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油菜素内酯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油菜素内酯(epiBR)浸种24h,既能促进水稻幼苗在18℃下的生长并使低温胁迫(5℃±1℃,48 h)后在28℃下迅速恢复生长。水稻幼苗在低温逆境时,epiBR能有效地降低相对电导率,维持较高的SOD活性,减缓MDA的积累。epiBR处理还能在低温胁迫第一天促进脯氨酸累积,但在第二、三天反而低于对照。同时,epiBR使低温下的水稻幼苗保持较高的ATP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纯化青藏高原东麓(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高山豆根瘤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从该地区高山豆植物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通过BOXAIR、16S rDNA-RFLP及PCA(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来分析高山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性确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通过测定菌株的耐盐性、初始pH生长范围及生长温度范围来分析高山豆根瘤菌的抗逆性。【结果】从8个县12个采样点共分离纯化出22个菌株。22个菌株在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聚成4个遗传群,在BOX-PCR分析中则聚成9个遗传群。高山豆根瘤菌16S rDNA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0.872。22个菌株分别属于Rhizobium(11/22株)、Mesorhizobium(4/22株)、Rhizobium-Agrobacterium(7/22株)3个属。生理性状测定试验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在1%NaCl的YMA培养基上生长,大多数(15/22株)菌株能在4%NaCl的YMA培养基上生长,其中,SCAU679、SCAU694、SCAU706等3个菌株能在7%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SCAU689能在8%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15/22的菌株能在pH4-11的培养基上生长;16/22的菌株能在4-45℃条件下生长,所有菌株能在60℃(处理10 min后置28℃)条件下生长。【结论】青藏高原东麓(四川甘孜州)高山豆根瘤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多数菌株对高盐、高温、低温及过酸过碱环境均具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1.油菜、大白菜,塌棵菜都在低温下能较快地通过它们的春化阶段,但塌棵菜的冬种性较强。2.1—5℃是油菜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10℃以上的春化条件,大大地延迟了油菜春化阶段的进行;未经低温人工春化的油菜,在20℃以上温度的温室条件下栽培,播种后122天也可以开花、说明了油菜在高温的条件下,也能逐渐缓慢地渡过春化阶段。3.1—2℃下,经过18—20天,是油菜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条件,春化时间缩短到16天以下,则春化阶段的通过很缓慢。这种温度下,春化处理的时间从20天延长到70天,从移栽后到现蕾开花的天数来看,能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加长而提早现蕾开花,超过70天的处理,则不再提早现蕾开花;但从处理后到现蕾开花的天数来看,则春化时间超过20天後处理的时间愈长,现蕾开花所须总日数也愈长。4.油菜在1—2℃下20天完成春化阶段以后,继续放在低温之下,对于有机体本身,仍起着一定的作用,对于第二阶段的通过,也起着一定的作用。5.每天14小时的光照,已能满足油菜的光照阶段要求。每天12小时的光照,油菜就不能很好地开花。把每天的光照时间延长到14小时以上,则更能提早现蕾开花。但在20小时以上的光照条件下,不再提早现蕾开花。6.光照...  相似文献   

4.
从兰科植物羊耳蒜根部分离并筛选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确定其分类地位,并对其体外培养特性进行研究。利用常规PDA培养法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同时设定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和p H值条件研究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筛选获得1株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真菌菌株,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分子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多节孢属Nodulisporium sp.。该菌株对碳源要求不严格,以麦芽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均能良好生长。氮源对该菌株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其最适培养温度为25℃,且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时菌丝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同时该菌株能耐受较广的酸碱度范围,在p H5-9范围内均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新型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十几年前,由Mitchell领导下的研究小组,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一种具有强生理活性物质,称为油菜素(brassins),它能显著地促进豆苗的生长。油菜素经精制后,得具有高活性的结晶物,经仪器分析,该活性物质属于甾醇内酯,故命名为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它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已有关于油菜素内酯的综述。本文着重介绍油菜素内酯的研究历程,提取、分离方法,生理效应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低温条件下外源植物激素和盐度变化对浒苔光合生理的影响,本文选取浒苔为供试材料,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和盐度对其生长、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正常盐度(近岸海水盐度为25)相比,浒苔的生长在盐度10处理下显著增加,增幅为45.9%,但在盐度5处理下显著降低.