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掌握云南省外环境中肠道病毒流行和进化趋势,对从云南省外环境标本中分离到的4株病毒进行VP1基因序列测定。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187、188、189/011扩增病毒VP1区,直接对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测序。所得序列在基因库进行广泛搜索,并与所有EV基因的相同区域进行比较。结果4株病毒为ECHO7。运用Mega软件与从GenBank中搜索到的68个ECHO7VP1区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云南省外环境和人际间ECHO7病毒位于不同的分支。说明不同ECHO7病毒流行有地域特点和时间流行特点,同一时间同一个地区内存在不同的传播链,中国云南省同一时间内外环境和人际间ECHO7病毒有不同的传播链且进化速度不同,值得关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持续对云南省外环境中肠道病毒进行监测,可为肠道病毒病的预警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对2015年6~8月发生在中国甘肃省瓜州县一起病毒性脑炎疫情进行病原学诊断及其分子特征研究。采集74例病例样本132份(脑脊液14份,咽拭子25份,血清66份以及粪便27份)。对血清与脑脊液标本经ELISA IgM检测初步排除乙脑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和腺病毒感染之后,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所有标本进行人类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使用HEp-2和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全长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其分子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32份标本中人类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2份,71份分子定型结果为埃克病毒30(E-30);从29例病例的46份样本分离到E-30;甘肃瓜州E-30的全长VP1区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2%~100.0%,进化树图显示其与中国2011年以后的E-30分离株属同一个分支。E-30是引起本次甘肃省瓜州县局部地区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且属于中国正在流行的ECHO30进化分支中近期流行簇。  相似文献   

3.
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CHO11)属于肠道病毒B组,是最常见的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之一,常引起儿童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急性迟缓性麻痹等疾病。为了对云南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监测中分离到的4株ECHO11毒株的VP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为云南地区ECHO11的进化及流行趋势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对收集到的HFMD病例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对鉴定为ECHO11的毒株VP1基因测定其完整序列,与GenBank上其他参考株的VP1区序列构建遗传进化树进行基因分析。结果显示,4株ECHO11型毒株分属A1和D5两个基因亚型,分别与各自基因亚型参考株的同源性为最高。D5基因亚型ECHO11分离株在进化树上聚集为3簇,提示存在多个传播链,其D5-1簇的VP1区氨基酸在多个位点上与同基因亚型的其他簇参考株存在特异突变。本研究揭示,云南地区存在两种不同基因亚型的ECHO11流行情况,特别是D5亚型的出现,提示我国周边流行的ECHO11基因型已进入中国大陆,应密切关注其流行变异情况,为今后制定由ECHO11引起的HFMD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分离ECHO30病毒VP1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了引起2003年苏北地区无菌性脑膜炎暴发流行的病因病毒FDJS03分离株的VP1基因序列,并与国外同型流行毒株做比较,以了解本流行株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遗传变异规律。随机选取FDJS03分离毒株中的4株,用肠道病毒、VP1序列的特异性引物008/011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凝胶纯化后测序。将序列输入GenBank,用BLAgr程序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选取32株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ECHO30分离毒株,在PHYLIP3.573C和TREE-PUZZLE5.0中构建进化树,比较它们完整VP1序列(876nt)的进化关系。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证明:4株分离病毒均为ECHO30。进化树分析显示:本次FDJS03分离株与欧美20世纪70、80年代流行株亲缘关系最近,但自成一簇,与国外毒株仍然有地区差别。ECHO30的VP1基因进化有时间效应,但存在地区差异。本次流行的病原可能是单一基因型的ECHO30病毒。  相似文献   

5.
