺癌细胞株,建立小鼠胰腺癌细胞株(pGHAM-1)移植性胰腺癌模型,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pGHAM-1细胞培养后配成1×107/ml,取0.2mL接种于小鼠皮下。于接种后20、30、40天观察肿瘤的生长、转移及腹水量。接种40天后处死动物,解剖取出移植瘤,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再进行HE染色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转移相关蛋白(nm23-H1)的表达。结果:分别于20、30、40天测量肿瘤体积为84.1±21.9 mm3,413.7±208.4 mm3,2187.3±1882.8 mm3,后者与10 d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呈条索状或小梁状排列,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罕见。免疫组织结果显示VEGF和nm23-H1蛋白在肿瘤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结论:异位裸鼠人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易复制,时间短,成功率高,为胰腺癌体内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金守杰  宋扬  粱囡囡 《生物磁学》2012,(18):3455-3459
目的:通过建立诱发性大鼠肝癌动物模型,研究用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对大鼠诱发性肝癌的干预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5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3个SJAMP干预组(A组,B组和c组),模型组和SJAMP干预组灌胃0.2%DEN生理盐水溶液以诱发肝癌,同时SJAMP干预组按照不同剂量(0.175μg/g,0.35μg/g,O.7μg/g)给予SJAMP,至16周处死大鼠,取血,无菌取脾、胸腺,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比较各组〉3mm和〉5mm的结节数以及最大结节的体积,计算肿瘤抑制率。贴壁法纯化巨噬细胞,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MTT法检测巨噬细胞杀伤功能。结果:SJAMP干预组〉3mm和〉5mm的结节数明显少于模型组,最大结节的平均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SJAMP干预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5),SJAMP干预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杀伤功能显著提高(P〈0.05)。结论:刺参酸性粘多糖对大鼠诱发性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免疫器官生长,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电场强度的不可逆电穿孔(IRE)对于肿瘤的消融效果以及其所引起的肿瘤免疫反应。方法:将B16黑色素瘤细胞接种于C57小鼠,制作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应用不可逆电穿孔仪对肿瘤进行消融,通过测量肿瘤生长大小研究不同场强下的消融效果。通过CD4、CD8a免疫组化染色初步了解不同场强激发的免疫反应的强弱,从而选择最佳消融参数。结果:随着电场强度增加,肿瘤消融效果逐渐趋于理想,然而平板电极夹之间过高电场引发的热效应则不利于后续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激活。选择合适的电场,通过增加电击组数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IRE对肿瘤的消融优势在于它能够很好的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选择合适的电场增加电击组数可以起到很好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多尺度显微成像系统(M-PAM)被发展,并被用于成像从癌细胞到实体肿瘤的多尺度生物结构。该装置由二维运动平台,扫描振镜,物镜,聚焦超声换能器组成,其横向分辨率达到3μm。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对体外培养黑色素瘤细胞与体内的黑色素瘤进行无标记成像。基于具有靶向性的探针,M-PAM系统可以对体外培养的U87-MG肿瘤细胞以及体内U87-MG实体肿瘤进行成像。综上所述,M-PAM系统将是研究肿瘤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建立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最佳小鼠品系。方法选取C57、C3H和BALB/c各10只小鼠分别作为模型组Ⅰ、模型组Ⅱ和模型组Ⅲ,沿腹中线开腹后将H22细胞接种到各模型组小鼠肝脏实质内。于注射后第15天剖腹探查,观察各组成瘤率,测量腹水量和肿瘤体积,并进行肿瘤病理学分析。结果三组小鼠存活率均为100%,15天后三组小鼠均产生腹水,但三组腹水量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Ⅰ小鼠肝癌移植成功率为100%,高于模型组Ⅱ的60%和模型组Ⅲ的30%。模型组Ⅰ小鼠肝脏肿瘤全部为大块紧实灰白色病灶,其肿瘤平均体积显著大于模型组Ⅱ和模型组Ⅲ( P<0.05)。病理结果证实三组小鼠肝脏的灰白色病灶均为原位肝细胞癌。