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是什么?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的复合现象,即生命是一个物质系统。但如果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我觉得生命是一种燃烧着的活力,是一个从生到死、再生再死的过程,并且能通过遗传的方式将这种活力和过程延伸下去。这种"延伸"不仅能对上一辈的生物体发挥着承接作用,而且能对后一代的生物体发挥着引导作用,故生物能够在遗传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进化和发展。本文将从四个角度阐述生物的遗传和进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生命起源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锡海 《化石》1995,(1):5-7
生命起源的再认识阎锡海生命起源是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生命起源研究的历史源源流长,早在距今几千年前的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探讨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问题,一直至今,仍有许多生物学家艰辛地探求着。由于生命起源研究的是几十亿年前,地球上人...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生命科学:活力论的复兴?吴家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从古至今,在对生命现象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活力论”,认为生命世界不同于非生命的无机世界,有其特有的性质,难以甚至不能从一般的物理和化学角度进行认识和解释。另一种是“还原论”,认为生命现象虽然很复杂,但同样遵循着基本的物理、化学规律,可以通过对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的研究来揭示生命的活动规律。(1)20世纪的“还原论”:分子生物学在20世纪的生命科学研究中,还原论占据着主导地位。生命有两个主要的特征,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绿,蕴藏着无限生机,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绿色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领域中去。人们开始自觉地要求视绿、穿绿、食绿、住绿、吸绿。 绿色视野:国际上提出“绿视率”理论,认为绿  相似文献   

5.
呼吸之间     
古人把生命的奥秘归于神秘的生命之气。今人认为生命是具有新陈代谢、可运动、能相对稳定遗传的个体。人类在探索自然奥秘的同时也伴随着对生命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到细胞学说的建立,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到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人类在认识生命的道路上执着地前进……  相似文献   

6.
基因作为生命的密码,是那样的神秘而又神圣。基因作为生命的开关,控制着生命的一切。然而如何搬动基因的开关,则需要我们去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生命有什么属性?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历来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反映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生机论者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加上超自然、超物质的因素构成的,而这超自然的因素在那里发挥主导作用,离开它,生物体就失去了生命。这是唯心主义的生命观。另有人认为生物跟非生物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生命现象完全可以还原成理化作用甚至机械运动。这就否认了生命起源中的质变、飞跃。这是“还原论”,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生  相似文献   

8.
职业精神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护理是一种直面生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护士的职业精神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护理事业的发展。生命意识的失落是当前护理职业精神中的突出问题。如何使护士理解职业精神的生命品性,以敬畏生命、解放患者、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为职业操守,通过文化熏染、理念内化和实践积累,提升护士生命关怀能力,才能建构有利于护理事业发展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代谢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系列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核心和基础.代谢的话题几乎随着生命科学的诞生而同时出现,它的科学内容和本质则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持续发展而升华,不断地丰富着生命科学的内涵.21世纪以来,"基因组计划"从宏观和群体水平揭示着生命的遗传基础;"蛋白质科学计划"从微观和个体水平展示出众多生物大分子的相互和调控作用,推动着对生命过程的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人,即便是一个不懂科学的人,也会有意无意地思索着生命起源的问题,思索着在地球上最初生物是怎样出现的。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可能有任何的,那怕是最起码的世界观。自古以来,生命起源问题就一直在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也曾有许多卓越的思想家和学者在这方面付  相似文献   

11.
地球——宇宙的绿洲我们居住的地球,就象是广袤无际的宇宙空间中的一片绿洲。地球是一个瑰丽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生物在这里到处存在。在地球上,生命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三十多亿年以来,生命在这里诞生、发展,欣欣向荣。生命遵循着自然的法则,按照一定的途径在演化。这是一首壮丽的生命进行曲。虽然保存得不很完整,但可庆幸的是化石为我们记录了地球上  相似文献   