研究引起辽宁地区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基因组特征。对2018年从辽宁省688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中分离到的1株CV-B5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其全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V-B5辽宁分离株与国内流行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8.5%~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5.3%~96.7%。基于全基因组的进化分析将CV-B5流行株分为A~D四个基因型,辽宁分离株属于D基因型。通过重组分析发现其在P3区的3D区段发生重组。首次在辽宁地区手足口病患儿中分离出CV-B5,辽宁省分离株(LN2018-23-21/CHN/2018)可能为重组株。  相似文献   

6.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最常见的人类致病病毒之一,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和ECHO病毒.一般认为大多数肠道病毒感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然而有时肠道病毒感染也可能是严重甚至致命的[1].2004年云南省潞西县局部地区发生小规模的甲肝流行,我们从当地部分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多株甲肝病毒,同时,经过肠道病毒组合血清和单价血清的中和试验,证明患者为甲肝和ECHO20病毒双重感染.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国内对ECHO20病毒的相关研究极少,且多限于病毒的血清学分离鉴定,而对其重要的衣壳蛋白编码基因vp1的测定和分析尚未见报道,为阐明ECHO20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基因变异规律,探讨我国分离株和国外分离株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测定了编码重要抗原决定簇的整个vp1序列,并和GenBank中已有的ECHO20病毒vp1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人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的基因重组和遗传进化特征,探索其毒力相关位点。本研究通过对郴州市3株EV-A71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应用RDP软件(版本4.1.6)将其与231条EV-A71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检测可能的重组事件及重组位点;采用SimPlot软件(版本号3.5.1)对重组序列、2条亲本序列和其他A组肠道病毒(EV-A)代表株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采用MEGA软件(版本5.2)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发现郴州市3株EV-A71毒株均检测到重组信号,其共同的亲本主序列为广东省2009年毒株,亲本亚序列为中国台湾地区2008年毒株;我国C4b进化分支EV-A71代表株(分离于1998年的SHZH98株)和C4a进化分支EV-A71代表株(分离于2008年的安徽阜阳株)均与CVA4、CVA14及CVA16原型株在3D区域检测到型间重组信号。采用SPSS软件(版本19.0)对不同病例类型的变异位点作卡方检验以筛选出可能的毒力相关位点。发现死亡病例组与重症病例组间未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突变位点;而死亡与重症病例合并组与一般病例组进行比较,共发现18个突变位点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突变位点仅分布于P2区和P3区,而P1区未见。我国大陆的EV-A71流行株与EV-A其他毒株的型间重组早在1998年前即已经发生,并且在2008~2012年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中,EV-A71的型内重组频繁发生。此外,EV-A71毒力的改变可能与非衣壳蛋白区的变异相关,因此应该关注非衣壳蛋白基因改变对病毒毒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起传染病暴发中肠道病毒血清型鉴定和ECHO30基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3年5~9月,山东省泰安市发生了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所致的传染病暴发,临床症状以手足口病(HFMD)为主,同时有心肌炎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也占较大比例。131份病人(粪便、咽拭子、脑脊液)标本中共分离到EV62株,其中ECHO1939株,EV716株,ECHO304株,其它肠道病毒13株。4株ECHO30病毒中的2株分离自2个患者的粪便标本,但用WHO肠道组合血清中和试验未能定出型别。另外2株分离自同一患者的粪便和脑脊液标本。病原学分析表明,ECHO30是引起该患者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原。抗E—CHO30标准株的血清中和这4株病毒的滴度低于标准株5~20倍。VP1区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4株ECHO30分离株病毒核苷酸同源性在98.0%~98.5%,氨基酸同源性在98.9%~99.3%,提示这4株病毒来源于同一传播链,2003年5~9月ECHO30在该地区可能有局部流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ECHO30病毒可以划分为6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1~5为GenBank中已发表的ECHO30分离株,山东分离株与其它5个基因型成员核苷酸差异分别在9.4%~24.4%,在进化树上形成了较独立的分支,是一个新基因型,将其划分为第6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人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的基因重组和遗传进化特征,探索其毒力相关位点。本研究通过对郴州市3株EV-A71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应用RDP软件(版本4.1.6)将其与231条EV-A71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检测可能的重组事件及重组位点;采用SimPlot软件(版本号3.5.1)对重组序列、2条亲本序列和其他A组肠道病毒(EV-A)代表株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采用MEGA软件(版本5.2)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发现郴州市3株EV-A71毒株均检测到重组信号,其共同的亲本主序列为广东省2009年毒株,亲本亚序列为中国台湾地区2008年毒株;我国C4b进化分支EV-A71代表株(分离于1998年的SHZH98株)和C4a进化分支EV-A71代表株(分离于2008年的安徽阜阳株)均与CVA4、CVA14及CVA16原型株在3D区域检测到型间重组信号。采用SPSS软件(版本19.0)对不同病例类型的变异位点作卡方检验以筛选出可能的毒力相关位点。发现死亡病例组与重症病例组间未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突变位点;而死亡与重症病例合并组与一般病例组进行比较,共发现18个突变位点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突变位点仅分布于P2区和P3区,而P1区未见。我国大陆的EV-A71流行株与EV-A其他毒株的型间重组早在1998年前即已经发生,并且在2008~2012年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中,EV-A71的型内重组频繁发生。此外,EV-A71毒力的改变可能与非衣壳蛋白区的变异相关,因此应该关注非衣壳蛋白基因改变对病毒毒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埃可病毒6型(Echovirus 6,ECHO6)作为肠道病毒B组(Enterovirus B,EV-B)的一员,在临床上常导致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AM)、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等多种疾病。本文挑选四株中国大陆地区不同年份、地区及疾病严重程度的代表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定分析,与GenBank上ECHO6全长代表株及EV-B组原型株比对分析,了解其进化特征,并筛选BLAST结果的EV-B组流行株,探究我国流行的ECHO6与其他血清型的基因重组特征。结果提示,本研究四株ECHO6毒株在非结构蛋白区与EV-B其他血清型均发生重组,其中死亡病例标本重组模式更为复杂,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通过本研究分析,可进一步揭示ECHO6的遗传特征,为肠道病毒血清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对了解其进化变异及临床致病力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人肠道病毒EV71型2009年广州分离株Guangzhou09构建序列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重组特点。P1、P2和P3区种系发生进化树提示该分离株发生重组,相似性曲线以及bootscan进一步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于非结构编码蛋白2B片段区(核苷酸位置4 027bp)处存在EV71亚型C4Shanghai-FJ713137与CVA409-HQ728260型间重组。该分离株与中国大陆目前优势株流行趋势一致,是广州首例发生型间重组且由C4亚型及CVA4型发生重组。  相似文献   

12.