盐度5处理的浒苔比其他盐度处理具有较高的Chl a和可溶性蛋白.24-表油菜素内酯(0.2 mg·L-1)的加入显著抑制了浒苔的生长,尤其在盐度25处理下,浒苔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并大量释放孢子(配子),有效光化学效率、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即在温度15 ℃条件下,可通过适当降低盐度促进浒苔的生长;在盐度25条件下,可通过添加24-表油菜素内酯促进孢子(配子)释放,为浒苔的大规模养殖提供原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目前大面积栽培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秦优10号’和其田间常见的8种杂草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野燕麦(Avena fatua)、棒头草(Polypogon fugax)、婆婆纳(Veronica didyma)、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为试验材料, 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控温, 研究了10 ℃/5 ℃ (昼/夜)、18 ℃/10 ℃、25 ℃/20 ℃、35 ℃/30 ℃、40 ℃/35 ℃不同温度幅度处理对它们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旨在为预测气候变化环境下油菜田恶性靶标杂草的演替趋势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供试杂草对温度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差异, 看麦娘、灰绿藜和反枝苋的最适萌发温度偏高, 如反枝苋在高温处理(40 ℃/35 ℃)下种子的发芽率达到最高(91%); 而播娘蒿、泽漆、野燕麦、棒头草、婆婆纳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主要集中于10-18 ℃范围内。进一步测试研究表明, 高温处理(40 ℃/35 ℃)下, 反枝苋幼苗生长旺盛, 体内丙二醛的积累也明显低于低温(10 ℃/5 ℃)处理,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也较高, 表明反枝苋对高温胁迫有较好的适应性, 灰绿藜对高温的响应与反枝苋相似, 在高温气候年份, 要严防这2种草害加重; 而在低温处理(10 ℃/5 ℃)下, 野燕麦的种子萌发率达到100%, 其幼苗生长旺盛, 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保护酶活性较高, 播娘蒿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类似于野燕麦, 因此在寒冷年份需加强对野燕麦和播娘蒿草害的预防。供试油菜品种相对于所有供试杂草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好, 其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均保持较稳定的高发芽率, 且幼苗长势良好, 表明‘秦优10号’是一个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很好的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8.
极端环境特殊微生物资源研究和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对分离筛选自青海可可西里境内植被根围的8株在4和10 ℃条件下生长良好的低温适生芽孢杆菌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分析、rep-PCR指纹图谱分析、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8株供试菌株分别为莫哈韦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3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1株和简单芽孢杆菌(B. simplex)4株.采用平板对峙试验从中筛选到4株对油菜菌核病原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及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均具有显著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采用MALDI-TOF-MS质谱分析生防菌株的拮抗活性物质,结果显示菌株KKD-1 (B. mojavensis)产生脂肽类化合物泛革素和表面活性素,菌株KKD-2(B. amyloliquefaciens)产生脂肽类化合物伊枯草菌素A、泛革素和表面活性素,推断生防菌株的拮抗活性可能与脂肽化合物的合成及分泌有关.该研究为低温适生性芽孢杆菌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9.
极端环境特殊微生物资源研究和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对分离筛选自青海可可西里境内植被根围的8株在4和10℃条件下生长良好的低温适生芽孢杆菌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分析、rep-PCR指纹图谱分析、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8株供试菌株分别为莫哈韦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3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1株和简单芽孢杆菌(B.simplex)4株.采用平板对峙试验从中筛选到4株对油菜菌核病原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及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Xanthomonasoryzae pv.oryzae)均具有显著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采用MALDI-TOF-MS质谱分析生防菌株的拮抗活性物质,结果显示菌株KKD1(B.mojavensis)产生脂肽类化合物泛革素和表面活性素,菌株KKD2(B.amyloliquefaciens)产生脂肽类化合物伊枯草菌素A、泛革素和表面活性素,推断生防菌株的拮抗活性可能与脂肽化合物的合成及分泌有关.该研究为低温适生性芽孢杆菌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硼酸对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菌株的生长状态和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加入0%、0.1%、0.15%硼酸(w/v)的Lee’s glucose培养基于25℃和37℃分别培养8株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观察各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状况。结果 25℃培养条件下,0.1%的硼酸明显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其中对HJ065的抑制效果最明显,0.15%的硼酸进一步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并且SC5314、HJ058菌株的菌丝生长能力随硼酸浓度增高而减弱。37℃培养条件下,硼酸对白念珠菌生长状态和菌丝生长能力的抑制效果较25℃更明显。