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ature Biotechnology1999年17卷7期报道:为防止马铃薯块茎在贮藏期间发芽常利用可延长休眠的化学制剂处理块茎,或将块茎贮藏于低温.但低温贮藏常使块茎内的淀粉裂解转化为可溶糖--己糖.这种现象称为"低温诱发的马铃薯块茎甜化".己糖与自由氨基酸发生的反应,可给马铃薯块茎的加工品质带来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块茎发芽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促进发芽的酚类物质 ,块茎发芽过程中 ,酚类物质含量增加 ,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降低 ,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在萌发初期升高 ,以后随着芽的生长又下降  相似文献   

3.
不同溶剂系统对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提取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铃薯和其他茄科植物一样,植株和块茎中普遍含有一种有异味、有毒性的生物碱,通称龙葵素、马铃薯素等。这种生物碱不是单一成分,而是一类具有糖苷键的含氮甾族化合物。栽培种中主要有茄碱(solanine)和卡茄碱(chaconine)两大类,野生种中的成分较复杂,国外文献中统称为总糖苷生物碱(total glycoalkaloids,TGA)。糖苷生物碱在马铃薯块茎中作为一种正常的天然成分存在时,含量很低,一般不影响其食用品质。当栽培或贮藏不当,含量增加到一定阈值时,即影响其食味性和安全食用性,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的茎尖、花粉和花药培养已有大量报道。由于马铃薯作为组织培养材料难于掌握,因此从它的块茎、茎和叶等主要器官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并使之分化成再生植株的报道为数不多。为从茎尖培养以外的途径解决生产上的增加繁殖系数,减少籽种消耗和探索马铃薯幼茎再生植株的可能性及其培养条件,特别是激素的影响,我们作了这一工作。供试马铃薯品种为渭源67-5-3。材料在室内发芽,芽长到2厘米时,取下洗净。在无菌条件下,按常规方法灭菌,将  相似文献   

5.
洋葱含有多量糖分,营养价值很高,且又适于贮藏和运输,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但是由于贮藏和运输环境不当,往往会使洋葱发芽,消耗鳞茎中可塑性的营养物质,因而降低食用价值和促其腐败,为了减少在贮藏与运输中的损失,提高食用价值,这篇文献是很值得参考的。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二次生长原因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二次生长所产生的次生块茎、子薯、畸型薯和发芽薯,不仅影响食用品质,而且也降低商品价值(见图1)。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因此国外早就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日本,在1945年以后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干物质和钾素积累与分配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10年在甘肃省定西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的干物质(DM)和钾素(K)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马铃薯根、茎、叶的DM积累量在全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大小顺序为叶>茎>根;全株和块茎DM积累量在全生育期内持续增加,均呈“S”型增长曲线.全株的DM积累最大速率大于块茎,且出现时间比块茎早17 d. DM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以块茎形成末期和块茎增大末期为转折点;在块茎形成末期之前,DM分配比例以叶片最大,其后以块茎最大;干质量平衡期出现在块茎增大末期(出苗后90 d左右),此期之前块茎的DM积累量小于根茎叶,二者的积累量呈正相关,其后块茎大于根茎叶,二者呈负相关.全株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块茎.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期、淀粉积累期和成熟期的分配比例分别为5%、30%、60%、4%和1%,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18%、62%、18%和2%.全生育期内,马铃薯50%以上的干物质在块茎增长期形成. 马铃薯品种“新大坪”各器官中钾浓度以茎最高,块茎最低,在干质量平衡期之前根中的钾浓度高于叶,之后低于叶;各器官中钾的积累量在干质量平衡期之前集中分配在根茎叶中,表现为茎>叶>根,之后主要向块茎中分配和积累,至成熟期,60%以上的钾贮藏在块茎中.  相似文献   

8.
在这篇论文中,引用了在不同生长期内马铃薯块茎提取液水解作用与磷酸化作用以及合成酶与磷酸葡萄糖变位酶活性的研究材料。用马铃薯块茎製备提取液,在两个时期来研究该提取液:第一次是在七月,即马铃薯开花的时候,那时马铃薯具有小的块茎;第二次是在收穫之後,与测定磷酸化酶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活性的同时,测定块茎中澱粉含量,而且在提取液中测定还原性物质的含量。试验是用三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的,即“劳尔赫”、“普列斯库里斯基”和“十月儿童”。对块茎提取液磷酸解作用的研究表明:块茎提  相似文献   

