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红外线照射与局部氧疗对伤口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红外照射与局部氧疗相结合对伤口愈合的作用及机理.方法:以新西兰种兔为研究对象,建立创伤模型,并将创伤兔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对伤口施加近红外照射、局部氧疗、近红外照射 局部氧疗三种治疗,而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观察伤口愈合情况30天,记录各组伤口愈合数目和愈合天数并计算平均愈合时间.结果:结合治疗组(即近红外照射 局部氧疗组)的20个伤口全部愈合.平均愈合天数是(20.2±2.1)天,分别与红外线照射组、局部氧疗组、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近红外照射与局部氧疗相结合能促进伤口愈合,是一种新的治疗创伤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在大鼠背部创面周围局部注射rh-GH(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来调控创面局部GH(生长激素,Growth Factor)水平,观察GH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方法:在SD大鼠背部制作创面,创周定期注射不同浓度rh-GH,观察并分析创面愈合速度差异;选取rh-GH的最适浓度进行创周注射并定期取材,以Western-Blot检测创周组织中GH蛋白水平,并以RT-PCR检测创周组织中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变化。结果:三个注射不同剂量rh-Gh的实验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由快至慢依次为16.5±1.5天、17.1±2.9天、18.5±1.5天,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1.7±2.3天相比均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缘组织中GH的Western-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GH水平在创面形成初期升高,但伤后4天开始GH表达水平即逐渐下降,而rh-GH注射组的GH水平在创面形成后逐渐升高,并维持GH在高表达水平。检测创周组织中EGF、FGF、VEGF的RNA转录水平,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各生长因子的基因转录水平在伤后2天起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创伤初期创面周围组织中GH表达水平呈现一过性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过程;2.创面周围注射rh-GH可以提高组织中GH水平,并减少创面愈合时间;3.GH可以提高皮肤组织中EGF、FGF、VEGF水平,间接促进创面上皮化,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Louisville大学生物化学系副教授Gregory Schultz说,生长因子能加速人伤口和骨骼的愈合。这一证明是许多大型制药公司一直期待、而现在仍面临的问题。去年年底,在技术管理小组(TMG)发起的“生长因子对伤口愈合”的评论会上,schultz认为,供给系统对于商品化这些大型、不稳定(由细胞分泌并能诱导细胞增殖)的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多数研究人员采用常规基质例如凝胶和乳脂,将生长因子用于创伤表皮。而其  相似文献   

4.
乳源性生物活性肽及其生物学与保健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肽,或自然存在于乳中,或来自乳的酶解产物。前一类生物活性肽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 、转化生长因子(TGF) 、神经生长因子(NGF) 、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IGF—Ⅰ、IGF—Ⅱ) 。初乳中这类生物活性肽的浓度一般高于血液中的浓度。由于初生动物胃肠道的蛋白酶活性低以及乳中存在蛋白酶抑制因子,这些活性肽能在哺乳期动物的消化道内存活。饲喂EGF、胰岛素和IGF—Ⅰ可加快新生动物胃肠道的发育,因此其对调节哺乳期幼仔胃肠道发育有重大作用。后一类生物活性肽包括酪啡肽、免疫调节肽、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 抑制肽,这些活性肽构成了乳蛋白的主要结构,并可经酶水解而释放出来,在乳消化过程中这些肽可能是潜在的生理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5.
基因枪在大鼠闭塞性血管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利用基因枪技术转移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大鼠肢体闭塞性血管病的可行性,构建了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UDKH),在制备好大鼠下肢闭塞性血管病模型后,通过基因枪或肌肉直接注射法,向局部缺血部位肌肉中转移pUDKH,每只5ug(基因枪)和12ug(肌肉注射),应用常规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形成及基因表达,转移pUDKH后第10天,用基因枪和直接注射法转移的局部肌肉组织的HGF的表达明显高于转移空白质粒(pUDK)的对照组,pUDKH组可见明显的小血管新生,而pUKD组至20天时仍未观察到或仅见到极少量的新生血管,基因枪与肌肉注射两组相比血管密度无明显差异,采用基因枪直接转移pUDKH裸露质粒子肢体缺血局部的方法是可行的,转移的基因可在局部有效表达,达到促进血管形成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通报》2004,39(5):38-38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研制出一种新的细胞生长液,能使伤口迅速愈合。这种新型细胞生长液的成分与传统生长液不同,没有采用价格昂贵的动物血清,主要由玻璃粘连蛋白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组成,所以成本大大降低。据该研究项目负责人、昆士兰理工大学的齐·厄普顿介绍,对于大面积的皮肤创伤,可先在实验室里用这种细胞生长液培养出伤者皮肤细胞,再把新细胞敷到创面上,就能帮助皮肤愈合。研究发现,细胞在这种生长液中的生长速度比在牛血清中快。厄普顿说,对于小面积的皮肤创伤,可望直接将这种生长液喷敷到伤口上,无需再培养皮肤细胞。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对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及愈合过程中的病理学改变。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背部双侧圆形创伤模型,创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只,实验组创后置海水中浸泡30min。观察2组创面的愈合生长状况。观察伤口局部愈合过程中的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愈合过程中伤口修复细胞增殖指数及微血管密度变化。结果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2.0±1.0)d,而实验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4.3±0.8)d;两组在肉芽组织形成时间上以及修复细胞增殖能力上存在差异。结论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可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迟,加重创伤局部的炎症反应、延缓肉芽组织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8.
