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的调查分析,探讨地质历史上海洋环流模式和海水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是古海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深海底栖有孔虫对环境变化敏感、其壳体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与海水性质密切相关使得它成为研究古海洋学的有力工具。但同时,底栖有孔虫的生命效应、分布的区域性以及海水自身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应用。本文总结了底栖有孔虫在古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限制因素,以利于在具体研究中客观分析,提高古海洋环境重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一.古植物学和它的内容古植物学是研究古代植物和它们的生活的科学。它是植物学中的一个学科,也是古生物学中的一个学科。在理论上,它是专门探讨过去地质时代的植物形态、结构、分类、分布、生理、生态、生化和各地质时代的植被、古植物区系以及古植物群的起源、形成、发展和演替的科学。它一方面与研究现代植物的形态、解剖、分类、地理和植被的学科密切结合,共同研究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区系发展和植被变化的规律等等植物学上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又与古动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密切结合,共同研究地层划分与对比、古地理与古气候上的问题。在工作的进行中,古植物学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生物学会有孔虫及相关学科第二次学术会议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七日至三十一日在青岛召开。到会代表83人,特邀代表及来宾8人。代表们分别来自地质、石油、海洋、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等54个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长郝诒纯教授致信祝贺。大会听取了我国有孔虫研究现状、国际第二届古海洋学会议、第三届底栖有孔虫会议、欧洲地科联大会等国内外学术动态的介绍;现代放射虫简介,化石放射虫在地质上的应用及国外研究介绍,有孔虫和环境及有孔虫在古海洋学中的应用等报告。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生物学会有孔虫及相关学科第二次学术会议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廿七日至卅一日在青岛召开。到会代表83人,特邀代表及来宾8人。代表们分别来自地质、石油、海洋、中国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等54个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长郝诒纯教授致函祝贺。 大会听取了我国有孔虫研究现状、国际第二届古海洋学会议、第二届底栖有孔虫会议、欧洲地科联大会等国内外学术动态的介绍,现代放射虫简介,化石放射虫在地质上的应用及国外研究介绍,有孔虫和环境及有孔虫在古海洋学中的应用等报告。  相似文献   

5.
陈哲英  王太明 《化石》2000,(2):16-19
化石是古代各种生物的遗体被埋在地下 ,经过矿物质的长期填充和交替等作用逐渐形成的。由于它和沧海桑田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成为古生物学、地质学、古气候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资料。一、化石的科学价值1960年12月31日 ,中国科学院在给国务院“关于保护古脊椎动物化石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是这样评价化石的作用的 :“古脊椎动物化石 ,是地质工作者鉴定和对比地层、了解地球历史的重要根据 ,是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动物和人类起源、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珍贵材料。同时 ,也是群众学习并认识自然和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随着古生物原始资料的不断积累,通过建立数据库对化石资料进行搜集和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丰富的原始数据,使我们进行古生物地理研究,特别是大尺度定量古生物地理研究成为可能。文章从化石数据库的建立开始,详细地介绍一种古生物地理学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二叠纪Roadian-Wordian期全球381个腕足动物属分布数据的聚类分析,区分出4个腕足动物生物域(北方域、冈瓦纳域、泛大洋域、古赤道域)和9个生物区[东北欧区(Northeast European)、维尔科累马区(Verkolyma)、格兰丁区(Grandian)、华夏区(Cathaysian)、基墨里区(Cim-merian)]、中蒙日区(Sino-Mongolian-Japanese)、泛大洋区(Panthalassan)、西澳区(Westralian)和澳纽区(Aus-trazean),这4个域和9个区的生物地理区系特征与它们当时的古地理位置基本吻合。同时,多维尺度分析表明,与纬度相关的温度梯度是控制腕足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古地理屏障和洋流可能在腕足动物空间分布模式的形成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各个地质时代的陆相地层中,植物化石都很多,尤以煤系中更为常见,因为煤本身就是植物。尽管植物化石常因垂直分布的时间较长,而比动物化石稍逊,但往往和动物化石的作用相同。植物化石不但是地质学和地层学对比的重要因素,而且更是古植物学的重要研究对  相似文献   

8.
高星  杨海峰 《化石》2008,(2):2-5
翁文灏先生(1889—1971)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地质学家,我国近代科学事业的重要倡导者、组织者。他领导了中国地质调查所和早期地质学会,培育出我国第一代地质工作者;创建了新生代、地震、土壤、燃料等研究室;在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沉积学、地层古生物学、山志学、地图学等方面皆有重要建树;在古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也做过开拓性的工作,尤其在建国初期归国“闲赋”期间,阅读、撰写了大量古人类研究论文,展示了渊博深厚的学术底蕴,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中国南方早二迭世地层的分层,以往多依据(竹蜒)类及珊瑚,腕足动物化石研究得较少,除黄汲清教授的著作中有零星的报导之外,尚无系统研究。特别是早二迭世晚期,世界各地古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腕足动物无论在数量或种类方面,都占据显著地位,因此,从腕足动物方面进行二迭纪沉积的对比,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东海表层沉积中的翼足类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海84个表层沉积中翼足类进行了定量分析,共获得7属15种,其中Limacinainflata在陆架外缘和上陆坡为优势种,Limacinatrochi formis,Creseisacicula和Creseis virgule在中外陆架最为丰富。根据翼足类的深度分布确定东海现代文石补偿深度在约600m水深处。以冲绳海槽北部柱状样B3GC为例,说明翼足类是研究地质时期古海洋学变化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1.
东海底质中浮游钙质微体化石的深度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具有钙质骨骼的微体浮游生物,中生代晚期以来在世界海洋中大为繁盛,成为海相沉积地层学与古海洋学研究的主要依据。当前我国正在邻近诸海上开发烃类等矿产资源并对远洋沉积开始进行研究,认识浮游钙质微体化石在沉积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地质意义,便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在东海底质微体古生物分析过程中,发现了新生代各个门类的钙质浮游微体化石,它们是:浮游有孔虫11属32种(亚种)(汪品先,待刊),钙质超微化石20属28种,钙质  相似文献   