结论 C57小鼠是复制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为今后研究原位肝癌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诱发性大鼠肝癌动物模型,研究用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对大鼠诱发性肝癌的干预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5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3个SJAMP干预组(A组,B组和C组),模型组和SJAMP干预组灌胃0.2%DEN生理盐水溶液以诱发肝癌,同时SJAMP干预组按照不同剂量(0.175μg/g,0.35μg/g,0.7μg/g)给予SJAMP,至16周处死大鼠,取血,无菌取脾、胸腺,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比较各组>3mm和>5mm的结节数以及最大结节的体积,计算肿瘤抑制率。贴壁法纯化巨噬细胞,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MTT法检测巨噬细胞杀伤功能。结果:SJAMP干预组>3mm和>5mm的结节数明显少于模型组,最大结节的平均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SJAMP干预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5),SJAMP干预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杀伤功能显著提高(P<0.05)。结论:刺参酸性粘多糖对大鼠诱发性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免疫器官生长,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荧光素酶标记人胃癌原位异种移植模型。方法将萤火虫荧光素酶作为标记基因导入人胃癌MGC803细胞,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将其接种裸鼠胃壁浆膜下,建立胃癌裸鼠原位肿瘤模型。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检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进行小动物超声影像和病理学分析。结果裸鼠原位成瘤率为100%,活体荧光成像观察发现在接种第7天,就可以观察到肿瘤发光。21 d后肿瘤进入对数生长期,28 d后肿瘤出现明显坏死,平均荧光光子数呈现下降趋势。超声成像发现小鼠胃部有直径为8.39 mm,面积为28.92 mm2瘤块。结论荧光素酶标记可以实时监测原位异种移植人胃癌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3.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动物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疾病的相关研究,例如异种移植观察肿瘤转移、抗肿瘤药物高通量筛选和安全性评价,此模型能够使我们更好的认识肿瘤与机体活动的关系。恶性黑色素瘤是皮肤和其他器官的黑色素细胞产生的一种恶性肿瘤,致死率高且转移性强,且近年来,患病人数激增且呈年轻化趋势。斑马鱼与人类的黑素细胞发育和功能具有高度的保守型和一致性,同时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和转移涉及到的信号通路在斑马鱼上高度保守,因此斑马鱼是研究黑色素瘤的发病机理和转移的新型常用模型。本文论述最新的斑马鱼模型运用于黑色素瘤疾病机制的研究的相关成果,及利用斑马鱼进行小分子化合物/药物筛选和研发的现状,最后总结了斑马鱼模型在黑色素瘤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将为黑色素瘤发病发生机制、寻找疾病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工作的目的是建立以β-半乳糖苷酶为标志性抗原的小鼠黑色素瘤模型,并进行肿瘤免疫的研究。我们首先在pcDNA3质粒中引入一个β-半乳糖苷酶编码基因从而建立转染质粒p3gal。p3gal转染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后,再通过G418筛选及X-Gal细胞染色得到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gal B16细胞株。接着用该细胞株成功地在C57小鼠上建立了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gal B16肿瘤模型。并在此模型上观察了β-半乳糖苷酶编码基因作为DNA疫苗抑制gal B16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用扫描声学显微镜在显微水平,对人的梗塞心肌进行超声组织定征。对10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标本进行研究,标本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包埋,并切片到10μm的厚度。使用一套特别设计的、100~200MHz超声频率的声学显微镜进行测量。正常心肌衰减的系数值是0.94±0.04dB/mm/MHz,变性心肌是0.71±0.12dB/mm/MHz,肉芽组织是0.88±0.47dB/mm/MHz,纤维化组织是1.75±0.11dB/mm/MHz。正常组织的声速是1620.2±8.2m/s,变性心肌是1572.4±10.6m/s,肉芽组织是1590.2±32.5m/s,纤维化组织是1690.3±9.1m/s。病变心肌在显微水平的超声性质,将提供大体水平的重要的超声组织定征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取不同黑色素瘤发展阶段的荷瘤鼠的最佳治疗时间以及最佳用药量。方法:将肿瘤大小不等的雄性黑色素瘤荷瘤鼠进行内皮抑素分组对比治疗,在用药3、5、7天后处死荷瘤鼠,剥离瘤体,称瘤重,分析生长趋势,做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在与对照组进行对照后,根据肿瘤的大小、恶性化的程度以及CD31和VEGF的表达情况,找出内皮抑素的用药最有效的治疗时间窗。