瘦素与创伤愈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PB  Jin H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3):256-259
瘦素作为一种多靶器官、多功能的生长因子,它在机体中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瘦素可能是一种新的促创伤愈合因子,它参与了创伤愈合进程的调节,腹膜内注射瘦素或局部涂抹瘦素加速了动物伤口愈合的速度。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瘦素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研究现状,并从瘦素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对上皮再生、胶原合成、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几方面的作用,探讨了瘦素通过调控其它促创伤愈合因子的生成及活性来发挥促伤口愈合作用的机制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 EGF)与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对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80例,采用自体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例患者选取2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EGF组和GM-CSF组,EGF组采用rh EGF凝胶治疗,GM-CSF组采用rh GM-CSF凝胶治疗。观察用药后的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选择8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切取创面边缘组织标本,病理学观察用药后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及毛细血管数。结果:与EGF组相比,GM-CSF组用药治疗7、14 d后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P0.05);EGF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16.23±4.15)d,明显长于GM-CSF组的(12.39±2.16)d(P0.05);用药治疗7、14 d后,两组的成纤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EGF组的成纤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数均明显低于GM-CSF组(P0.05)。结论:rhGM-CSF比rhEGF更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可能与其更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或迁移,加快毛细血管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统将这一过程分为血凝期、炎症期、增值期、组织重构四个相互重叠的时期。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这些细胞因子包括EGF、bFGF、VEGF、PDGF等。本文就创伤愈合过程以及其涉及的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创伤时的表达情况、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应用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卵泡刺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小鼠精原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殖细胞-体细胞体外无血清共培养模型研究了卵泡刺激素(FSH)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鼠A型精原细胞增殖的影响。精原细胞在ITS培养液(添加胰岛素、转铁蛋白和亚硒酸钠的DMEM)中培养24h后进行c-kit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EGF及其受体(EGFR)免疫细胞化学检测,72h后测定其形成集落数的情况。结果表明:ITS培养液能维持生殖细胞的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增高。A型精原细胞呈c-kit阳性,EGF和EGFR主要表达于精原细胞。单独的FSH(1~100ng/ml)或EGF(1~10ng/ml)显著促进精原细胞集落数的增加。此外,EGF(0.1ng/ml)联合FSH(10ng/ml)具有加性效应,但更高剂量的EGF(1~10ng/ml)则降低了FSH的刺激作用。结果说明FSH可联合适量的EGF促进精原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皮肤创伤愈合中几种生长因子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免疫荧光ABC法动态观察了大鼠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β2、β3)·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白介素-6(IL-6)的分布。背部创伤术后1天,创面血痂中五种生长因子免疫染色均呈阳性。术后3天与7天,肉芽组织中密集的成纤维细胞内除TGFβ3、外其余四种生长因子呈阳性,巨噬细胞呈TGFβ1、TGFβ2与IL-6阳性。术后14天与28天,组织内细胞密度降低而其免疫染色性质不变。本文讨论了这些生长因子与创伤愈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水黄皮根总黄酮(PRF)对胃溃疡大鼠乙酸型胃溃疡的作用,探讨该药促进溃疡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乙酸注射至大鼠浆膜下形成胃溃疡模型,观察水黄皮根总黄酮对胃溃疡大鼠乙酸型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用放免法检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表达。结果:PRF能显著降低溃疡指数(P<0.05,P<0.01),提高血清中EGF含量(P<0.05,P<0.01),增强溃疡边缘胃黏膜EGF、TGF-α的表达(P<0.05,P<0.01)。结论:PRF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增强溃疡瘢痕处EGF、TGF-α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低强度激光的生物效应已经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诸多研究证明低强度激光能够促进创伤组织的修复,但是其对于糖尿病创伤的组织愈合效果目前仍鲜有报道.本文旨在系统探索650 nm波长的低强度激光照射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效果.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50 mg/kg的链脲做菌素,3天后检测空腹血糖值,高于16.7mmol/L的大鼠用于实验.