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郑海涛  陶嘉磊  袁斌 《病毒学报》2018,34(3):415-420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影响儿童和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诸多研究证实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内Th17、Treg产生变化,影响Th17/Treg之间的平衡,诱发机体病理损伤,导致疾病发生。深入研究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机体Th17、Treg及其之间平衡的作用,对理清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潜在的发病机制,寻找具有治疗作用的潜在靶标和通路,进而对相关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别从Th17细胞、Treg细胞的分化和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机体Th17、Treg及其之间平衡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如何作用于机体有一更深入地了解。  相似文献   

2.
张拓慧  赵林清 《病毒学报》2017,33(6):938-943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等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还与之后哮喘的发生关系密切。hRSV可分为A、B两种抗原亚型,对hRSV的黏附蛋白G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又可进一步将其分为多种基因型,不同时间或地区流行的hRSV亚型和基因型有所差异,不同型别hRSV导致的hRSV疾病严重程度可能也存在差异。迄今为止仍没有安全有效的措施防治hRSV。本文现对hRSV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为hRSV疫苗的研制和hRSV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呼吸道合胞病毒G蛋白介导病毒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且具有亚型间抗原结构变异大的特点,其抗原变异推测是呼吸道合胞病毒逃避已存在免疫监视,引起反复感染的原因,了解G蛋白与免疫反应的关系对研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单位疫苗,有效地防治该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属于副粘液病毒科,是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RNA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引起全球婴幼儿高致死率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仅次于疟疾,但用于检测RSV感染的选择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抗原抗体结合原理,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抗体AlphaLISA快速检测方法.小鼠抗人IgM单克隆抗体偶联的受体微球与临床血清样品中RSV特异性IgM抗体结合,RSV特异性IgM抗体再与生物素标记的RSV抗原结合,生物素连接偶联链霉亲和素的供体微球;受体微球和供体微球的距离被拉近小于200nm,680nm荧光激发供体微球生成单线态氧,扩散给受体微球,发射波长为520~620nm的荧光,荧光强度与血清中RSV特异性IgM抗体呈正比.结果显示,该方法批内变异系数与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不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发生交叉反应,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总符合率达83.33%.该方法具有微量检测、快速省时、操作简便等优势,可快速检测RSV的IgM抗体,为早期确诊RSV感染提供高效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弛  王志玉 《病毒学报》2018,34(5):783-788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一种新发呼吸道病毒。hMPV感染可引起广泛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数副粘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过程依赖吸附蛋白和融合蛋白的共同参与。hMPV的特别之处在于其融合蛋白(F)既可以结合受体,又可以介导膜融合。本文从hMPV包膜表面具有双重功能的F蛋白入手,简要介绍F蛋白的结构和生理功能,重点阐述F蛋白介导的细胞融合机制和特性,对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呼吸道合胞病毒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毒病原,RSV载体疫苗可在人细胞内从头合成,形成的蛋白质构象与RSV自然感染后表达的完全相同,不会导致抗原表位的丧失或变化,形成的免疫力更利于抵抗随后的自然感染;经黏膜途径免疫不会产生疾病增强作用,且能突破母传抗体的干扰,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对近年来RSV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的单克隆抗体F  相似文献   

8.
黄亚楠  王志玉 《病毒学报》2019,35(6):956-963
副流感病毒5(Parainfluenza virus 5,PIV5)属于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迄今尚未发现PIV5与人类已知的疾病有关,主要被用作疫苗载体。其包膜上存在三种糖蛋白:融合(Fusion,F)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ulatinin-neuraminidase,HN)蛋白、小疏水性(Small hydrophobic,SH)蛋白。F蛋白能在同源性HN蛋白的协助下介导膜融合,HN蛋白具有受体识别、神经氨酸酶活性和促细胞融合活性,SH蛋白则在病毒致病机制中起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三种包膜糖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旨在为PIV5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体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反仅部分人产生保护性免疫,部分人仍可重复感染。在保护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主要作用提针对该病毒F蛋白和G蛋白的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10.
