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萝芙木属(Rauvolfia Linn.)植物富含的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在降压、抗心律失常、抗肿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缓解野生萝芙木资源濒危的状况,萝芙木的保育需要同时满足资源量和药用质量两种需求.对萝芙木保育的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组织培养、栽培管理、收获部位及药用质量评价进行了综述,着重梳理了建立萝芙木离体再生体系的最优组培条件和毛状根诱导及生产利血平等生物碱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萝芙木保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萝芙木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珍贵天然药用植物,其富含的不同吲哚类生物碱在治疗多种疾病如降血压、抗心律不齐、清热解毒上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作为广泛使用的药物原料,萝芙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萝芙木植物中研究相对透彻的几种吲哚类生物碱组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五种重要的药用生物碱资源植物的研究结果对于萝芙木总碱和利血平资源植物,分析了国产萝芙木属(Rauvolfia)五个种及三个变种根中总生物碱及利血平的含量;对于阿托品资源植物,重点研究了国产的茄科植物,发现有六个属九个种植物含有莨菪碱,并证明矮莨菪(Przewalskia shebbearei)根中的总生物碱高达1.89%,莨菪碱含量为1.65%;对于士的宁资源植物,研究了八种国产的马钱属(Strychnos)植物,有三种含生物碱量较高;对于麻黄碱资源植物,重点分析了产于西藏与新疆的麻黄属(Ephedra)的三个种及一变种;对于小檗碱资源植物,分析了采自西藏的四种小檗属(Berberis)植物,其中大刺黄柏小檗内皮的含量以小檗碱计算可达7.73%。本研究证明了利用植物亲缘关系相近,则其化学成分也近似的规律来寻找并扩大药物资源,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当某种天然生物碱通过大量的研究和临床验证,肯定其疗效,并确定其法定地位(收载入药典),投入生产时,对于这种药物资源的需求,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除了根据其化学结构采用人工合成方法外,最常用的解决途径便是利用植物亲缘关系和化学成分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一规律,从已知含此类成分的植物类群中去寻找高含量的新资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以下便是我们对五种重要药用生物碱资源植物的部分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4.
山东野生延胡索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以延胡索中的止痛成分总生物碱及延胡索乙素为指标,对长岛、昆嵛山、牙山、日照等野生延胡索、引种浙元胡作了质量对比实验。从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及薄层分析结果看,浙元胡适宜在山东大面积引种,山东的野生延胡索亦可供药用。  相似文献   

5.
萝芙木不同繁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自纹   《广西植物》1982,(2):95-98
<正> 萝芙木系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古代民间用作镇静剂和退热,抗癫痫、治疟疾。近代为治高血压的特效药。我国五十年代中期对国产萝芙木属植物进行化学、药理和栽培研究,同时开始以国产萝芙木为原料生产降血压的药物,其中广西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Lour.)Baill.)是广西生产降压灵的原料,需要量较大,但目前还处于野生状态,为了满足医药卫生日益增长的需要,有必要进行变野生为家种,作者曾于1965—1967年通过不同繁殖方法试验比较,摸索有性和无性繁殖与产量和质量的关系,为生产提供依据。本文是总结当时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植物异喹啉生物碱(plant isoquinoline alkaloids,PIAs)包括吗啡、可待因、加兰他敏及小糵碱等药用活性产物和其他天然活性产物。从植物中提取异喹啉生物碱,受制于低含量、种植季节及提取方法。人们开始研究利用微生物异源合成和改造天然异喹啉生物碱,从而获得低成本的药用活性物质。异喹啉生物碱合成途径长,反应复杂,为实现微生物异源合成带来了诸多挑战。随着合成途径和酶的解析和鉴定,合成生物学技术为在微生物中合成异喹啉生物碱提供了可能。综述了PIAs合成途径解析的最新进展,以及微生物异源合成PIAs的代谢工程策略,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催吐萝芙木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吲哚生物碱,利用波谱(ESI-MS,1H NMR,13C NMR)等技术分别鉴定为利血平(1),四氢鸭脚木碱(2),异山德维辛碱(3),利血平酸甲酯(4),萝芙木碱(5),山德维辛碱(6),异育亨宾(7),霹雳萝芙木碱(8),α-育亨宾(9),育亨宾(10),催吐萝芙木定(11),四叶萝芙新碱(12),harman(13),mauiensine(14),12-hydroxymauiensine(15)。其中化合物13 ~15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8.
黄芩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药用黄芩为唇形科(Labiatae)黄芩属(Scutell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是我国大宗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我们对其原植物黄芩的种质资源、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黄芩药材的解剖学研究和显微鉴定等进行了系统考察和总结,可为深入进行原植物黄芩的生物学研究及药用黄芩的真伪鉴别和提高药用部分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依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9.
两种萝芙木生物量分配与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本全收获法测量催吐萝芙木(Rauvolfia vomitoria)和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的生物量,比较它们的生长特性及生物量分配,同时以基径(d)和株高(h)的组合d^2h为变量与各器官以及单株总生物量进行估测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两个种生物量间差异非常大,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在各自生物量构成中,茎所占的比例最高,为60%左右;而主要药用部位根只占27%左右。所建立的模型中除萝芙木叶以外,其余的判定系数R^2都较高,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所建立的估测模型可应用于这两个萝芙木种的幼龄植株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10.