于48只大鼠(32只糖尿病+16只正常)的背部构建直径2 cm的圆形创伤切口,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激光治疗组,每组16只,激光组大鼠伤口每天暴露于650 nm激光下2h.每组分别于第5、12、19天处死4只大鼠,对其进行创伤愈合率和创伤表皮组织生物力学实验评估.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糖尿病大鼠的伤口愈合速度在第5、12、19天均显著降低(P<0.05),伤口完全愈合时间显著增加(P<0.05),伤口抗张强度显著下降(P<0.05).低强度激光刺激显著提高了第5、12、19天大鼠伤口的愈合速度(P<0.05),显著降低了伤口的愈合时间(P<0.05),显著提高了伤口抗张强度(P<0.05).结论:650nm低强度激光能够显著加速糖尿病大鼠创伤的延迟愈合,使其愈合速度接近于正常状态的组织,该研究揭示了650nm波长下的低强度激光治疗具有良好的用于促进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上皮生长因子(EGF)和转移生长因子(TGFα)是两种调节胃上皮细胞生长的因子。EGF/TGFα的mRNA已用免疫定位于胃腺上皮细胞。它们可能以局部或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的胃粘膜细胞。另外一些资料显示,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刺激胃肠道生长中起直接的或允许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表皮生长因子与肿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由53个氧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量约为6100。除颌下腺外,体内许多其它组织和器官也含EGF。多种因素可调节其合成、贮存及分泌。EGF能诱导正常细胞出现转化细胞的表型;能促进病毒和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能产生免疫抑制作用。EGF、EGF受体与癌基因及其产物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密切联系,它亦与转化生长因子的功能相似或相关,EGF在某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张阔  刘欠  王增禄  张英起  陈五岭 《生物磁学》2011,(24):4971-4974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伤口愈合肽的方法。方法:HPLC测定用Kroma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滋m),拟确定的色谱条件为: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流动相A:0.1%三氟乙酸水溶液;流动相B:0.1%三氟乙酸50%乙腈,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线性梯度洗脱条件:起始流动相为A70%:B30%,洗脱最终流动相为A30%:B70%;伤口愈合肽浓度在0.1-0.3mg/ml内,其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R2=0.9998,回归方程为:y=237.19x-0.3249;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都不大于2%;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药典规定的2.0%。结论:该方法稳定性、重复性良好,符合伤口愈合肽新药研究的实验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型氨基酸制剂对创伤大鼠血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富含牛磺酸 (Tau)、谷氨酰胺 (Gln)以及高支链氨基酸 (HBCAA)的新型氨基酸制剂对创伤大鼠血中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创伤后三天起 ,血浆游离氨基酸总和均显著降低 ,对照组基本无改变 ;创伤后Tau、BCAA、精氨酸以及天冬氨酸等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 ,新处方使用一周后其浓度有效回升 ,且效果好于 17种氨基酸 ,从而有利于机体伤口的愈合。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复合氨基酸制剂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及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讨高乳清蛋白的肠内营养对大鼠创伤皮肤的促愈合作用.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即高乳清蛋白肠内营养组(A)、普通肠内营养组(B)、空白对照组(C),建立大鼠皮肤创伤模型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用量为每天731.5kJ·kg-1,以灌胃的方式提供,分别于术后第7、14天测定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显示,术后第7、14天A组的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及伤口皮肤平均愈合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乳清蛋白肠内营养具有较好的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Qu JF  Cheng TM  Xu LS  Shi CM  Ran XZ 《生理学报》2002,54(5):395-399
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创伤(放创复合伤)是一种重要而有代表性的难愈性创伤,其难愈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成纤维细胞是最为重要的组织修复细胞,其辐射敏感性较低,为了明确放创复合伤时合并的放射损伤是否对伤口成纤维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以及这些损伤作用对创伤愈合的影响,实验检测了分离,培养的放创复合伤和单纯创伤大鼠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其他反映其参与组织修复能力的指标变化,结果发现,在去除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特别是创伤局部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对成纤维细胞的反馈作用后,放创复合伤组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力,贴壁力和粘附力均显著弱于单纯创伤组,而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则显著增加,这些细胞表明,全身放射损伤对伤口成纤维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使其参与组织修复能力显著受抑,这是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创伤难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