12.
王钰 《古生物学报》1981,(2):181-184
腕足动物是古无脊椎动物化石中属种多、分布广的一个大门类。从地球上最早的带壳动物出现时开始,贯穿整个显生宇,一直延续到现代。包括约50个超科、250个科和3,300个以上的属。从奥陶纪开始,就是主要的海生底栖生物,遍布于全世界的海相地层。所以,透过研究腕足化石的群落、古生态和演化规律,我们可以看到五亿多年来生物和地史演变的一个重要侧面。腕足动物是固着在海底生活的。利用不断改进它的器官构造、适应不同时代和地区的生活环境。换句话说,也就是腕足化石的形态特征一般都能反映不同  相似文献   

13.
古菌是区别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第3种生命形式, 对于揭示全球元素循环、指示地质环境等意义重大, 是目前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 古菌细胞膜脂应用于生物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古菌该研究领域尚待加强的方面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腕足动物是贵州凯里生物群中重要的化石门类,不仅化石数量丰富,分异度高,还具有丰富的生态现象。在寒武系的化石记录上,腕足动物常与海绵、藻类、棘皮动物、水母状生物、软舌螺、威瓦西亚虫、其他腕足动物等保存在一起,凯里生物群中的腕足动物也有类似的共存现象。本文就凯里生物群中腕足动物与游泳动物的共存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腕足动物与贵州拟轮盘水母Pararotadiscus guizhouensis存在共栖、共埋两种关系,讨论了这两种关系的不同之处;分析了腕足动物与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加拿大虫Canadaspis的共存现象,推测一只腕足动物与Canadaspis共同保存的化石记录表明这两种生物存在共栖关系。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凯里生物群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为凯里生物群的生态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采自石门寨地区本溪组下段地层(含(竹蜓)灰岩之下)中的腕足动物化石并讨论了它的古生态环境。这个腕足动物群具有极大的丰度和很低的分异度,共3属5种,95%以上的个体为Derbyia,只有少数Meekella和Orbiculoidea。这种特殊的腕足动物组合反映当时本区处于非正常浅海环境,使得大多数底栖腕足动物无法生存。Derbyia和Meekella因具长的铰合线,外套膜能充分扩张、能吸收较多氧气,故能够生存、繁衍并形成极大丰度。这一腕足动物群未见于上部层位和其他地区,它的消失是古地理环境激剧变化引起的,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颗石藻是一种单细胞海洋钙化浮游藻类,可以在细胞周围产生方解石质的颗石。颗石藻细胞死亡后,散落的颗石可沉降至深海,保存在海洋沉积物中。自白垩纪以来,颗石就是海洋中碳酸钙的重要贡献者,其丰度和形态(大小、厚度、重量)决定了大洋“碳酸盐泵”的强度。室内培养实验和地质记录都表明颗石藻钙化作用及颗石形态对环境因素如温度、盐度、光照以及pH等非常敏感,因此颗石形态学分析在海洋碳循环与古气候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颗石形态学在古海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颗石形态学参数测量方法,尤其是颗石重量的测量方法,并介绍了颗石钙化作用指标,如颗石大小、重量在古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书刊信息     
《化石》1986,(1)
《古脊椎动物学报》是登载有关古脊椎动物、地层、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的专门性论文、报道、学术动态、书刊评介、综述以及国内外工作经验和方法等的学术期刊。它是从事古生物学、地质学、生物学、考古学和博物馆工作者、教师和大专学生的重要参考文献。《人类学学报》发表古人类学、今人类学(体质)、应用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和古环境等的学术论文和资料,是从事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民族学、医学、生物学以及博物馆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8.
1前言古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地史时期植物的专门科学。古植物学早期的发展是和地质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用于地层的划分、对比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这就是我国及世界上早期的大多数古植物学的研究机构都设在地质部门的主要原因。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达尔文的进化论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古植物学的研究任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们更多地从生物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研究古植物学。把植物化石当作地史时期的植物来研究。古植物学研究任务的扩展和转变是国际古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分布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生物矿物学是生物地质学的基础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学和地质学方法和知识来研究生物体和地质体中的生物矿物及其集合体。它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矿物的结晶构造、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生理功能、形成条件、产状和生物矿化过程,以及生物矿物体(包括生物化石和硬体)的矿物和元素组成、结构构造、类型和形状,以及分类、成因和演化。  相似文献   

20.
《古生物学报》1981,(2):179-180
我国对腕足动物化石研究的历史较久,解放后又得到较大的进展,形成了100多人的专业队伍。为加强合作交流,促进我国腕足动物专业的提高,1979年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期间,部分代表集会推选了筹备小组,责成组织全国腕足动物专业组。在中国古生物学会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半的筹备工作,于1980年11月1日至6日在杭州举行了全国腕足动物专业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年会。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浙江省地质研究所主办。参加的腕足动物专业工作者共80余人,他们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