灌木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灌丛保育效应可以减轻限制性因子对目标植物生长和繁殖的不利影响,促进退化生境植物物种自然更新和植被恢复。本文综述了近20年有关灌丛保育效应研究和应用的主要成果,从微生境改善、肥岛形成、防御和抵抗作用发挥、有益微生物引入和协助繁殖体传播或保存以及种间竞争网络格局改变等方面阐述灌丛保育效应的促进机制,并从非生物环境、生物干扰、生活史阶段和生长繁殖策略等方面分析影响灌丛保育效应发挥的关键因素。从完善灌丛保育效应的理论机制和开展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多植物物种相互作用关系模型构建角度,对灌丛保育效应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地上茎、叶与地下鳞茎部位总生物碱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叶鳞茎茎;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伊犁贝母裕民贝母新疆贝母黄花贝母托里贝母大白花贝母滩贝母小花贝母;地上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为地下鳞茎中的1.174~1.499倍。结论: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植株中总生物碱含量因品种及部位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地上茎叶的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地下鳞茎,存在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5,(4)
目的调查江西药用蛇类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养殖企业的现状,提出药用蛇类资源保护及利用建议。方法根据江西蛇类资源文献的整理和药材市场的调查,研究江西药用蛇类的种类和分布;通过走访调查以及野生动物管理部门驯养繁殖资料的整理,了解江西养殖药用蛇类企业的养殖现状。结果江西全省分布有蛇类69种,其中31种具有药用价值,养殖较为广泛的有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和滑鼠蛇(Ptyas mucosus)等,药用蛇类养殖企业有38家,养殖的药用蛇类种类达12种。结论江西药用蛇类资源分布广泛,药用蛇类养殖企业驯养繁殖技术滞后,建议加强药用蛇类的野外资源保护、驯养繁殖及综合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血平是萝芙木一种主要生物碱,有安定和降压作用。早先认为它的降压作用是由于交感中枢的抑制,因此是它的安定作用的一个部分。近年来许多研究资料确证利血平能使组织内儿茶酚胺耗竭,并认为它的降压作用和它耗竭周围神经及其他组织的儿茶酚胺有。  相似文献   

14.
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并比较其总生物碱含量差异。方法:用氯仿∶甲醇(4∶1)混合溶剂提取总生物碱;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酸性染料选择溴麝香草酚蓝比色的显色条件为p H 5.0缓冲液4.0 m L;氯仿萃取1次,每次2.6 m L;无水硫酸钠脱水用量0.25 g。西贝素在12.24~73.4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1.53%,RSD为2.67%(n=5)。所测生物碱的含量在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种间存在一定差异,除滩贝母和小花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相对较低外,其余6种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在0.589%~0.869%之间,比以往文献测定的总生物碱含量均较高。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精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其总生物碱含量为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华鲟具有重要的保育及学术研究价值。长江流域环境恶化及一些建设阻断了其洄游路线,破坏了其繁殖生境。同时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被大肆捕捞,导致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系统阐述了当前中华鲟保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回顾了中华鲟保育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当前中华鲟保护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策略。对保护和拯救这一濒危的“活化石”,恢复其资源及维护长江和近海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壤农杆菌转化的长春花冠瘿细胞培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土壤农杆菌C58诱导的长春花冠瘿组织与从长春花茎、叶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比较,发现冠瘿组织在生长、总吲哚生物碱含量及药用成份阿吗碱含量等方面都优于愈伤组织。测定了光照、温度、蔗糖浓度及外加L-色氨酸前体等,对长春花冠瘿细胞的生长、总生物碱及阿吗碱含量的影响,为长春花冠瘿细胞培养生产吲哚生物碱的实际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春花细胞培养与吲哚生物碱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长春花细胞培养与吲哚生物碱生产的研究概况,包括培养方法、培养系统、分析方法、培养条件的影响、高产细胞系的筛选和保存、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等方面。以求对我国的细胞培养工业化生产药用成分的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药用天然产物在植物中含量低微,提取分离困难;而且这些化合物一般结构复杂,化学合成难度大,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获得药用天然产物具有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优点.文中以药用萜类化合物人参皂苷、紫杉醇、青蒿素、丹参酮,生物碱类化合物长春新碱、吗啡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灯盏花素为例,总结了植物来源药用萜类、生物...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云南萝芙木(Rauvolfia yunnanensis)种子吸水及内源萌发抑制物特性,探讨了赤霉素浓度、温度和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萝芙木新鲜饱满种子28℃和31℃/22℃光照或黑暗下1个月内不萌发,种子胚已分化发育完全,种皮透水,种仁含有萌发抑制物,GA可促进种子萌发,说明云南萝芙木种子具有浅度生理休眠。400-1800mg·L-1是打破云南萝芙木种子休眠的适宜GA处理浓度范围。云南萝芙木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范围为22~2822和31℃/22℃变温,28%发芽指数最高,1023种子不萌发。云南萝芙木种子在周期性光照和全黑暗下均可萌发,但31℃和31℃/22℃下周期性光照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0.
高温对萝芙木细胞膜、膜脂和抗坏血酸代谢造成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高温胁迫下萝芙木叶片电导率、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自由基清除剂抗坏血酸的变化研究,探讨高温对萝芙木组织造成的损伤及自由基清除剂代谢的影响,从而揭示高温胁迫下萝芙木生长发育迟缓的原因.结果表明,热胁迫对萝芙木细胞膜造成损伤,使膜脂更多地被过氧化,抗坏血酸含量下降,致使萝芙木受到热损伤和氧化损伤,最终可能使其生长发育放缓,开花结果推迟.研究还表明,萝芙木经适当高温(37℃)热驯,能产生较多的抗坏血酸,以清除热胁迫诱导产生的氧自由基,降低氧化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