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黄玉辉  徐天瑞  龚毅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3,25(4):251-253,T003
鸡胚背根神经节培养法是测定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活性的重要方法。我们通过考察培养基、鸡血浆和鸡胚浸液的比例、背根神经节部位、培养时间等条件对NGF刺激神经节生长的影响,从而建立了一套检测NGF活性的优化条件。在含20%鸡血浆和15%鸡胚浸液的DMEM的培养基中,利用伊莎褐鸡胚腰部的背根神经节,在终浓度为30ng/ml的蛇毒NGF的刺激下,培养36h可以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该条件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2.
用层析和制备SDS-PAGE法纯化舟山眼镜蛇(Najanajaatra Cantor)毒神经生长因子(NGF),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初步纯化IgG,蛋白A-Sepharose亲和层析进一步纯化IgG,并与CNBr活化的Sepharose4B偶联,采用亲和层析法对舟山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进行分离纯化。产物经过SDS-PAGE检测呈一条带,并显示了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纯化NGF最大比活性为5.0×104U/mg蛋白,亲和常数为4.35×108L/mol,亲和层析分离NGF得率比传统分离方法得率提高35.2%,该方法为NGF的大量提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满荣 《蛇志》2001,13(1):61-64
神经生长因子 ( Never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员。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内源性的可溶性蛋白家族 ,具有调节神经元的生长、存活、分化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及影响神经元形态可塑性的功能。目前已发现的有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 3、 4、 5 ( NT- 3、 4、 5)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BDNF) ,睫状节神经营养因子( CNTF) ,以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NGF是神经营养因子中第一个被发现和确认的 ,它的活性最早报道存在于两种肉瘤组织和蛇毒中 [1]。多年来 ,人们对蛇毒 NGF分离纯化、结构、生理…  相似文献   

4.
以前的一些研究已经指出,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发育和维持都是必要的。至于感觉神经元,仅知 NGF 对其胚胎期发育是必要的,出生后是否也有某种生理作用,尚不清楚。瑞士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10、50、100、200ng/ml)的NGF,培养不同时间,以不加神经营养因子的细胞为对照组,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细胞荧光技术鉴定神经细胞,光镜下形态学观察各组大鼠中脑神经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胚胎中脑神经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延长且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连结成网络状,细胞集落数增加,显示出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一定剂量的NGF能促进大鼠中脑神经细胞分化和增殖,增强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并优化用于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生物学活性的TF-1细胞增殖法,并应用于重组人NGF和鼠NGF制品的活性检测。方法:将梯度稀释的人NGF国际参考品与TF-1细胞相作用,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建立测定NGF活性的TF-1细胞增殖法;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M-CSF)残留、NGF加样稀释率、TF-1细胞接种浓度、培养时间等多个环节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将建立的TF-1细胞增殖法应用于重组人NGF和鼠NGF的活性检测。结果:建立了用于NGF活性检测的TF-1细胞增殖法;实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无GM-CSF残留的情况下,将稀释至1/4的NGF样品与4×10^5/mL的细胞相互作用,培养48h,可以得到更为典型的的四参数曲线;利用条件优化后建立的检测方法对重组入NGF和鼠NGF各2批样品分别进行4次测定,结果平均值分别为10.01×10^5、10.81×10^5和3.55×10^5、3.30×10^5U/mg,变异系数分别为7.5%、7.2%和7.2%、9.1%,检测结果稳定均一,表明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结论:建立并优化了用于NGF活性检测的TF-1细胞增殖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重复性好、稳定可靠,可有效应用于人NGF和鼠NGF制品的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过表达慢病毒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s)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U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后利用慢病毒载体感染细胞,使其过表达NGF,72h后,通过免疫荧光检测NGF和GF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GF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NGF的含量,qRT-PCR检测相关神经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表面CD105、CD90、CD73阳性而CD34、CD45、CD19和CD14阴性,鉴定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慢病毒转染后细胞NGF和GFP阳性,细胞内NGF和培养液中b-NGF含量都显著性增加,NGF、nestin、GFAP、MAP2及tubulin等mRNA的表达显著性增加。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过表达慢病毒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会促使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可应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脑细胞的发育和存活,同外周神经元一样,有赖于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存活因子(NSF)、突起伸长因子(NEF)、突起促进因子(NPF)等主要由靶组织产生的神经元营养因子的作用。由这些可溶性物质介导的神经元—神经元或神经元—非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对中枢神经元的发育、突触的发生,以及中枢神经元的交性和再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秦明杰  刘一浓  牟颖  卢映蓉  吴飞 《生物磁学》2013,(24):4624-4626
目的:使用乳液法制备含有神经生长因子(NGF)的电纺纤维,研究其外观形貌和机械强度等物理性能,以及制备过程中NGF活性的变化,纤维中NGF的担载量和纤维体外释放动力学,评价其能否成为理想的神经修复材料,为进一步将NGF电纺纤维应用于周围神经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将NGF水溶液分散于PLLA溶液,通过W/O乳液法制备静电纺丝缓释纤维,对纤维的外观形貌等物理性能等进行表征,使用Elisa方法测定制备过程中NGF活性的保持以及体外释放动力学。结果:NGF电纺纤维具备类似细胞外基质(ECM)的良好外观形貌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其中NGF活性保持19.58%士6.05%,体外有效释放11天。结论:本文制备的乳液法NGF电纺纤维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能够持续缓释有效剂量的NGF,适合作为神经修复材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发现的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其作用广泛,效应细胞多达十余种。它促进发育中的交感和感觉神经元的分化和成熟,维持成年交感神经元的正常功能。近年的研究表明,成年感觉神经元也需要NGF的营养支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基底  相似文献   