肠道病毒是我国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的主要病原体。本文研究对4株引起VE的天津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分离株进行Illumina MiniSeq高通量测序,并对其全基因组特征、进化及重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提示,4株CV-B5天津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5%~100.0%和98.1%~100.0%,与国内流行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3.2%~96.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4%~99.4%。基于全基因组的系统进化分析将CV-B5流行株分为A-D四个基因型,其中天津与国内流行株均属于C基因型。C基因型进一步分为3个进化分支,而天津分离株处在两个不同的分支上。基于基因组各区段序列的系统进化与SimPlot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分离株15-39N、15-41N与埃可病毒30型(Echovirus 30,E-30)原型株在P3区3B、3C、3D区域均检测到重组信号。本研究有助于了解CV-B5的全基因组特点和重组规律,为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类肠道病毒(HEV)74型是人类肠道病毒B组(HEV-B)的新成员。为了解其进化和重组特性,本研究对2005年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系统分离到的人类肠道病毒74型山东地方株05293/SD/CHN/2005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与GenBank中的另2株HEV74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在5’NTR和3’NTR区有核苷酸缺失和插入;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0.8%和80.6%,氨基酸同源性为96%和95.9%。山东株与原型株USA/CA75-10213间P1、P2和P3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1.5%、80.0%和79.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9%、96.0%和96.2%;山东株与西藏株Rikaze-136间P1、P2和P3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1.9%、78.8%和79.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9%、96.1%和95.7%。通过系统发生树和同源重组分析,发现该病毒可能与其他HEV-B组肠道病毒间发生重组。  相似文献   

14.
对2010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埃可病毒6型(ECHO6)肠道病毒引起的暴发性脑炎,进行病原学分析,为该病的防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病例脑脊液标本进行荧光RT-PCR、病毒分离(RD细胞)、中和鉴定进行病原确认,再经PCR法对其中4株毒株进行VP1片段或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中的MegAlign等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Mega 4.0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经病原学检测方法确认为ECHO6型肠道病毒,VP1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为C2亚型。全基因组序列共7 407个核苷酸,与其他ECHO病毒和CVB(Coxsackie virus B)病毒基因组构成相似,同源性为78.5%~87.3%。此次暴发性脑炎是由肠道病毒ECHO6C2亚型引起,病毒株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与标准株(U16283)相近,同源性达80.4%。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省2008~2010年河南省人肠道病毒71型进行基因特征及重组特点研究。对河南省2008~2010年分离的5株肠道病毒EV71型构建VP1序列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的重组特点。VP1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2008~2010年河南株均属于C4基因型的C4a亚群,Bootscan分析和5’NCR、P1、P2、P3区的进化树证实C4基因型在2A~2B处存在EV71的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型内重组及在3B~3C处存在EV71的B基因型和CA16/G-10间的型间重组。2008~2010年河南EV71分离株为C4基因型的C4a亚群,与2004年以来的中国大陆优势株流行趋势完全一致,EV71C4基因型存在基因型内和型间双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宁夏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中(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流行,本研究对宁夏2017-202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中分离到的NPEV进行型别鉴定和基因进化分析。按照监测方案要求采用RD细胞和L20B细胞分离病毒,分离到的病毒进行VP1区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测定、基因型别鉴定分析、系统发生学分析。2017-2021年共收到969份粪便标本,其中AFP病例标本290份,密接者标本679份。从969份标本中共分离到55株NPEV,AFP病例中分离率6.16%(9/146,以例计),密接者人群分离率6.7%(46/679)。其中53株鉴定成功,分别属于人肠道病毒HEV-A、HEV-B、HEV-C组,包含16个血清型别,其中HEV-A组24株(45.2%),5个血清型,以EV-A71、CVA10、coxsackieviruses (CV)CVA4、为主;HEV-B组28株(54.7%),10个血清型,以echoviruses(ECHO)30、CVB5、CVB3为主,HEV-C组1株为CVA24,...  相似文献   

17.
