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从钩端螺旋体(三宝垄群巴托型)中提出一种耐热性、耐碱性红血球致敏物质(Fss),并进行了血凝试验的研究。初步发现这种物质可使绵羊红血球致敏。致敏后的红血球能与相应的免疫血清发生血凝反应。三宝垄群巴托型钩端螺旋体血清与其它型红血球致敏物质抗原的血凝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型特异性,除与钩端螺旋体的独立群独立型和澳洲群巴力科型有一定的凝集价外,与其它8个群钩端螺旋体代表型均不产生凝集。由此提供了用这种抗原物质作钩端螺旋体抗原型鉴定的可能性。钩端螺旋体红血球致敏物质血凝试验受温度、红血球浓度及红血球致敏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使血凝增强或减弱。  相似文献   

2.
与Max-Planck-Gesellschaft公司(吉森,西德)合作的Behringwerke公司(马尔堡,西德)又研制出一种可检测血纤维蛋白(可用于辨别患有动脉血块的病人和血块造影)的单克隆抗体(Mab)。这种抗体通过辨别纤维蛋白的α链的氨基末端氨基酸区别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据本研究报道,以前,只是间接或定性地测定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差异。但是,用这种 Mab 可确定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的数量,这是血管内血凝固的一个中间阶段。此法的进一步改进可增加其简单性和检测动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血浆中少量可溶性纤维  相似文献   

3.
(一)目的做红血球与氧结合的实验,说明经血球内血红蛋白的特性,供高中人体解剖生理学红血球和氧的运送一节教学用(我认为做此实验是必要的)。(二)材料取新鲜的动物血(如鸡血)放入玻璃试管或烧杯中(大小根据所需血量决定),不加任何处置,使其自行凝固成血块。(三)用具(1)玻璃试管或烧杯;(2)根据实验小组多寡准备玻璃皿,每组一个;(3)手术刀、镊子每组各一把。(四)操作方法和步骤(1)将置备的凝固血块  相似文献   

4.
麻疹病毒在无动物细胞的199培养基内与甲型链球菌共生的条件下,能自主复制,并可无限地传代。用猴及人的“O”型红血球凝集试验方法进行实验的结果显示,其血凝滴度可超过1:1000,抗麻疹病毒免疫血清对所培养的病毒血凝抑制滴度为1:64。用此病毒免疫家兔所产生的抗体,对麻疹病毒的血凝反应可引起抑制作用。因此,可以说明在培养基内经共生培养所繁殖的病毒的确是麻疹病毒,证实麻疹病毒在无动物细胞的甲型链球菌共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不同来源大肠杆菌对不同红血球的血凝反应。使用Evans法,磷酸盐缓冲液琼脂在4℃环境中操作可获满意的结果。人粪源大肠杆菌与豚鼠红血球的MRHA为27.3%,而尿源菌株仅2.7%。人和猪粪源大肠杆菌对A型红血球的MRHA为0~4%,而人尿源株为41.3%。尿源菌株对P_2~K血球MRHA为41.3%,对血球为12%。尿源菌株对A型与P_2~K型红血球的MRHA相符率达97%,扫描电镜显示具有菌毛的细菌粘附于A型红血球表面,A型红血球可取代罕有的P_2~K血球作血凝试验以诊断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6.
经典的凝血机制早在1892年已由Schmidt提出,以后Morawitz及Mellanby等进一步确定了这个学说,他们认定,血液的凝固需要以下诸物质的存在:1.凝血酶元、2.凝血致活酶、3.钙游子、4.纤维蛋白元、5.血小板。而且已经确定,血液凝固是个自动的链式过程,可表示如下:凝血酶元+凝血致活酶+Ca~(++)→凝血酶凝血酶+纤维蛋白元→纤维蛋白由于水溶性的纤维蛋白元变成了非水溶性的纤维蛋白,血液乃由液态转为固态,而形成血块。  相似文献   

