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的保守位点设计简并引物,从绿豆(Vignaradiata(L.)Wilczek)基因组中扩增得到了反转录转座子的逆转录酶序列。对扩增得到的约270bp的片段进行分离和克隆,并随机挑选了40个克隆进行测序,结果得到了36个单独的核酸序列,其中18个含有移码突变或终止子。根据序列比对,这些克隆可分为9组以及单个的9种。这40个克隆中,核酸序列相似性从8%到100%,显示出其核酸序列的高度异质性。将这些克隆的核酸序列与来自其他种植物的相应序列进行谱系分析,发现有些克隆与来自其他种植物的相应序列的亲缘关系比这些克隆之间更为接近。斑点杂交显示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约占绿豆基因组的9.3%。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根据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扩增,从裸燕麦(Avena nuda L.)品种‘品燕1号’基因组中分离获得23条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序列,并对序列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及其转录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3条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存在较高的异质性,序列间的一致性为45%~98%,存在插入、移码和终止密码突变,但频率不高;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燕麦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在进化过程中主要为垂直传递。本研究通过检索燕麦基因表达数据库,发现了5个有转录活性的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  相似文献   

4.
Copia 类型反转录转座子在籽粒苋中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籽粒苋为材料 ,通过PCR扩增、克隆研究了copia类型反转录转座子的反转录酶序列在籽粒苋中的表现 ,结果表明 :(1)反转录转座子在苋属的 30个品系中同时检测到 ,说明反转录转座子在籽粒苋的不同种中普遍存在 ;(2 )对野生苋 (A .quitensis)中克隆、序列分析 2 8个反转录转座子的反转录酶序列 ,碱基分析表明 ,它们存在高度异质性 ,不同的反转录酶序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碱基缺失突变和终止密码子的突变 ;(3)对 2 8个序列与已发表的一些不同物种 (如水稻、矮牵牛和果蝇等 )的同一类型序列聚类分析表明 ,存在于野生苋中的反转录转座子与来源于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的反转录转座子关系密切 ,它们与果蝇的copia因子和 1731因子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植物LTR类反转录转座子序列分析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小改  张曦  郭大龙 《遗传》2012,(11):1507-1516
LTR类反转录转座子(Long terminal repeat retrotransponson)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类重要转座元件,具有分布广泛、异质性高等特点,在真核生物基因组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广泛应用于植物的基因功能分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等方面。LTR类反转录转座子的序列识别是其应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对LTR类反转录转座子的序列鉴定和分析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LTR类反转录转座子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按原理可大致分为序列比对分析和相关序列保守区域识别鉴定两类。比对软件如BLAST、DNAstar等,是一种序列相似性搜索程序,通过与已知的反转录转座子序列比对后的序列相似性来判断未知序列是否是反转录转座子序列,但这类软件不能直接获得具体的LTR等特征序列的相关信息,不能对反转录转座子序列的全长进行识别。识别鉴定软件按原理可分为从头算起法、比较基因组法、同源搜索法和结构基础法4种,如LTR-Finder等基于从头算起法的识别鉴定软件,可对LTR类反转录转座子全序列进行较准确地预测和注释,RepeatMasker等基于同源搜索法的软件,通过与数据库中的序列的相似性比对后发现可能存在的LTR类反转录转座子。文章对不同的LTR类反转录转座子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一套分析LTR类反转录转座子序列的操作流程,旨在为LTR类反转录转座子序列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程旭东  凌宏清 《遗传》2006,28(6):731-736
反转录转座子是基因组进化的推动者之一。分为LTR和非LTR两种类型。前者是真核基因组的主要组分,结构和转座方式与逆转录病毒类似。后者是最初发现于动物基因组新近发现在植物基因组中也广泛存在的新型重复序列,包括LINEs(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和SINEs(short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两个亚型。它们大多因自身或受宿主基因组的调控而失去转座活性。其转座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推测LINEs可以自主转座,SINEs依赖其他转座子被动转座。种系分析认为LINEs可能是最古老的反转录转座子,SINEs的起源未知。文章对以上内容进行了归纳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iPBS方法从西北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红绣球和中原牡丹品种洛阳红中扩增出相应片段,经回收、克隆及测序,获得了12条来自牡丹LTR类反转录转座子的LTR序列,并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核苷酸序列表现出较高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缺失突变,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313–894 bp,同源性从31.1%–65.8%不等。将其氨基酸序列与已登录的不同植物LTR类反转录转座子LTR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与某些植物相应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可能存在LTR类反转录转座子的横向传递关系。根据克隆出的LTR序列设计SSAP引物,对牡丹29个品种进行了SSAP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具丰富的多态性。实验验证了用iPBS技术分离牡丹LTR序列的适用性,并为牡丹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是真核生物中一类可移动因子,可分为LTR反转录转座子和非LTR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转座子以高拷贝在植物界广泛分布,可以通过纵向和横向分别在世代之间和不同种之间进行传递,同一家族的反转录转座子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在一些生物的和非生物的逆境条件下,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可以被激活。由于反转录转座子的特点,使其作为一种分子标记得以应用。S-SAP、IRAP、REMAP和RBIP等分子标记相继发展起来,在基因作图、生物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品种鉴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人类基因组中的反转录转座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中有35%以上的序列为转座子序列.反转录转座子是引起人类疾病的潜在病因.人类基因组中的主导转座子——L1反转录转座子内部有二个开放读框,其编码蛋白具有RNA结合蛋白、反转录酶和内切酶活性.L1可能通过靶引物反转录机制整合到染色体中;Alu等非自主性反转录转座子可能利用L1反转录酶的反式互补作用进行转座.  相似文献   