了解2009年缅甸入境健康儿童和云南省口岸地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带毒情况并对埃柯病毒7型(ECHO7)和埃柯病毒13型(ECHO13)的基因特征进行了描述。采集9个边境口岸小于15岁的健康儿童粪便标本271份,进行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定型。271份便标本中共检测到EV30株(带毒率为11.1%),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6株(阳性率2.8%),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检测到非脊灰病毒(NPV)24株(阳性率8.9%)。经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24株NPV全部为人类肠道病毒B组(HEV-B,6个血清型),其中13株为埃柯病毒7型(echovirus 7,ECHO7,占54.17%),5株为ECHO13(占20.83%)。未分离到HEV-A组,HEV-C组和HEV-D组病毒。2009年缅甸入境健康儿童和云南省口岸地区健康儿童中肠道病毒携带率较高,且均为HEV-B组病毒,其中主要型别为ECHO7和ECHO13,这两种病毒存在基因多样性特点(即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2001年广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分离到的一株肠道病毒AFP341_GD-CHN_2001株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后,获取该全基因组序列,经鉴定该毒株为EV-B83。为了解该广东省首株EV-B83分离株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重组特点,本研究对AFP341_GD-CHN_2001毒株通过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bootscanning分析该毒株与其它型别肠道病毒的重组位点,最后根据该重组位点分区段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验证重组分析结果。全长VP1序列构建的分子进化树表明,AFP341_GD-CHN_2001毒株与EV-B83原型株及柬埔寨SEP025_KH_2012分离株形成一簇;初步构建P1、P2、P3编码区序列系统进化树,提示该分离株在其分子进化中可能存在基因重组,而bootscanning分析表明非结构蛋白编码区是其发生基因重组的区域。根据bootscanning分析的断裂点对该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成3段构建系统进化树,该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该分离株于2B、2C、3D非结构编码区存在型间重组,与AFP341_GD-CHN_2001发生重组的毒株为CV-A9分离株NSW-V20_AU_2008、CV-B2分离株NSW-V53_AU_2010以及CV-B3分离株SSM_JL-CHN_2006。当前GenBank数据库中仅有来自美国以及中国云南的两株EV-B83全基因组序列,缺乏对该基因型的分子进化特征描述,本研究中的AFP341_GD-CHN_2001毒株为广东省首株EV-B83分离株,扩展了EV-B83数据信息,为今后EV-B83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9.
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是肠道病毒中流行较为广泛的血清型之一,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道儿童急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手足口病等的暴发流行,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本研究对广东省2020年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8株CVB3进行基因特征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8株CVB3 VP1区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2%~99.5%,与原型株Nancy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77.9%~78.5%之间,与其他CVB3中国大陆流行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9.6%~82.2%。8株CVB3均为E基因型,为广东省首次报道。8株CVB3分离株在进化树上聚集,提示病毒发生了局部传播。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提示2株广东CVB3分离株在非结构蛋白区有重组现象的发生。本研究为E基因型CVB3在我国的流行传播和疾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近年来我国肠道病毒EV-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流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建立一种能够获得我国肠道病毒序列的通用扩增方法,为今后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致病机理研究等打下基础。方法:收集我国近5年各地报道的肠道病毒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作为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在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利用3'RACE、长距离PCR扩增及简并引物扩增肠道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采用IonTorrentPGM二代测序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深度测序,以对扩增方法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通过比对肠道病毒流行株序列设计了通用扩增引物,经二代测序实验获得了肠道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以系列比例模拟混合病毒感染,该扩增方法能够同时获得2株肠道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能够完整地揭示肠道病毒重组情况。结论:建立了针对我国近年来肠道病毒流行株的通用全基因组扩增方法,在病毒培养液中肠道病毒的提取与扩增中显示了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反映混合病毒感染、重组病毒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