9.
检测低温(4℃)贮藏条件下转AcInv反义基因与否的马铃薯品系块茎中干物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变化的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各转基因品系块茎中干物质含量变化不大,淀粉含量虽有下降但较为平缓;转基因品系中的还原糖含量增加幅度比受体品种的明显降低,转Aclnv反义基因的‘甘衣薯1号’和‘大西洋’块茎抗低温糖化能力明显高于未转AcInv反义基因的品系。  相似文献   

10.
用化学药剂或电离射线等方法抑制马铃薯块茎在贮藏中萌芽变质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取得显著成果并正式应用于生产。其经济价值方面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在1955年的试验中证明收获前3周于田间用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的水溶液(100ppm)喷洒茎叶,对抑制块茎在贮藏中萌芽有显著效果。1956年的结果指明2,4,5-T 洒在茎叶上之后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块茎蛾生物学、生态学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俊杰  张梦迪  高玉林 《昆虫学报》2019,62(12):1469-1482
马铃薯块茎蛾又称烟草潜叶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起源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地区,现已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等100多个国家,是茄科作物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尤其对马铃薯有毁灭性的危害。目前,该虫在我国南方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尤其是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该害虫发生极为严重,且随着气候的变化该虫可能会扩散到其他马铃薯生产区。马铃薯块茎蛾主要进行两性生殖,少数孤雌生殖,其幼虫钻蛀叶片和薯块危害。初孵幼虫无性二态性,4龄幼虫、蛹和成虫均可依据外形特征进行雌雄区分。马铃薯块茎蛾发生世代数取决于当地的农业气候条件,年发生2~12代。马铃薯块茎蛾对温度有广泛的适应性,且在干燥炎热的年份该虫容易大爆发。马铃薯块茎蛾早期防控主要集中在种植抗性品种、深种、灌溉等农业防治措施上,但化学防治依然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防治马铃薯块茎蛾的主要方式,由于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该虫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发现并筛选到多种对马铃薯块茎蛾具有防治作用的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以(E4,Z7) 十三碳二烯基乙酸酯和(E4,Z7,Z10) 十三碳三烯基乙酸酯为主要成分的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在马铃薯块茎蛾监测和防治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桉树、皱叶薄荷等植物源化合物能够抑制马铃薯块茎蛾产卵;转基因抗虫马铃薯、遗传不育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也成为了防控马铃薯块茎蛾的新方法。以往的研究发现使用单一生物防治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集成与生物防控技术相容的化学物质、自然天敌和病原微生物等技术是有效控制马铃薯块茎蛾种群的重要趋势。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马铃薯块茎蛾发生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马铃薯块茎蛾的持续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块茎采收后,需要经过一段休眠期才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马铃薯块茎中干重的70—75%是淀粉。淀粉、蔗糖、还原糖,三者在休眠期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当块茎临近萌发时,蔗糖和还原糖的水平开始上升。其他物质,特别是氨基酸、蛋白质类,在萌发过程中含量增高。与之相对应的酶系统也日趋活跃。马铃薯块茎萌发过程是消耗并利用贮存物质,不断合成新物质,组建新组织和新器官过程。因此贮藏的淀粉一方面“燃烧”,提供能量;另一方面进行分解,提供合成新物质的  相似文献   