相同培养条件下,硼酸对不同CAI重复数的白念珠菌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结论硼酸对白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菌株的差异性。其抑制作用与培养温度有关:表现为生理温度下抑制作用更明显。硼酸对8株白念珠菌抑制作用与CAI的重复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复合诱导的方法,选育出能在低温条件下性状稳定、生长良好且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低温乳酸菌菌株。【方法】使用紫外照射和亚硝基胍处理的方法对分离的Q1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将选育得到的低温菌株Q1-4-6与出发菌株Q1在15°C、20°C、37°C下,比较其生长速率、产酸量和糖降解量。【结果】从玛曲牧民自制酸奶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菌Q1,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同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肠球菌属棉籽糖肠球菌(Enterococcus raffinosus)。经过多轮诱变选育出一株能在低温下良好生长、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Q1-4-6,将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在15°C、20°C比较其生长、产酸和糖降解量发现,诱变菌株均好于出发菌株。在37°C的自然条件下,诱变菌株和出发菌株的生长速率差异不大,但均略高于出发菌株。在15°C培养发现,诱变菌株生长速率、产酸量均高于购买菌株干酪乳杆菌(CL04)和嗜热链球菌(CL05)。【结论】通过UV+NTG复合诱变,最终选育出一株在低温下生长良好、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Q1-4-6。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污染环境中分离耐低温石油降解菌,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摇瓶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得到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能源生长的细菌菌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降解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从天津大港油田污染土壤和水体中分离到一株耐低温石油降解菌DSY171,该菌株能够在10℃条件下,以石油为惟一碳源生长。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归属红球菌属。菌株DSY171在低温条件下(10~15℃)12 d的石油降解率显著优于常温条件(20~30℃),原油降解率为60%左右;菌株DSY171的pH适应范围较广,初始pH值为6~9时均能代谢生长,但在偏碱性环境下(pH7~9)的代谢生长好于偏酸性环境(pH6~7)。除了降解石油外,菌株DSY171对柴油、食用油等不同碳源也均能够降解代谢,具有一定的碳源利用广谱性。结论:耐低温石油降解菌DSY171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为生物学方法解决低温环境石油污染问题提供了高效菌种,在环境微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鱼腥藻1017株的混合营养型生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鱼腥藻1017株混合营养型生长有其特点,外源葡萄糖对生长的刺激不仅在低光强(800lx),而且在高光强(7000lx)也表现出来。其混合营养型生长速率在800-7000lx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葡萄糖浓度5-20mmol/L范围内随外源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加。鱼腥藻1017株混合营养型生长与光能自养生长相比,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对数生长期延长,收获物浓度显著增高,生物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α-萘乙酸(NAA)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为试验材料,经4℃、NAA+4℃、NAA+4℃+DPI(NADPH氧化酶抑制剂)、NAA+4℃+DMTU(H2O2清除剂)、NAA+4℃+U0126(MAPK抑制剂)和NAA+4℃+Tungstate(NO生成抑制剂)处理后,研究其对‘陇油6号’油菜的活性氧(H2O2和O2-·)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基因(APX、CAT、GR、SOD)、Rboh A-F、MAPK3/4/6、CBF和ICE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4℃低温处理相比,NAA+4℃处理下油菜根系中的细胞活性、H2O2和O2-·含量以及叶片中的MDA含量均降低;根系中的抗氧化酶(CAT、SOD、APX和POD)活性、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上述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升高,说明α-萘乙酸处理油菜可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的抗氧化能力、光合能力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油菜幼苗的抗寒性。与NAA+4℃处理相比,NAA+4℃+抑制剂(DPI、DMTU、U0126和Tungstate)处理下油菜幼苗中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Rboh A-F、MAPK3/4/6、CBF和ICE1基因表达量均呈不同程度降低,说明H2O2和NO信号分子、NADPH氧化酶和MAP激酶级联途径均参与了α-萘乙酸增强油菜幼苗耐寒性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α-萘乙酸(NAA)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为试验材料,经4℃、NAA+4℃、NAA+4℃+DPI(NADPH氧化酶抑制剂)、NAA+4℃+DMTU(H_2O_2清除剂)、NAA+4℃+U0126(MAPK抑制剂)和NAA+4℃+Tungstate(NO生成抑制剂)处理后,研究其对‘陇油6号’油菜的活性氧(H_2O_2和O_2~(-·))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基因(APX、CAT、GR、SOD)、Rboh A-F、MAPK3/4/6、CBF和ICE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4℃低温处理相比,NAA+4℃处理下油菜根系中的细胞活性、H_2O_2和O_2~(-·)含量以及叶片中的MDA含量均降低;根系中的抗氧化酶(CAT、SOD、APX和POD)活性、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上述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升高,说明α-萘乙酸处理油菜可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的抗氧化能力、光合能力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油菜幼苗的抗寒性。