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翅蝗属 Eclipophleps Tarb.自1927年被记述以后,现已知11种2亚种。它们分布在我国甘肃兰州(1种)以及蒙古西半部(8种2亚种)和苏联的哈萨克斯坦(2种)。 笔者在整理以在所采新疆蝗虫标本时,又发现了此属的1个新种。后在1978年又到此新种的模式产地(东天山林带以上的高山、亚高山草甸)进行采集和观察,发现此新种在此区域内还是优势种。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蝗虫的研究 Ⅱ.异爪蝗属及鸣蝗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爪蝗属(Euchorthippus Tarbinsky,1925)及鸣蝗属(Mongolotettix Rehn,1928)为蝗科中的二个小属,已知的种类不多。异爪蝗属在我国多分布于北部及西北地区,是草原上的一类重要害虫,目前在我国已知的约有五种。鸣蝗属在我国的分布主要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在我国已知有二种,在陕西省曾记载过一种,即Mongolotettix japonicus(Bolivar),但我们未采到标本。作者之一于1963年曾记载上述二属中的三种蝗虫(郑哲民、梁铬球,1963),其中有一种异爪蝗当时未能定名,近年来经核对后,认为是一新种,此外,并首次在我国发现异翅鸣蝗Mongolotettix anomopterus(Caud.)的大翅型。现将陕西省该二属的种类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举鹏 《昆虫学报》1979,(4):448-452
在整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蝗虫标本的过程中,鉴定出隶属干癞蝗亚科Pamphaginae的有三个属九种蝗虫(包括亚种),其中的二个新种则均属于贝蝗属Beybienkia Tzypl。 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皱膝蝗属(Angaracris)区系的研究(直翅目:蝗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皱膝蝗属(Angaracris B.-Bienko,1930)已知记载有三种:鼓翅皱膝蝗A.barabensis(Pall.)、红翅皱膝蝗A.rhodopa(F.-W.)和暗边皱膝蝗A.sp.,主要分布于亚洲北部:苏联(西伯利亚南部和哈萨克斯坦北部),蒙古和中国(东北、北部、西部及青藏部分地区)。 作者在鉴定我国内蒙古及其东西毗邻地区的蝗虫中,发现本属中另一新种,命名为:  相似文献   

5.
雏蝗属三新种(直翅目:蝗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雏蝗属Chorthippus Fieber是蝗亚科中一个很大的属,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作者在整理横断山蝗虫标本时,在此属内发现了3个新种,现记述于下。 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弧翅卷蛾属(Croesia H?bner,1758)是卷蛾科(Tortricidae),卷蛾族(Tortricini)中的一个较小的属。全世界已知27种,其中除分布在北美3种,欧洲1种外,其余23种都分布在亚洲。它们当中有9种在我国有分布记录。 根据作者收集到的国内标本加以整理,鉴定出已知9种中的6种,另外发现5个新种(长度单位为毫米),总计我国弧翅卷蛾属种类已达14种。它们是:  相似文献   

7.
横断山地区蝗亚科新属记述(直翅目: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举鹏 《昆虫学报》1984,(4):433-438
印象初(1983)记述了横断山脉地区蝗亚科的4个新属7个新种。笔者在整理王书永、柴怀成、张学忠等在横断山脉地区所采的蝗虫标本,在蝗亚科中又发现了一些新属新种。可见,横断山脉地区蝗虫的特有种十分丰富。本文记述3个新属。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胄蝗属一新种及其染色体组型与带型分析(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哲民  马恩波 《昆虫学报》1989,32(3):325-329
胄蝗属(Stolzia Willemse)的种类,已知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我国等地区。在我国已知仅一种,即海南胄蝗Stolzia hainanensis(Tinkham).作者等于1985年9月,在海南省尖峰岭地区采集时,采得胄蝗属一新种,我们同时对该种蝗虫的染色体组型和带型进行了观察,现记述如下。 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蝗虫研究室。 尖峰胄蝗Stolzia jianfengensis新种 雄性:体中小型,密具皱纹和刻点。头顶近平,狭三角形,突出于触角基节之前,眼间距极狭,其最狭处狭于触角基节的宽度;颜面侧观倾斜,在触角基部之间的下方略凹曲,颜  相似文献   

9.
皱腹蝗亚科自1951年被Bey-Bienko建立后,至今所知共包括5个属,是蝗科中最小的一个亚科。它的分布范围比较狭窄,主要分布在伊朗、中亚、小亚细亚及北洲等地区,但以分布在伊朗的属、种居多。1958年夏凯龄教授在“中国蝗科分类概要”一书中首先记载了采自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长角皱腹蝗Egnatius apicalis Stal,从而填补了我国缺此亚科分布的空白。1979年作者在“新疆的蝗虫及其防治”一书中除记述了上属一种外,还曾报道了荒漠拟皱腹蝗Egnatioides desertus Uv.,后经仔细研究发现,将采自新疆的那些标本订为上种有误,而应订为一个新种,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圆头蝗属Circocephalus Willemse,1921的种类,过去已知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地区,在其它地区尚未发现。1983年9月,黑龙江省哈尔滨植物检疫站在德都县五大连池火山口附近(东经126.3°,北纬49°)采到一种蝗虫,经核对,认为是圆头蝗属之一新种,现记述如下。由于圆头蝗属为国内新纪录,故将其属征作简要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Replacement of two to four guanines by adenines in the human telomere DNA repeat dG3(TTAG3)3 did not hinder the formation of quadruplexes if the substitutions took place in the terminal tetrad bridged by the diagonal loop of the intramolecular antiparallel three‐tetrad scaffold, as proved by CD and PAGE in both Na+ and K+ solutions. Thermodynamic data showed that, in Na+ solution, the dG3(TTAG3)3 quadruplex was destabilized, the least by the two G:A:G:A tetrads, the most by the G:G:A:A tetrad in which the adenosines replaced syn‐guanosines. In physiological K+ solution, the highest destabilization was caused by the 4A tetrad. In K+, only the unmodified dG3(TTAG3)3 quadruplex rearranged into a K+‐dependent quadruplex form, none of the multiple adenine‐modified structures did so. This may imply biological consequences for nonrepaired A‐for‐G mutations. © 2010 Wiley Periodicals, Inc. Biopolymers 93: 880–886, 2010.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