7.
微原纤维     
微原纤维有Ⅵ型胶原蛋白微原纤维和原纤维蛋白微原纤维二种。前者广泛存在于固有结缔组织中,确切功能尚不清楚。原纤维蛋白微原纤维由原纤维蛋白、微原纤维相关蛋白、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等成分构成,主要作为弹性纤维的组成部分,并参与弹性纤维的形成,其次是单独地分布于器官的细胞外基质中,提供一种柔韧性的连接方式。原纤维蛋白的基因突变可引发马凡综合征及相关的微原纤维病。  相似文献   

8.
间接血凝试验是将抗原吸附在红血球上,当遇到血清中存有相应抗体时,即可发生血球凝集。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抗体(Anti-HBs)较琼脂扩散、对流电泳和补体结合试验敏感性高,而与放射免疫试验敏感性近似,且具有优于放射免疫的简  相似文献   

9.
尼泊尔酸模根中活性蛋白--凝集素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实验得知尼泊酸模根中除含有其传统有效成分大黄素外,还具有活性蛋白--凝集素,能使3%兔红血球发生凝集反应;该活性蛋白在pH 8.0,0.05 mol/L Tris-HCl (1M NaCl)的缓冲液中血凝活性最强;经80%饱和度硫酸铵分级沉淀,沉淀中凝集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包括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用各种方法改变蛋白质分子中侧链基团的性质观察对其生物活力的影响是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蛋白质化学修饰的研究,迄今已有约60年的历史.自2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30余年内,这一研究一直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大量的实验结果不能进行定量的数据处理.因为在蛋白质分子中某类侧链基团在功能上虽有必需与非必需之分,但是在与某试剂起反应上往往是相同的,即它们都能与某一试剂起反应.所以,虽然从实验上可以测得随侧链基团的被修饰导致其生物活力下降的关系,但是在所测得的被修饰的基团中,既有必需的,也有非必需的.由于长期以来人们没有找到生物活力与必需基团之间的定量关系,也就无  相似文献   

11.
人造红血球有以下优点:在手术和交通事故急需输血时,可免除血型检查直接输血,而且保存期可长达一年,同时不必担心艾滋病、肝炎等病毒的感染。 美国综合医疗企业巴克斯特的人造红血球是用人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制成的。从将到使用期限的红血球浓缩液中分离、精制成血红蛋白。为延长保存期而进行化学加工,再经加热防  相似文献   

12.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凝与纤溶的动态平衡对维持机体血管与血液的正常机能具有重要作用。血凝时产生的纤维蛋白肽及纤溶时生成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或FgDP)都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活性。近年的研究发现,这些产物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明显影响。随着放射免疫及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理已得到新的阐明。  相似文献   