12.
水,是生命的第一要素。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是水养育的。干旱地区的水对生命的含义则更加重要。我国第五大湖呼伦湖位于北方干旱地区靠近中蒙、中俄边界的内蒙古境内。这里有能与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几大湖泊相比拟的一片水域,可以想象,围绕着它发育和凝聚的生命是何等的幸运!这些生命像链条一样连结起来,融融共生,构成了这个地区,乃到国境以外更大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繁荣。维护生命的繁荣,不能不呵护好这一片水。  相似文献   

13.
地球是活的?     
“地球是活的”。这是现任英国雷丁大学控制论学系访问教授J.诺沃诺克提出的几乎与当今所有知名学者都不同的新见解。诺沃诺克及其助手们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特大有机体,或者说是有生命的机体与无生命的地球紧密配合的一个能自动调节的巨大统一体。生命在改变和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改造和调节着环境,使之愈来愈适宜于自己的生存与繁衍。正是由于生命的存在,才使大气、海洋和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状态逐渐变得如此适宜和舒适。归根到底,是地球上的生命对大气、海洋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从而改变着环境,使之适合于自己,而不单纯是生命去适应环境或被环境所选择。这一见解无疑与由环境决定生命的传统观点和现代理论(包括自然选择学说)相悖。诺沃诺克于1972年第一次提出了他的这些见解,他把它称为“盖娅假说”(盖娅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名)。最初的观点,按他的原话就是“生命,或生物圈,以最有利于  相似文献   

14.
生物体的信息代谢是指依托生物体物质和能量代谢、建立在生物体各组织结构层次上的由单源信息的出现到互信息的构建到组合信息的形成到信息网络的整合以及由信息网络到组合信息到互信息到单源信息的逐渐崩解的同期性动态链接过程。信息代谢是生命信息进化的高级表现,也是生命的本质;它蕴育着各种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未/难培养微生物"通常是指在环境中存在、但尚未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统称。微生物是地球上进化历史最长、生物量最大、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命形式。这种简单而古老的生命决定了地球演化的方向和进程,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在近现代生命科技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TRIM家族是一个结构保守、进化快速的蛋白家族,它参与了细胞凋亡、周期调控、细胞对病毒的应答等重要的生命过程。结构上的保守预示着TRIM家族可能是以一种共同的机制参与各种生命过程的。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TRIM家族可能是一类新的RING指泛素连接酶。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脊梁”——液晶黄平(湖南益阳卫生学校,益阳413000)黄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液晶生物膜众所周知,由生物膜包围着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而一些重要的生命功能都是以生物膜为舞台展现出来的。组成生物膜特有的脂质...  相似文献   

18.
细胞的静息电位是指存在于安静的、未进入兴奋状态的细胞内部和周围环境之间的一种微弱的和在时间上变化比较缓慢的电位差。实验确凿证明,大多数活细胞,不论它是多细胞有机体的一部分或者是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独立有机体,在其内部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50—100毫伏的电位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细胞的内部对于周围环境来讲,是带负电。细胞的这种电位差同生命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随着生命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生命的死亡而消失。由此可见,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能力是一切生物机体都具备的一种普遍特性。除此,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作为生命活动基本过程的一个方面,反映着生物组织和细胞的新陈代谢水平和变化,同生命活动中不断进行的许多重要的物理、物理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高校生命教育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教育应从尊重人和关怀人的生命开始,使得教育成为"为人"的教育。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应从开设生命教育师资、生命教育课程及授课方式三方面入手来完成促使完整的人的发展为目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吴蠡荪 《蛇志》2001,13(4):1-10
1 生命的概念  生命是指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质和其它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它与非生命物质不同 ,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 ,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 ,在环境变化时 ,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凡是生物 (包括动物和植物 )均有生命。古往今来 ,人们对生命的本质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生机论者认为生命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超自然的“活力”的体现。在生机论者看来 ,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区别是绝对的 ,在它们之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由于生机论承认灵魂和上帝的存在 ,所以它始终跟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