然后通过进一步实验,在已经检测出的不同肿瘤大小的荷瘤鼠的恩度作用时间窗内,给荷瘤鼠使用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在不同肿瘤发展大小之后剥离瘤体,做与上述类似的操作并分析,确定在治疗时间窗时的恩度使用的最佳剂量。结论:5天为内皮抑素抗黑色素瘤血管新生时间窗,两个实验组中,中等剂量即15 mg/kg和20 mg/kg为恩度作用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介导mGM-csf和mFlt-kdr3基因治疗以及2个基因联合治疗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肺转移以及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法和皮下注射法分别将10~5个以及10~6个对数生长期黑色素瘤细胞注入BALB/c小鼠体内,构建小鼠肺转移模型和腋下实体瘤模型。将2组模型小鼠分别分成5组:mFlt-kdr3治疗组、mGM-csf治疗组、联合治疗组(1次mFlt-kdr3,2次mGM-csf)、H1299脂质体质粒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肺转移模型小鼠建模3周后,尾静脉给药治疗,每次给药80μL,每次间隔1 d,共3次。完成后3 d,解剖取出小鼠肺组织并对肿瘤灶进行计数、苏木精-伊红染色。实体瘤模型小鼠在建模1周后开始瘤体穿刺给药,每次给药25μL,每次间隔1 d,共9次,每次给药前用游标卡尺测量瘤体的长、短径。结果肺转移治疗实验中,治疗组平均肿瘤个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肿瘤个数最少,并且肺部结构完整,基本未见明显的肿瘤灶,可以看到明显的肺泡结构。实体瘤模型实验中,治疗组瘤体平均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在观察的时间内联合治疗组瘤体平均体积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治疗组的疗效价值为联合治疗组>mFlt-kdr3治疗组>mGM-csf治疗组。结论GM-csf和Flt-kdr3基因药物对黑色素瘤具有协同治疗效用,可以明显抑制肺部肿瘤灶的形成和实体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工作的目的是建立以β-半乳糖苷酶为标志性抗原的小鼠黑色素瘤模型,并进行肿瘤免疫的研究.我们首先在pcDNA3质粒中引入一个β-半乳糖苷酶编码基因从而建立转染质粒p3gal.p3gal转染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后,再通过G418筛选及X-Gal细胞染色得到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galB16细胞株.接着用该细胞株成功地在C57小鼠上建立了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galB16肿瘤模型.并在此模型上观察了β-半乳糖苷酶编码基因作为DNA疫苗抑制galB16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胸主动脉部分缩窄诱导心肌肥厚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胸主动脉缩窄组20只和同期假手术组10只。在右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将主动脉结扎于8G针头上,随后将针头退出即可。术后10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观察心脏的大体剖面以及HE染色、测量心肌肥厚指数评价心肌肥厚的效果。结果术后10周,肉眼观:模型组心脏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M型超声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缩短分数下降,左室内径和室壁厚度明显增加。超声测量结果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增加明显(2.527±0.269 vs.1.943±0.1)mm,(P〈0.01);后壁厚度增加明显(2.492±0.242 vs.1.902±0.076)mm,(P〈0.01);缩短分数略减小(49±7.681 vs.55.7±9.828)(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变化。心脏肥厚指数明显增大(3.196±0.11 vs.1.785±0.099),P〈0.01。结论胸主动脉缩窄可以导致大鼠心肌肥厚,为研究心室肥厚、心肌功能障碍以及心肌重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酒精是否促进小鼠乳腺癌的发生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饮酒TA2小鼠模型,用ANALOX AM1酒精分析仪检测TA2小鼠血液的酒精浓度,确保动物模型的建立;观察比较酒精组TA2小鼠(饮用含2%酒精的无菌水)与对照组TA2小鼠(饮用不含酒精的无菌水)的乳腺癌发生率、肿瘤的生长速度以及肿瘤的大小;酶联免疫法(ELASA)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雌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饮酒组TA2小鼠自发乳腺癌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成瘤平均天数明显缩短(P0.05),生成肿瘤的重量和体积均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饮酒组TA2小鼠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酒精促进TA2小鼠乳腺癌的发生,该作用可能通过雌激素水平的增加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