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超抗原作为一类强大的免疫激活因子,可活化T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其作用范围从T细胞增殖的诱导,众多细胞因子释放,免疫抑制到免疫耐受和免疫无反应性,并与自身免疫和免疫机能不全有关。超抗原由某些细胞,病毒,支原体和寄生虫产生,它可以激活比普抗原多达数千倍的T淋巴细胞(包括CD^+4和CD^+8T细胞),并可活化NK细胞和单核细胞。超抗原以不同于普通抗原的方式与抗原呈递细胞(APC)上MHCⅡ类子分子及T  相似文献   

2.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超抗原及其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超抗原对于T细胞的作用方式,几种主要超抗原的来源和致病机制,以及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超抗原与某些人类疾病如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滴状牛皮癣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蛋白激酶C┐θ选择性调节T细胞活化已知,丝/苏氨酸蛋白激酶C(PKC)家族与T细胞活化有关,但不知PKC家族中的哪个成员调节T细胞对外来抗原的反应。MonksCRF等根据抗原递呈细胞(APC)对T细胞的活化局限于二者的接触点,在接触点处T细胞的受体与...  相似文献   

4.
粘膜应用自身抗原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状态,依赖应用抗原剂量,诱导产生两种粘膜耐受机制:高剂量偏向产生T细胞克隆无能/排除,低剂量偏向产生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IL-4,IL-10)的T细胞克隆扩增。大量研究表明鼻内或口服应用抗原诱导粘膜耐受可有效预防的几种实验性自身免疫病(EAE,EAMG,EAU,IDDM和CIA),在同等剂量鼻内应用比口服诱导粘膜耐受更有效。基于动物实验结果,对人类自身免  相似文献   

5.
超抗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抗原是细菌和病毒的产物,它的一个显著生物学特征是能非特异地刺激T细胞增殖,并促进其释放TNF、IFN-γ、IL-2等细胞因子。它激活T细胞的机制与普通抗原和T细胞有发裂原有显著不同。微生物超抗原的生物学特征与这些微生物所致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抗原呈递分子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曾宗浩(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抗原呈递分子是分布在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它们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担任抗原搜集和转运的任务,并通过与T细胞受体(TCR)的结合,使免疫系统能够区分自身和外来抗原而...  相似文献   

7.
抗原的加工有两条不同的途径:一条是内源性抗原途径,抗原在内质网(ER)和高尔基器内加工并与MHCI类分子结合后被提呈到细胞表面,加工后的抗原能被具有CD8分子的T细胞识别:另一条是外源性抗原途径,抗原在内吞体(endosome)被加工降解并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后转运到细胞表面,它可被具有CD4分子的T辅助细胞(TH)识别。本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描述了两条加工途径的合同制,为某些疾病的诊断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具有激素样活性的多肽生长因子,许多正常和转化细胞均可合成并分泌TGF-β,TGF-β既可刺激细胞的增殖,又可刺激细胞的分化,对细胞进行双向调节。细胞外基质(ECM)对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具有控制作用,ECM主要成份的mRNA表达可被TGF-β诱导和调节,而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TGF-β可能是通过ECM实现其对细胞的双向调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T细胞受体(MHC-TCR)与病毒抗原肽复合体的研究进展迅速,三者之间在空间结构上相互识别和结合,可以诱导病毒特异性CD8^+CTL的产生,有可能利用病毒抗原肽作疫苗,清除胞内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0.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及其信号传递虞冠华,葛锡锐,姚(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200031)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其信号通过细胞表...  相似文献   

11.
转化生长因子β的受体冯起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TGF-β,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25k的多肽,它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广泛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胞外基质中产物的生成等一系列生命过程[1]。TGF-β对细胞的影...  相似文献   

12.
B细胞超抗原     
超抗原的特点是它们能与T细胞和B细胞抗原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以外的位置与相应的受体结构。B细胞抗原则是与免疫球蛋白重链的V3家族结合。本文主要阐述了B细胞超抗原结构的分子基础。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免疫应答的形成和在一些炎症与感染性疾病中它对免疫异常的发生起何种作用。  相似文献   