11.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也是最早发现和最典型的神经营养因子。它影响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的存活与分化;NGF在神经损伤时可保护其效应神经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增加脑移植中某些神经元的存活;它对外伤、中毒、老化等因素引起的脑疾患有治疗作用,并具有神经修复功能,尤其是对早老性痴呆症、帕金森氏病的治疗作用比较乐观。虽然NGF在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天然NGF受到雄性小鼠颌下腺这  相似文献   

12.
纳米氧化铜对大鼠海马神经元Ik和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研究纳米氧化铜(nanoCuO)颗粒对大鼠海马CA1区急性分离神经元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Ik)的影响,并用MTT方法研究其对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5×10-5g/mL nanoCuO能够显著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的Ik,使其失活曲线和对照组相比向左偏移,但对其激活过程无明显影响.MTT方法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nanoCuO(5×10-4、5×10-5、5×10-6g/mL)对NGF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均有损伤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损伤更加明显,呈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典型代表, 它控制着脊椎动物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中部分神经元的发育和存活.NGF的三维结构是以“胱氨酸结”和β折叠为基础,它以二聚体的形式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从而发生生物学效应.参与这些反应的氨基酸残基已通过化学修饰和定点突变法加以确定,这有助于更进一步理解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外周交感和感觉神经节的正常发育和维持起决定性作用,在哺乳类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也具有营养作用。据认为,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在其轴突被切断后所发生的退化、坏死,是由于失去了一种逆向转运的神经营养因子,它可能是 NGF。美国乔治敦大学 L.F.Kromer 博士最近对此进行了实  相似文献   

15.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坐骨神经再生修复的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对兔右坐骨神经损伤后局部给予蛇毒神经生长因子(NGF),观察坐骨神经酶活性变化和超微结构的恢复情况,探讨NGF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乙酰胆碱酯酶(AChE)、酸性磷酸酶(ACPase)的酶组织化学技术和电镜技术.结果神经损伤后:AChE活性明显下降,NGF组的AChE活性恢复快于盐水对照组;ACPase活性逐渐增高,NGF组的ACPase活性恢复时间短于盐水对照组.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在神经损伤后也发生变化,NGF组的变化程度小于盐水对照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NGF可通过影响酶物质的代谢而起到加快受损神经恢复的作用.为临床上应用蛇毒NGF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HSP70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未见HSP70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海马HSP70阳性细胞数增多.分别注射CGRP或NGF后海马区HSP70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二者合用时平均光密度值较比单独应用高(P<0.05).结论CGRP和NGF上调缺血神经元HSP70的表达,二者合用作用更强,对缺血神经元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担载神经生长因子(NGF)的静电纺丝纤维的表征,考察NGF电纺纤维对于周围神经修复的效果。方法:将NGF水溶液分散于PLLA溶液,通过W/O乳液法制备静电纺丝纤维,对纤维的形态、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Elisa方法测定NGF的体外释放动力学,Alamer Blue法检测试剂来考察纤维释放液对于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NGF电纺纤维具备良好的形态和力学性质,直径为500-900 nm,纤维具备三维多孔结构。纤维的最大拉伸应力为2.50±0.41 MPa。电纺纤维中NGF在体外可有效释放9天,累积释放量接近3000 pg。细胞活性实验结果显示,第1、3、5、7天释放液的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担载NGF的乳液法静电纺丝纤维有促进缺损周围神经修复的潜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免疫组化双标法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成鼠基底前脑内的分布,结果发现嗅结节、隔内侧核、斜角带核、腹侧苍白球及基底大细胞核均有NGF-R及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免疫组化双标染色发现,大部分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NGF-R与ChAT共存,部分神经元呈单纯NGF-R或ChAT阳性,但这种NGF-R和ChAT的共存情况在不同区域不完全相同.在隔内侧核和斜角带核,大多数的NGF-R阳性神经元和ChAT阳性神经元共存,但在腹侧仓白球和基底大细胞核,两者共存的神经元较前两区为少.此外ChAT阳性神经元在尾壳核中分布较均匀,而NGF-R阳性神经元较少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胆碱能神经元有NGF-R,提示NGF对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和激活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直接与NGF受体的结合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最早发现的生长因子之一。它对中枢和周围神经元具有存活分化效应[1]。NGF有可能治疗Alzheimers老年痴呆病、某些周围神经病变和脊髓损伤[2]。NGF在人体组织中含量极微,已有报道从胎盘中纯化hNGF,但其组织来源极其有限,成本高,产量低.不能满足对hNGF的需求,所以如果能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大量有生物学活性的hNGF制品,对其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根据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获得hNGF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使rehNGF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学和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20.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介绍了近年来神经生长因子的结构和基因表达的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的生产和临床应用情况,对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rh NGF)的表达和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对于NGF未来的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