正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引起世界范围内婴儿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并导致了成年人中的高发病率和老年群体的额外死亡。当前尚无获批疫苗或者有效的治疗药物。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候选物正在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它们面向不同人群,防范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风险。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动物模型在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候选物的临床前试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有很多候选物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了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几种不同气道上皮细胞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后病变特点及易感性。采用RSV A2株感染Hep-2、A549、16HBE、BEAS-2B细胞后,奥林巴斯倒置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免疫荧光检测RSV N蛋白表达及空斑实验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病毒滴度。结果显示RSV A2株感染Hep-2细胞后最早形成典型的合胞病变,A549细胞次之,16HBE及BEAS-2B形成病变的时间最晚。免疫荧光检测到RSV N蛋白表达特点与细胞病变特点一致。RSV A2在Hep-2上产生的病毒滴度最高,A549细胞次之,在16HBE上产生的病毒滴度最低。提示Hep-2、A549细胞对RSV具有高度易感性,以Hep-2最为敏感。而16HBE、BEAS-2B细胞对RSV感染不敏感,其中16HBE最不敏感。本研究可为选择合适的上皮细胞进行RSV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和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儿童疫苗不仅可以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婴幼儿中的发病和死亡,还可以减少其在老年人群的传播。由一种缺失G附着蛋白的减毒RSV活疫苗组成的RSVΔG与宿主细胞的结合严重受损,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其传染性降低。用RSVΔG疫苗对棉鼠进行鼻内免疫可防止野生型RSV的复制,从而不会诱发继发性疾病。作者进行了首次人体试验,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融合蛋白(F蛋白)为病毒表面结构蛋白,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对F蛋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病毒感染的机理,从而为诊断试剂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帮助。本文就F蛋白结构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活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主要原因,也可导致免疫缺陷病人及老年人群显著发病和死亡.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列为全球最优先发展的疫苗之一.经过50多年的研究,尤其是随着重组技术和反向遗传学的出现,对RSV疫苗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一种引起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易感人群为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预防疫苗。RSV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其诱导的抗体可同时抑制A型和B型两个亚型的RSV感染。因此,以F蛋白作为靶抗原的RSV亚单位疫苗、颗粒样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策略。现就基于F蛋白的RSV疫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根据编码A亚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HRSV)核壳体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和磷蛋白(phosphoprotein,P)的基因序列,各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感染HRSV的HEp-2细胞中扩增获得n和p的基因片断,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获得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COS-7细胞,72h后再用Westernblot鉴定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N和pcDNA3.1( )/P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与预期一致,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没有发生无义突变,利用蛋白印记方法也检测到了N和P的特异性条带。于是我们认为成功构建了含有HRSVN和P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内能顺利表达。为进一步开展HRSV反向遗传学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亚轻  王志玉 《病毒学报》2018,34(4):617-624
新城疫是一种禽类传染病,可对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其病原新城疫病毒具有包膜,基因组是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具有溶瘤活性,编码NP、P、M、F、HN和L六种结构蛋白,其中位于病毒包膜上的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两种糖蛋白对NDV的人侵及毒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总结了两种包膜糖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整合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一些矛盾点,并且将HN蛋白的其他功能进行概述,为NDV包膜糖蛋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多数呈隐性感染,但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HC-MV IE1蛋白为一种多功能调节蛋白,是HCMV感染后表达最早且表达量最丰富的蛋白,它可影响病毒和细胞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调控HCMV基因的时序性表达,并通过参与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中发挥促进凋亡或抑制凋亡作用,IE1蛋白与HCMV在体内持续性感染以及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导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呼吸道病毒之一。根据对单克隆抗体的反应,HRSV分为A、B两个亚型。为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中HRSV全基因组基因特征,本研究对2017年河南省漯河市住院SARI病例中检测到的1株HRSV A亚型病毒通过Sanger测序方法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通过Sequencher 5.4.5、MEGA 5.05、BioEdit 7.0.5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和比对,进行了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氨基酸变异和糖基化位点分析。基于HRSV全基因组序列和11个单个蛋白基因序列构建的亲缘性关系分析结果提示本研究中检测到的这株HRSVA病毒(RSVAs/Luohe.Henan/CHN/42.17)属于ON1基因型,该型是我国近年流行的优势基因型。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35条全球代表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69%~99.82%和93.63%~99.67%;G蛋白编码区氨基酸变异最高,而F蛋白相对保守。糖基化位点分析发现,该病毒的F蛋白有6个N-糖基化位点,未发现O-糖基化位点,此结果与原型株long株相同;G蛋白N-糖基化位点有6个,O-糖基化位点为82个,而原型株long株有11个N-糖基化位点,15个O-糖基化位点。本研究对2017年河南省漯河市SARI病例中一株HRSVA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与世界其他地区报道的HRSVA亚型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SARI病例中我国HRSV优势流行ON1基因型病毒全基因组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特征,以及G蛋白和F蛋白编码区糖基化情况,丰富了我国HRSV基因数据库,也为HRSV的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疫苗研发和预防性单克隆抗体的评价提供了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李涵博  丛鑫  段招军 《病毒学报》2021,37(6):1310-1316
诺如病毒(Noroviruses,NoVs)是引起全球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s antigens,HBGAs)是NoVs黏附因子(受体),能促进病毒感染宿主细胞.NoVs主要衣壳蛋白突出(Protruding,P)区是与HBGAs结合的关键结构域.本研究构建了非流行毒株GII.26型NoVsP区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以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亲和层析纯化P蛋白,人鼻病毒的3C蛋白酶去掉GST标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探索P蛋白与HBGAs相互作用的特点,借助同源结构模拟以及结构重叠分析其与相应糖分子之间可能存在的对接位点.结果 表明,P蛋白可与包括A型、B型、AB型、O型和非分泌型的215种唾液中的大部分发生结合,但只与19种寡糖中的H双糖结合;模拟的GII.26P单体的空间构象与GII.17类似,可通过糖结合位点的5个氨基酸与H双糖特异性结合.本研究阐明了GII.26 P蛋白与HBGAs的结合特征及潜在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揭示GII.26 NoVs可能的流行趋势及研发潜在抗病毒药物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