与NAA+4℃处理相比,NAA+4℃+抑制剂(DPI、DMTU、U0126和Tungstate)处理下油菜幼苗中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Rboh A-F、MAPK3/4/6、CBF和ICE1基因表达量均呈不同程度降低,说明H_2O_2和NO信号分子、NADPH氧化酶和MAP激酶级联途径均参与了α-萘乙酸增强油菜幼苗耐寒性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青藏高原北部(简称藏北)退化草原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可以促进当地典型牧草生长的促生菌株,以促进藏北植被修复。该文通过采用稀释涂平板的方法,分离耐低温植物促生菌株,并结合盆栽试验设计,评估分离细菌对当地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西藏土壤中成功筛选得到两株耐低温细菌TS22和TS27,经16S rRNA基因鉴定分别属于Brevibacterium sp.和Bacillus mycoides。(2)通过离体评估两株分离菌植物促生属性的结果显示,菌株TS22和TS27均具有产生IAA、SID的能力和ACC-脱氨酶活性,TS22具有较高的ACC-脱氨酶活性(264.69 nmol·α-KB mg~(-1)·h~(-1)),TS27显示出较强的产IAA[(7.52±3.85) mg·L~(-1)]和SID(92%)的能力。(3)盆栽试验显示,在10℃低温环境下,菌株TS22和TS27对早熟禾和老芒麦生长的影响因植物和菌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菌株TS22在株高、根长、地上和地下干重方面显著促进了早熟禾的生长,且促生能力优于TS27。该研究结果为植物-微生物技术在藏北高寒地区植被恢复中的使用提供了很好的菌种资源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解纤维素生防芽孢杆菌资源。【方法】采用BOX-PCR指纹图谱分析、gyr B基因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自青海互助北山桦树根围的5株芽孢杆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CMC法检测菌株降解纤维素活性;平板对峙法检测菌株拮抗病原真菌及病原细菌活性;检测菌株的耐盐性、低温适生性;测定菌株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结果】5株菌均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具有显著降解纤维素的特性,在CMC平板上形成纤维素降解透明圈直径≥20 mm;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瓜类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及植物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均有显著拮抗活性;菌株可在含Na Cl浓度为11%的LB平板上正常生长,在10°C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菌株BS11、BS12菌悬液(细胞浓度106 CFU/m L)可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结论】5株B.amyloliquefaciens菌株为抗逆性强的、具有降解纤维素活性的生防芽孢杆菌,在青藏高原生态农业及畜牧产业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用果胶细菌(pectin—lytic bacterium)处理油菜幼根,使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p.Arachis)侵入油菜并结瘤.试验表明,根瘤菌侵入油菜根细胞,且形成含根瘤菌的根瘤,结瘤率为31.25%。从这些根瘤中分离出的菌株,成功地回接到原寄主之上;血清学方法测定油菜根瘤分离物与原接种的根瘤菌起凝集反应。根瘤石蜡包埋切片观察,结果是根瘤细胞内充满了细菌。乙炔还原法测定出低固氮酶活性(0.17—3.43nmC_2H_4/株/小时);酰脲分析结果其相对酰脲丰度为0.1—3.58%。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南、北2个主要栽培品种‘玉油二号’和‘秦油二号’油菜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0~2 000mmol·L-1甲醇溶液处理下,油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特征及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10~1 000mmol·L-1甲醇处理的油菜种子萌发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指标(幼芽及幼根长度、鲜重、根冠比)均比对照显著增加,而甲醇溶液浓度为2 000mmol·L-1时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两个油菜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甲醇溶液处理下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也存在品种的差异,‘秦油二号’生长受影响程度低于‘玉油二号’。(2)随着甲醇溶液浓度的增加,油菜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甲醇溶液浓度为100mmol·L-1时均达到最大值,继续高于此浓度后促进作用即减弱以至消失,甚至产生抑制作用。(3)随着甲醇处理溶液浓度的增加,油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同期叶片的MDA和过氧化氢含量却呈先降后升的相反趋势,且均在相同的100mmol·L-1浓度下分别达到最大或者最低值。研究认为,适宜浓度的甲醇溶液能够促进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离自安徽省10个县市的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速克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速克灵对各供试菌株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899-0.4966μg/mL,平均为0.2541μg/mL,且供试菌株在含速克灵质量浓度为10 000μg/mL的PDA平板上菌丝生长几乎完全被抑制。表明各供试菌株对速克灵十分敏感,但其敏感程度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室内药剂直接诱变法,获得了抗速克灵突变株。抗性突变株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某些地区的抗性菌株抗性消失,有些地区的抗性菌株抗性继续保持。结果显示安徽省油菜菌核病菌对速克灵具有潜在的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