13.
Neurturin:与GDNF相关的新的神经营养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H  Wang XM 《生理科学进展》1998,29(2):151-154
1996年12月,P.T.Kotzbauer等在仓鼠卵巢细胞的条件2基中发现一种新的神经营养因子Neurturin(NTU),并成功克隆了人及小鼠NTN基因。此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存活,其氨基序列与胶质细胞营养因子(GDNF)有42%的同源性,二者共同构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一个新的亚家族。NTN受体α则是通过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连结于细胞膜表面的胞外蛋白,与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N-糖链合成抑制剂——Deoxymannojirimycin(DMM)和衣霉素(TM)对NIH3T3细胞粘附作用和细胞表面α5β1整合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甘露糖苷酶Ⅰ抑制剂-DMM处理NIH3T3细胞后,3H-甘露糖(3H-Man)参入NIH3T3细胞较对照细胞增加一倍,多天线复杂型糖链增加18%,而细胞表面α5β1整合蛋白与纤连蛋白粘附能力却下降17%,但对膜整合蛋白α5和β1亚基表达量无明显影响,提示不成熟的糖链对整合蛋白参与的细胞粘附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糖蛋白运输及整合到膜上.十四糖二磷酸长萜醇合成抑制剂——TM为0.5μg/ml时,N-糖链合成显著抑制,3H-Man参入减少了52%,细胞粘附能力下降了37%,细胞表面膜整合蛋白α5亚基下降了22%,而β1亚基无明显变化,提示TM的脱糖基化作用可引起α5亚基转运至细胞膜表面下降,以至影响了细胞的粘附能力.此外,脱糖整合蛋白与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结合力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CD1系统有别于一般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分化抗原,在于期能呈递分枝杆菌脂聚糖。CE1的疏水性光槽与旨酸结合,并以共价键连接于糖类,以供T细胞识别。这种致敏T细胞能协助B细胞产生针对多糖抗原的抗体形成应答。  相似文献   

16.
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属于一处多功能多肽家族,在免疫抑制、抗炎症反应、对增殖和细胞间质产生的调控、损伤修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TGFβ表达和信号转导失常与多处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为模型,观察诱导分化剂二甲亚砜(DMSO)与维甲酸(RA)对该细胞生长增殖、DNA合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细胞内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DMSO与RA对人卵巢细胞COC1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生长曲线表明作用5天后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2.7%和42.1%;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实验说明DMSO组与RA组的单位时间计数率(CP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用药3天后百分掺入抑制率分别为60.4%与37.9%,表明DMSO与RA抑制COC1细胞的DNA合成;免疫细胞化学反应表明,DMSO或RA处理5天后,对照组细胞TGFβ1表达为阳性,定位于胞浆,而处理组细胞TGFβ1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以上结果提示DMSO和RA对人卵巢癌细胞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Gao BB  Han QD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3):271-273
去甲肾上腺素(NA)可引起棕色脂肪组织(BAT)的产热作用,也是BAT募集反应主要的调节物质。BAT中存在的肾上腺素受体(AR)至少包括α1,α2,β1和β2四型。BAT的产热作用主要由β3-AR介导;其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分别由β1-AR和β3-AR介导。与BAT募集有关的几种转录因子的表达也受NA的调控,例如c-fos和非成熟细胞C/EBPα基因的表达受β-和α1-AR的调节;C/EBPβ和成熟  相似文献   

19.
CD4+4、CD8+T细胞根据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类型特征,各自可被分成两个亚型,CD4+、CD8+T细胞不同亚型的形成,实际上是分化、成熟的T细胞在外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形成不同效应类型细胞群体,在功能上产生极化(polarization)的过程,这一过程受环境和基因的共同影响。极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抗原类型、剂量、进入途径、佐剂、抗原提呈细胞和MHC分子的种类以及遗传背景、细胞因子、细胞膜分子和微环境中的激素等。对T细胞极化的概念、极化与活化的关系以及极化的过程、极化的影响因素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SEs)是由金黄色萄萄球菌产生的一类典型超抗原(Superantigen,SAg)。与传统抗原不同,超抗原无须经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加工处理,可直接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I molecules,MHC II)及T细胞受体Vβ区(Variable pacts of the T cells receptor,TCR Vβ)特异性结合,极低浓度即可刺激大量T细胞增殖,产生大量有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如TNF-α、TNF-β、IFN-γ、IL-2等)和抗肿瘤效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超抗原金葡球菌肠毒素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等的进展,针对Trousseau综合征利用超抗原开发新药进行了展望,并介绍了SEC2在临床用于骨病治疗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