13.
茉莉酮酸类物质与块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受两种以上的激素调控。赤霉素是促进伸长生长的激素,它对块茎形成起抑制作用。由于块茎只有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分化形成,而此时叶片中的赤霉素活性下降,因此,块茎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赤霉素含量降低。此外,还发现在块茎形成过程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急剧增加;在马铃薯地下匍匐枝的无菌培养试验中,细胞分裂素可诱导块茎形成;ABA含量在块茎形成完成时达到高峰,它可防止块茎二次生长,使之进入休眠期。Gresory认为在短日照下的马铃薯叶中含有块茎形成物质(tuberinducingsumstance,TIS),由于它向地下部迁…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粮菜兼用,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马铃薯块茎是马铃薯最具经济价值的部分。马铃薯块茎形成的过程受多种调控途径的调控,其中最重要的是蔗糖途径和赤霉素(GA)途径。本实验设计蔗糖浓度,GA浓度和培养基类型3个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对马铃薯的结薯时间,结薯数,马铃薯均重和大薯率的统计发现高浓度的蔗糖能够使马铃薯结薯提前,液体培养基能够增加马铃薯的薯重和大薯率。添加8%蔗糖和0.1 mg/L GA的液体MS培养基能够使马铃薯提前结薯并且得到的马铃薯数量多,薯重大。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试管诱导结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对马铃薯试管诱导结薯的方法作了一些改进。用带有4—5个节的马铃薯无病毒茎段,在加有生长因子的MS液体培养基中作浅层静置培养,2—3周后,可长成3~2—4~2个枝条。此时,将诱导结薯的液体培养基加入同一容器内,培养1—3周后,小植株的多数茎节上开始出现气生小块茎。再经过3—4周的培养,小块茎成熟并具有发芽能力,可以收获作为无病毒超级原种加以应用。这种改进了的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无病毒小薯的生产周期,节约成本、提高产量。讨论了激素等培养条件对小块茎形成的影响和将试管诱导结薯技术应用于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东北南部地区栽培马铃薯时严重地影响着产量的就是种薯的退化问题,过去我们曾经学习苏联的夏播方法,进行试验,但是如何控制种薯在贮藏期中的发芽却是比较困难。因此我们采用二季栽培所得的块茎作为春播种薯,经试验证明,同样可以避免退化,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吴梅  韩瑞  周典  刘燕  肖春 《环境昆虫学报》2021,43(2):500-506
为探讨丹皮酚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行为的影响,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丹皮酚对马铃薯块茎蛾雌虫产卵选择及初孵幼虫、老熟幼虫的忌避作用.结果表明,丹皮酚对马铃薯块茎蛾雌虫产卵、初孵幼虫、老熟幼虫均有显著忌避作用:选择性产卵实验中,5 mg/mL丹皮酚溶液的忌避指数为-0.63;非选择性产卵实验中,5 mg/mL和1 mg/mL丹皮酚溶液的产卵忌避率分别为-89.0%和-46.6%,且前者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有抑制作用;5 mg/mL及1 mg/mL丹皮酚溶液对马铃薯块茎蛾初孵幼虫均有极显著忌避作用,5 mg/mL丹皮酚溶液的忌避作用在0.5 h内可保持100%的忌避率,之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弱;丹皮酚:沙(1 mg:2 g)对马铃薯块茎蛾老熟幼虫有显著忌避作用.本研究为丹皮酚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植物源忌避剂用于马铃薯仓贮期马铃薯块茎蛾虫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茉莉酸类化合物(茉莉酸及其衍生物)可能参与了马铃薯、薯蓣、菊芋的块茎,甘薯的块根以及洋葱、大蒜的鳞茎形成。JA及MeJA均可诱导离体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和马铃薯髓部细胞的膨大。JA诱导细胞膨大是由于蔗糖积累导致渗透压增加以及细胞壁结构变化,从而使其伸展性增加,纤维素的合成起了重要作用,细胞骨架也是JA诱导细胞膨大所必需的。但迄今为止,尚未确定块茎形成的直接诱导物。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我国水稻单倍体育种工作普遍开展的新形势,对常用合成培养基的成份及配制程序进行了简化的研究。试验中甩马铃薯水提液取代有关合成培养基的基本成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1.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用浓度为20—50%的马铃薯水提液即可取代Miller培养基的全部成份。愈伤组织诱导率超过或接近对照,并具有较高的分化绿苗的能力。所取马铃薯的状态(经过贮藏与否,发芽与否)如何,不影响其作用结果。 2.分化培养基:马铃薯浓度以30%为宜,可取代MS培养基全部成份。马铃薯状态对绿苗分化诱导率有很大影响。以贮藏未发芽的效果为好。如果用贮藏发芽的马铃薯块,以挖去其芽和芽眼为宜。 3.绿苗培养基:可用10—20%马铃薯水提液代替White培养基的全部成分。所培养的小苗色绿健壮。  相似文献   

20.
茉莉酸类与植物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茉莉酸类化合物(茉莉酸及其衍生物)可能参与了马铃薯,薯蓣,菊芋的块茎,甘薯的块根以及洋葱,大蒜的鳞茎形成,JA及MeJA均可诱导离体下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和马铃薯髓部细胞的膨大,JA诱导细胞膨大是由于蔗糖积累导致渗透压增加以及细胞壁结构变化,从而使其伸展性增加,纤维素的合成起了重要作用,细胞骨架也是JA诱导细胞膨大所必需的,但迄今为止,尚未确定块茎形成的直接诱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