13.
蛇毒类凝血酶calobin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毒类凝血酶是临床上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参照朝鲜蝮蛇(Agkistrodon caliginosus,Korean Viper)类凝血酶calobin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No.U32937.1),将人工合成的calobin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于毕赤酵母中表达,得到了分子量约为32kD的重组calobin蛋白,经甲醇诱导培养,表达产物可获得3.5g/L的高表达量。重组蛋白经过阴离子交换柱Q-Sepharose Fast Flow和分子筛Sephacryl-S-100凝胶过滤层析等纯化步骤进行了初步纯化。纯化后的重组calobin可以在纤维蛋白原平板上形成水解圈,经SDS-PAGE实验显示,重组蛋白能水解纤维蛋白原的Aα链,产生一条约40kD左右的降解带。在实验中未能发现重组calobin对纤维蛋白原的凝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纤维结合蛋白的作用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是近15年中被人们重视的一种蛋白质。早在1948年Morrison等发现,血液在低温条件下有一种与纤维蛋白原组分相仿,但又不同于纤维蛋白原的蛋白质析出,称为冷非溶性球蛋白。1957年Smith等发现,正常人或病人的血浆中,加肝素后,在较低温度下,都可获得该冷沉淀物。直到1970年Mosesson等才分离和提纯了这种蛋白质。近十余年,国外许多学者对这一种蛋白质的结构、性质、生物学活性和临床意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质,对它的命名不下十余种。目前,倾向用纤维结合蛋白的名称。一、Fn的生化性质和分子结构Rennard等通过鼠-人细胞杂交试验,应用特异的酶免疫法定位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烙铁头(T.mucrosquamatus)蛇毒纤维蛋白原溶酶TMVFg能水解三肽底物Bz-Phe-Val-Arg-PNA,但对凝血酶的良好底物Cbz-Gly-Pro-Arg-PNA却活性甚低。TMVFS显著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溶液凝血酶时间。同时,TMVFg体外也能延长全血凝固时间,表明具有抗凝作用。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转换实验表明:TMVFg水解纤维蛋白原产生的纤维蛋白原断片(FDP)除具有抗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聚合活性外,还能促进纤维蛋白的聚合。 进一步用FPLC分离TMVFg水解人纤维蛋白原混合液,得两个FDP断片功能峰,FDP组分Ⅰ和FDP组分Ⅱ。其中FDP组分Ⅰ能抑制纤维蛋白凝块形成;FDP组分Ⅱ能促进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抑制TMVA(烙铁头蛇毒血小板活化素,它可不通过ADP、花生四烯酸途径而诱导血小板聚集),但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无影响。TMVFg对凝血酶水解三肽底物Cbz-Gly-Pro-Arg-PNA及凝固纤维蛋白原的活性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实验证明,TMVFg抗凝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其水解纤维蛋白原产生的断片对纤维蛋白原凝固的抑制作用、FDP断片抗凝血酶作用及TMVFg本身对凝血酶活性的抑制所引起的,但在二者之间,前者是主要的。 从研究结果发现:TMVFg水解纤维蛋白原所产生的断片有一类能加速凝血酶凝固纤维蛋白原的过程,这就发现了FDP断片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与大鼠肝细胞分离的核孔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实验,以分析波形纤维与核孔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在体外能组装成10 nm纤维,在体外反应体系中加入核孔蛋白后,室温反应30 min,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180 kD核孔蛋白(Nup 180)与波形纤维蛋白有亲和反应。结合免疫胶体金标记与电镜负染色方法显示,核孔蛋白结合于体外装配的10 nm波形纤维上。本文结果提示在细胞内波形纤维可能通过与Nup 180的结合锚定于核孔复合体上。  相似文献   

17.
1933年蒂勒特等发现β-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一种促进人血凝块溶解的物质。1945年克里奇滕森等指出该物质是一种激酶,激活纤维蛋白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酶,因而称作链激酶(streptokinase)。五十年代初制成不纯的链激酶药品制剂,作清疮消炎用,其中还含有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其他物质。1952年约  相似文献   

18.
中间纤维与细胞核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火鸡红细胞作为研究材料,首先用细胞分级抽提结合免疫印迹反应显示火鸡红细胞中间纤维蛋白为波形纤维蛋白。然后,我们采用细胞分级抽提结合包埋前免疫胶体金标记的方法显示胞质中间纤维被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蛋白A-胶体金特异标记。同时,我们显示结合于核孔复合体上的胞质纤维被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蛋白A-胶体金所特异标记。本文结果表明,结合于核孔复合体上的胞质纤维是波形纤维,并且提示波形纤维可能通过与Nup 180的结合附着在核孔复合体上,为进一步探讨中间纤维与核孔运输的关系提供了初步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波形纤维蛋白与Nup180的体外结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作者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与大鼠肝细胞分离的核孔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实验,以分析波形纤维与核孔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在体外能组装成10nm纤维,在体外反应体系中加入核孔蛋白后,室温反应30min,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迷法检测,结果表明180kD核孔蛋白(Nup180)与波形纤维蛋白有亲和反应。结合免疫胶体金标记与电镜负染色方法显示,核孔蛋白结合于体外装与的  相似文献   

20.
至今为止,将近一个半世纪的研究,证明了18种化学元素是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中的氯和钠在本世纪SO年代才被发现它们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进入SO年代又确认了镍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已发现几乎含有化学元素周期表中自然存在的全部化学元素,这些化学元素存在于植物体内是来源于它们的生活环境——形成土壤的母质,以及环境的污染。在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基本上可分为3类:(1)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这些化学元素组成了植物体,成为植物体的结构物质,或参与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新陈代谢活动。(2)虽然是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