11.
Ty1/copia-like sequences were amplified from mung bean (Vigna radiata (L.) Wilczek) genomic DNA, by PCR with 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corresponding to highly conserved domains in the Ty1/copia-like retrotransposons. PCR fragments of roughly 270 bp were isolated and cloned, and forty clones were sequenced. Thirty-six of the forty clones had unique nucleotide sequences, and eighteen clones had a frameshift, a stop codon, or both. Alignment of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indicated that these clones, denoted Tvr, fell into nine subgroups and nine ungrouped sequences.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similarity between these elements ranged from 8% to 100%, which indicates high level of sequence heterogeneity among these clones.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comparing these clones with corresponding sequences from other plant species showed that some of the Tvr clones are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y1/copia-like retrotransposons from other species than to other Tvr clones. Dot blo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y1/copia-like retrotransposons comprise about 9.3% of the mung bean genome.  相似文献   

12.
13.
水稻双子房突变体中类copia逆转座子同源序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双子房突变体的总DNA为模板,用简并引物扩增类copia逆转座子的逆转录酶区域。从PCR产物中分离到代表3个不同的类copia逆转座子的片段,其中两个在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窄叶青8号”和“京系17”间产生的多态性杂交带分别定位于水稻7条染色体的9个位点。R33-8含大量的终止码,R33-1及R33-4为连续的编码区,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含81个氨基酸残基。R33-1的拷贝  相似文献   

14.
绿豆上胚轴中油菜素甾酮的结合特性徐如涓,何宇炯,王玉琴,赵敏橘(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2)关键词:油菜素甾酮,绿豆,上胚轴,结合位点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体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Wewitt等1980,横田孝雄1987)...  相似文献   

15.
Candida species YK 11 and YK 92 and Geotrichum candidum YK 57, which were isolated as nitrite-resistants, converted nitrite in the culture medium to nitrate stoichiometrically during growth. The nitrite-oxidizing reaction was confirmed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in the intact cell system with 15 mm nitrite, 150 mm glucose, and 100mm Tris-HCl buffer (pH 7.0). Glucose or other carbohydrate which supported the microbial growth was indispensable for the reaction. The rate of oxidation (0.9 ~ 1.3 × 105 μg-N/g of YK 92 cells·day) and the maximum amounts of nitrate form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200 mm, 2800 μg-N/ml) were much larger than those of other heterotrophic nitrifiers and almost the same as those of Nitrobacter.

The nitrite-oxidizing activity was demonstrated in many types of yeast species.  相似文献   

16.
17.
18.
大豆是豆类植物中最早发现存在蛋白酶抑制子的 ,由于其存在影响了豆类的利用价值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着解决办法。采用加热处理方法不能彻底钝化豆类蛋白的蛋白酶抑制子活性 ,且豆类蛋白的含硫氨基酸主要存在于各类蛋白酶抑制子中 ,从豆类蛋白中除去抑制子蛋白将大大降低其营养效价。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寻找一种可在常温下降解豆类胰蛋白酶抑制子的蛋白酶 ,从而钝化豆类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在前期工作中 ,我们发现枯草杆菌蛋白酶 (Sub tilisin)可在在常温下降解花生及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1] ,近期我们的研究表明 ,Alca…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